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15篇
  免费   1821篇
  国内免费   1052篇
耳鼻咽喉   165篇
儿科学   252篇
妇产科学   120篇
基础医学   1209篇
口腔科学   320篇
临床医学   2121篇
内科学   1485篇
皮肤病学   196篇
神经病学   545篇
特种医学   917篇
外科学   1651篇
综合类   5449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2146篇
眼科学   171篇
药学   2139篇
  37篇
中国医学   1733篇
肿瘤学   827篇
  2024年   107篇
  2023年   213篇
  2022年   607篇
  2021年   687篇
  2020年   700篇
  2019年   296篇
  2018年   342篇
  2017年   535篇
  2016年   402篇
  2015年   710篇
  2014年   974篇
  2013年   1150篇
  2012年   1686篇
  2011年   1787篇
  2010年   1603篇
  2009年   1400篇
  2008年   1502篇
  2007年   1515篇
  2006年   1312篇
  2005年   1027篇
  2004年   776篇
  2003年   632篇
  2002年   541篇
  2001年   431篇
  2000年   311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与血清、尿、脑脊液β2-MG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08例脑梗死和94例脑出血1周内β2-MG,并在1~3周后进行复查.同时测定部分尿β2-MG含量,部分做了脑脊液β2-MG含量动态观察.结果1周内血清、尿、脑脊液β2-MG含量(μg/L)脑梗死和脑出血组分别2417±1094和2004±1029、169.1±186.8和276.5±212.0、1994±1283和2983±1179,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或P<0.001或P<0.001.治疗1~3周后复查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结论急性脑卒中与血、尿、脑脊液β2-MG有明显相关性,可用于观察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82.
目的验证JOA X-线骨质疏松诊断标准的可靠性.方法47名女性病人(年龄65.3±7.2岁)行腰椎常规X-线检查和第三腰椎正、侧位DEXA骨密度测量.用t检验验证X-线骨质疏松等级间骨密度的差异性,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检验X-线骨质疏松等级与骨密度值的相关性.结果X-线骨质疏松等级间骨密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X-线骨质疏松等级与第三腰椎侧位骨密度值之间相关性最高(r=0.714).结论通过腰椎X-线片按照JOA标准划分骨质疏松等级,可以作为粗略检查腰椎骨质疏松的方法.  相似文献   
83.
目的 研究自拟的补肾益智方对大鼠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模型海马内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用15月龄老年Wistar大鼠以D-半乳糖腹腔注射4周加上鹅膏草氨酸(ibotenic acid,IBO)脑内Meynert核注射制作AD模型,然后随机分成AD模型组、双益平治疗对照组、补肾益方高剂量治疗组、补肾益智方低剂量治疗组,另设正常老年对照组和正常青年对照组。动物经治疗处理后,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大鼠海马CA、CA3和齿状回生状回生长抑素免疫阳性和mRNA表达阳性神经元数目。结果 补肾益智方高、低剂量组大鼠海马CA1、CA3和齿状顺生长抑素免疫阳性和mRNA表达阳性神经元数目。结果 补肾益智高、低剂量组大鼠海马CA1、CA3和齿状回生长抑素阳性神经元数目及其积分光密度较AD模型组有增加趋,有些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补肾益智方对D-半乳糖腹腔注射4周加上鹅膏草氨酸(IBO)脑内M synwiyt核注射制作的大鼠AD第马内生长抑素(SS)神经元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的表达,研究其与该肿毒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3例膀胱TCC和12例正常膀胱cyclinD1组织的表达。结果:cyclinD1阳性表达率膀胱TCC组为54.54%,对照组无表达(P=0.001),临床分期T0-T1为76.19%,T2-T1为16.67%,肿瘤分级G1为81.25%,G2为40.00%,G3为14.28%,随着肿瘤分期分级上升,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P=0.001,P=0.001),但与肿瘤的复发性差异无显著性(P=0.183),结论:cyclinD1在膀胱TCC形成的早期起重要的作用。在评估膀胱TCC的生物学行为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5.
目的 :了解河南地区人群中D16S539、D7S82 0 、D13S317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 ,获得群体遗传数据。方法 :对2 30份无血缘关系个体的抗凝血样提取DNA ,应用多位点复合PCR扩增技术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型方法调查D16S539、D7S82 0 、D13S317基因座在河南地区群体中的基因型分布。结果 :D16S539基因座在河南地区人群中存在 9个等位基因 ,2 8种基因型 ;D7S82 0 基因座存在 9个等位基因 ,2 9种基因型 ;D13S317存在 8个等位基因 ,31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结论 :D16S539、D7S82 0 、D13S317基因座是进行人类群体遗传学和法医遗传学研究十分有用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维拉帕米或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方法静脉注射维拉帕米治疗35例78例次PSVT,并与普罗帕酮治疗31例59例次PSw对比观察.结果维拉帕米组总例次终止率为89.7%,普罗帕酮组总例次终止率为88.7%.两组疗效、终止PSVT发作的心电图形式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普罗帕酮组2例较长时间窦性停搏,1例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3例中2例死亡.结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应用维拉帕米复律优于普罗帕酮(P<0.05).普罗帕酮副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室室间隔、前壁、后壁及侧壁 心肌纤维化的动态变化,以及心脏超声显像结合计算机分析检测心肌密度这一方法的可靠性。方法:应用病理及生化检查,检测SHR左室室间隔、间壁、后壁及侧壁心肌纤维化的病变程度;通过心脏超声显像并结合计算机分析,检测大鼠的心肌密度的变化。结果:14周时,代表心肌纤维化水平的参数羟脯氨酸浓度(HC)在SHR室间隔、前壁及后壁即已增高,以室间隔最为明显,而左室侧壁虽有增高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24周时各部位均明显增加,但各部位之间的差异明显减少。在14周时,代表血管周围纤维化水平的参数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在左室各部位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24周时增高更为明显,但各部位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代表间质纤维化水平的参数胶原容积分数(CVF)在14周时只有室间隔显著增高,其余各部位无明显变化;24周时各部位均有显著增高,但仍以室间隔增高最为明显。心肌灰度均值在14周时各部位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各部位之间比较,室间隔最高,侧壁最低,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别。24周时各部位均较14周显著增高,但各部位之间差别变小。在室间隔,灰度离散度在14及24周均未出现显著性改变,而其他部位则在14周时增高,24周时趋于正常。结论:在高血压发病过程中,心肌纤维化尤其是间质纤维化的变化程度是不均衡的,以室间隔程度最重,左室侧壁最轻;应用心脏超声显像并结合计算机分析测定心肌密度,可客观地反应心肌纤维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88.
用L-90流变仪研究了芳基乙炔预聚物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芳基乙炔聚物流体为牛顿流体,其粘度随温度增加而降低,粘流活化随预聚物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预聚物在室温存储过程中粘度逐渐增加;在60-80℃恒温90min其粘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15种理气中药对体外肾上腺素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试管内人血小板加中药孵育前后,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结果11种理气药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P<0.05~0.001),其中枳实的抑制作用较阳性对照阿司匹林明显(P<0.01),青皮、陈皮与阿司匹林无差异(P<0.05).柿蒂、甘松、檀香、沉香对血小板聚集无明显作用(P>0.05).结论多数理气药(11/15)在体外具有抗人血小板聚集作用,枳实、青皮、陈皮3种作用强于或与阿司匹林相当.  相似文献   
90.
目的 :评价毒毛旋花子K间歇疗法 (简称ISKT)治疗保持窦性心律的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2 0 0例窦性心律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 :A组 98例采用维持量地高辛治疗 ;B组 10 2例采用ISKT。结果 :心率 (HR)、左室射血分数 (LVET)及血压 (BP)治疗前与治疗后 3个月比较 ,在A组分别为 :88± 12及 6 8± 12 (次 /min ,P <0 .0 1) ;0 32± 12及 0 40± 12 (P <0 .0 1) ;12 6± 2 1/ 90± 6及 12 8± 2 1/ 80± 15 ,(mmHg,P >0 .0 5 ) ;在B组分别为 :90± 10及 70± 11(次 /min ,P <0 .0 1) ;0 .32± 0 .10及 0 48± 0 10 (P <0 .0 1) ;12 8± 2 0 / 91± 7及 110± 10 / 76± 10(mmHg ,P <0 .0 1)。治疗 3个月后两组间比较 :HR(P >0 .0 5 ) ;LVEF(P <0 .0 5 ) ,Bp(P <0 .0 0 1)。B组的心功能有较好的改善 ,因心绞痛而服用的硝酸甘油量较少 ,两组洋地黄中毒或过量发生率的差别无显著性的意义。结论 :对窦性心律的冠心病心力衰竭 ,ISKT是安全、有效、可行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