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6篇
  免费   522篇
  国内免费   295篇
耳鼻咽喉   35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33篇
基础医学   294篇
口腔科学   119篇
临床医学   665篇
内科学   395篇
皮肤病学   31篇
神经病学   73篇
特种医学   159篇
外科学   537篇
综合类   1379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410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525篇
  5篇
中国医学   504篇
肿瘤学   243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200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266篇
  2012年   387篇
  2011年   410篇
  2010年   395篇
  2009年   380篇
  2008年   392篇
  2007年   366篇
  2006年   318篇
  2005年   269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3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感染性腹泻患儿家长手卫生依从性,并分析影响其依从性的原因,提出相应干预措施。方法采用隐蔽性现场观察与自制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法,对92例患儿家长的手卫生依从性和影响其依从性的原因进行调查。结果患儿家长给患儿冲奶或喂奶、喂水前手卫生依从率为49.78%;给患儿擦净鼻涕、口水或更换尿布后手卫生依从率为73.12%。影响患儿家长手卫生依从性的原因排名居前2位的为患儿家长觉得没有必要(70.65%)、无频繁进行手卫生的习惯(57.61%)。结论医护人员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感染性腹泻患儿家长的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2.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益智胶囊中的9种成分——原儿茶醛、绿原酸、紫丁香苷、隐绿原酸、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迷迭香酸、丹酚酸B和丹酚酸A的含量。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负离子模式检测。结果 9种有效成分在检测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回收率为97.7%~101.1%,RSD均小于3%。  相似文献   
103.
洛铂溶解在0.9%氯化钠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在不同温度和浓度条件下,在上述2种注射液中24 h内的药物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洛铂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25、37和42℃,在4 h内均稳定;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25和37℃,在2 h内均稳定。此外还证实1与0.9%氯化钠或5%葡萄糖溶液配伍长时间后均可降解产生乳酸,且随时间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4.
本文采用宏观数据对抗糖尿病药物二肽基肽酶抑制剂列汀类的专利申请进行了分析,对列汀类药物的专利申请态势进行了合理预测;并通过对重点关注的申请人进行剖析,比较了3种不同类型制药企业(美国默沙东、以色列梯瓦、中国恒瑞)在列汀类药物专利布局上的异同,为国内制药企业提供药物专利信息运用和专利布局方面的有益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5.
吡嗪酰胺是结核病最重要的一线治疗药物之一,但结核分枝杆菌对其耐药性在逐年增长,目前对于结核分枝杆菌吡嗪酰胺的耐药基因的分子机制尚无定论。作者对结核分枝杆菌吡嗪酰胺的相关耐药基因pncArpsApanDfadD2FAS-I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评估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儿童干眼症的效果。方法:100例(200眼)干眼症儿童被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用0.1%玻璃酸钠滴眼液,每日4次,实验组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每日4次;两组同时针对病因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与治疗后30 d的症状评分、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能有效治疗儿童干眼症。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分析2017—2021年福建省输入性疟疾的疫情特征,为消除疟疾后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收集2017—2021年福建省输入性疟疾的疫情资料,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对病例的感染分型、感染来源、三间分布、就诊和诊断情况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7—2021年福建省共报告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407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其中恶性疟307例(75.43%)、间日疟46例(11.30%)、卵形疟34例(8.36%)、三日疟16例(3.93%)、混合感染4例(0.98%)。感染来源为非洲30个国家(376例,92.38%)、亚洲5个国家(18例,4.42%)、大洋洲1个国家(12例,2.95%)和南美洲1个国家(1例,0.25% );主要由福州市(314例,77.15%)报告。人群分布以男性为主(363例,89.19%),年龄主要集中在30~50岁(256例,62.90%)。病例主要在医疗机构初诊(389例,95.58%)、确诊(377例,92.63%)和报告(393例,96.56%),初诊正确率为71.25%(290/407)。发病-初诊、初诊-确诊、发病-确诊的时间间隔中位数分别为2 d、0 d和3 d。 结论 福建省仍面临严峻的境外输入性疟疾的持续性挑战,需继续加强对输入性疫情的监测,巩固疟疾消除成果。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对新诊断部分性发作癫疒间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新诊断部分性发作癫疒间患儿75例,随机分为2组。A组38例,给予奥卡西平治疗,剂量由10 mg/(kg·d)逐渐调整至最低有效量,最高为60 mg/(kg·d);B组37例,给予左乙拉西坦,剂量从5 mg/(kg·d)逐渐调整至最低有效量,最高为60 mg/(kg·d)。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脑电图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A组的症状完全控制率(63.16%)、好转率(89.47%)与B组(安全控制率70.27%、好转率94.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癫疒间样放电正常率(31.58%)、好转率(71.05%)与B组(37.84%、89.1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脑电背景α节律(9.67±1.36)与B组(9.84±1.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脑电图θ频段功率(30.64±7.66)比治疗前(20.67±6.36)明显增加(P<0.05),且高于B组(22.03±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5%)明显高于B组(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治疗新诊断部分性发作癫疒间患儿均有效,但左乙拉西坦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了解山东省儿童蛲虫感染现状及变化趋势,为调整和制订蛲虫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2020年,在山东省以县为单位设立51个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对3 ~ 9岁儿童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和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感染,对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6—2020年,山东省在51个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累计检测5 060名3 ~ 9岁儿童,蛲虫感染率为2.23%,逐年感染率分别为3.99%(26/651)、1.70%(14/824)、0.96%(8/837)、2.90%(45/1 552)和1.67%(20/1 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1.455,P < 0.01)。鲁中、鲁东、鲁南和鲁北地区儿童蛲虫感染率分别为1.25%(15/1 198)、1.85%(14/755)、3.18%(84/2 640)和0(0/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7.326,P < 0.01);男、女童蛲虫感染率分别为1.98%(56/2 831)和2.56%(57/2 2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916,P > 0.05);不同年龄儿童蛲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6.448,P < 0.05),其中6岁儿童感染率最高(3.18%,25/786)、3岁儿童感染率最低(0.75%,6/800)。结论 2016—2020年山东省3 ~ 9岁儿童蛲虫感染率整体维持在中等水平,在省内存在地区分布差异,需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10.
PPAR-γ在溃疡性结肠炎粘膜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过氧化物酶增生激活受体(PPAR-γ)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结肠活检粘膜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严重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31例UC患者和12例对照组的结肠活检粘膜中PPAR-γ的表达情况。结果 UC患者受累及相对正常的结肠上皮PPAR-γ的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下降,三组分别为24.7%±1.49%、43.8%±2.03%、70.2%±3.75%(P<0.05),且病变越重,表达越低。结论UC患者内镜下活检粘膜中PPAR-γ的表达下降,并与疾病严重程度成负相关,提示其可能与UC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