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谢龙  陈伟  靳玲  姚培杰  杨钢 《职业与健康》2008,24(17):1787-1788
目的了解西安市2007年生产批发企业和居民用户硒盐的合格及食用情况,为大骨节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硒盐监测方案要求对硒盐生产、封装和批发企业每个季度进行1次抽样。居民用户每个季度在3个乡镇的大骨节病病区随即抽取7个村子,每个村子随即抽取8户居民盐样。盐硒检测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判定标准:硒(以Se计)含量为(7.6±3.1)mg/kg(4.5—10.7mg/kg)为合格,小于4.5mg/kg或大于10.7mg/kg为不合格,小于1.4mg/kg为非硒盐。结果生产批发企业硒盐的批质量合格率为100%。居民用户硒盐合格率为91.36%,合格硒盐食用率为89.73%,非硒盐食用率为1.79%。结论西安市生产企业硒盐质量稳定;在居民用户中还有不合格硒盐和非硒盐存在,提示要关注这些病区。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脂蛋白酯酶(LPL)常见基因多态性与血甘油三酯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0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初次住院的15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病例组,入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以年龄、地区、性别频数匹配从河南省级医院体检人群中抽取145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分别抽血提取DNA,PCR扩增LPL基因特定片段,限制性内切酶TaqⅠ、RsaⅠ和HinfⅠ、PvuⅡ进行酶切反应,分析酶切产物.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电泳结果,所有患者均测定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检测观察到的基因型是否符合遗传学平衡定律,组间血脂水平比较采用t检验,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比较用χ^2检验,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结果 LPL基因Ser447Ter位点中病例组G等位基因和CG基因型频率均低于对照组(3.3% vs 12.4%;6.6% vs 2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CG基因型携带者血TG水平均低于非携带者(分别为1.39±0.11 vs 1.68±0.18;1.24±0.08 vs 1.48±0.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CG基因型HDL-C高于CC基因型(1.46±0.06 vs 1.35±0.0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均未发现Asp9Asn及Asn291Ser,两组间PvuⅡ酶切基因型出现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基因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吻合度检验.结论 我国河南汉族人群脂蛋白酯酶基因Asp9Asn、Asn291Ser、PvuⅡ酶切位点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无明显关联,而Ser447Ter多态性可以降低血TG水平,对于降低2型糖尿病发病而言可能是一个保护性突变.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肠道屏障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72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O组,n=24)、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n=24)、IGF-Ⅰ治疗组(IGF-Ⅰ组,n=24).各组动物分别于术后6、12、24 h各处死8只,检测血浆淀粉酶,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法检测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RT-PCR检测小肠上皮细胞中bax和bcl-2mRNA的表达.结果:与SAP组各时相点相比,IGF-Ⅰ治疗组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6h:13.88±1.73 vs 19.00±2.78;12 h:10.13±1.55 vs 17.63±1.60;24 h:9.50±1.07 vs 17.25±2.76;均P<0.05),小肠组织病理变化明显改善:小肠组织中bax mRNA的表达在IGF-Ⅰ组的各时相点较SAP组明显减弱(6 h:1.10±0.02vs 1.19±0.04;12 h:0.97±0.04 vs 1.16±0.02;24 h:0.87±0.03 vs 1.14±0.03,均P<0.05);bcl-2 mRNA的表达在IGF-Ⅰ组各时相点与SAP组相比明显增强(6 h:0.65±0.02 vs 0.57±0.02;12 h:0.69±0.04 vs 0.57±0.01;24 h:0.72±0.02 vs 0.58±0.01,均P<0.05).结论:外源性IGF-Ⅰ可以减轻SAP时肠黏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比较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用于患儿术前用药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普通外科或泌尿外科手术的患儿92例,年龄1~6岁,其中1~3岁及4~6岁儿童各46例,ASA分级Ⅰ或Ⅱ级,按年龄段分层后随机分为2组(n=46):咪达唑仑组(M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于麻醉诱导前约20 min由家长陪同进入麻醉准备室,分别于10 min内静脉输注咪达唑仑0.1 mg/kg或右美托咪啶1 μg/kg.采用异丙酚-罗库溴铵-瑞芬太尼行麻醉诱导,七氟醚-瑞芬太尼-罗库溴铵维持麻醉.于用药前(T1)、与家长分离(T2)和进入手术室(T3)时记录改良耶鲁术前焦虑评分(mYPAS)、镇静评分、HR、MAP、RR、SpO2.于T2,3时记录患儿进入睡眠状态(镇静评分4分)的发生情况.记录七氟醚呼气末浓度(CetSev)、瑞芬太尼输注速率、拔除喉罩时间、意识恢复时间、麻醉恢复室观察时间、苏醒期谵妄发生率、补救镇痛药使用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T1时比较,两组T2,3时mYPAS评分降低、镇静评分升高,D组T3时HR及T2,3时MAP降低,M组T3时HR升高(P<0.05);与M组比较,D组T2,3时镇静评分和睡眠发生率升高,T2时HR降低(P<0.05),mYPAS评分、RR、MAP、SpO2、CetSev、瑞芬太尼输注速率、拔除喉罩时间、意识恢复时间、麻醉恢复室观察时间、苏醒期谵妄发生率、补救镇痛药使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用于患儿术前用药的镇静效果优于咪达唑仑,但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强于咪达唑仑,需注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比较螺旋断层放疗、容积旋转调强放疗(IMRT)和7 野- 静态IMRT 在伴腹膜后淋巴 结转移宫颈癌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及其优缺点,为临床放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 年6 月— 2019 年12 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放疗的26 例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分别进行螺 旋断层放疗、容积旋转IMRT 和7 野- 静态IMRT,所有计划处方剂量:肿瘤区的计划靶区(PTV-G)总剂 量6 020 cGy,分28 次照射,共6 周完成;临床靶区的计划靶区(PTV-C)总剂量5 040 cGy,分28 次照射,共 6 周完成。比较3 种计划模式之间靶区和危及器官之间的剂量学参数。结果 7 野- 静态IMRT 组和容积旋 转IMRT 组PTV-G 的适形指数(CI)较螺旋断层放疗组低,均匀指数(HI)较螺旋断层放疗组高(P <0.05)。 7 野- 静态IMRT 组和容积旋转IMRT 组PTV-C 的CI 较螺旋断层放疗组低,靶区平均照射剂量(Dmean)较 螺旋断层放疗组高(P <0.05)。7 野- 静态IMRT 组直肠及膀胱40 Gy 剂量受照射的体积(V40)和Dmean、脊髓 Dmean 和靶区接受最大剂量(Dmax)值较螺旋断层放疗组高(P <0.05),肾脏V20、胃V30 和Dmean 较螺旋断层放疗 组低(P <0.05);容积旋转IMRT 组直肠及膀胱V40 和Dmean、脊髓Dmax 较螺旋断层放疗组高(P <0.05);7 野- 静态IMRT 组膀胱V40 较容积旋转IMRT 组高,而直肠V40、膀胱Dmean、肾脏V20、胃V30 和Dmean 较容积旋转 IMRT 组低(P <0.05)。7 野- 静态IMRT 组骨盆V20、V30、V40 和Dmean 较螺旋断层放疗组、容积旋转IMRT 组高(P <0.05)。7 野- 静态IMRT 组、容积旋转IMRT 组的机器输出量较螺旋断层放疗组低(P <0.05)。 结论 螺旋断层放疗技术在靶区适形度、均匀性及周围正常组织保护上优于容积旋转IMRT 和7 野- 静态 IMRT 技术,但其机器输出量高于容积旋转IMRT 和7 野- 静态IMRT 技术,对射束利用率较低。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十味龙胆花胶囊联合噻托溴铵粉雾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1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10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1例)和治疗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噻托溴铵粉雾剂,18μg/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十味龙胆花胶囊,3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肺功能、炎性因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0.38%高于对照组的74.51%(P0.05)。治疗后,两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之比(FEV1/FVC)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肺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十味龙胆花胶囊联合噻托溴铵粉雾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机体炎性因子水平,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7.
目的 制备治疗脱发的米诺地尔-甲基丙烯酸酰化明胶(GelMA)生物可溶性微针,并对其进行表征和评价。方法 以生物可溶性水凝胶GelMA为基质,采用模印法和紫外交联法制备米诺地尔-GelMA生物可溶性微针,分别采用光学和荧光显微镜表征其形貌,采用机械性能和溶胀率测定考察交联度对微针机械强度和吸水性的影响,采用体外药物释放实验考察其体外药物释放速度;采用动物透皮实验评价其透皮效果。结果 所得微针机械强度足以穿透皮肤实现透皮给药。微针吸水性良好,使其在刺入皮肤后通过吸附溶胀和降解释放包合的米诺地尔。结论 以GelMA为基质的米诺地尔-GelMA生物可溶性微针具有生物相容性高、可缓释、靶向给药等优点。微针贴片便于携带,使用方便,与其他剂型相比有独特优势,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8.
食管癌放射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探讨食管癌治疗的新途径。作者用 ̄(131)Ⅰ标记单抗MGb2对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裸鼠移植物试行放射免疫治疗。荷瘤裸鼠30只分五组,设各对照组及腹腔给药、瘤内给药两治疗组,一次性给药18.5MBq后比较各组移植物体积及其生长抑制率。结果提示 ̄(131)Ⅰ-MGb_2对人食管癌裸鼠移植物有较强抑制作用,且可持续一定时间,在18.5MBq药量时瘤内给药抑瘤效果优于腹腔给药。  相似文献   
79.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诊断、治疗原则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6年6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38例SAP的治疗经验体会,为制定完善的诊疗方案提供参考。结果:非手术治疗12例,治愈9例;手术治疗26例,治愈20例。全组并发ARDS10例,急性肾功能不全6例,肝功能不全2例,心功能不全4例,消化道出血3例,共死亡9例,死亡率23.7%。结论:彩色B超、CT检查有助于SAP的早期诊断,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是治疗SAP成功的关键,合适的手术时机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0.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nitric oxide (NO) levels in plasma during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and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aminoguanidine (AG) and NG-nitro-L-arginine methyl ester (L-NAME) on CPR. Method This wa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animal study performed at the Function Laboratory of Lanzhou University. Cardiac arrest was electrically induced and was left untreated for 5 min. After performing chest compression for 1 min, 40 domestic rabbit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n = 10) to receive ei-ther 20 mg/kg AG, 25 mg/kg L-NAME, 0.02 mg/kg epinephrine or 2 ml saline placebo before defibrillation. Successfully resuscitated rabbits were observed for a further 4 h. Hernodynamics variables and cardiac functions were monitored with appropriate instrumentation. Arterial blood NO levels were examined at baseline, at the end of 1 min chest compression and at 15, 30, 60 and 120 min after survival. Repeated measures analysis of variance was used to determin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groups. Results During chest compression, the mean + stan-dard deviation coronary perfusion pressure was higher in the AG group (40±10 mmHg) than in the L-NAME group (34±8 mmHg; P =0.001) and was higher in both groups with the control group (20±5 mmHg; both P =0.000). Left ventricular + dp/dtmax and- dp/dtmax were higher in the AG group than in the L-NAME group. In the surviving rabbits, the left ventricular + dp/dtmax and - dp/dtmax were higher in the AG and L-NAME groups than in the epinephrine and control groups and were higher in the AG group (4783±912, 4409±827 mmHg/s)than in the b-NAME group (3554±847, 3398±764 mmHg/s; P = 0.001 and 0.023,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Both AG and L-NAME increased the coronary perfusion pressure, and improved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and diastolic function during CPR and prevented post-resuscitation myocardial dysfunction. However, AG was signifi-canfly superior to L-NA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