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50篇 |
免费 | 765篇 |
国内免费 | 51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1篇 |
儿科学 | 119篇 |
妇产科学 | 28篇 |
基础医学 | 606篇 |
口腔科学 | 90篇 |
临床医学 | 1010篇 |
内科学 | 1053篇 |
皮肤病学 | 60篇 |
神经病学 | 211篇 |
特种医学 | 36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725篇 |
综合类 | 1923篇 |
现状与发展 | 2篇 |
一般理论 | 1篇 |
预防医学 | 865篇 |
眼科学 | 75篇 |
药学 | 905篇 |
7篇 | |
中国医学 | 561篇 |
肿瘤学 | 47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6篇 |
2023年 | 113篇 |
2022年 | 299篇 |
2021年 | 333篇 |
2020年 | 278篇 |
2019年 | 173篇 |
2018年 | 176篇 |
2017年 | 233篇 |
2016年 | 175篇 |
2015年 | 326篇 |
2014年 | 387篇 |
2013年 | 443篇 |
2012年 | 629篇 |
2011年 | 706篇 |
2010年 | 547篇 |
2009年 | 491篇 |
2008年 | 502篇 |
2007年 | 562篇 |
2006年 | 520篇 |
2005年 | 392篇 |
2004年 | 315篇 |
2003年 | 373篇 |
2002年 | 307篇 |
2001年 | 243篇 |
2000年 | 152篇 |
1999年 | 79篇 |
1998年 | 46篇 |
1997年 | 40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42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66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7-02~2015-03该院收治的高血压性小脑出血患者4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患者经住院治疗11~32 d,随访3~6个月。按照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估预后,恢复良好28例,中残1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0例,死亡2例。在中残的13例中,1例保守治疗过程中出现病情恶化而转外科手术治疗,病情好转,术后恢复至中残;2例死亡病例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2型糖尿病,治疗中死于重症肺部感染。结论依据小脑血肿量、血肿直径及意识状态严格把握内科治疗指征,动态密切监测下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积极治疗,并加强与神经内外科医师合作,病情进展者积极手术治疗,把握抢救时机,可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颈胸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修复颌颈部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1990年3月~1998年5月应用颈胸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修复颌颈烧伤瘢痕畸形21例,皮瓣最大14cm×8cm,最小8cm×5cm,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除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外,其余20例皮瓣均完全成活。随访6个月~3年6个月,皮瓣功能及外形均满意。结论颈胸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可提供的皮瓣面积大,质地柔软,手术较为简便,适合颌颈部较大面积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53.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合并心衰时使用硝苯地平、氨氯地平治疗时对心脏影响。 方法 4 7例高血压病合并心衰患者 ,分为硝苯地平治疗组 (30 mg/d,n=2 5 )及氨氯地平 (5 m g/d,n=2 2 )治疗组。观测 2 4 h平均血压、平均心率 ,脉压 ,左室射血分数 (L VEF)、舒张早期减速度 (Dct)、左室等容舒张时间 (IVRT)。 结果 血压、心率、L VEF两组差异不显著 (P>0 .0 5 ) ;平均脉压、IVRT硝苯地平组大于氨氯地平组 (P<0 .0 1) ;硝苯地平组 Dct小于氨氯地平组 (P<0 .0 1)。 结论 高血压合并心衰时使用硝苯地平增大脉压差 ,并影响心脏的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54.
55.
维甲酸抑制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肾间质纤维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维甲酸对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UUO模型前2d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每天给予10mg/kg全反式维甲酸或溶媒皮下注射。观察模型第3、7和12天肾小管损害百分比、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肾间质巨噬细胞数、肾间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胶原Ⅲ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的表达。结果维甲酸显著减轻肾小管损害和肾间质纤维化(P<0.01)。治疗组肾间质巨噬细胞数和肾间质α-SM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维甲酸显著抑制胶原Ⅲ和MCP-1mRNA表达(P<0.01)。结论维甲酸减少大鼠UUO模型肾间质巨噬细胞浸润、降低胶原Ⅲ和MCP-1mRNA表达、抑制α-SMA蛋白的表达,从而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56.
大面积头皮缺损及颅骨外露的显微外科修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大面积头皮缺损及颅骨外露修复的手术方法的选择。 方法 自 1986年以来 ,共收治大面积头皮缺损及颅骨外露 3 6例 ,应用逆流颞顶筋膜瓣结合中厚皮片移植、下斜方肌肌皮瓣移植修复及轴型头皮瓣结合皮片移植修复 ,创面最大 2 6cm× 2 4cm ,颅骨外露最大面积 2 2cm× 18cm。 结果 共切取皮瓣、筋膜瓣及肌皮瓣 3 4块 ,其中 1例局部头皮瓣因缝合有张力 ,边缘裂开 ,换药后再次用局部小皮瓣修复痊愈。 1例下斜方肌肌皮瓣远端 4cm表皮坏死 ,行补充植皮治疗后愈合 ,其余皮瓣均完全成活 ,术后经半年~ 1年随访 ,效果满意。 结论 逆流颞顶筋膜瓣是头皮肿瘤切除后顶额部骨外露修复的有效方法之一 ;下斜方肌肌皮瓣则是修复全头皮撕脱大面积颅骨外露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索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TME)的必要性和选择性全直肠系膜切除术(STME)的最佳切除范围。方法 以 31例直肠癌TME手术标本为对象 ,纵向由远及近以 5mm的间距连续取材 ,常规固定包埋 ,大组织切片机以 2 .5cm的间隔连续切片 ,HE染色 ,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将直肠系膜等分为内、中、外三个带 ,每带按左、右、后三个方向分为三个区 ,直肠癌在直肠系膜内的转移灶分别定位于上述九个区。结果 直肠系膜外带内癌转移 1 4例 (4 5 .2 % ) ,全部为低位直肠癌 ;远端直肠系膜 (DMR)内癌转移 2例 (6 .5 % ) ,均在原发灶下缘以远 3.0cm以内 ;环周切缘癌浸润 2例 (6 .5 % )。结论 低位直肠癌根治手术时 ,完整地切除直肠系膜非常必要 ;远端直肠系膜的切除应达到肿瘤下缘以远 4cm。 相似文献
58.
直肠癌系膜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直肠癌系膜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方法 2 6例患者取淋巴结 4 4 3枚 ,应用淋巴结显示液处理全直肠系膜切除的直肠癌标本 ,对切取的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测。结果 2 3例(88 5 % )患者的 1 2 8枚 (2 8 9% )淋巴结发现肿瘤转移 ,淋巴结直径≤ 0 5cm者 76枚 (5 9% )。转移病例中 ,后壁直肠癌 1 4例 ,71枚淋巴结有肿瘤转移 ,6 8枚分布于直肠上动脉旁。侧壁直肠癌 9例 ,5 7枚淋巴结有肿瘤转移 ,其中同侧直肠上动脉分支旁转移 2 9枚 ,对侧 7枚 ,同侧直肠中动脉旁转移4枚、对侧无转移。结论后壁直肠癌转移主要为上行扩散 ,侧壁直肠癌可伴有侧方淋巴结受累 ,并以肿瘤同侧淋巴结转移为主 相似文献
59.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compare the functional outcome of the intraspinal transplantation of CD34+ 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CB) cells with that of human bone marrow stromal (BMS) cells in adult ra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Sixty adult Wistar rats were subjected to left spinal cord hemisection, and then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randomly.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an injection of PBS without cells, while the two other groups of rats received a transplantation of 5 x 10(5) CD34+ CB or BMS cells, respectively. Functional outcome was measured using the modified Tarlov score at days 1, 7, 14, 21, and 28 after transplantation.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functional outcome and survival rat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of rats was observ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Rats that received CD34+ CB cells achieved a better improvement in functional score than those that received BMS cells at days 7 and 14 after transplantation. Histological evaluation revealed that bromodeoxyuridine (BrdU)-labeled CD34+ CB and BMS cells survived and migrated into the injured area. Some of these cells expressed glial fibriliary acidic protein (GFAP) or neuronal nuclear antigen (NeuN). Our data demonstrate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intraspinal transplantation of human CD34+ CB cells provides benefit in function recovery after spinal cord hemisection in rats and suggest that CD34+ CB cells may be an excellent choice of cells as routine starting material of allogenic and autologous transplanta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cord injury. 相似文献
60.
目的总结使用AO苜蓿叶形钢板治疗Pilon骨折的经验。方法分析我科自1996年3月-2001年6月用该方法治疗的23例病人的治疗效果:按Ruedi-Allgower分型:其中Ⅱ型18例,Ⅲ型5例,均采用切开复位,AO苜蓿叶形钢板内固定术。结果治疗后,临床疗效优良率82.6%,其中Ⅱ型达88.8%,Ⅲ型达60%。结论AO苜蓿叶形钢板治疗Pilon骨折,具有骨折稳定性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早期关节活动的优点,Ⅲ型骨折的治疗方法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