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810篇 |
免费 | 3702篇 |
国内免费 | 186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70篇 |
儿科学 | 633篇 |
妇产科学 | 142篇 |
基础医学 | 2129篇 |
口腔科学 | 896篇 |
临床医学 | 4263篇 |
内科学 | 2797篇 |
皮肤病学 | 341篇 |
神经病学 | 769篇 |
特种医学 | 1220篇 |
外科学 | 3027篇 |
综合类 | 9525篇 |
现状与发展 | 7篇 |
预防医学 | 4648篇 |
眼科学 | 299篇 |
药学 | 4166篇 |
36篇 | |
中国医学 | 3624篇 |
肿瘤学 | 158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497篇 |
2023年 | 503篇 |
2022年 | 1108篇 |
2021年 | 1267篇 |
2020年 | 1182篇 |
2019年 | 680篇 |
2018年 | 624篇 |
2017年 | 1027篇 |
2016年 | 677篇 |
2015年 | 1345篇 |
2014年 | 1799篇 |
2013年 | 2146篇 |
2012年 | 3299篇 |
2011年 | 3350篇 |
2010年 | 3123篇 |
2009年 | 2835篇 |
2008年 | 2939篇 |
2007年 | 2803篇 |
2006年 | 2471篇 |
2005年 | 1883篇 |
2004年 | 1349篇 |
2003年 | 1018篇 |
2002年 | 769篇 |
2001年 | 652篇 |
2000年 | 527篇 |
1999年 | 191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7篇 |
1982年 | 8篇 |
1966年 | 4篇 |
1958年 | 5篇 |
1957年 | 3篇 |
1956年 | 6篇 |
1955年 | 4篇 |
1954年 | 4篇 |
194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分析垂体重要功能基因及其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Pou1f1)靶基因在不同证候荷瘤小鼠的表达差异。方法将H22肝癌腹水细胞接种于190只昆明种小鼠腋下,并设置对照组,采用小鼠标准化四诊信息采集与辨证技术筛选典型的邪毒壅盛证、气虚证、阳气虚证、气阴阳虚证小鼠,并抽提小鼠垂体、下丘脑、肾上腺等组织RNA,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不同组织基因表达谱,本文重点分析不同证候垂体基因芯片数据。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垂体重要功能基因阿片促黑素皮质素原(Pomc)、生长激素(Gh)和催乳素(Prl)在早期的邪毒壅盛证和气虚证中表达下调约10%,而Pomc、Gh、Prl和促甲状腺激素β亚基(Tshb)在中晚期的阳气虚证和气阴阳虚证中表达上调30%以上。Pou1f1在垂体组织中表达最高,呈现组织特异性表达特征;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Pou1f1和Neurod1仅在邪毒壅盛证上调,Tbx19和Egr1在不同证候中均呈现上调特征,Nr4a1、Nr4a2、Pitx1、Gata2、Nr4a3、Foxl2等基因在不同证候中均呈现下调特征。Pou1f1相关靶基因Crem、Tcf4、Rnf41、Lrpprc,Mrps18b、Eif3a、Lars,Arf4、Cep57、Vcpip1,Ptpn6、Myd88、F3,Lrrfip2、Dixdc1与Pou1f1基因表达模式类似,即在邪毒壅盛证上调。结论肿瘤状态下的不同证候小鼠,其垂体重要功能基因表达失常,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Pou1f1及其靶基因在邪毒壅盛证具有类似的表达模式。 相似文献
992.
WEN Xi-zhi;PAN Qiu-zhong;WENG De-sheng;ZHAO Jing-jing;XU Hai-rong;HUANG Zhen;NIU Xiao-hui;ZHANG Xing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20,41(4):582-588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maximum tolerated dose (MTD) of pegylated liposome doxorubicin (PLD) when combined with cisplatin as a modified regimen for osteosarcoma.MethodsA total of 14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metastatic or unresectable osteosarcoma received one cycle of PLD combined with cisplatin therapy. The study used a traditional 3+3 design, with three PLD dose levels (40, 50, and 60 mg/ m2, day 1). It was designed to recruit three patients initially at each dose level. Cisplatin was given at a dose of 100 mg/m2 (administered within four days) for each patients. Patients received prophylactic granulocyte stimulating factor therapy 48 h after chemotherapy. Toxicities were documented according to the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 version 4.0 (NCI CTCAE v4.0).ResultsOf the 14 patients, 9 were male and 5 female, with a median age of 20 years (range 14~43). Both of the patients at dose level of 60 mg/m2 experienced dose-limiting toxicity (DLT) (grade 3 oral mucositis and grade 4 neutropenic fever). Only 1 of the 9 patients at dose level of 50 mg/m2 experienced DLT (grade 4 thrombocytopenia lasting for more than 3 days) and thus the MTD was 50 mg/m2. Most common grade 3~4 adverse events across all cohorts included neutropenia (12 cases, 12/14), thrombocytopenia (7 cases, 7/14), anemia (4 cases, 4/14) and oral mucositis (2 cases, 2/14). All the adverse events were relieved after symptomatic and supportive treatment. No treatment-related death was observed.ConclusionsFor advanced osteosarcoma, when combined with cisplatin, the MTD of PLD was 50 mg/m2. The main DLT was oral mucositis and neutropenic fever. The adverse events can be relieved after symptomatic treatment. 相似文献
993.
994.
目的:探究不同营养状态下miR-199a-5p在肝脏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其对肝细胞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AG)含量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RT-qPCR检测高脂饮食小鼠肝脏组织中miR-199a-5p的表达;分别使用miR-199a-5p模拟物、抑制剂、阴性对照和pcDH-CD36-flag质粒转染Hepa1-6和AML12细胞,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脂代谢相关标志物表达变化,采用试剂盒检测TAG含量;通过miRDB(microRNA Target Prediction Database)预测miR-199a-5p的靶基因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进行验证。结果:高脂饮食和饥饿状态下C57BL/6J小鼠肝脏中miR-199a-5p的表达水平升高;过表达miR-199a-5p 能够降低肝细胞内TAG,而miR-199a-5p抑制剂会增加细胞内TAG含量;miR-199a-5p通过作用于脂肪酸转位酶CD36基因的 3′非翻译区(3′ untranslated region,3′ UTR)降低其蛋白表达。结论:在肝脏脂质积累过程中,miR-199a-5p的表达水平增加,并且miR-199a-5p可能通过靶向CD36降低肝细胞内TAG含量。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结合丁苯酞治疗对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河北以岭医院收治的80例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术后对照组40例采用丁苯酞治疗,观察组4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治疗,对比两组预后。[结果] 观察组血压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05),组间血糖达标率、血脂达标率对比(P>00.05),但观察组数据略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一氧化氮(NO)高于对照组,内皮素-1(ET-1)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低于对照组(P<00.05),组间同型半胱氨酸(Hcy)对比(P>00.05)。因复诊意识薄弱、交通、就诊距离远、通讯地址更换等原因,观察组失访2例。随访期间,两组缺血事件、再狭窄发生率对比(P>0.05),但观察组数据较低。[结论] 通心络胶囊结合丁苯酞用于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能修复血管内皮功能、延缓动脉粥样进程、调节炎性因子、促血液循环,降低远期再狭窄及缺血事件。 相似文献
996.
997.
998.
目的:研究黄芩50%乙醇提取物对1-(3-氯苯基)哌嗪盐酸盐(mCPP)致焦虑的斑马鱼焦虑状态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抗焦虑研究:选取受精后10、30 d的斑马鱼分为空白组、模型组(0.1 nmol/L mCPP)、给药组(不同浓度黄芩提取物 + 0.1 nmol/L mCPP),Zebralab软件分析斑马鱼的平均移动距离。采用分子对接软件Autodock Vina分析黄芩中的12种主要成分与γ-氨基丁酸A型受体(GABAAR)的结合能,初步确定潜在的活性组分。结果:黄芩50%乙醇提取物对mCPP诱导的受精后10、30 d斑马鱼焦虑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受精后30 d斑马鱼空白组、模型组(0.1 nmol/L mCPP)和给药组(200 μg/mL + 0.1 nmol/L mCPP)的平均移动距离分别为3 633、4 280、3 894 mm,说明200 μg/mL黄芩提取物可以减缓0.1 nmol/L mCPP对受精后30 d龄斑马鱼的焦虑行为。同时斑马鱼的焦虑行为符合趋触性。11种黄芩活性成分与GABAAR结合能强于原配体地西泮的结合能(-7.2 kcal/mol),白杨素的结合力最强(-8.8 kcal/mol),主要成分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素和汉黄芩苷的结合力也较强,分别为-8.3、-7.7、-8.3、-7.3 kcal/mol。预测黄芩苷等黄酮类成分是黄芩治疗焦虑主要物质基础。结论:黄芩具有抗斑马鱼焦虑的确切疗效,其活性机制可能与黄芩黄酮类成分激活GABAAR有关。 相似文献
999.
适宜的运动训练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目前已有临床和动物研究发现运动可以通过调控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动物研究提出了可能与这些关键细胞因子有关的信号通路和机制,为运动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的有益影响提供了理论基础。现本文对与运动明显相关的亲认知效应的潜在细胞因子在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中发挥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为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运动康复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