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923篇 |
免费 | 1846篇 |
国内免费 | 106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69篇 |
儿科学 | 255篇 |
妇产科学 | 121篇 |
基础医学 | 1228篇 |
口腔科学 | 317篇 |
临床医学 | 2181篇 |
内科学 | 1509篇 |
皮肤病学 | 197篇 |
神经病学 | 551篇 |
特种医学 | 925篇 |
外科学 | 1704篇 |
综合类 | 5510篇 |
现状与发展 | 5篇 |
预防医学 | 2157篇 |
眼科学 | 180篇 |
药学 | 2180篇 |
40篇 | |
中国医学 | 1742篇 |
肿瘤学 | 85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1篇 |
2023年 | 221篇 |
2022年 | 625篇 |
2021年 | 728篇 |
2020年 | 715篇 |
2019年 | 316篇 |
2018年 | 357篇 |
2017年 | 549篇 |
2016年 | 411篇 |
2015年 | 732篇 |
2014年 | 984篇 |
2013年 | 1163篇 |
2012年 | 1713篇 |
2011年 | 1789篇 |
2010年 | 1606篇 |
2009年 | 1404篇 |
2008年 | 1513篇 |
2007年 | 1526篇 |
2006年 | 1327篇 |
2005年 | 1037篇 |
2004年 | 785篇 |
2003年 | 643篇 |
2002年 | 549篇 |
2001年 | 437篇 |
2000年 | 318篇 |
1999年 | 102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葡萄糖酸镁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葡萄糖酸镁对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血清NO浓度、组织内丙二醛 (MDA)及Ca2 +浓度的影响 ,探讨葡萄糖酸镁心肌保护作用的机理。方法 采用整体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结扎冠脉左室前降支 4 0min后 ,再灌注 4 0min ,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中NO浓度 ,化学测定法测定血清中Mg2 + 含量 ,离子电极直接测定法测定组织内Ca2 + 浓度 ,采用硫代巴比妥钠 (TAB)比色法测定组织内MDA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 ,缺血再灌注损伤组血中NO浓度显著降低 ,组织内Ca2 + 浓度和MDA含量明显升高。与缺血损伤组相比 ,葡萄糖酸镁三个不同剂量保护组血中NO浓度明显升高 ,组织内Ca2 + 浓度和MDA含量明显降低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或P <0 0 1) ,此作用均可见明显剂量依赖性。结论 葡萄糖酸镁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其保护作用机制与增加NO浓度、减轻钙超载和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72.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分析健康成人颈总动脉(CCA)短轴方向管壁运动和弹性参数特点及其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5年7月我院健康体检者400例依据年龄、性别分组,采用Siemens Acuson Sequoia 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采集CCA动态短轴二维图像,以VVI技术测量各组颈总动脉管壁短轴方向各侧壁(前壁、外侧壁、后壁、内侧壁)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max)、峰值应变(Smax)及峰值应变率(SRmax).结果 健康成人颈总动脉各侧壁的弹性参数Smax、SRmax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外侧壁和前壁的运动参数Vmax分别为(6.65±0.80)×10-2 cm/s、(5.66±0.73)×10-2 cm/s,明显高于后壁和内侧壁的(3.70±0.81)×10-2 cm/s、(3.86±0.36)×10-2 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参数Vmax男性组均数为(6.25±1.17)×10-2 cm/s,均大于女性组的(4.66±1.28)×10-2 cm/s,而弹性参数Smax、SRmax女性组均数分别为(3.72±0.42)%、(0.21±0.17)/s,均大于男性组的(3.02±0.42)%、(0.17±0.20)/s,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各项指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VI技术可用于研究健康成人CCA管壁的运动力学特点及其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3.
^99mTc—MIBI和^18F—FDG双核素心肌显像检测存活心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研究旨在比较99mTc MIBI/ 18F FDG双核素同步心肌显像 (DISA)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 (LDDE)检测存活心肌的一致性。方法 选择陈旧性心梗患者 3 0例 ,均行DISA(GIK溶液介入 )和LDDE(Dob5 μg/kg·min-1)检查 ,在心超和DISA图像上将左室壁分为相应的 16个节段 ,比较其血流灌注、代谢匹配情况及与收缩储备的关系。结果 3 0个患者总共 480个节段 ,分析静息时室壁运动异常的 171个节段。DISA和LDDE检出存活心肌的节段数分别为 88个和 81个 ,共同检出存活或坏死心肌节段 148个 ( 86.5 % ) ,两者对存活心肌检出无差别 (x2 =1.5 7,P >0 .10 )。结论 DISA与LDDE对存活心肌检出没有差别 ,因而可能是一种有前途的检测存活心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4.
75.
目的:探讨食管癌和癌旁组织磷酸化酪氨酸蛋白的变化。方法:17例食管癌切除标本,采用组织病理学和Western印迹技术研究食管癌和癌旁正常组织及各级病变组织中磷酸化酪氨酸蛋白的变化。结果:癌旁正常上皮、基底细胞过度增生、不典型性增生和鳞癌中存在75000,60000和55000 3条区域蛋白,75000最明显。75000区域蛋白半定量结果表明癌与癌旁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磷酸化酪氨酸蛋白是食管癌变多阶段演进过程中常见的蛋白类型,意义当需更多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初产妇足月妊娠胎膜早破胎头高浮对分娩方式的影响及处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与治疗的214例初产足月妊娠胎膜早破胎头高浮且无其他任何相关性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再选取同期214例初产足月妊娠胎膜早破胎头入盆且无其他任何相关性疾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的分娩方式、潜伏期及活跃期,对产后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和体质检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潜伏期低于8小时、8~16小时之间及活跃期低于4小时的人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阴道正常顺产和剖宫助产的人数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胎儿宫内窘迫例数、新生儿Apgar评分<7分例数以及新生儿平均体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胎膜早破后胎头高浮极易引起难产且严重危害围产儿体质,产科医护人员需要重视胎膜早破胎头高浮孕妇的临床观察,加强孕妇的孕期保健,产前严密观察孕妇头盆关系,严格试产.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康艾注射液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石家庄市中医院肿瘤科住院患者共计11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给予地榆升白片联合利可君升白治疗,治疗组用康艾注射液60 m L溶于质量分数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250 m L中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者白细胞、中医证候、卡氏评分变化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中医证侯、提高卡氏评分及临床疗效方面有明显优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升高白细胞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艾注射液对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有较好疗效,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衰竭综合征(MODS)大鼠胃肠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形态学变化及MODS胃肠慢波活性减弱机制。方法Wistar大鼠17只,分为正常组和MODS组。对各组取胃体、胃窦、小肠标本,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ICC在胃肠道的分布,并用电镜观察ICC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MODS组胃肠肌间神经丛ICC的荧光染色呈间断分布,条带样完整结构消失,细胞间出现较大间隔,细胞突起不明显,细胞数量很少。电镜下见MODS组ICC细胞核皱缩,异染色质趋边,胞膜泡状化,线粒体数量减少,次级溶酶体增多,与邻近平滑肌细胞、神经末梢和其他ICC之间的连接减少或消失。结论MODS可引起胃肠起搏区域ICC数量减少和超微结构改变,直接影响细胞间信号传导,使慢波活性下降,引起胃肠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不同的针刺刺激量施于关元穴对寒凝类痛经模型大鼠子宫组织中收缩素受体( OTR)及肌球蛋白轻链激酶( MLCK)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处于动情间期3月龄的SD雌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盐水组、寒凝类痛经模型组24只,造模成功后将寒凝类痛经模型组又分为模型组、刺激量A组和刺激量B组,每组8只。除盐水组外,模型组、刺激量A组和刺激量B组均采用全身冷冻法结合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法造模。盐水组和模型组不予针刺,刺激量A组予以粗针、深刺、行手法;刺激量B组予以细针、浅刺、不施手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大鼠子宫组织中缩宫素受体( OTR)的含量。采用ELISA(酶联免疫法)测量大鼠子宫组织中MLCK的含量。结果与盐水组比较,模型组的子宫收缩波个数、波峰峰值、活动度及MLCK水平均升高( P﹤0.01);与模型组比较,刺激量A组的子宫收缩波个数明显减少( P﹤0.05)、MLCK含量明显降低( P﹤0.01),刺激量B组的OTR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 P﹤0.05);与刺激量A组比较,刺激量B组收缩波个数增多( P﹤0.05)、OTR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 P﹤0.01)。结论不同刺激量针刺关元穴对寒凝类痛经模型大鼠的效应有所不同,粗针、深刺、行手法的效应较强于细针、浅刺、不行手法的针刺效应,提示针刺的刺激量也是决定针刺疗效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SIVD)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确定SIVD患者认知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Erkinjuntti提出的MRI诊断标准入选SIVD患者70例,根据神经心理学评估分为认知正常(NCI)组和血管性认知损害(VCI)组;详细记录其血管性危险因素、症状和体征,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多数(81.4%)患者表现为肢体肌力减退,其次为步态不稳和构音障碍(分别为40.0%、20.0%),但症状较轻;饮水呛咳和尿失禁各占14.3%。50例(71.4%)患者可检出上运动神经元受损体征;假性延髓麻痹和锥体外系体征者分别为10例、7例(14.3%、10.0%),共济失调步态异常者仅5例(7.1%)。NCI组和VCI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受教育年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CI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NCI组(P〈0.05),贫血、饮酒和吸烟史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仅证实有高血压、糖尿病的SIVD患者更易出现认知损害(P〈0.05),其OR值分别为5.265(1.563,17.731),3.445(1.008,11.772),高脂血症〔OR3.649(0.974,11.466);P=0.027〕对SIVD患者出现认知损害所起的作用尚不能明确。结论年龄可能并不是SIVD认知损害的危险因素;SIVD认知损害的危险因素可能为高血压、糖尿病,而高脂血症与SIVD认知损害的关系尚不确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