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8篇
  免费   382篇
  国内免费   137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31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253篇
口腔科学   107篇
临床医学   528篇
内科学   360篇
皮肤病学   102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103篇
外科学   295篇
综合类   983篇
预防医学   385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398篇
  4篇
中国医学   258篇
肿瘤学   16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304篇
  2011年   332篇
  2010年   308篇
  2009年   296篇
  2008年   315篇
  2007年   274篇
  2006年   244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0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5篇
  1975年   7篇
  1969年   5篇
  1967年   4篇
  1966年   5篇
  1965年   6篇
  1963年   5篇
  1962年   4篇
  196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研究高浓度尿素诱导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系(HBMECs)产生炎性因子及其机制。方法以相同渗透压的甘露醇为对照,高浓度尿素(25 mmol/L)干预HBMECs 3、6、12和24 h后,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NF-α、i NOS、环氧合酶-2(cycloxygenase-2,COX-2)、核因子κB(NF-κB)/P65和p-P65的表达水平。一氧化氮(NO)试剂盒检测细胞NO含量。结果高浓度尿素增强细胞内TNF-α和i NOS表达。细胞TNF-α、COX-2和p-P65蛋白水平在3和6 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 NOS蛋白水平持续增高(P0.01)。NO含量在3 h明显增多(P0.05)。结论高浓度尿素诱导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炎性因子。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早产低出生体重对幼儿注意发展的影响以及正常出生体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以便及早制定实施有效的干预策略。方法本研究的对象为16.5~31月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32名和足月正常出生体重(normal birth weight,NBW)儿童53名。采用录像回放法评估儿童的注意时间,包括专注注意和偶然注意的时间,并给予注意等级评定,工具采用"电子琴、厨房玩具"两组玩具,每组自由玩耍480s,全程摄像。结果 1)正常幼儿注意时间:NBW幼儿在自由玩耍"玩具1、玩具2"各480s时,总的专注注意短于偶然注意时间(t=2.37,P0.01)。男、女童之间的注意时间、注意等级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低出生体重儿组注意时间:与NBW幼儿相比早产低出生体重幼儿对玩具2的偶然注意时间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P0.05)。按注意等级评估,早产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出生体重幼儿专注注意时间短于偶然注意时间;早产低出生体重组幼儿对操作性强的玩具偶然注意时间短于正常组幼儿。  相似文献   
93.
河南省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焦作 454001)目的 分析河南省焦作市消除疟疾前后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消除疟疾后监测和防止输入性疟疾再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焦作市消除疟疾前(2010—2016年)和消除后(2017—2021年11月)疟疾疫情数据及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21年11月焦作市累计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74例。消除疟疾前后,输入性病例均以恶性疟为主,各虫种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234,P > 0.05),病例主要分布在武陟县、以20 ~ 59岁中青壮年男性为主,职业以境外务工的农民工、经商等为主,病例报告时间以每年6月和12月居多。消除疟疾前后,输入性疟疾病例均主要来自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但消除疟疾后来自东南亚国家的比例有所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5.989,P < 0.05)。消除疟疾后,患者从发病到确诊最长时长从27 d下降为18 d,中位时间从3 d缩短为2 d,3 d内确诊率由消除前的60.47%上升为消除后的83.87%([χ2] = 4.724,P < 0.05)。医疗机构疟疾确诊及报告比例上升([χ2] = 5.406,P < 0.05)。结论 2010—2021年焦作市输入性疟疾病例主要为恶性疟病例,消除疟疾后患者就诊意识和医务人员诊治能力有所提高;今后仍需加强完善疟疾监测响应体系,谨防境外输入疟疾再传播。  相似文献   
94.
轮状病毒(RV)是引起婴幼儿和幼龄动物腹泻的主要病原体,轮状病毒无特效药物进行治疗,只能通过疫苗免疫预防,因此,轮状病毒疫苗的合理应用在降低全世界轮状病毒性腹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中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商品化的口服减毒活疫苗存在潜在的安全性问题以及在中低收入国家免疫效力不高的缺陷,需要研发更加安全、高效的疫苗来防控轮状病毒性腹泻。近年来,随着轮状病毒研究的不断深入,鉴定出了新的轮状病毒血清型,并且有4种轮状病毒疫苗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的使用资格预审,还有一些新型疫苗正处于研发阶段。本文根据各国学者的研究对轮状病毒疫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联合头孢氨苄治疗老年患者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4年3月接受治疗的老年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格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莫西沙星联合头孢氨苄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氨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下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0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4株、革兰阳性菌20株、真菌19株,分别占62.1%、19.4%、18.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体温恢复、咳嗽消失、肺部啰音消失、白细胞计数恢复等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有4例、对照组有5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莫西沙星联合头孢氨苄治疗老年患者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小,可将其作为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6.
目的 分析大鼠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催化亚单位 (GCLC)基因 5′端调控区域和相应转录因子的特性。方法 克隆 1 760bp大鼠GCLC上游调控基因并构建含荧光素酶基因的报道载体GCLC-Luc(GCLC/pGL-3),利用外切核酸酶Ⅲ将大鼠GCLC基因的 5′端序列单向切成不同长度的缺失体,将所构建的GCLC-Luc及其 11个缺失体转染大鼠肺泡上皮细胞,通过测量转染后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确定该基因的调控区域,并通过转录因子分析软件分析出可能与这些调控区域结合的转录因子,最后通过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 (EMSA)以明确该调控区的顺式元件和转录因子。结果 实验成功地克隆出大鼠GCLC上游调控基因及其报道载体GCLC-Luc及GCLC-Luc的 11个缺失体。将GCLC-Luc及其缺失体转染肺泡上皮细胞并分析荧光素酶活性:GCLC Luc(-1 758 /+2 Luc),缺失体 1(-1 231 /+2 Luc),缺失体 2(-1 108 /+2 Luc),缺失体 3(-1 087 /+2 Luc),缺失体 4(-876 /+2 Luc),缺失体 5(-745 /+2 Luc),缺失体 6(-705 /+2 Luc),缺失体 8(-613 /+2 Luc),缺失体 9(-595 /+2 Luc),缺失体 10( -403 /+2 Luc)和缺失体 11( -111 /+2 Luc)的荧光素酶值分别为(90 012±2 445)、(77 652±840)、(149 927±4 915)、(71 588±1 108)、(99 283±2 612)、(75 443±1 438)、(28  相似文献   
97.
背景:愈来愈多的迹象表明胃溃疡(GU)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加相关,而十二指肠溃疡(DU)则与胃癌的发生负性相关.目的:研究DU与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方法:对DU、GU和复合性溃疡(CU)患者胃窦、胃窦胃体交界处和胃体黏膜以及慢性胃炎(CG)患者胃窦黏膜活检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统计各自胃黏膜的萎缩、肠化、慢性炎症、活动性和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结果:DU患者胃窦、胃窦胃体交界处和胃体黏膜的萎缩发生率分别为54.2%、9.5%和12.4%,肠化发生率分别为18.9%、2.5%和1.5%.其胃窦黏膜肠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相应的GU、CU或CG者.3种消化性溃疡和CG患者均存在胃窦部慢性炎症,且消化性溃疡患者胃体部炎症的发生率较高,其胃炎活动性以胃窦部为主,且均较CG者高(P<0.05).DU、GU和CU患者胃窦部Ⅰ型肠化的发生率分别为68.1%、43.8%和45.0%;而其Ⅲ型肠化的发生率则分别为6.4%、25.0%和20.0%(P<0.05).结论:DU患者的胃窦部可有灶性萎缩和肠化发生,其胃窦黏膜肠化发生率和Ⅲ型肠化的发生率最低,这可能是DU患者罹患胃癌危险性较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制备胶质瘤靶向诊疗一体化纳米粒,观察体外多模态显像及对U87细胞主动靶向能力和增效声动力治疗(SDT)效果。方法 以双乳化法制备载IR780和全氟戊烷(PFP)纳米粒(IR780-PFP@PLGA),验证其体外光声(PA)/超声(US)/荧光(FL)多模态显像能力;以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毒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主动靶向能力,通过单线氧荧光探针(SOSG)检测法、JC-1染色法、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染色法、钙黄绿素/碘化丙啶(Calcein-AM/PI)双染及CCK-8评价其增效SDT效果。结果 所制备IR780-PFP@PLGA呈圆形,形态规则,粒径均匀,平均(240.67±1.30) nm,表面电位(-9.50±0.06) mV,IR780包封率(92.03±0.42)%;经激光辐照后其PA和FL信号强度呈浓度依赖性,经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辐照后表现出良好US对比度成像能力和较强U87细胞靶向能力,并呈活性氧(ROS)浓度依赖。于U87细胞中检出大量ROS,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细胞毒作用明显。结论 成功构建的IR780-PFP@PLGA不仅可用于PA/US/FL多模态显像并具有良好体外寻靶能力,还可通过声致相变(ADV)增强SDT疗效,有望用于多模态成像指导下早期诊断和靶向精准治疗脑胶质瘤并评估疗效。  相似文献   
99.
【摘要】 目的 观察微波消融(MWA)联合载阿霉素微泡靶向击破治疗小鼠H22肝癌皮下瘤的效果。 方法 制备空白微泡和载阿霉素微泡,检测其理化特性。流式细胞仪分析不同给药方式下体外细胞内药物浓度。构建BALB/c小鼠H22肝癌皮下瘤模型,将72只荷瘤小鼠随机均分为单纯MWA组(A组)、MWA+阿霉素组(B组)、MWA+空白微泡组(C组)、MWA+载阿霉素微泡组(D组),其中C、D组微泡经低频超声击破。记录小鼠肿瘤体积变化,构建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心、肾组织内药物浓度。病理切片检测各组残存活性肿瘤区微血管密度(MVD)和Ki-67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体外细胞实验显示,低频超声靶向击破微泡技术能显著提高肿瘤细胞内药物浓度(P=0.011);体内实验显示,D组抑制肿瘤生长显著优于A组(P=0.008 5),B组、D组小鼠生存时间均比A组显著延长(P=0.009,P=0.003),同时D组心、肾组织内药物浓度均显著降低(P=0.012,P=0.045)。D组残存活性肿瘤区MVD与A组相比显著降低(P<0.000 1),B、D组肿瘤细胞Ki-67表达均显著降低(P<0.001)。结论 MWA联合载阿霉素微泡超声靶向击破可提高肝癌细胞内药物浓度,抑制肿瘤增殖和微血管生成,弥补单纯MWA治疗适形性不足,同时降低药物心、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骨巨细胞瘤的组织发生以及与肿瘤复发、侵袭、恶变等生物学行为相关的因素.方法 从临床、影像学、手术方式、病理形态、免疫表达和随访结果等方面对2005至2011年间收集的123例骨巨细胞瘤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 骨巨细胞瘤的术后复发率与术前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分级(P=0.032)、CD147 (P=0.034)和p53(P =0.005)的过表达以及手术方式(P =0.048)有明显相关性,但与骨巨细胞瘤的髓内浸润、骨皮质浸润、骨旁软组织浸润、脉管内瘤栓、单核间质细胞的梭形变、核分裂象多少、Ki-67阳性指数、凝固性坏死、继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出现反应性骨等形态学改变均缺乏明显相关性,骨巨细胞瘤中单核间质细胞p63阳性率(79.7%,94/118)明显高于软骨母细胞瘤(44.7%,21/47)、骨肉瘤(22.2%,10/45)等其他富于巨细胞的骨肿瘤.结论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形态学特征难以预测其生物学行为.p63阳性、PGM-1阴性的单核间质细胞是其肿瘤成分,此种细胞p53的过表达以及骨巨细胞瘤各种细胞成分(包括反应性单核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CD147的过表达与骨巨细胞瘤的侵袭、复发和恶变有关.术前根据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分级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减少复发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