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06篇 |
免费 | 1120篇 |
国内免费 | 57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2篇 |
儿科学 | 130篇 |
妇产科学 | 80篇 |
基础医学 | 714篇 |
口腔科学 | 336篇 |
临床医学 | 1159篇 |
内科学 | 916篇 |
皮肤病学 | 111篇 |
神经病学 | 280篇 |
特种医学 | 436篇 |
外科学 | 962篇 |
综合类 | 2985篇 |
现状与发展 | 2篇 |
预防医学 | 1275篇 |
眼科学 | 158篇 |
药学 | 1206篇 |
19篇 | |
中国医学 | 1065篇 |
肿瘤学 | 5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4篇 |
2023年 | 132篇 |
2022年 | 391篇 |
2021年 | 469篇 |
2020年 | 408篇 |
2019年 | 218篇 |
2018年 | 231篇 |
2017年 | 313篇 |
2016年 | 239篇 |
2015年 | 457篇 |
2014年 | 622篇 |
2013年 | 643篇 |
2012年 | 1019篇 |
2011年 | 1069篇 |
2010年 | 915篇 |
2009年 | 833篇 |
2008年 | 897篇 |
2007年 | 852篇 |
2006年 | 739篇 |
2005年 | 558篇 |
2004年 | 383篇 |
2003年 | 280篇 |
2002年 | 204篇 |
2001年 | 218篇 |
2000年 | 139篇 |
1999年 | 46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电针不同穴组治疗功能性便秘(FC)大鼠的作用机理。方法 FC动物模型采用0 ℃ 0.9%氯化钠溶液对SD大鼠灌胃复制,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1组(EAⅠ组)、电针2组(EAⅡ组)和电针3组(EAⅢ组),正常组采用SD大鼠。EAⅠ组取天枢、大肠俞(双侧)、EAⅡ组取曲池、上巨虚(双侧)、EAⅢ组取天枢、大肠俞、曲池、上巨虚(单侧)进行电针治疗。观测粪便性状和肠道炭末推进率评定大鼠肠动力,透射电镜检测大鼠结肠黏膜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结肠AQP3、AQP8蛋白表达,qPCR检测大鼠结肠AQP3、AQP8 mRNA表达。结果 EAⅡ组大鼠24 h粪便粒数、24 h粪便含水量和肠道炭末推进率均显著增加,首次黑便时间显著减少(P<0.05),结肠黏膜超微结构经EAⅡ干预后显著改善,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AQP3、AQP8蛋白和AQP3、AQP8 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经EAⅡ干预后表达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刺激曲池、上巨虚可能通过降低FC大鼠结肠黏膜AQP3、AQP8蛋白和AQP3、AQP8 mRNA表达,减少结肠水分重吸收,增加结肠粪便含水量,调节水分转运,改善结肠黏膜超微结构,增强肠动力,起到改善便秘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82.
参肤外洗方联合克林霉素乳膏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参肤外洗方联合克林霉素磷酸酯乳膏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共纳入符合观察条件的15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用乳膏,治糜康栓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治糜康栓,参肤外洗方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参肤外洗方,疗程均为7 d。观察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局部不良反应,并追踪调查远期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治糜康栓组、参肤外洗方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4.00%、84.00%、96.00%,参肤外洗方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00%、16.00%、6.00%,参肤外洗方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和治糜康栓组(P0.05)。在完成1~3个月的随访患者中,对照组共复发12例、治糜康栓组复发10例、参肤外洗方组复发4例,参肤外洗方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治糜康栓组(P0.05)。结论:参肤外洗方联合克林霉素磷酸酯乳膏治疗细菌性阴道炎,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3.
封闭负压引流联合灌注冲洗治疗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封闭负压引流联合灌注冲洗治疗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年3月至2015年6月,采用封闭负压引流联合灌注冲洗治疗10例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男7例,女3例;年龄11~58岁,平均34.4岁;病程1~8个月,平均4.8个月。尺桡骨骨折术后感染4例,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3例,跟骨骨折术后感染2例,股骨骨折术后感染1例。10例中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8例,闭合性骨折术后感染2例。采用封闭负压引流联合灌注冲洗,结合全身及局部抗生素使用,换药或植皮。观察感染创面控制愈合速度和时间、负压封闭引流敷料(VSD)更换次数及原感染灶有无复发等。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感染得到控制,伤口换药或植皮后愈合,无骨髓炎并发症发生,治疗时间29~45 d,平均38.4 d;更换VSD的次数1~4次,平均2.2次。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年,未见复发。结论:封闭负压引流联合灌注冲洗技术治疗四肢骨折术后感染能有效促进感染伤口的生长和愈合,缩短愈合时间,是治疗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4.
发育性偏颌畸形的整形外科矫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发育性偏颌畸形的外科矫治方法。方法通过对21例发育性偏颌畸形患者的畸形部位与程度,分别采用LefortⅠ型截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颏部水平截骨、下颌骨外板截除、下颌骨外板移植等项整形手术治疗,并就该类患者颌面结构特征、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自1997年7月至2003年10月共治疗发育性下颌偏斜畸形21例,根据不同的类型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获得了满意面部形态和殆功能。结论发育性偏颌畸形,根据不同类型运用相应的措施,通过恢复面部骨性轮廓支架和殆关系,配合术前术后的正畸治疗,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5.
下颌骨外板修复面斜裂鼻眶骨畸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采用下颌骨外板修复面斜裂患者鼻眶骨骼畸形的适应证及临床意义。方法 经口内入路显露颏孔、下颌体、下颌角、下颌升支中下份的外侧骨面,用小裂钻和骨凿在下颌升支下份咬合平面水平、下颌骨外斜线及颏孔后3~5mm垂直线范围内劈开外板后取出骨块。将下颌骨外板进行适当塑形后,配合钛合金钉、板坚强内固定系统植入或贴附于需行骨骼重建部位。结果 采用下颌骨外板修复面斜裂骨骼发育不良或缺损7例。随访6个月~3年,移植骨与邻近相接骨组织愈合良好,局部骨骼重建效果完美稳定。结论 下颌骨外板与颅骨外板的骨密度接近但采取更加方便,并不遗留任何皮肤瘢痕,是目前修复面斜裂骨骼发育不良或缺损的比较理想的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86.
目的:分析脊柱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 PNET)的CT、MRI及病理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 PNET。结果:单发病灶10例,多发病灶3例。11例伴有椎体、附件骨质破坏。8例累及椎管内外,1例脊髓受侵,5例患者可见不典型哑铃征,4例伴有转移。CT平扫为等或低密度,MR平扫T1WI为等或低信号,T2WI为高或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理上光镜下以小圆细胞及HomerWright玫瑰结为特征,免疫组化有两项以上神经源性抗体表达阳性,以CD99为著。结论:p PNET无明显特异性影像学表现,诊断主要靠病理和免疫组化。CT、MRI可以清楚的显示病灶的范围、内部结构及肿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7.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移位髋臼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移位复杂髋臼骨折的效果。方法对32例有移位复杂髋臼骨折通过前后联合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除3例切口延迟2周愈合外,余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病例。随访18~60个月(平均31个月),依据M atta影像学评分标准:解剖复位19例,满意复位8例,复位不满意5例。M atta临床评分:优21例,良4例,一般3例,差4例。其中3例发生异位骨化。结论前后联合入路适合于移位复杂髋臼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为获得高质量的复位与可靠的固定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88.
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监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血液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降低血液科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对2003年1~12月血液科住院的535例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监测。结果发生医院感染101 例,发生率18 88 %,感染部位构成比前5位排序是:上呼吸道41.58%、口腔21.78%、胃肠道10.89%、泌尿道9.90%、下呼吸道8.91%, 危险因素为住院时间长、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白细胞数减少、恶性淋巴瘤、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等。结论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9.
鼻额区、鼻根部解剖-美学关系对隆鼻术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如何根据鼻额区、鼻根部解剖-美学关系,改进隆鼻术中假体的雕刻方法及置放位置。方法53例隆鼻术病人中,根据病人要求,将假体上部雕刻成“V”型,夹角60°,尖端位于黄金点下方1~2mm处;在鼻骨软骨结合处,假体的鼻背与鼻根雕出一约为10°的角度,并置放于相应解剖位置。结果53例手术效果良好:鼻额角达118°~131°,男性平均128°,女性平均123°,额鼻三角区和鼻根部成形满意,无鼻根部假体漂浮移动,外形较传统方法更为自然。结论应用本文所述的方法进行隆鼻术,可形成满意的鼻额区及鼻根部成形,并可防止并发症出现。 相似文献
90.
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压缩性缺损的治疗与对策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目的探讨治疗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压缩性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1997年7月~2005年2月,收治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压缩性缺损43例,其中陈旧性骨折25例,新鲜骨折16例,畸形(大于90 d)2例;复杂骨折与缺损34例,简单骨折与缺损9例.缺损体积3~9 cm^3,平均4.5cm^3.采用改良髋臼入路,应用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ATMFS)三维记忆锁定碎骨;髋臼碎骨关节面整复法;自体髂骨髋臼后壁解剖性重建法;自体骨+人工骨填塞及骨腊隔离法等术后相关措施.结果所有患者随访5~86个月,平均15.7个月.粉碎骨折关节面粉碎+填补压缩体积至头臼解剖复位31例;自体髂骨后壁“解剖性重建头臼解剖复位”12例;40例患者经过平均5.3个月患侧髋关节功能达到健侧水平,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异位骨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导致髋关节骨融合.结论本文介绍了治疗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压缩性缺损的新方法与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股骨头与髋臼解剖对应率,为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