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评价脂肪来源基质血管组分(SVF)辅助的自体脂肪移植技术在颞部凹陷填充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49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SVF辅助脂肪移植组应用SVF辅助的自体脂肪移植技术,脂肪移植组应用传统的自体脂肪技术.术后随访至少12个月,采用颞部凹陷提升率二维测量法、颞部凹陷评分改善度法和患者满意率调查法评估术后有效性,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估术后安全性.结果 相较于脂肪移植组,SVF辅助脂肪移植组的手术次数减少到了(1.45±0.49)次,单侧总计脂肪组织填充量减少到(17.65±6.93) mL,但颞部凹陷的提升率提高到(32.35±7.13)%、颞部凹陷评分改善度平均提高(2.50±0.71)分、患者满意率92.31%,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 SVF辅助的自体脂肪移植技术改善颞部凹陷的有效性优于传统自体脂肪移植技术.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检测免疫抑制剂治疗中系统性硬化症 (systemic sclerosis, SSc) 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 (natural killer,NK) 细胞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而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SSc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使用免疫抑制剂的32例SSc患者(SSc组)和 30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组外周血T、CD4+T、CD8+T、B、NK细胞数量及比例,比较SSc组与HC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SSc其他实验室及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HC组相比,SSc组中T、CD4+T、CD8+T、B、NK细胞数量均明显减少 (P<0.05), 同时,NK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也明显降低(P=0.004); 此外,使用免疫抑制剂的SSc患者中65%以上外周血存在各淋巴细胞亚群细胞数量减少。CD4+T淋巴细胞数量降低组与正常组相比,其出现雷诺现象的比例明显升高(P=0.024), 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也明显升高(P<0.001,P=0.018); CD8+T淋巴细胞数量降低组与正常组相比,红细胞沉降率明显升高(P=0.022);B淋巴细胞数量降低组与正常组相比,发生指尖溃疡的风险明显增高(P=0.019); NK细胞数量降低组与正常组相比,发生指尖溃疡的风险明显增高(P=0.033),而体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M水平明显降低(P=0.049)。相关性分析可见,红细胞沉降率与总T淋巴细胞(r=-0.455,P=0.009)、CD4+T淋巴细胞(r=-0.416,P=0.018)、CD8+T淋巴细胞(r=-0.430,P=0.014)、B细胞(r=-0.366,P=0.039)数量呈负相关。结论: +T、CD8+T、B及NK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某些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可能与雷诺现象、指尖溃疡的发生有关,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呈明显负相关,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SSc中应定期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23.
文章针对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常用能量器械的种类、工作原理及使用所致热损伤等并发症进行了详细讨论,提出了能量器械使用过程中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24.
背景:在瘢痕微血管构筑研究中,目前尚无可靠的瘢痕新生血管标记物。CD34和CD105是目前常用来标记微血管密度的一种方法,但两者又有各自特点。 目的:比较CD34、CD105两种微血管标记物在病理性瘢痕微血管构筑方面的特征差异。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人正常皮肤、非病理性瘢痕、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内CD34、CD105的表达,采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阳性染色的微血管的内径、表达面积并分析以CD34、CD105标记的微血管的形态、分布特征。 结果与结论:在所有标本内,CD34标记的微血管较为成熟,多表现为分支状、肝窦状及芽孢状,微血管内径平均值为(73.14±13.81) μm;CD105标记的微血管较为幼稚,多表现为圆形或镶嵌状,部分无管腔,微血管内径平均值为(27.91±5.86) μm。作为微血管标记物,CD105在标记瘢痕新生血管方面优于CD34,CD105可视作瘢痕新生血管可靠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实施新产程标准后剖宫产率、经阴道试产成功率和产程中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共5 769例。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分娩的2 829例产妇归为研究组,对其中经阴道试产的1 824例采用2014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提出的新产程标准处理产程;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分娩的2 94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其中经阴道试产的1 779例采用原产程标准进行干预和管理。对两组的剖宫产率、手术指征构成比、阴道试产成功率、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的指征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产妇剖宫产率为52.7%(1 490/2 829),低于对照组(57.7%,1 696/2 9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阴道试产的产妇中,研究组阴道分娩成功率为73.4%(1 339/1 824),高于对照组(69.9%,1 244/1 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子宫(23.4%,348/1 490)、胎儿宫内窘迫(19.0%,283/1 490)、社会因素(11.3%,168/1 490)是研究组主要的剖宫产指征,胎儿宫内窘迫(21.0%,356/1 696)、社会因素(16.2%,275/1 696)、瘢痕子宫(14.5%,246/1 696)是对照组产妇剖宫产的主要指征,研究组剖宫产手术指征中瘢痕子宫的构成比高于对照组,社会因素和妊娠期糖尿病[5.8%(86/1 490)vs 7.5%(127/1 696)]的构成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宫内窘迫及社会因素是产妇经阴道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的主要手术指征,研究组和对照组中胎儿宫内窘迫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3%(176/485)vs 37.2%(199/535),P>0.05];但研究组社会因素[26.6%(129/485)vs20.9%(112/535)]及头位胎方位异常[17.3%(84/485)vs 12.5%(67/535)]构成比高于对照组,而产程时限异常构成比低于对照组[8.9%(43/485)vs 14.8%(79/5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产道深度裂伤、新生儿窒息及产褥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产程标准对于降低剖宫产率、提高经阴道试产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贯彻实施新产程标准时需强调规范产程管理,遵循个体化原则标准。  相似文献   
26.
目的评价支气管动脉(BA)联合非支气管体动脉(NBSA)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栓塞治疗大咯血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130例接受经导管动脉栓塞(TAE)治疗的大咯血患者行系统的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锁骨下动脉和膈下动脉造影,分别对出血及异常责任血管进行末梢及主干完全栓塞。随访观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随访时间6个月至5年。结果患者原发病为:肺结核64例,单纯性支气管扩张41例(1例有肺叶切除术史),支气管肺癌8例,隐原性咯血12例,尘肺3例,支气管囊肿1例,慢性肺栓塞1例。130例大咯血患者累计栓塞异常及出血动脉324支,其中BA210支(64.8%),NBSA114支(35.2%),114支中包括肋间后动脉64支、胸廓内动脉32支、甲状颈干11支、膈下动脉6支、食管固有动脉1支。本组患者TAE后,即刻止血129例,有效率达99.2%。术后随访复发3例,复发时间分别为3d、8月和1年,其中1例为胸廓内动脉再次出血,1例为肋间动脉再通出血,1例未发现异常血管,经支气管动脉注入立止血3U、手术结束3d后再次咯血。本组病例术后胸闷11例;胸痛5例;术后第2天前胸壁轻度红肿1例,系栓塞右侧内乳动脉;1例术后第2天下床活动时感觉右下肢轻度无力,2周后症状消失;其余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大咯血患者具有多支动脉供血情况并非少见,有必要栓塞前全面探查病灶供血动脉。针对病灶的多支供血动脉栓塞是治疗大咯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7年1月间38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资料、手术治疗及预后情况。所有患者均施行经翼点入路手术,夹闭38例。结果治愈37例,死亡1例。37例随访12个月均无前交通动脉瘤再出血发生。结论经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可收到满意的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8.
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36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应用α- 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s)的效果。【方法】经股动脉插管用微导管技术超选择注入病灶NBCA栓塞治疗脑AVMs,共369例。男159例,女210例,年龄4~75岁,平均32. 4岁。首发症状头痛头晕246例,癫痫发作48例,意识障碍(昏迷) 36例,肢体麻木16例,肢体无力(偏瘫)23例。AVM的直径1. 5~8cm,其中病变大于6cm者141例, 3 ~6cm者194例,小于3cm者34例。单支供血动脉58例, 2支108例, 3支以上203例。栓塞加手术切除巨大型脑AVMs27例。【结果】完全栓塞病变74例, 90%以上104例, 70% ~90% 129例, 50% ~70% 51例,栓塞<50%者11例。【结论】NBCA应作为栓塞治疗脑AVMs的首选材料。根据脑AVM的部位、大小以及供血动脉数,酌情选择血管内栓塞、手术切除、栓塞加手术切除、γ-刀或栓塞加γ-刀治疗。  相似文献   
29.
附睾及附属性腺对精子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睾丸后附睾及附属性腺对精子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630例精液样本采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CASA)精子运动参数,把这些数值与精浆果糖、中性a-糖苷酶、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及锌联系起来,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精浆果糖含量、中性a-糖苷酶、精浆锌采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PSA采用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 精液果糖含量异常组精子活力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中性a-糖苷酶活性、精浆锌含量异常组精子活力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P<0.05).精浆果糖含量与精子活力有明显的负相关性(r=-0.185,P<0.05),而精浆中性a-糖苷酶活性与精子活力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0.220,P<0.01).结论 附睾与附属性腺对精子运动能力有影响,其产生的生化标志物可能调节精子运动.  相似文献   
30.
目的报道59例儿童脑动静脉畸形诊治体会。方法回顾分析长征医院1990~2000年收治59例18岁以下脑AVM患儿诊治结果,其中单纯手术治疗10例;栓塞后再手术7例;栓塞后伽玛刀治疗18例;手术后伽马刀治疗3例;单纯栓塞治疗5例;直接伽玛刀治疗13例;未治3例。结果48例(48/59)患儿临床表现为出血,47例(47/56)治疗后没有产生任何新的神经功能缺损,6例(6/56)治疗后出现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或神经功能缺损加重,2例(2/56)患儿遗留严重的神经后遗症,死亡1例。未治3例,死亡1例。结论儿童脑AVM具有出血率高及出血凶猛的特点,应争取积极治疗,合理正确使用显微手术、放疗、血管内栓塞等治疗手段.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