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56篇
  免费   5459篇
  国内免费   3767篇
耳鼻咽喉   500篇
儿科学   448篇
妇产科学   480篇
基础医学   5445篇
口腔科学   782篇
临床医学   6785篇
内科学   7202篇
皮肤病学   387篇
神经病学   2555篇
特种医学   205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篇
外科学   5770篇
综合类   10556篇
现状与发展   6篇
一般理论   6篇
预防医学   3911篇
眼科学   1485篇
药学   5784篇
  62篇
中国医学   3593篇
肿瘤学   3953篇
  2024年   236篇
  2023年   863篇
  2022年   2346篇
  2021年   3014篇
  2020年   2392篇
  2019年   1819篇
  2018年   1951篇
  2017年   1796篇
  2016年   1781篇
  2015年   2659篇
  2014年   3282篇
  2013年   3149篇
  2012年   4756篇
  2011年   4877篇
  2010年   3449篇
  2009年   2744篇
  2008年   3011篇
  2007年   2975篇
  2006年   2691篇
  2005年   2432篇
  2004年   1547篇
  2003年   1367篇
  2002年   1097篇
  2001年   868篇
  2000年   751篇
  1999年   784篇
  1998年   443篇
  1997年   441篇
  1996年   363篇
  1995年   305篇
  1994年   268篇
  1993年   158篇
  1992年   177篇
  1991年   153篇
  1990年   151篇
  1989年   113篇
  1988年   110篇
  1987年   92篇
  1986年   81篇
  1985年   65篇
  1984年   49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16篇
  1974年   9篇
  1973年   8篇
  196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近来发现Wnt信号通路对个体发育和肿瘤生成具有重要作用[1-2].为进一步探讨Wnt通路在胶质瘤中是否存在表达异常及其在胶质瘤生成中的作用,我们采用RT-PcR、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蛋白印迹法,对人脑胶质瘤Wnt2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3.
骨髓输液在PICU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骨髓输液在PICU的适应证、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PICU危重症建立静脉通道困难患儿 30例 ,采用 7号骨穿针或 7~ 9号头皮针于胫骨粗隆下 1~ 2cm穿刺、固定 ,接入医嘱液体 ,记录穿刺所需时间、入液速度及生命体征变化、并发症等。结果  2 8例 1次成功 ,2例用头皮针者有堵塞 ,换针后重新穿刺成功 ,穿刺、固定到接入液体平均时间 (30± 10 )s。速率 :一般压力 (8± 3)ml (kg体重·h) ,加压下 (17± 6 )ml (kg体重·h) ,所有病例均达到了医嘱要求。骨髓输液持续时间 3~ 2 2h ,无 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骨髓输液在PICU危重症抢救中可迅速建立液体通道 ,争取抢救时间。头皮针比骨髓穿刺针易于固定 ,使用更方便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伴膝内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6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收治的52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重度内侧副韧带损伤病例,并对有随访的49例(保守治疗21例,手术治疗28例)进行分析。[结果]随访10个月~9年(平均1.7年),按照Schatzker分型:Ⅱ型39例,Ⅲ型6例,Ⅵ型4例。骨折均切开复位内固定,对韧带损伤的治疗分为2组,保守治疗组21例,膝关节功能:优11例,良9例,差1例。手术治疗组28例,Ⅰ期修复19例:优17例,良2例。Ⅱ期修复9例:优5例,良3例,差1例。[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Ⅰ期修复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25.
带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蒂的桡骨茎突骨(膜)复合瓣转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一种修复掌、指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新型手术方法。方法自2002年以来应用桡神经浅内侧支营养血管的骨(膜)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掌指骨缺损12例,该复合瓣以桡骨茎突和第2掌骨头的连线为轴心线,以桡神经浅内侧支营养血管构成筋膜蒂。皮瓣最大6cm×3cm,最小3cm×2cm;骨(膜)瓣最大3cm×1.5cm,最小2cm×1.5cm。结果术后12例复合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修复,X线显示骨缺损和骨不连在术后2~3个月达到骨愈合,但6例有不同程度的掌指关节活动受限,经康复治疗后好转;术后随访8~12个月,手部外形及功能均较满意。结论桡神经浅内侧支营养血管骨(膜)皮瓣的设计合理,血供可靠,操作简便,适用于修复手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第1、2、3掌骨和拇、食指指骨近节部分缺损。  相似文献   
126.
Mycotoxin toxicosis has been implicated in the etiopathogenesis of Keshan disease (KD), an endemic cardiomyopathy prevailing in some regions of China. Butenolide (4-acetamido-4-hydroxy-2-butenoic acid gamma-lactone, CAS No. 16275-44-8), a mycotoxin produced by several Fusarium species such as Fusarium tricinctum and Fusarium graminearum, is frequently detected from the cereals in the endemic areas of KD. The present study is undertaken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is mycotoxin can induce myocardial damage. Exposure of primary culture of cardiac myocytes to butenolide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cytotoxicity, manifested by changes in cell morphology and decreases in cell viability. Consistent with the in vitro findings, distinct myocardial toxicity in vivo was observed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rats by gavage with butenolide (10 and 20 mg/kg/day) for 2 months, and the myocardial injuri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ocal necrosis of myocardium and fragmentation of myofiber. Butenolide also induced significant oxidative damage to the myocardium in vitro evidenced by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lipid peroxidation in the myocardial homogenates, whereas antioxidants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N-acetylcysteine (NAC) and glutathione (GSH) provided significant protections against this oxidative effect. Taken together, these results clearly reveal that butenolide possesses the potential to induce myocardial toxicity. The present findings may reinforce the hypothesis that toxicosis by mycotoxins is one of the etiological factors for KD.  相似文献   
127.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介入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6月至2005年9月诊治的173例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出现胆道并发症14例(8.1%),其中胆管狭窄6例.胆管狭窄合并胆漏1例,胆泥淤积或结石3例,肝断面胆漏2例(劈离式肝移植患者),T管拔除后胆漏1例,Oddi括约肌功能失常1例。除1例胆道狭窄再次行肝移植,因发生严重感染导致肝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患者经介入治疗均获得满意的效果。结论 介入治疗是诊断和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肿瘤患者。1998年1月~2004年8月,我们共收治恶性肿瘤术后下肢DVT患者26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34岁~84岁,平均51.2岁,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其中  相似文献   
129.
甲磺酸罗比卡因与盐酸罗比卡因用于硬膜外阻滞的效应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评价甲磺酸罗比卡因用于硬膜外阻滞的效应和安全性。方法 45例择期行下腹或下肢手术病人,随机分别接受用甲磺酸罗比卡因(8.94 mg/ml,观察组)或盐酸罗比卡因(7.5mg/ml,对照组)施行的硬膜外阻滞。观察两组在感觉阻滞、运动阻滞、镇痛和肌肉松弛方面的效果,同时观察用药前后肝肾功能变化。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感觉阻滞平面达到T6以上的病例分别为84.3%和76%(P>0.05),Bromage≥3级的病例分别90%和92%(P>0.05)。两组感觉阻滞平面固定时间、Bromage达到最大级别时间、最大级别维持时间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镇痛及肌松满意率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术中2例发生低血压,2例发生心动过缓,而对照组仅1例发生低血压。两组术后24 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冬氨酸转氨酶(ALT)、尿素氮(BUN)和肌酐(Cr)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甲磺酸罗比卡因与盐酸罗比卡因行硬膜外阻滞的效应基本相同,且无明显毒性。  相似文献   
130.
慢性结肠炎患者保留灌肠方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用改进的保留灌肠方法治疗护理慢性结肠炎的效果 :方法 :随机将 6 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用传统保留灌肠方法 ,观察组的用注射式接尿管 (代肛管 )方法。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延长 (P <0 0 1) ,灌肠药液外溢减少 (P <0 0 1) ,总有效率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可减少药物外溢 ,延长药物在肠内保留的时间 ,提高治疗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