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目的:探讨伤者性别、受伤者类别、车辆类型、受伤地点与交通损伤的关系。方法:对武汉市部分城区(市区)1993年和2003年1219份交通事故活体损伤案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受伤者性别比例、事故发生地点的分布上两年份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汽车乘客与摩托车手受伤比例增长了一倍,汽车司机、行人受伤比例基本不变,骑自行车者受伤比例由原来的约30%下降到15%;在导致交通损伤的所有车辆中摩托车、乘用车所占比例相对增多,货车所占比例相对下降,客车所占比例基本不变。结论:机动车辆数量的增多导致市民受伤和伤残案例大幅度上升,中国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损伤发生率正进入高速增长期。  相似文献   
82.
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AZF区微缺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Y染色体上无精子因子(AZF)微缺失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应用多重PCR技术,采用AZF区9个序列标签位点(STS),对107例男性不育患者(83例无精子症和24例严重少精子症)和20例正常生育男性外周血进行微缺失分析。结果:在107例无精症和少精子症不育患者中11例AZF区域微缺失,缺失率10.3%,其中无精症组缺失率为9.6%(8/83),少精子症组缺失率为12.5%(3/24)。11例微缺失患者中,单独AZFc区缺失患者5例(45.5%), AZFc+d区缺失患者4例(36.4%), AZFb+c区、AZFb+c+d区缺失患者各1例(9.1%);位点sY254和sY255缺失患者分别为72.7%(8/11)和100%(11/11)。20例正常生育男性未检测出Y染色体微缺失。结论:Y染色体AZF微缺失是导致男性不育患者精子发生障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3.
目的: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是慢性酒精中毒的共有损伤,也是神经系统受损的最初表现。文章从发病机制、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对此病进行了阐述,以寻求有效的预防和治疗途径。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78-01/2004-07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alcoholism”和“peripheralnervoussystemdiseases”,然后分别和“pathology,diagnose,therapy”组合进行检索,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0-01/2004-07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酒精中毒,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理学,诊断,治疗”,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试验包括酒精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然后筛除非随机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以随机对照试验作为纳入标准。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1个关于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随机和未随机试验,22个试验符合纳入标准,因9个实验系重复的同一研究,故排除。资料综合:收集的文献中有慢性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动物实验侧重于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的研究,临床实验则主要研究本病的诊断、临床表现和治疗。结论:酒精性周围神经病的发病机制有酒精的直接毒性作用和间接损害两种观点;病理改变为轴索变性,节段性  相似文献   
84.
经面静脉入路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面静脉途径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面静脉途径(导管置入股静脉-面静脉-角静脉-眼上静脉-海绵窦)治疗7例海绵窦区硬脑膜AVF的病例资料,其中5例患者岩下窦闭塞;1例患者岩下窦开放,但其AVF所在的海绵窦和岩下窦之间无交通;1例患者的瘘与岩下窦相通。对该患者先行经岩下窦栓塞海绵窦后部,然后再经面静脉途径栓塞海绵窦前部。其他6例患者只经面静脉途径行栓塞治疗。结果血管造影显示,7例患者的角静脉和眼上静脉的走行清晰,其中有1例眼上静脉闭塞的患者,由于导管无法置入闭塞的眼上静脉,导致经静脉途径治疗终止。其余6例患者经面静脉入路用弹簧圈栓塞海绵窦治疗后,4例达到完全栓塞,2例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相对其他静脉途径而言,经股静脉-面静脉入路是血管内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AVF的一种很有价值的方法,即使该入路对术者手术技能要求较高,但仍然不失为一种安全和有效的血管内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5.
目的评估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疗效,并分析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行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的183例MG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美国重症肌无力联盟(MGFA)标准评价手术疗效。采用单因素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结果 183例患者中,173例患者完成随访,失访10例,随访率94.5%。其中完全稳定缓解(CSR)率为66.5%、药物缓解(PR)率为7.5%、微小症状表现(MM)率为1.2%、改善(I)率为1.2%、无变化(U)率为11.6%、复发(E)率为4.6%、死亡(D)率为1.7%。进一步分析显示年龄(RR=1.53,P=0.031)、病理类型(RR=5.84,P=0.022)、MGFA分型(RR=3.72,P=0.028)是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结论胸腔镜扩大切除术治疗MG患者疗效显著,且年龄、病理类型及MGFA分型是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6.
目的 通过比较日间与夜间靶控输注异丙酚的镇静效果,探讨近日节律对异丙酚镇静效果的影响.方法 局部或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急诊手部小手术的男性患者65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18~55岁,BMI 18.5~ 24.9 kg/m2,根据患者手术时间分为日间组(07:01至19:00)和夜间组(19:01至07:00).行臂丛或局部神经阻滞,确认麻醉效果完善后开始靶控输注异丙酚,靶控输注过程采用阶梯给药方式,设定4个目标效应室靶控浓度,依次为0.8、1.2、2.0和4.0 μg/ml.当异丙酚效应室浓度达到预设值后,维持5 min,记录该浓度下的BIS值.靶控输注过程中每分钟进行1次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并记录OAA/S评分为2分(患者意识消失)时的BIS值和异丙酚效应室浓度.结果 共有58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日间组28例,夜间组30例.与日间组比较,夜间组BIS基础状态、异丙酚效应室浓度1.2和2.0 μg/ml时BIS值降低(P<0.05),异丙酚效应室浓度0.8和4.0 μg/ml时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AA/S 2分时异丙酚效应室浓度降低(P<0.05)而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近日节律可影响患者异丙酚的镇静效果,表现为夜间镇静效果强于日间.  相似文献   
87.
合成了一类具有高水合常数(q)的钆类造影剂,该类配合物由金属钆与含有2个氮氧化基团和4个羧酸基团的有机配体组成,具有高水合常数的特点。通过核磁氢谱、碳谱以及高分辨质谱对配体及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荧光寿命分析检测配合物的q值在3左右。该类配合物的纵向弛豫率(r1)为8.5~10.1 (mM)-1·s-1,约为商用造影剂二乙三胺五乙酸合钆(Gd-DTPA)的3倍。细胞实验证实该类造影剂具有很低的细胞毒性,这在临床应用中是非常关键的。该类配合物具有合成简便、弛豫率高以及毒性低等特点,为制备更低成本、更高性能的造影剂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8.
目的:评价和分析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卫生学》试卷质量,为教学与学生评价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试题难度指数、区分度指数;试卷平均难度和平均区分度以及克朗巴赫α系数和效标关联效度等方法评价试题和试卷的信度、效度。结果:学生成绩近似正态分布。试卷的平均难度为0.7814,试题中有10.20%的试题难,48.98%的试题难度适中,18.37%的试题较易或易;试卷的平均区分度为0.382,有18.37%的试题区分度好,30.61%的试题区分度良好,32.65%的试题区分度尚可。试卷的信度包括选择题的信度库德-理查逊系数为0.779,主观试题(名词解释、填空题、问答题和案例分析)的信度克朗巴赫α系数为0.61;案例分析报告与网络作业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效标关联效度分别为0.861(P〈0.001)和0.832(P〈0.001)。结论:运用本次试卷考核学生,成绩分布合适,试卷难度适中,区分度良好,可信、有效,今后组卷中应注意同时考察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设计试题。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抗C反应蛋白单体(mCRP)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意义。方法以天然的mCRP为抗原,用ELISA的方法检测113例SLE患者、疾病对照组(65例,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硬化症、混合结缔组织病)和正常对照组(32例)血清抗mCRP抗体水平,同时检测SLE患者血清CRP水平,记录其各种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分析抗mCRP抗体与CRP水平及疾病活动性的关系。结果SLE患者的抗mCRP抗体水平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t=2.502,5.352,P均〈0.05)。抗mCRP抗体阳性的SLE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ESR)较抗mCRP抗体阴性患者明显增快(t=2.869,P〈0.01),但两者的外周血CRP水平相似(H=-0.432,P〉0.05)。SLE患者抗mCRP抗体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的高低及血清IgG水平的高低呈明显的正相关(r=0.248,0.392,P均〈0.01),与合并感染无明显相关性(t=0.658,P〉0.05)。结论SLE患者血清抗mCRP抗体水平明显增高,并与患者的SLE疾病活动指数的高低呈明显的正相关;抗mCRP抗体可作为判断SLE疾病活动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静脉窦狭窄和假脑瘤综合征的关系以及支架扩张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支架扩张治疗的9例伴有静脉脉窦狭窄的假脑瘸综合征患者,包括临床症状、眼底检查、颅内压测定、脑血管造影情况、静脉窦各部位压力、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 支架置入前狭窄静脉窦两侧压力差明显,为(22.67±7.25)mmHg,支架置入后原狭窄静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