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61篇
  免费   538篇
  国内免费   372篇
耳鼻咽喉   35篇
儿科学   72篇
妇产科学   49篇
基础医学   409篇
口腔科学   52篇
临床医学   953篇
内科学   408篇
皮肤病学   140篇
神经病学   210篇
特种医学   305篇
外科学   453篇
综合类   1760篇
预防医学   912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708篇
  4篇
中国医学   720篇
肿瘤学   24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95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96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287篇
  2013年   473篇
  2012年   688篇
  2011年   710篇
  2010年   642篇
  2009年   543篇
  2008年   574篇
  2007年   551篇
  2006年   520篇
  2005年   364篇
  2004年   238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4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抗帕颗粒"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90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鼠龄8~12w,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30只、PD模型对照组30只、PD模型干预组30只;MPTP腹腔注射(40mg·kg-1·d-1×7)制备小鼠PD模型;正常对照组及PD模型对照组予生理盐水1m L·d-1灌胃,PD模型干预组给予"抗帕颗粒"(浓度800mg·m L-1)按40mg·kg-1·d-1灌胃,连续喂养4个月。比较分析各组、各时间点(15d、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爬杆实验、悬挂实验、游泳实验等行为学评分情况。结果 1各组实验动物存活情况,正常对照组30只最终均存活,PD模型对照组4个月时存活27只,PD模型干预组4个月时存活28只;2各组爬杆实验分值情况:正常对照组与PD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评分均P0.01。正常对照组与PD模型干预组比较,15d、1个月时均P0.01,2、4个月时P0.05,3个月时P0.05。PD模型对照组与PD模型干预组比较,15d、1个月时,均P0.05,2、4个月时,P0.05,3个月时,P0.01。PD模型干预组各时间点分值比较,15d评分较1个月时,P0.05,较2月时,P0.05,较3、4个月时均,P0.01;1个月评分较2个月时,P0.05,较3、4个月时均,P0.01;2个月评分较3、4个月时均,P0.05;3个月评分较4个月时,P0.05;3各组悬挂实验分值情况,正常对照组与PD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评分均P0.01。正常对照组与PD模型干预组比较,15d、1个月时均P0.01,2、3、4个月时均P0.05。PD模型对照组与PD模型干预组比较,15d、1个月时均P0.05,2个月时P0.05,3、4个月时均P0.01。PD模型干预组各时间点分值比较,15d评分较1个月时P0.05,较2、3、4个月时均P0.05;1个月评分较2、3、4个月时均P0.05;2个月评分较3、4个月时均P0.05;3个月评分较4个月时P0.05;4各组游泳实验分值情况:正常对照组与PD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评分P均0.01。正常对照组与PD模型干预组比较,15d、1个月时均P0.01,2、3、4个月时均P0.05。PD模型对照组与PD模型干预组比较,15d、1个月、2个月时均P0.05,3、4个月时P均0.01。PD模型干预组各时间点分值比较,15d评分较1个月、2个月时均P0.05,较3、4个月时均P0.05;1个月评分较2个月时P0.05,较3、4个月时均P0.05;2个月评分较3、4个月时均P0.05;3个月评分较4个月时P0.05。结论 "抗帕颗粒"对MPTP诱发的C57BL/6小鼠PD模型行为学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但起效较慢,至2-3个月左右开始显现疗效;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足量、足程等问题,以保证其作用的有效性、持久性。另外,"抗帕颗粒"对游泳动作的改善相对较慢,需要更持久、更足量的治疗,显示中药制剂作用的缓慢性和局限性,提示联合使用多巴制剂中西医结合治疗PD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2.
大咯血及肺癌患者支气管动脉造影表现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对327例大咯血拟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和313例次肺癌拟行支气管动脉灌注术(BAI)者的术前支气管动脉造影(BAG)所见进行了归纳分析,认为有三组X线征,即感染组的11种X线征,肺癌组的9种X线征,畸形组的3种X线征。认识这些征象对出血血管的判断及栓塞血管的选择、栓塞适应症的选择、灌注血管的选择和疗效的判断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并对BAG在选择栓塞血管的可靠性,BAE失败的病理机制及栓塞剂的改进,对隐源性咯血的定位和诊断,对血管畸形的诊断意义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3.
【摘要】 目的 探讨加味行健汤联合TACE对胃癌肝转移患者肿瘤局部控制及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89例胃癌肝转移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实验组(n=45)。对照组给予TACE(1~3次),实验组给予TACE+加味行健汤(4个化疗周期)。观察两组肿瘤局部控制率、不良反应、生活质量改善率及治疗前、TACE治疗后1个月、3个月血清HGF、VEGF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炎性因子水平,并于TACE治疗后12个月统计生存率。 结果 实验组肿瘤局部控制率为84.44%(38/45),高于对照组65.9%(29/44)(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为1~2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CE治疗后1个月、3个月实验组血清HGF、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TACE治疗后1个月、3个月实验组CD3﹢、CD8﹢、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免疫功能呈上升趋势,对照组呈下降趋势。TACE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两组血清IFN- γ、IL- 10、IL- 2水平均明显改善,实验组改善幅度较高(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53.3%(24/45),高于对照组31.8%(14/44)(P<0.05),TACE治疗后12个月随访,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味行健汤联合TACE治疗胃癌肝转移临床效果显著,可控制肿瘤进展,抑制HGF、VEGF等血清因子表达,同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缓解机体炎症状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4.
目的 了解武警某部战士吸烟现状及对吸烟的相关认知、态度及行为倾向,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部队控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吸烟问卷调查表,调查武警某部260名集训新兵及217名老兵的吸烟现状及对吸烟的危害认知、态度及行为倾向,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 战士总体吸烟率为37.32%(178/477),老兵吸烟率62....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三种剂量舒芬太尼麻醉诱导应用于患儿腹腔镜手术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研究。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儿48例,随机均分为S3组、S4组和S5组,分别给予舒芬太尼0.3、0.4和0.5μg/kg联合丙泊酚和罗库溴铵行麻醉诱导。术中根据麻醉深度追加舒芬太尼0.1μg/kg,术后根据CHIPPS评分予舒芬太尼0.05μg/kg镇痛。记录诱导前(基础值,T0),气管插管前(T1),插管中(T2),插管后5min(T3),气腹前(T4),气腹中(T5),气腹后5min(T6),气管拔管前(T7),气管拔管中(T8),气管拔管后5min(T9)的HR、SBP。记录舒芬太尼总量及三组术中、PACU期间需追加舒芬太尼的例数。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三组HR明显减慢、SBP明显下降(P<0.05)。与T1时比较,T2时HR明显增块、SBP明显升高(P<0.05)。与T4时比较,T5~T9时三组只有SBP有所升高(P<0.05)。S4组麻醉期舒芬太尼使用量明显少于S5组(P<0.05),S3组舒芬太尼追加率明显高于S4和S5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身麻醉行短程患儿腹腔镜手术能有效减轻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提供足够的麻醉深度、稳定的血流动力学、良好的术后镇痛,并推荐舒芬太尼诱导剂量为0.4μg/kg。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前列腺副神经节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报道前列腺副神经节瘤1例,患者男,39岁,主因"反复血精1年余"入院,误诊为前列腺癌后,行耻骨上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完整切除肿瘤。结果:术后病理确诊为前列腺副神经节瘤,本例前列腺副神经节瘤为无功能性,免疫组化:NSE(+)、CGA(+)、S100(+)、CK(-)、Desmin(-)。术后血压平稳,2周后拔尿管出院。随访48个月至今未复发。结论:前列腺副神经节瘤缺乏特异的临床特征表现,易误诊,只有靠切除术后病理和免疫组化才能确诊。由于其非常罕见,相关治疗缺乏成熟的经验,故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7.
目的 评价地塞米松对老龄大鼠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180只,18 ~ 20月龄,体重400 ~ 6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n=60)∶对照组(C组)、手术组(S组)和地塞米松组(D组).采用大鼠剖腹探查手术模型.D组于麻醉开始时腹腔注射地塞米松10 mg/kg.C组不进行手术,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kg.于术后3h、7d时测定海马OX42(小胶质细胞激活特异性标志物)的表达水平;于术后3h、1d、3d和7d时测定海马IL-1β mRNA和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和条件恐怖适应实验检测大鼠术后认知功能.结果 与C组比较,S组和D组逃逸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术后僵直时间缩短,海马OX42表达、IL-1β mR-NA和TNF-α mRNA表达上调(P<0.05或0.01);与S组比较,D组逃逸潜伏期缩短,穿越原平台次数增多,术后僵直时间延长,海马OX42、IL-1β mRNA和TNF-α mRNA表达下调(P<0.05或0.01).结论 地塞米松可抑制海马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减轻炎性反应,从而改善老龄大鼠术后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78.
目的 通过应用320排CT灌注(CTP)成像技术检查肝移植后肝动脉狭窄(HAS)患者的移植肝血流灌注情况,以明确HAS与缺血性胆道病变(ITBL)的关系,为HAS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肝移植后经320排CT血管成像(CTA)检查证实为中重度HAS的患者13例,根据经皮经肝胆管造影(PTC)检查是否有ITBL,将HAS患者分为无ITBL组(5例)和ITBL组(8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CTP检查,定量检测其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总肝灌注量(TLP),并计算肝动脉灌注指数(HPI),比较两组间各灌注量的差异.结果 ITBL组与无ITBL组的HAP分别为(59.8±19.9)和(35.1±4.9)ml·min-1·100 ml-1,PVP分别为(125.4±27.3)和(166.2±21.1)ml·min-1·100ml-1,TLP分别为(185.2±27.9)和(201.3±23.6)ml·min-1·100 ml-1,HPI分别为(33.6±10.9)%和(18.2±1.9)%,两组间比较,HAP、PVP及H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L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成像通过定量检测肝动脉、门静脉的血流灌注量,无创性地反映了移植肝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 ;当肝移植后HAS患者的HAP和HPI升高及PVP降低时,应警惕ITBL的发生,为临床及时治疗HAS,预防ITBL的发生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9.
目的 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评价不同剂量芬太尼对疼痛激活脑区的影响.方法 选取右利手男性健康志愿者20名,年龄20~4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n=10):芬太尼1.0 μg/kg组(F1组)和芬太尼1.5 μg/kg组(F2组).300 g von Frey纤维丝刺激受试者左足心作为机械性伤害性刺激.静脉注射各组相应剂量芬太尼.于给药前、给药后5、10、15、20 min时给予机械性伤害性刺激,记录VAS评分.1周后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扫描.扫描序列包括结构像扫描和功能像扫描,其中功能像扫描包括机械性伤害性刺激P1扫描、不同剂量芬太尼的药物扫描(扫描前单次静脉注射芬太尼)和机械性伤害性刺激P2扫描.P1、P2扫描包括10 s的初始采集信号扫描及静息态(20 s)与刺激态(20 s)交替循环6次扫描.给药扫描包括空白平衡扫描4 min和给药后扫描8 min.记录芬太尼给药前后疼痛激活脑区的改变.结果 F1组(P2-P1)激活的脑区:同侧扣带回;F2组(P2 -P1)激活的脑区:双侧扣带回和对侧岛叶.F2组与F1组功能磁共振成像叠加相比(F2组-F1组)可见同侧扣带回激活.结论 机械性伤害性刺激时芬太尼可促进扣带回和岛叶的活动,且与剂量有关,提示这两个脑区可能是芬太尼发挥镇痛作用的靶位.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体会。方法:我院于2008年7月~2010年12月对10例经病理证实为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其中男9例,女1例,年龄64~80岁,平均69岁。其中5例行原位回肠代膀胱术,5例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观察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及手术疗效。结果:手术用时170~290min,平均210min;术中出血150~950ml,平均250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约72h;术后未发生肠瘘及吻合口狭窄及尿瘘等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3个月IVU未见肾积水。结论:经腹腹腔镜全膀胱切除术安全可行,能明显减少手术创伤,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随着器械的改进及技术熟练,该术式将成为全膀胱切除手术的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