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88篇
  免费   3154篇
  国内免费   1656篇
耳鼻咽喉   250篇
儿科学   623篇
妇产科学   130篇
基础医学   1852篇
口腔科学   731篇
临床医学   3873篇
内科学   2568篇
皮肤病学   329篇
神经病学   712篇
特种医学   1126篇
外科学   2743篇
综合类   8599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预防医学   3951篇
眼科学   265篇
药学   3850篇
  34篇
中国医学   3143篇
肿瘤学   1412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351篇
  2022年   958篇
  2021年   1138篇
  2020年   1029篇
  2019年   565篇
  2018年   548篇
  2017年   932篇
  2016年   597篇
  2015年   1244篇
  2014年   1649篇
  2013年   1955篇
  2012年   3006篇
  2011年   2998篇
  2010年   2792篇
  2009年   2577篇
  2008年   2661篇
  2007年   2541篇
  2006年   2276篇
  2005年   1731篇
  2004年   1228篇
  2003年   959篇
  2002年   747篇
  2001年   630篇
  2000年   505篇
  1999年   191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8篇
  1966年   4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4篇
  194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锌指转录因子Snai1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胃癌组织中Snai1与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的关系.方法 收集本院普外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65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邻近的正常胃黏膜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nai1和E-cadherin的表达.体外培养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不进行转染,阴性对照组转染不含靶向作用于Snai1的siRNA的空质粒,转染组转染靶向作用于Snai1的siRNA.转染结束后实时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3组细胞Snai1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Snai1表达阳性率较正常胃黏膜组织明显增高(58.5%比0.0%,P<0.001),而E-cadherin表达阳性率明显降低(43.1%比100.0%,P<0.001).Snai1阳性和阴性的胃癌组织中E-cadherin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8.9% (11/38)、63.0%(17/27).Snai1阳性的胃癌患者较Snai1阴性的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升高(78.9%比40.7%,P<0.001).体外细胞实验显示,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Snai1和E-cadherin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转染组Snai1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而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均P<0.05).结论 Snai1可通过抑制E-cadherin表达,促进胃癌发生局部浸润及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992.
潘虹海  王洁丽  黄跃  杨四维 《口腔医学》2013,(2):102-104,112
目的建立上颌快速扩弓的颅面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利用螺旋CT扫描获取颅面复合体二维图像原始DICOM数据,结合Mimics10.0、ProE Wildfire 4.0、MSC.Marc.mentat 2005 R3和Geomagic studio10.0软件,建立包含上颌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及其牙周膜、带环的颅面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所建三维有限元模型单元数达到522 800,具有良好的几何和生物相似性,可以导入到CAD软件中进行处理。结论应用螺旋CT结合Mimics10.0、MSC.Marc.mentat 2005 R3和Geomagic Studio10.0软件建立颅面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93.
目的从组织学水平观察高浓度漂白剂与氟化物联用对大鼠牙髓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按处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加NaF漂白组、漂白组和空白组,其中NaF漂白组和漂白组分别按5、10和15 min 3个不同的治疗时间进行漂白处理,然后对即刻、3 d后和7 d后的牙髓情况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全部受试牙中仅有1/3出现轻度牙髓反应,没有出现中度或重度牙髓反应,并且这些轻微牙髓反应在治疗结束后即可出现,一般在2周内恢复正常,NaF漂白组和漂白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高浓度过氧化氢类牙齿漂白治疗可引发轻微、局限性的牙髓反应,漂白治疗术前氟化物的应用对牙髓反应等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外周血中的炎症因子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和类风湿因子的表达。方法:检测20例OLP患者(白纹组与充血糜烂组各10例)和2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的炎症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和类风湿因子指标。结果:OLP患者和RA患者外周血的炎症因子红细胞沉降率(t检验,12.4±10.1VS22.6±16.1,P=0.02)、C反应蛋白(£检验,4.6±5.4VS26.9±24.7,P=0.0003)和类风湿因子Q检验,9.2±0.2VS340.4±541.7,P=0.009)指标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而相应指标在OLP白纹组(5例男性、5例女性,年龄45.1±14.8岁)与充血糜烂组(3例男性、7例女性,年龄49.5±15.2岁)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检验,红细胞沉降率11.9±9.2VS12.9±11.5,P=0.83;C反应蛋白5.7±7.7VS3.6±1.0,P=0.39;类风湿因子9.1±0.06VS9.2±0.2,P=0.33)。结论:外周血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和类风湿因子与OLP的炎症程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下颌下区面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舌癌根治术后组织缺损的可靠性及效果。方法 :选择2009-01—2012-01,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舌癌患者12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全部采用下颌下区面动脉岛状肌皮瓣同期修复舌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半舌缺损,术后观察组织瓣成活情况、外形和功能、患者的生存状态以及癌瘤复发等情况。结果:12例患者中,皮瓣完全成活11例,1例皮瓣部分坏死。术后随访6~36个月,患者舌部皮瓣形态、质地良好,语言及吞咽功能理想。1例患者出现颈部肿瘤复发。结论:下颌下区面动脉岛状肌皮瓣可作为半舌缺损修复较理想的皮瓣,该术式简单,易成功,适合同期修复舌癌根治术后半舌缺损。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总结应用小型钛板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使用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技术治疗的157例下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术后6个月、1年、2年随访,评价颌面部形态、咬合关系、骨折对位及愈合情况。结果:本组中151例咬合关系恢复良好,颌面部外形和咀嚼功能得以恢复,张口度正常,治愈率达96.18%。2例术后感染,4例发生钛板折断行二次手术取出,失败率3.82%。结论: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技术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良好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应用蛋白质芯片(抗体芯片)技术筛选、分析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株中差异性炎症因子的效果,为进一步探讨口腔癌与炎症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体外培养人舌鳞癌细胞株UM-1、CAL-27、Tca-8113和人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消化后分别提取胞内、胞外蛋白,上芯片孵育,封闭,清洗。采用激光扫描仪扫描芯片,Axon GenePix Pro6.0软件提取芯片数据,对获得的80种炎症因子表达数据采用AAH-CYT-G5软件分析,上调因子信号值以大于200、比值大于2.0为纳入标准;下调因子信号值以大于200、比值小于0.66为纳入标准,分别对3种人舌鳞癌细胞株(UM-1、CAL-27、Tca-8113)与人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以及高侵袭性细胞株(UM-1、CAL-27)与低侵袭性细胞株(Tca-8113)进行两两比较,筛选出差异性炎症因子。挑选3种显著差异性炎症因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再次检测其蛋白表达,所得结果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进一步验证芯片法所获得的结果。结果根据纳入标准,从检测的80种因子中筛选出有表达的炎症因子9个,包括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 inducible protein10,IP-10)、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β(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β,MIP-1β)、巨噬细胞炎症蛋白-3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3α,MIP-3α)、骨保护素蛋白(osteoprotegerin,OPG)、调节活化蛋白(regulated upon activation normal T-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RANTES)、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6种舌鳞癌细胞株中高表达的细胞因子,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4(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4,MCP-4)、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4,IGFBP-4)、转化生长因子-β3(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β3,TGF-β3)3种舌鳞癌细胞株中低表达的细胞因子。鳞状细胞癌细胞和正常口腔鳞状上皮细胞之间比较,胞内IL-1β呈高表达,MCP-4呈低表达,胞外OPG呈高表达;高、低侵袭性细胞株之间比较,胞内RANTES呈高表达,IGFBP-4、TGF-β3呈低表达,胞外IP-10、MIP-1β、MIP-3α呈高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发现UM-1和CAL-27胞外IP-10、MIP-1β、MIP-3α的表达量和Tca-8113相比呈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结果与芯片筛选结果一致。结论蛋白质芯片技术能够较为准确地筛选出不同舌鳞癌细胞株之间差异性炎症因子,这些差异性炎症因子可能与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998.
为了让口腔医学生尽早了解医疗环境、医患沟通、医患关系,安排医学生进行早期接触临床.在口腔预防医学教学实践中,选择能引起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医患沟通.在分组以及临床诊疗中提供注意事项,有助于医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达到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目的.通过早期接触口腔预防医学临床,能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99.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检查,探讨牙周炎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盛京医院、第四医院和沈阳市第八人民医院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确诊为COPD的患者266例,其中稳定期COPD患者160例,急性加重期COPD(AE—COPD)患者106例,检查并记录所有患者6颗指数牙(61 6、6 16)的简化1:7腔卫生指数(OHI—S)、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肺功能指标的检查,并进行口腔问卷调查。结果(1)AE—COPD组的吸烟率为47.2%,明显高于稳定期COPD组(P〈0.01);(2)AE—COPD组的SBI、PD及CAL明显高于稳定期COPD组(P〈0.01);(3)AE—COPD组的OHI—S、SBI、PD及CAL均与FEVl%呈负相关(r分别为-0.309、-0.333、-0.395、-0.702,均P〈0.01),其中CAL与FEVI%的相关性最强;稳定期COPD组CAL与FEVI%呈负相关(r=-0.657,P〈0.01)。结论(1)吸烟作为牙周炎和COPD的共同危险因素,在牙周炎和COPD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2)AE—COPD患者的牙周炎症程度均随着肺功能的减弱而加重,提示牙周炎与COPD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配合Ⅲ类颌间牵引治疗高角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角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病例20例,分为微种植体支抗组(采用微种植体支抗结合Ⅲ类颌间牵引)和常规支抗组(采用常规Ⅲ类颌间牵引),测量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并将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评估疗效。结果微种植体支抗组U6-PP、U6-SN、SN-MP、FH-MP、Y轴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而常规支抗组U6-PP、U6-SN、SN-MP、FH-MP、Y轴有不同程度的增大。结论微种植体支抗在进行Ⅲ类颌间牵引的过程中能有效的控制高角患者的垂直高度。防止下颌骨顺时针旋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