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4篇
  免费   539篇
  国内免费   280篇
耳鼻咽喉   81篇
儿科学   126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373篇
口腔科学   100篇
临床医学   810篇
内科学   499篇
皮肤病学   44篇
神经病学   85篇
特种医学   215篇
外科学   557篇
综合类   1825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815篇
眼科学   43篇
药学   812篇
  8篇
中国医学   575篇
肿瘤学   296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232篇
  2014年   356篇
  2013年   420篇
  2012年   561篇
  2011年   648篇
  2010年   616篇
  2009年   517篇
  2008年   545篇
  2007年   511篇
  2006年   475篇
  2005年   407篇
  2004年   254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1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全球范围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相当复杂,主要涉及氧化/抗氧化失衡、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炎症机制和细胞凋亡4个大的方面,而氧化/抗氧化失衡是COPD发生的关键机制,到目前为止COPD的发病机制仍然没有完全阐明.而蛋白质组学从整体的角度研究蛋白质,能精确地反映细胞、组织或器官中蛋白质动态变化,探寻疾病相关的标志物,为阐明发病机制提供新的线索.近年来,研究人员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从COPD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血清和血浆中寻找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和疾病相关的标记分子.因此蛋白质组学这一新兴学科的产生,将为COPD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带来新的希望.本文就蛋白质组学在COPD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观察普鲁卡因治疗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出现咯血的效果.方法 观察组(60例):普鲁卡因280 m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维持液速10滴/min,持续给药治疗;对照组(60例):常规采用止血敏、维生素K1、氨基己酸等止血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止血的有效率.结果 两组止血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 P<0.01).结论 普鲁卡因治疗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出现咯血疗效明显优于一般止血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993.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经皮球囊三尖瓣成形术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 自1992年4月至2008年11月采用Inoue单球囊法对1768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对其中自1992年4月至1998年8月426例术后10年患者进行随访.球囊扩张前后均采用同步记录左心房和左心室压力,计算二尖瓣跨瓣压差.术前、术后及随访中均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和临床心功能评价.结果 1748例完成PBMV治疗,成功率为98.86%.左心房平均压由术前(38±7)mm Hg(1 mm Hg=0.133 kPa)下降至(12±4)mm Hg(P<0.001),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由术前(28±6)mm Hg下降至(8±3)mm Hg(P<0.001),二尖瓣口面积由术前(0.98±0.26)cm~2增加至(1.97±0.39)cm~2(P<0.001).主要并发症为死亡2例,急性心包填塞1例,肺水肿1例,重度二尖瓣反流12例,脑栓塞2例.426例PBMV术后10年随访,心功能仍然维持在纽约心功能Ⅰ~Ⅱ级而未冉进行PBMV或换瓣术者288例(67.6%),冉狭窄140例(33.3%),死亡31例(7.5%).结论 PBMV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994.
心肺复苏后应用亚低温治疗的探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后患者脑复苏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将42例心肺复苏后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实验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实验组采用全身亚低温,对照组为头部戴冰帽局部降温。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复苏5d后全身亚低温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头部局部降温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亚低温对心肺复苏后患者脑复苏是一种安全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配合在亚低温治疗期间给予精心护理,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和解剖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DHS和解剖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2例,其中DHS21例,解剖钢板31例,统计切口长度、手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疗效等指标。结果与DHS组相比,解剖钢板组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两组疗效差异不显著。结论解剖钢板技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是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肩峰小骨的MRI表现,并分析肩峰小骨与冈上肌和冈下肌损伤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8月诊断为肩峰小骨患者21例(有肩峰小骨组)的MRI资料,并匹配同期检查的21例无肩峰小骨者作为无肩峰小骨组.有肩峰小骨组男14例,女7例;年龄29~77(55.5±11.5)岁.无肩峰小骨组男10...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观察在慢性心衰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皮下注射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择6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组)29例服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症状严重时加用强心药.治疗组3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皮下注射EPO 100 lU/kg,每周1次,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采用超声心动图及血常规进行疗效观察 并统计两组治疗后症状改善率、再住院率、死亡率.结果 EPO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红蛋白(HB)浓度均有所提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均有缩小,但EPO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EPO组症状改善率、心衰再住院率、死亡率下降更明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并使心衰住院率、死亡率进一步下降,长期使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明确心理干预及眼部护理干预在重症多形红斑患者中应用.方法 干预组实行情绪干预、认识偏差干预、行为矫正及眼睛闭合训练,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CL-90得分的差异.结果 两组干预后视力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总分及各因子得分除恐怖因子外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同时干预组患者干预后总分及各因子得分除恐怖因子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眼部护理干预对于改善重症多形红斑患者视力有积极作用,以情绪干预、认识偏差干预及行为矫正为主要内容的心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99.
金伟军  张志东  欧健薇 《今日药学》2010,20(5):10-12,21
目的 观察一捻金及其去朱砂制剂的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比较两者与朱砂有关的毒性差异,为含朱砂制剂安全性再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1)急性毒性试验:测定小鼠口服一捻金及其去朱砂制剂最大给药剂量;(2)亚急性毒性试验:采用2 w龄SD大鼠随机分为一捻金组(2.4 g/kg)、去朱砂组(2.4 g/kg)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剂量组均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2 w,测定血清生化指标、肝肾脑的汞含量,并观察肝、肾、脑等主要脏器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1)一捻金小鼠口服的最大给药剂量为19.2 g/kg,相当于小儿临床给药口服剂量的160倍,未见急性毒性反应.(2)亚急性毒性试验:动物的体重、脏器系数、血液生化学检查均未发现由于给药而引起的变化.但一捻金组肝、肾、脑的汞含量明显高于去朱砂组和生理盐水对照(P<0.01);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一捻金组大鼠的肾脏有药物性病理改变.结论 反复使用一捻金,主要脏器如肝肾脑的汞蓄积明显,并使蓄积较多的肾出现病理改变,一捻金的安全性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优选ZTC1+1-Ⅱ、ZTC1+1-Ⅲ澄清剂用于乙肝宁颗粒的纯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絮凝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优选,并与醇沉工艺进行比较。结果:采用ZTC1+1-Ⅱ澄清工艺的芍药苷保留率高,且可改善干膏粉的吸湿性。其最佳澄澄清清工条艺件可为用药于液乙浓肝度宁1∶颗7,粒搅的拌纯速化度。350r.min-1,80℃加入B组分0.4mL.g-1,60℃再加入A组分0.2mL.g-1。结论:ZTC1+1-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