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68篇 |
免费 | 546篇 |
国内免费 | 28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2篇 |
儿科学 | 126篇 |
妇产科学 | 30篇 |
基础医学 | 392篇 |
口腔科学 | 100篇 |
临床医学 | 804篇 |
内科学 | 504篇 |
皮肤病学 | 45篇 |
神经病学 | 87篇 |
特种医学 | 219篇 |
外科学 | 575篇 |
综合类 | 1843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预防医学 | 825篇 |
眼科学 | 51篇 |
药学 | 817篇 |
8篇 | |
中国医学 | 580篇 |
肿瘤学 | 30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67篇 |
2022年 | 182篇 |
2021年 | 200篇 |
2020年 | 200篇 |
2019年 | 92篇 |
2018年 | 102篇 |
2017年 | 152篇 |
2016年 | 107篇 |
2015年 | 234篇 |
2014年 | 360篇 |
2013年 | 422篇 |
2012年 | 569篇 |
2011年 | 661篇 |
2010年 | 618篇 |
2009年 | 518篇 |
2008年 | 545篇 |
2007年 | 511篇 |
2006年 | 475篇 |
2005年 | 408篇 |
2004年 | 257篇 |
2003年 | 196篇 |
2002年 | 153篇 |
2001年 | 145篇 |
2000年 | 103篇 |
1999年 | 36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0篇 |
1991年 | 6篇 |
1987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建立螺旋CT梯状伪影大小的一般数学模型;研究梯状伪影产生的原因、伪影大小及其与被扫描物体的形状、位置和扫描参数的关系;比较单层螺旋CT与多层螺旋CT下梯状伪影的大小;研究减少此类伪影的方法.材料与方法用工业用纯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acrylic),制作一个底座高180mm、(直径为250mm,顶角为45°的锥体,在三台螺旋CT(SiemensPlus 4单层面CT、Elscint CT Twin Flash双层面CT、GE Light Speed Ultra八层面CT)上,用半扫描插值算法(HI),在(2,5,10)mm的床进距离,层厚(2,5,10)mm,重建间隔为(2,5,10)mm,以及在体模中心线与CT扫描中心线重合、成20°的位置下扫描,获取不同的图像.然后用MATLAB6.5编写的程序对其大小进行分析.结果梯状伪影来源于被扫描物体表面与扫描中心线存在一定的角度和使用的螺旋插值算法.层厚一定的情况下,步进距离越大,伪影加大;步进距离一定,层厚越大,伪影加大,并与床进距离和锥体长度成线性关系;被扫描物体中心线偏离扫描中心线时的伪影比与扫描中心线重合时的伪影大.在相同的扫描条件下,多层CT的伪影比单层面CT的伪影小.结论本文建立的梯状伪影的一般数学模型的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在螺旋扫描方式下,梯状伪影不可能消除.要减少伪影必须:①被扫描物体的中心线要与扫描中心线重合;②尽量采取小步进或薄层扫描;③采用合适的插值算法. 相似文献
12.
皮肤分枝杆菌感染是一类复杂的皮肤疾病,临床和病理无特异表现,易漏诊误诊。临床上大致分为3类,皮肤结核、麻风、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性皮肤病。本文就各类分枝杆菌感染相关的皮肤疾病进行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TGF-β_1在PCOS卵巢间质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GF-β1在PCOS大鼠卵巢间质纤维化、包膜硬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利用脱氢表雄酮(DHEA)皮下注射的方法建立PCOS病理模型大鼠20只,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测定血清性激素E2、T、LH、FSH、LH/FSH、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及光镜下观察PCOS大鼠卵巢的病理结构,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来验证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COS组(n=20)卵巢细胞因子TGF-β1的表达,并与20只正常大鼠相比照。结果:TGF-β1在PCOS组各阶段卵泡卵母细胞、颗粒细胞的表达强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窦状卵泡膜细胞和卵巢间质细胞中的表达,PCOS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多囊卵巢中TGF-β1表达异常,可能是导致多囊卵巢间质纤维化、包膜增厚的原因之一,TGF-β1也参与PCOS卵泡发育、闭锁的调控。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中医穴位按摩联合生物电刺激乳房护理在产后乳腺疏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肇庆市端州区妇幼保健院保健科收治的产后出现乳房胀痛需要乳腺疏通的46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按摩手法,观察组采用中医穴位按摩护理手法,两组产妇在乳房疏通按摩过程中,均辅助低频脉冲生物电刺激。护理干预3 d后,比较两组产妇乳腺疏通效果及护理疗效评价。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产妇的乳房胀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3 d后,观察组的乳房胀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产妇的乳房胀痛程度评分也均低于本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3 d后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穴位按摩与生物电刺激相结合方式,能够大大提高产妇产后乳腺管疏通度,护理效果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自我认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1月于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住院的86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掷硬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2)和研究组(n=44)。研究组患者接受人文关怀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分与护理观察量表(NOSIE)评分变化以及护理总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3个月后的治疗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的ITAQ评分、NOSI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3个月后的ITAQ评分、NOSI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3个月后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文关怀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理想,能提高患者的自我认知能力与治疗依从性,提升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适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改良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方法治疗肠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2013年9月在本科住院治疗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27例采用自制双套管连接低负压持续引流,B组24例采用传统单腔引流管,分析和比较两组的住院天数、最高体温、引流液量、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再手术率及痊愈时间。结果 A组住院天数、痊愈时间短于B组,引流液量少于B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再手术率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发生肠瘘应立即采用自制双套管及持续低负压冲洗,较传统治疗方式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抗癌活性肽(anti-cancer bioactive peptide,ACBP)对人胃癌细胞BGC-823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BGC-823细胞,将不同浓度的ACBP作用于细胞,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ACBP对BGC-823细胞的生长抑制率;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半定量RT-PCR检测细胞周期负性调控分子p27基因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10.0~25.0mg/L)ACBP均能抑制BGC-823细胞的生长,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特征性改变,且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25.0mg/LACBP作用72h抑制率为(84.4±2)%,中效浓度(IC50)为7.86mg/L。RT-PCR发现经ACBP处理后,BGC-823细胞的p27mRNA表达明显增加。结论:ACBP对BGC-823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诱导细胞凋亡,其抑癌机制可能与其调控细胞周期有关,使p27mRNA重获表达,从而发挥抗BGC-823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的排尿期/储尿期评分比值(international prostatic symptom score-voiding/storage sub-score ratio,IPSS-V/S)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ransurethral electrovaporization prostatectomy,TUVP)术后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再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234例接受TUVP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ic symptom score,IPSS)等临床资料。按照IPSS-V/S比值将患者分为A组(IPSS-V/S≤1,80例)和B组(IPSS-V/S>1,154例)。术后6个月再次评估IPSS,储尿期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ic symptom score-storage,IPSS-S),排尿期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ic symptom score-voiding,IPSS-V)和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QOL)。结果:234例患者术后6个月IPSS和QOL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0,P=0.000;t=34.3,P=0.000)。术后6个月B组患者IPSS改善程度明显优于A组[(12.36±3.67)分 vs. (8.20±3.21)分](t=8.96,P=0.000)。其中A组术后6个月IPSS-S明显高于B组[(9.61±2.88)分 vs. (5.55±2.63)分](t=10.8,P=0.000);而2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IPSS-V对比无统计学差异(t=1.56,P=0.120)。虽然A组术后6个月的QOL明显改善[(3.59±0.91)分 vs.(5.19±0.55)分](t=14.8,P=0.000),但是基本满意及以上者仅占13.75%,明显低于B组的70.78%。A组术后6个月IPSS-S各症状评分均有一定改善,改善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尿急评分、尿频评分和夜尿评分,其中夜尿评分改善率最低,仅为36.3%(29/80),是A组患者IPSS及QOL改善较小的重要原因。结论:相比IPSS,IPSS-V/S更能准确反映TUVP术后疗效,LUTS排尿期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储尿期症状。对于以夜尿症为主的BPH/LUTS患者,TUVP对患者QOL改善有限,需要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含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基因的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HBsAg)在Balb/c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方法以5×1011的重组病毒颗粒单次注射Balb/c小鼠,RT-PCR扩增肝脏组织中HBsAg基因cD-NA:ELISA检测肝组织中HBsAg的表达;RIA法检测血清中表面抗体(抗一HBs)滴度;51Cr释放分析检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结果外源性HBsAg基因己整合到肝细胞染色体DNA并有效地转录和翻译,表达水平最高可达33.8pg/(mglivertissue),rAAV-HBsAg免疫小鼠后可以诱导机体产生表面抗体并激发特异性CTL。结论外源性HBsAg基因可以转移到小鼠肝细胞并稳定表达;rAAV-2-HBsAg免疫小鼠可以同时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的出现。提示基于rAAV-2载体的乙型肝炎(HBV)疫苗,对于防止HBV感染,尤其是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性疫苗可能只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值得做进一步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