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999篇 |
免费 | 3304篇 |
国内免费 | 187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53篇 |
儿科学 | 675篇 |
妇产科学 | 143篇 |
基础医学 | 1990篇 |
口腔科学 | 748篇 |
临床医学 | 4304篇 |
内科学 | 2718篇 |
皮肤病学 | 357篇 |
神经病学 | 760篇 |
特种医学 | 1181篇 |
外科学 | 2826篇 |
综合类 | 9258篇 |
现状与发展 | 7篇 |
预防医学 | 4520篇 |
眼科学 | 279篇 |
药学 | 4158篇 |
37篇 | |
中国医学 | 3475篇 |
肿瘤学 | 148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1篇 |
2023年 | 377篇 |
2022年 | 1017篇 |
2021年 | 1235篇 |
2020年 | 1134篇 |
2019年 | 638篇 |
2018年 | 615篇 |
2017年 | 996篇 |
2016年 | 670篇 |
2015年 | 1365篇 |
2014年 | 1787篇 |
2013年 | 2114篇 |
2012年 | 3284篇 |
2011年 | 3282篇 |
2010年 | 3026篇 |
2009年 | 2787篇 |
2008年 | 2905篇 |
2007年 | 2737篇 |
2006年 | 2441篇 |
2005年 | 1883篇 |
2004年 | 1303篇 |
2003年 | 996篇 |
2002年 | 768篇 |
2001年 | 647篇 |
2000年 | 519篇 |
1999年 | 195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27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8篇 |
1982年 | 8篇 |
1966年 | 4篇 |
1964年 | 3篇 |
1958年 | 5篇 |
1957年 | 3篇 |
1956年 | 6篇 |
1955年 | 4篇 |
1954年 | 4篇 |
194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本文就预选卫生士官在军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全程化和多样化的军体教学做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在减少新生儿科高危药物外渗及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对2011年2281例发生静脉输液高危药物外渗的案例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并制定改进措施;分析RCA实施前(2011年1-12月)与实施后(2012年1-12月)高危药物外渗发生率与程度。结果:RCA实施后高危药物外渗率及损伤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能有效找到引起药物外渗及损伤的根本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新生儿科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3.
目的:评价椎间盘内注射胶原酶治疗椎间盘突出引起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5例(男19例,女16例)经CT、MRI证实由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病史3个月~4年,椎间盘突出0.20~0.40cm,平均0.24cm,采用盘内注射胶原酶的方法并结合颈椎牵引治疗。32例得到随访,随访3~38个月。分别按病史、年龄分组。结果: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颈椎病评定标准进行手术前后随访评分,本组优12例,良7例,好转6例,无效7例。结论:颈椎间盘内注射胶原酶治疗由间盘突出引起的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简单、效果明显、安全。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DL-CAD)测量脑出血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各50例脑出血患者脑部平扫CT资料,分别采用DL-CAD、多田公式法和CT定量法测量脑出血量,记录测量时间,并计算绝对百分误差率(APE)。比较3种方法测量结果、测量时间及APE差异。结果应用DL-CAD测量超急性期及亚急性期脑出血量结果与CT定量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对急性期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多田公式法测量脑出血结果与CT定量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采用DL-CAD测量不同时期脑出血量,测量时间均显著低于CT定量法及多田公式法(P均<0.01),且APE均低于多田公式法(P均<0.01)。结论与传统多田公式法相比,DL-CAD测量各期脑出血量准确性更高,且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125.
【目的】观察胃痞消对脾虚证胃癌前病变(PLGC)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维酶素组(剂量为0.2 g·kg-1·d-1),胃痞消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5、7.5、3.75 g·kg-1·d-1)。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溶液(200μg/m L)自由饮用、小承气汤(2 m L/只,生药1 g/m L)灌胃法及饥饱失常等多因素造模18周复制脾虚证胃癌前病变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组织病理学及行为学变化,检测血浆TNF-α及IL-4含量。【结果】模型组血浆TNF-α、IL-4含量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维酶素组、胃痞消高剂量组、胃痞消低剂量组血浆TNF-α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与胃痞消中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酶素组、胃痞消高剂量组、胃痞消中剂量组、胃痞消低剂量组血浆IL-4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胃痞消改善脾虚证胃癌前病变大鼠组织学变化的机制可能通过调节血浆TNF-α、IL-4含量变化及胃黏膜间质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的动员而实现。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探讨超短波治疗高原肺水肿(HAPE)撤机后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方法将中度病情的HAPE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治疗加超短波治疗组(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吸氧和静脉注射速尿、地塞米松、氨茶碱;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超短波治疗20 min.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40 min时,分别测经皮SaO2.结果治疗第140 min时,实验组的SaO2为(89.1±5.8)%,对照组为(81.2±6.7)%,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短波治疗能显著改善HAPE患者SaO2.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总结逆行交锁髓内钉结合松质骨螺钉治疗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经验和疗效.方法 对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结合松质骨螺钉治疗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6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62例全部骨性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根据Hohl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52例,良8例;优良率96.8%.2例出现浅表感染,1例术后出现脂肪栓塞.结论 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结合松质骨螺钉能够提供坚强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8.
CT椎间盘造影对腰椎间盘内破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腰椎间盘造影术(CTD)对腰椎间盘内破裂(ID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CT或MRI检查无腰椎间盘突出征象的32例慢性下腰痛患者的42个腰椎间盘行CT椎间盘造影术,制订CTD的分型,分析CTD分型、对比剂注射剂量与诱发疼痛的关系。结果CTD显示椎间盘内破裂可分为4型,CTD分型、对比剂注射剂量与诱发疼痛具有相关性,阳性和阴性椎间盘病变间对比剂平均注射剂量具有明显差异(t=4.612,P<0.01)。结论CT腰椎间盘造影术能定性诊断腰椎间盘内破裂,与普通腰椎间盘造影术比较,CTD能够提供更多的基础诊断资料。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肺癌供血支气管动脉(BA)开口的定位价值.方法:对86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行支气管动脉CT血管成像(BA-CTA),利用容积显示(VR)融合技术,将动脉像(含肺癌供血支气管动脉、主动脉及肺癌原发肿块)、支气管像及胸廓像三者融合在一起,以气管分叉下缘为圆点建立坐标系,对肺癌供血支气管动脉开口位置进行冠状三维立体定位;再以BA开口所在横断图像逆时针倾斜45°角建立坐标系,明确开口所在血管壁位置.结果:86例中有78例106支BA能显示清晰,通过VR融合像能直观显示出开口所在冠状位的坐标位置以及横断面所处血管壁的位置.其中72支BA开口于第一象限,3支开口于第二象限,31支开口于第四象限;25支发自降主动脉前壁,58支发自降主动脉右侧壁,7支发自降主动脉后壁,12支发自降主动脉左侧壁,2支发自右侧锁骨下动脉,1支发自左侧颈总动脉,1支发自右侧甲状颈干.结论:MSCTA能清楚显示肺癌供血支气管动脉及其分支,明确了支气管动脉开口的位置,为支气管动脉插管介入治疗肺癌提供准确而有价值的定位信息. 相似文献
130.
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表现特点,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表现,8例全部行MRU平扫与增强.其中男3例,女5例.患者年龄16~67岁,平均年龄42岁.结果:8例侧脑室脑膜瘤多呈类圆形或略呈分叶状肿块,边界较清;T1WI表现为等(6/8)和稍低(2/8)信号,T2WI呈等(6/8)和稍高(2/8)信号,信号比较均匀;增强扫描多数(6/8)呈明显均匀强化;其中6例(6/8)位于侧脑室三角区;其中1例系神经纤维瘤病(Ⅱ型)合并右侧脑室脑膜瘤.结论:侧脑室脑膜瘤有一定MRI表现特点,结合其好发部位、发病年龄等可以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