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338篇 |
免费 | 1281篇 |
国内免费 | 70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16篇 |
儿科学 | 151篇 |
妇产科学 | 36篇 |
基础医学 | 938篇 |
口腔科学 | 264篇 |
临床医学 | 1571篇 |
内科学 | 1182篇 |
皮肤病学 | 161篇 |
神经病学 | 381篇 |
特种医学 | 480篇 |
外科学 | 1166篇 |
综合类 | 3542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预防医学 | 1648篇 |
眼科学 | 171篇 |
药学 | 1596篇 |
12篇 | |
中国医学 | 1324篇 |
肿瘤学 | 58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08篇 |
2023年 | 153篇 |
2022年 | 335篇 |
2021年 | 403篇 |
2020年 | 375篇 |
2019年 | 253篇 |
2018年 | 240篇 |
2017年 | 367篇 |
2016年 | 293篇 |
2015年 | 507篇 |
2014年 | 637篇 |
2013年 | 866篇 |
2012年 | 1401篇 |
2011年 | 1436篇 |
2010年 | 1346篇 |
2009年 | 1136篇 |
2008年 | 1162篇 |
2007年 | 1079篇 |
2006年 | 947篇 |
2005年 | 786篇 |
2004年 | 462篇 |
2003年 | 332篇 |
2002年 | 253篇 |
2001年 | 200篇 |
2000年 | 147篇 |
1999年 | 32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后腹腔镜手术切除巨大肾上腺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切除巨大(直径≥6 cm)肾上腺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对15例巨大肾上腺肿瘤患者进行后腹腔镜切除手术,左侧9例,右侧6例,肿瘤大小6 cm×4 cm×3 cm~11 cm×9 cm×9 cm,平均7.3 cm×6.2 cm×4.8 cm.结果:11例成功行后腹腔镜手术切除,中转开放手术4例.术后2~3 d拔除伤口引流管,3~5 d下床活动,恢复顺利,无并发症.术后1~5年患者随访未发现异常.病理报告肾上腺囊肿3例,嗜铬细胞瘤3例,神经节瘤4例,皮质癌2例,神经鞘瘤1例,髓性脂肪瘤1例,肾上腺血肿1例.结论:巨大肾上腺肿瘤可以行后腹腔镜手术切除,但应在具有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术的条件下逐步开展. 相似文献
73.
目的 从基因水平探索特发性高草酸尿症(IH)的发病机制,筛选可能导致其发病的相关基因.方法应用含有26 962条大鼠全基因组寡核苷酸芯片,研究3只IH模型大鼠和3只正常大鼠肝脏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性,同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在IH模型大鼠与正常大鼠肝脏组织之间存在差异表达基因147条,其中上调基因123条,下调基因24条,包括细胞受体、免疫相关、细胞信号和传递蛋白、代谢蛋白、发育相关等多种基因.结论 基因芯片能有效筛选出IH模型大鼠肝脏中的差异基因,显著的基因差异表达与其发病机制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4.
联合转染eNOS基因反义ET核酸对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联合转染eNOS基因和反义ET核酸对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制作20只自体颈静脉腹主动脉移植Wistar大鼠模型,实验组,对照组各10只,实验组移植血管行腺病毒介导的eNOS溶液浸泡和反义ET核酸凝胶涂布,对照组仅行空载腺病毒溶液浸泡和凝胶兴布。术后2周取出移植血管,利用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RT-PCR方法检测移植血管内膜厚度,管腔狭窄度,内膜VSMC数及PCNA阳性表达,血管ETmRNA,eNOSmRNA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移植血管内膜厚度,管腔狭窄及VSMC数均较对照组减小或减少,PCNA阳性表达及ETmRNA表达较对照组减少,而eNOSmRNA表达则明显增加。结论;联合转染NOS基因和反义ET核酸可有效地抑制移植静脉内膜的增生,是一种有效地防治移植静脉再狭窄的基因疗法。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DN大鼠足细胞分布及排泄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DN模型组、氟伐他汀治疗组。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Z)诱导DN大鼠模型。实验10周末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TP)、血清总胆固醇(TC),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尿沉渣足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podocalyxin(PCX)以检测尿液足细胞(UPC)水平;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肾小球上皮细胞蛋白-1(GLEPP1)的分布。结果DN模型组UPC、TP、TC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氟伐他汀治疗组TC、UPC及TP较DN模型组均降低;对照组GLEPP1正常、DN模型组呈节段性明显缺失、氟伐他汀治疗组缺失较轻。UPC与TP呈正相关,与TC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尿液中脱落足细胞检测可作为判断DN病情活动性的标志之一。氟伐他汀可减轻DN大鼠尿蛋白、降低胆固醇、减少足细胞脱落及排泄。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酶(MMP)-2、MMP-9及抑制因子TIMP-1在腹主动脉瘤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9000通用型二步法对70例腹主动脉瘤和15例正常腹主动脉标本中的MMP-2、MMP-9及TIMP-1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腹主动脉瘤组织中MMP-2和MMP-9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腹主动脉组织,TIMP-1蛋白表达阳性率和正常腹主动脉没有统计学差异,(X^2=0.103,P=0.991);MMP-2蛋白的表达与腹主动脉瘤的直径呈负相关(X^2=13.785,P=0.032),MMP-9蛋白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症状,腹主动脉瘤直径、破裂有相关性,(P〈0.05),TIMP-1蛋白表达阳性率与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X^2=0.103,P=0.991)。结论:腹主动脉瘤组织中MMP高表达和TIMP的相对弱表达在腹主动脉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MMP-9可以预测腹主动脉瘤的自然病程从而作为腹主动脉瘤手术治疗的指征之一。 相似文献
77.
[目的]分析探讨新手术方法治疗肩锁关节完全性脱位的远期疗效。[方法]根据稳定肩锁关节的解剖结构生理特点分别用生物性可吸收材料修复肩锁关节囊并重建肩锁韧带,带肌蒂喙突上移至锁骨重建或代替喙突韧带的功能。[结果]23例患者术后随访5-5.5年,肩关节活动度恢复至正常范围,肩锁关节间隙≤4mm,无痛,内固定稳定,全部病例以Karlsson标准随访,结果全部评为优。[结论]应用生物性内固定并喙突上移术治疗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临床远期效果理想可靠。 相似文献
78.
79.
目的 建立肾移植术后尿瘘分类方法与标准.方法 1993年12月至2009年2月行肾移植术1313例,发生尿瘘102例(7.8%).根据尿道损伤分类原理,按照尿瘘病因、部位、数量及病变程度等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2类.结果 102例中单纯性尿瘘81例,占79.4%.其中输尿管末端坏死76例、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缝合不严4例,伤口感染致吻合口愈合不良1例.复杂性尿瘘21例,占20.6%.其中瘘口部位于肾盂2例、输尿管2例、输尿管膀胱吻合口11例、输尿管坏死段>2 cm 6例.保守疗法治愈34例(33.3%),手术治愈68例(66.7%).死亡3例,占2.9%,死亡原因为尿瘘导致重症肺部感染.结论 建立肾移植术后尿瘘诊治"五步流程"制度,将其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两类,可使尿瘘诊断更加细致及规范化,有利于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术后尿流复道关键技术的设计以及适应证的选择。方法:我们对1例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后患者施行回肠+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以实现尿流复道,术前准备主要包括患者心理准备、肿瘤预后的相关检查和尿道括约肌功能判断。金属尿道探子支撑下分离尿道残端以备用。选取乙状结肠20cm纵行剖开形成肠袋,作为新膀胱的"U"部分。切除Bricker腹壁造瘘口,并以此段回肠形成半套叠状抗反流结构及新膀胱的"T"部分。"T"肠袋与"U"肠袋侧-侧吻合,共同形成"TU-Pouch"新膀胱。新膀胱最低点与尿道残端吻合。结果:术后随访1年,患者自行排尿通畅,尿量350~400ml/次,日间排尿3~5次,控尿良好;夜间排尿2~3次,轻度尿失禁。逆行膀胱造影未见造影剂向输尿管反流,静脉肾盂造影见双侧肾盂输尿管显影良好,无积水。结论:全膀胱切除术后的尿流复道手术是复杂的、高难度和高风险手术,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有效的抗反流机制和良好的控尿功能是决定手术是否成功、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