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35篇
  免费   2673篇
  国内免费   1388篇
耳鼻咽喉   195篇
儿科学   414篇
妇产科学   85篇
基础医学   1354篇
口腔科学   350篇
临床医学   2724篇
内科学   2162篇
皮肤病学   186篇
神经病学   554篇
特种医学   856篇
外科学   1892篇
综合类   7080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2910篇
眼科学   230篇
药学   2678篇
  42篇
中国医学   2682篇
肿瘤学   1198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353篇
  2022年   805篇
  2021年   995篇
  2020年   901篇
  2019年   505篇
  2018年   519篇
  2017年   681篇
  2016年   519篇
  2015年   963篇
  2014年   1333篇
  2013年   1571篇
  2012年   2320篇
  2011年   2322篇
  2010年   2097篇
  2009年   1918篇
  2008年   1892篇
  2007年   1862篇
  2006年   1638篇
  2005年   1204篇
  2004年   855篇
  2003年   684篇
  2002年   530篇
  2001年   463篇
  2000年   313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亚低温治疗患者鼻饲营养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秦志梅 《护理学报》2004,11(3):38-39
报道48例亚低温治疗患者采用一次性投给、间歇滴注和连续输注营养膳的方式鼻饲营养,其并发症有:腹泻、腹胀、肠蠕动亢进,便秘,食物反流,吸入性肺炎,代谢紊乱,高血糖,水、电解质失衡,鼻胃管堵塞等。护理中体会到亚低温治疗患者鼻饲营养的时机最好在急性期1~2d后,应用鼻饲泵连续输注,适时使用胃肠动力药西沙比利.掌握营养膳的配制和正确的鼻饲方法,严密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可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人胰腺导管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之间差异的表达蛋白。方法:利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对8例胰腺导管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总蛋白进行分离,并用质谱仪对两组间差异蛋白质点进行肽指纹谱和串联质谱鉴定。利用蛋白质印迹分析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差异蛋白在胰腺癌和癌旁组织的表达。结果:2-DE显示,肿瘤组织中有28个蛋白质点表达上调,17个表达下调。上述蛋白质点经质谱鉴定得到30个蛋白质,包括酶类、抗氧化蛋白、信号转导蛋白、钙结合蛋白、结构蛋白及分子伴侣等。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差异表达蛋白annexin II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与2-DE结果一致。结论:以2-DE为基础的蛋白质组学技术是研究肿瘤的一种重要手段。本实验所得的annexin II等差异表达蛋白可能成为潜在的诊断胰腺癌的分子标志或控制肿瘤生长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护理工作在脊髓血管畸形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我院介入中心350例脊髓血管畸形患者介入治疗,针对脊髓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特点和介入治疗方法的适应证、操作过程和预后等特点,从护理学的角度对术前、术中、术后等阶段进行讨论分析。结果术前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术中与介入医生及技术操作人员进行有机的配合、熟练使用输液微量泵、准确使用相关药物及认真观察病情变化;术后对患者进行严密的护理观察,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将有助于该手术的成功。结论介入护理工作对脊髓血管畸形介入治疗手术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应用VTK技术建立唇腭裂可视化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寻求一种高效率、高精度建立唇腭裂患者颌面部可视化模型的方法.方法:利用薄层CT获取原始数据,运用k-均值聚类算法进行图像分割,结合VTK(Visualization Toolkit)技术进行可视化模型的建立.结果:建立了更为精确的唇腭裂患者颌面部的可视化模型,总结出了一种更为方便高效的通用可视化建模方法.结论:应用VTK方法建立可视化模型,软件开发周期更短,精度更高,应用更广泛.  相似文献   
35.
强脉冲光治疗浅表(皮肤)血管瘤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IPL)治疗浅表(皮肤)血管瘤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浅表(皮肤)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535nm、580nm强脉冲光治疗皮损,每三周治疗一次,三次为一个疗程;对照组采用波长为532nm的Q开关Nd:YAG激光治疗,每两周治疗一次,三次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皮损的治愈率、并发症等情况,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皮损三次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患处瘢痕形成及炎症性色素沉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强脉冲光(IPLTM)治疗浅表(皮肤)血管瘤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脂质低密度(LDL)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体外培养小鼠足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及加减下瘀血汤的保护作用.方法:观察不同浓度下LDL和OX-LDL对小鼠肾足细胞分泌VEGF的影响,再用不同浓度加减下瘀血汤含药血清进行干预,分别用RT-PCR及ELISA检测足细胞分泌VEGF的变化.结果:LDL和OX-LDL可使肾足细胞分泌VEGF明显增高,且有浓度依赖性.中药加减下瘀血汤含药血清的干预可以明显抑制脂质诱导肾足细胞VEGF的高表达.结论:LDL和OX-LDL可以通过促进足细胞分泌VEGF增加而加重脂质肾毒性,而中药加减下瘀血汤可能通过抑制脂质诱导足细胞分泌过多VEGF,从而保护足细胞的脂质损伤.  相似文献   
37.
退变性腰椎侧弯(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是继发于腰椎间盘及腰椎骨关节退变的成人脊柱侧弯,较一般典型的腰椎骨性关节炎症状重,同时伴有明显旋转侧弯畸形,常规治疗方法疗效差。2003年9月-2005年9月采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结合矫形鞋治疗77例DLS患者,近期效果满意,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7例中,男29例,女48例;平均年龄56.5岁(45~76岁)。病程平均6个月(2个月~10年)。所有患者均有腰痛及下肢疼痛,同时伴有明显的腰脊柱侧弯,站立、行走疼痛明显,其中48例(82.3%)需要药物控制疼痛,间歇性跛行者26例(33.8%),直腿抬高试验…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对单纯行裂隙关闭术和同期行咽后壁咽成形术的大龄腭裂患者,术前、术后发音效果进行检测分析和对比研究,评定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4例同期行腭裂关闭术及咽后壁组织瓣咽成形术治疗和12例单纯行裂隙关闭术的大龄腭裂患者,术前、术后用鼻咽纤维镜检测其腭咽闭合情况,应用通用音频谱分析系统,对本组术后患者腭裂语音进行声学分析.结果 所有腭裂修复术后,创口均达到临床Ⅰ期愈合,语音也有不同程度改善.大龄腭裂患者采用腭裂关闭及同期咽成形术的修复组,术后发音明显优于单纯行裂隙关闭组.结论 大龄腭裂患者,采用腭裂关闭及同期咽成形术,是提高腭咽闭合和改善发音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9.
神经化组织工程骨构建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评估两种组织工程骨体内神经化重建方法的成骨效果,研究神经化与成骨的相互关系。方法26只新西兰大白兔,其中24只随机分成四组:组织工程骨组(A组),感觉神经束植入组(B组),运动神经束植入组(C组),血管束植入组(D组);另2只为空白对照组。每只动物均制备左侧股骨长1.5cm的段缺性骨与骨膜缺损,钢板固定后骨缺损处分别植入用四种方法制备的组织工程骨。植入的神经分别是隐神经和股神经肌支。术后4、8、12周摄股骨正位X线片,用放射影像学评分和X线阻射影分析比较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在组织工程骨中植入感觉神经束后,比单纯组织工程骨和运动神经束植入的修复效果均有明显提高,而在组织工程骨中植入运动神经束与单纯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相比较无明显差异,感觉神经束植入与血管束植入的成骨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血管束植入组的成骨效果优于其它两组。结论利用感觉神经束植入的方法可以提高组织工程骨的成骨作用,而植入运动神经束却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40.
CT血管成像对肝细胞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对肝细胞癌(HCC)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的诊断价值。方法127例HCC患者分别接受肝脏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和DSA检查,间隔时间3-15d。所有患者进行CTA检查,并以DSA为标准,对照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基础上进行CTA成像对APS的诊断价值。结果DSA证实52例(40.94%)HCC患者合并APS,中央型33例,周围型19例。CT横断面与横断面基础上结合CTA诊断APS的敏感度均为94.23%(49/52),特异度分别为84.00%(63/75)和97.33%(73/75),正确率分别为88.19%(112/127)和96.06%(122/12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0.33%(49/61)和96.08%(49/51),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45%(63/66)和96.05%(73/76)。CTA排除了横断面CT对4例中央型APS和6例周围型APS的假阳性诊断。与DSA比较,多层螺旋CT对APS的分型符合率达88.46%(46/52),其中,中央型90.91%(30/33),周围型84.21%(16/19)。CTA还直观地显示23例重度分流中央型APS的供血动脉,其中19例为肝固有动脉分支,4例为胃十二指肠动脉分支。结论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基础上进行CTA成像,能有效提高APS诊断的特异度和正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