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01篇
  免费   975篇
  国内免费   659篇
耳鼻咽喉   99篇
儿科学   146篇
妇产科学   158篇
基础医学   600篇
口腔科学   135篇
临床医学   1018篇
内科学   799篇
皮肤病学   100篇
神经病学   230篇
特种医学   355篇
外科学   851篇
综合类   2697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1045篇
眼科学   111篇
药学   1058篇
  15篇
中国医学   1009篇
肿瘤学   507篇
  2024年   137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339篇
  2021年   389篇
  2020年   371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295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389篇
  2014年   489篇
  2013年   594篇
  2012年   873篇
  2011年   928篇
  2010年   782篇
  2009年   750篇
  2008年   776篇
  2007年   728篇
  2006年   623篇
  2005年   470篇
  2004年   369篇
  2003年   282篇
  2002年   212篇
  2001年   202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美容的临床与组织学评估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 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后并发症的临床与组织学特点。方法 对 1998年至 2 0 0 3年接诊的 5 2例在外院注射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并引起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与组织学研究。为了便于比较 ,另选 12例 1988年~ 1994年期间接受液态硅胶注射的患者取出的组织病理切片与之对照研究。结果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后并发症以局部硬结最多见 ,而且多发生在注射后 1~ 2年左右时间里。人体组织对注射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的反应为多核异物巨细胞增生 ,并形成肉芽肿。与液态硅胶比较 ,注射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引起组织的淋巴细胞反应弱 ,材料周围的纤维包膜较薄。机体内长期存留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可能会引起局部组织变性反应。结论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作为软组织填充剂的安全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2.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实验性急性胰腺炎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外源性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小鼠轻症实验性急性胰腺炎的炎症反应及胰腺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以雨蛙肽腹腔注射诱发小鼠轻症实验性急性胰腺炎。第1组以盐水腹腔注射作为对照,第2、3及4组每小时腹腔注射雨蛙肽诱发急性胰腺炎;第3组在造模前及造模中两次皮下注射重组人肝细胞生长因子(rhHGF);第4组同时皮下注射rhHGF及其单抗。观察HGF对炎症反应的干预作用及对腺泡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炎症小鼠予每公斤体重4、20μgrhHGF时,与单纯炎症组相比,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下降,胰腺组织学炎症评分减少,胰腺腺泡细胞TUNEL凋亡指数增加,caspase3活性增强。予每公斤体重4或20μgrhHGF时,其效应无显著性差异。同时予rhHGF单抗的小鼠,上述指标与单纯炎症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GF能减轻雨蛙肽诱导的小鼠轻症实验性急性胰腺炎。HGF单抗能消除HGF的生物学作用。HGF可以促进急性胰腺炎时腺泡细胞的凋亡,这可能是其保护胰腺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3.
目的 研究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 ADPKD)患者及其家系成员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及辐射对其基因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SCGE)研究10例ADPKD(A组)、1个ADPKD家系中3例无症状者(B组)、20例健康对照者(C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及在0.5 Gy照射后的DNA损伤情况.采用彗星分析软件(CASP)进行图像分析,以尾DNA含量(TDNA%)评价淋巴细胞的DNA损伤程度.结果 A组照射前、后TDNA% (8.85%±0.14%,14.84%±0.77%)及照射后TDNA%的增加值(6.00%±0.77%)均显著高于C组(7.50%±0.37%,12.46%±0.26%,4.96%±0.44%),B、C两组及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中1例TDNA%照射前后均显著高于C组.结论 ADPK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具有基因不稳定性,在环境因素刺激下,有可能通过基因突变启动多脏器囊肿形成.SCGE为进一步阐明ADPKD发病机制及预后判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74.
目的:总结高龄T3期膀胱肿瘤行全膀胱切除并输尿管皮肤造瘘的经验。方法:2004~2011年,47例超过75岁T3期膀胱肿瘤患者接受全膀胱切除并输尿管皮肤造瘘,9例为初发,38例为复发肿瘤,既往平均手术次数(2.7±1.7)次。25例(53.2%)合并有其他器官的慢性疾病。所有患者于术中同时行双侧盆腔淋巴清扫,1例因尿道腔内肿瘤生长行尿道全切除并阴道前壁部分切除。术后输尿管内留置F7单J支架管并定期更换。以QLQ-C30(v3.0)中文版量表评价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4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或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手术平均时间(266±33)min,围手术期平均输血(728±309)ml。术后病理分级T2b2例,T3a26例,T3b15例,T4a4例,N214例,N31例。随访11~67个月,平均(32.4±15.1)个月。23例(48.9%)术后3~36个月出现肿瘤复发及转移。24例(40.4%)随访中死亡,17例死于肿瘤转移,7例死于非肿瘤相关原因。23例生存至今,19例(40.4%)无瘤生存15~67个月,平均(41.5±16.2)个月,4例(8.5%)带瘤生存19~30个月。17例(36.2%)出现并发症:7例单侧肾功能下降,1例双侧肾功能减退。11例经历至少1次肾盂肾炎(2例合并单侧肾功能减退)。32例完成术后6个月QLQ-C30测定,22例完成术后12个月测定,经统计检验,术后6个月患者情绪功能改变以及术后6个月,12个月患者的主观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均与术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高龄T3期膀胱肿瘤患者可耐受全膀胱切除,应于术中尽量缩短手术时间,缩小手术区域,以提高患者手术耐受能力。对于高龄患者,输尿管皮肤造瘘并于输尿管内长期留置输尿管支架是全膀胱切除后简便,安全,并发症少且处理简单的尿流改道方式。全膀胱切除术对提高高龄T3膀胱肿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主观健康状况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5.
目的 评价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通道)在七氟醚预处理对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脏延迟性保护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体重270~3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6组(n=12):对照组(CON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各吸入33%氧气1h;七氟醚对照组(SEVO组)、七氟醚预处理组(SWOP组)各吸入2.5%七氟醚1h;5-羟葵酸+七氟醚预处理组(5-HD+ SWOP组)于七氟醚预处理前30 min腹腔注射mito-KATP阻断剂5-羟葵酸10 mg/kg;5-羟葵酸对照组(5-HD组)腹腔注射5-羟葵酸10 mg/kg,24 h后除CON组和SEVO组,其余组建立大鼠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停止灌注30 min,再灌注120 min.于缺血前即刻(T0)和再灌注120 min(T1)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磷酸化的ε型蛋白激酶C(p-PKC-ε)、caspase-8蛋白的表达水平;于再灌注120 min时采用TTC法测定心肌梗死范围,计算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结果 与CON组比较,I/R组、SWOP组、5-HD+ SWOP组和5-HD组T1时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升高,SEVO组和SWOP组T0时,I/R组、SWOP组、5-HD+ SWOP组和5-HD组T1时心肌p-PKC-ε蛋白表达上调,SEVO组T2时caspase-8 蛋白表达下调(P<0.05);与I/R组比较,SWOP组和5-HD+ SWOP组T1时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降低,SEVO组和SWOP组T0时p-PKC-ε蛋白表达上调,SWOP组T1时caspase-8蛋白表达下调(P< 0.05);与SWOP组比较,5-HD+ SWOP组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升高,T0时p-PKC-ε蛋白表达下调,T1时caspase-8 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 mito-KATP通道参与了七氟醚预处理减轻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可能与上调缺血前p-PKC-ε蛋白表达水平,从而抑制再灌注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 1)表达与肾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肾组织、肾癌石蜡组织标本中Tiam 1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用三种不同浓度2μmol/L(T1低浓度)、4μmol/L(T2中浓度)、8μmol/L(T3高浓度)的索坦干扰786-0细胞24h、48h、72h;同时设正常对照组T4(常规培养液)。应用TUNEL法检测各组作用48h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应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Tiam 1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68例肾细胞癌组织中Tiam 1阳性表达率63.2%(43/68),有淋巴结转移组Tiam 1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高于Ⅰ~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10例正常肾组织中Tiam 1表达均为阴性。Tiam 1基因在786-0细株中表达与肾癌组织中表达相一致。结论:Tiam 1表达与肾癌转移存在密切关系,Tiam 1表达可作为肾癌转移过程中一个有价值的指标;索坦可抑制肾癌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的凋亡,可特异性抑制肾癌786-0细胞中Tiam 1蛋白及mRNA的表达,且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77.
早期肝癌病人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影响早期肝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手术切除并获得随访的197例经组织学确认为早期肝癌(单发,≤5 cm,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无门静脉癌栓)病人,利用K-M生存曲线分析来评估不同组病人的复发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来研究与早期肝癌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97例病人中,肿瘤的中位直径为2.8 cm,肿瘤直径>2 cm的病人占58.4%,病人血清AFP阳性(>100 ng/mL)占47.7%,病理结果提示有微血管癌栓(MVI)者为32.5%。术后中位复发时间(TTR)为28.5个月,总体复发率为59.4%。术后1、3、5年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26.4%、55.6%、66.0%。我们建立了一个包含3组的早期肝癌复发评估系统,组中位TTR和1、3、5年复发率分别为:0分组(40.9个月和9.9%、26.7%、41.7%)、1分组(31.1个月和14.1%、50.1%、63.0%)、2~3分组(18.9个月和48%、71.8%、89.1%)(P<0.001)。结论:肿瘤大小、AFP水平和MVI是早期肝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不同危险因素存在的情况下,早期肝癌病人的复发时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78.
隆乳术后纤维包膜挛缩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预防和降低隆乳术后包膜挛缩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0例(其中10例假体置换)采取预防包膜挛缩综合措施的隆乳患者包膜挛缩发生的情况。结果:术后随访0.5-2年,第一次隆乳的50例患者中,47例患者乳房外观自然,挺拔逼真,手感柔软;3例患者出现包膜挛缩(Baker分级:2例Ⅲ级,1例Ⅱ级)。10例假体置换患者8例乳房外观自然,挺拔逼真,手感柔软:2例患者再次出现包膜挛缩(Baker分级:1例Ⅲ级,1例Ⅱ级)。结论:采取选择高质量假体、双切口双平面隆乳、术后引流和口服肤康片等综合措施可以预防和降低包膜挛缩的发生。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Rb和HSV-TK基因共转染增强HSV-TK/GCV系统“旁观者效应”的可能性及其机制。方法:构建含长度为1.65kb Rb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Rb,用DOTAP将pcDNA3.1-Rb以及携带HSV-TK基因的质粒tgCMV/HyTK分别或共同导入骨肉瘤细胞株OS732。应用RT-PCR和Northern blot检测TK和Rb基因的表达;用细胞计数、流式细胞仪分析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用半定量RT-PCR法、Western Blot和罗氏黄荧光传输法检测裂隙连接蛋白基因Connexin43的表达和细胞间裂隙连接信息通讯的能力;用MTT法和混合共培养实验分别检测各种细胞对GCV的敏感性HSV-TK/GCV系统的“旁观者效应”。结果:成功地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Rb;得到三种转基因的细胞株OS732TK、OS732Rb、OS732RbTK;并在mRNA水平检测到OS732TK和OS732RbTK细胞内HSV-TK基因的表达,在OS732Rb和OS732RbTK细胞内存在内源性和外源性Rb基因的表达;与OS732相比,OS732Rb和OS732RbTK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其生长速度减慢,软琼脂形成集落能力降低,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OS732Rb细胞的Tonnexin43表达和细胞间信息通讯能力增强;仅TK阳性细胞OS732TK和OS732RbTK的存活率与GCV的浓度存在剂量依赖性关系,但在与TK阴性细胞混合共培养实验中,OS732和OS732Rb细胞增显示对GCV的敏感性,在相同处理条件下,OS732Rb细胞的存活率明显低于OS732细胞。结论:Rb基因通过抑制骨肉瘤细胞的生长和提高细胞间信息通讯能力来增强HSV-TK/GCV系统的“旁观者效应”。  相似文献   
80.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后不良反应的剖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分析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填充物被迫取出者的症状体征和局部病理变化。方法 从2000年1月~2001年12月,我们对15例在外院行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充填者行充填物取除术。对不良反应的主要症状、体征和切除物的病理变化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主要症状体征中:无美容效果占33.33%,继发畸形占20.00%,局部疼痛占60.00%,局部不适占13.33%,局部硬结占80.00%,局部红肿占6.67%。切除组织的主要病理改变:包膜形成占53.33%,异物巨细胞反应占60.00%,肉芽肿占20.00%。结论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入体内后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对其临床应用应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