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76篇
  免费   4639篇
  国内免费   3277篇
耳鼻咽喉   318篇
儿科学   532篇
妇产科学   382篇
基础医学   4442篇
口腔科学   763篇
临床医学   6402篇
内科学   6078篇
皮肤病学   504篇
神经病学   1833篇
特种医学   17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7篇
外科学   4078篇
综合类   10775篇
现状与发展   19篇
预防医学   4160篇
眼科学   924篇
药学   5178篇
  82篇
中国医学   3599篇
肿瘤学   3253篇
  2024年   164篇
  2023年   669篇
  2022年   1762篇
  2021年   2341篇
  2020年   1878篇
  2019年   1430篇
  2018年   1466篇
  2017年   1493篇
  2016年   1401篇
  2015年   2125篇
  2014年   2676篇
  2013年   2806篇
  2012年   3994篇
  2011年   4315篇
  2010年   3378篇
  2009年   2851篇
  2008年   2962篇
  2007年   2956篇
  2006年   2716篇
  2005年   2309篇
  2004年   1853篇
  2003年   1810篇
  2002年   1601篇
  2001年   1187篇
  2000年   806篇
  1999年   512篇
  1998年   302篇
  1997年   327篇
  1996年   241篇
  1995年   201篇
  1994年   158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不仅是开展职业卫生工作的前提与基础,也是职业卫生工作者必备的基本功和综合技术素质考核的重要指标[1].为促进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全面识别及抓住重点,避免遗漏和主次不分,本文就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危害筛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简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2.
目的 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治疗患者的脱失情况,探讨美沙酮剂量<100 mg/d和吗啡尿检阳性与脱失的关系及交互作用。方法 2014年9-11月对广西壮族自治区3个MMT门诊1 031例患者开展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HIV感染、既往吸毒及吗啡尿检等信息。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脱失的相关因素,通过交互作用分析探讨美沙酮剂量<100 mg/d与吗啡尿检阳性与脱失的关系。结果 1 031例MMT患者的脱失率为40.6%(419/1 031),尿检阳性者和美沙酮剂量<100 mg/d者的脱失率分别是57.6%(99/172)和37.4%(347/929),高于尿检阴性者(42.3%,363/859)和美沙酮剂量≥100 mg/d者的脱失率(26.5%,27/102)。控制混杂因素后,美沙酮剂量<100 mg/d者比剂量≥100 mg/d者更易于发生脱失(OR=3.05,95%CI:1.84~5.06),尿检阳性者比阴性者更易于发生脱失(OR=2.25,95%CI:1.59~3.19)。美沙酮剂量<100 mg/d和吗啡尿检阳性存在相加(RERI=256.46,AP=0.87,S=8.05)和相乘(OR=2.45,95%CI:1.71~3.49)交互作用且方向一致。结论 MMT中,美沙酮剂量<100 mg/d及吗啡尿检阳性与脱失呈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953.
目的 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道细菌移位及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S)、失血性休克组(HS)及失血性休克+PUFA干预组(HS-F),每组各20只;观察各组大鼠存活时间、存活率及平均动脉压(MAP)动态变化,取肝、脾、肾及肠系膜淋巴结做细菌培养.结果 SHS、HS、HS-F组大鼠的存活时间分别为>180 min、(113.0±25.9)min、(138.4±37.1)min,HS组与HS-F组大鼠的存活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组及HS-F组较SHS组肝、脾、肾及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率明显升高(P<0.01);HS-F组较HS组肝、脾、肾及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 脂肪乳对HS大鼠肠黏膜屏障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有效降低HS后肠道细菌移位,并显著延长HS大鼠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954.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denosylhomocysteine,SAH)对Apo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形成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分对照组(Control)、高蛋氨酸组(M+)、高蛋氨酸B族维生素添加组(M+B+)、高蛋氨酸B族维生素缺乏组(M+B-)和B族维生素缺乏组(B-)5组,膳食干预8 w以诱导建立不同Hcy和SAH水平的AS小鼠模型。结果 B-组,血浆Hcy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但血浆SAH水平和AS斑块面积与对照组相比并无增加;相反,在M+B+组,血浆Hcy水平由于B族维生素的补充而降低到对照组水平,但血浆SAH水平和AS斑块面积相比于对照组仍然有显著的增加。AS斑块面积与其血浆SAH水平呈正相关(r=0.866,P<0.001),而与其血浆Hcy并不存在相关关系。结论高蛋氨酸促进AS形成是不依赖Hcy水平升高的,血浆SAH比Hcy更能直接反映AS病变程度,是比Hcy更好的反映血管损伤或血管AS病变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955.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血液感染病原菌的方法.方法 选取7种常见血液感染病原菌,在其16S rRNA末端和23S rRNA始端的保守区设计通用引物,对16S-23S rRNA基因间区进行扩增,然后将PCR产物的电泳图谱进行机器码识别,以鉴定病原菌.结果 通用引物能扩增出7种病原菌,且每种菌具有不同片段长度(bp):大肠埃希菌(716、808),金黄色葡萄球菌(732、827),铜绿假单胞菌(833),表皮葡萄球菌(630、722、817),肺炎链球菌(606),肺炎克雷伯菌(550、705、797),粪肠球菌(591、693);此图谱可经机器码识别,对各种病原菌进行快速鉴定.结论 采用通用引物PCR和机器码识别技术可简便、快速、特异地鉴定常见血液感染病原菌.  相似文献   
956.
接种麻疹疫苗后发热出疹性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调查接种麻疹疫苗(MV)后发热出疹性疾病(RFIs)的发病情况。方法 对山东省1999~2002年通过麻疹监测专报系统报告的150例接种MV后RFIs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结果 接种MV后RFIs多呈散发状态,且相互之间无流行病学联系;以MV投入量进行估算,报告发生率为0.14/10 000ml~0.25/10 000ml,年均报告发生率为0.20/10 000ml,且各年份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3,P<0.05);88.67%的病例发热在38.5℃以上,75.33%的病例接种MV后4~11天出疹(中位数为8天),皮疹较为典型;出疹顺序基本与野病毒引起的麻疹病例一致;68.67%的病例为首次接种MV,其中8~12月龄组占94.17%;风疹IgM均为阴性,麻疹IgM阳性率为45.65%。结论 接种MV可引起RFIs,主要原因是疫苗接种后的过敏反应和减毒活疫苗引起的疫苗相关病例,其发生率与疫苗接种剂次有关;RFIs病例是否与接种麻疹疫苗有因果关系,今后应从病毒的基因型上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957.
目的 研究宁夏地区手足口病患者中肠道病毒71型(EV71)分离株的基因特征.方法 采集手足口病患者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培养,阳性标本进行RT-PCR鉴定后,选取29株EV71分离毒株,对其VP1区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并参考A、B、C各基因型的参考毒株和以往中国EV71的分离毒株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 从439份标本中分离肠道病毒215株,经RT-PCR鉴定,93株为EV71.选取其中29株进行VP1基因全序列测定,根据VP1全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生树,29株毒株均在C基因型中,与C4亚型属同一分支,与C4亚型代表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1.7%~99.4%,氩基酸同源性为96.6%~100.0%.结论 宁夏地区手足口病患者中分离的EV71毒株属C基因型的C4亚型.  相似文献   
958.
目的建立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物传感器的核酸检测技术,为实时、在线检测微生物奠定技术基础。方法应用SPR生物传感器实时在线分析系统,在传感器表面固定探针分子,对溶液中的靶序列进行杂交检测,研究该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可重复性等。结果试验中建立的核酸检测方法能够实现对靶序列的实时检测,检测下限达4×102CFU/ml。结论该试验建立的核酸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重复性好等优点,SPR传感器技术在核酸杂交检测工作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9.
高温与细菌脂多糖复合应激大鼠动脉血气的变化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监测高温与细菌脂多糖复合应激大鼠生命体征与动脉血气等指标的动态变化特点。方法雄性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常温生理盐水组(C组)、高温生理盐水组(H组)、常温细菌脂多糖组(L组)、高温细菌脂多糖组(HL组)。持续监测动物肛温(T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以及动脉血气的动态变化。结果(1)HL组Tr上升到43.04℃±0.11℃,HR加快到(660±42)次min,MAP下降到(49.0±3.5)mmHg。HL组Tr、HR、MAP与L组[分别为35.00℃±0.21℃、(408±27)次min、(97.2±2.3)mmH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L组HR、MAP与H组[分别为(576±33)次min、(67.2±4.8)mmHg]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2)HL组PaO2、HCO-3、PaCO2于致伤40min时即出现明显下降,致伤120min时分别为(11.59±1.11)kPa、(10.42±1.06)mmolL、(2.82±0.81)kPa。结论高温与细菌内毒素复合应激能够促发与加重生命体征、动脉血气的改变以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相似文献   
960.
李晴 《现代医院》2014,(7):54-55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脑脊液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铁蛋白和纤维结合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组(CNSL组),无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组(无CNSL组)脑脊液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铁蛋白和纤维结合蛋白的变化。结果 CNSL组脑脊液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铁蛋白和纤维结合蛋白均高于无CNSL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脊液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铁蛋白和纤维结合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提示其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