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324篇 |
免费 | 1298篇 |
国内免费 | 69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16篇 |
儿科学 | 151篇 |
妇产科学 | 36篇 |
基础医学 | 938篇 |
口腔科学 | 264篇 |
临床医学 | 1571篇 |
内科学 | 1182篇 |
皮肤病学 | 161篇 |
神经病学 | 381篇 |
特种医学 | 480篇 |
外科学 | 1165篇 |
综合类 | 3542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预防医学 | 1648篇 |
眼科学 | 171篇 |
药学 | 1596篇 |
12篇 | |
中国医学 | 1324篇 |
肿瘤学 | 58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08篇 |
2023年 | 153篇 |
2022年 | 335篇 |
2021年 | 403篇 |
2020年 | 375篇 |
2019年 | 252篇 |
2018年 | 240篇 |
2017年 | 367篇 |
2016年 | 293篇 |
2015年 | 507篇 |
2014年 | 637篇 |
2013年 | 866篇 |
2012年 | 1401篇 |
2011年 | 1436篇 |
2010年 | 1346篇 |
2009年 | 1136篇 |
2008年 | 1162篇 |
2007年 | 1079篇 |
2006年 | 947篇 |
2005年 | 786篇 |
2004年 | 462篇 |
2003年 | 332篇 |
2002年 | 253篇 |
2001年 | 200篇 |
2000年 | 147篇 |
1999年 | 32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温度220~260°C,压力5MPa,转筐转速2600r/min,空速1000~2000mL/(g·h)条件下,建立了工业级双功能混合催化剂上含氮合成气直接制二甲醚的宏观动力学模型,并获得了模型参数。统计检验和残差分析表明模型可靠。根据获得的宏观动力学及本征动力学的模拟计算,比较了两模型下温度及含氮量对反应的影响。由于含氮量影响反应组分的分压,进而影响CO的转化率,还通过影响反应组分在催化剂颗粒内的内扩散来影响产物的选择性,但总的结果是内扩散的存在减弱了催化剂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42.
肝硬化的亚临床肝性脑病患病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进行较全面的国人亚临床肝性脑病 (SHE)患病率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对 4 0 9例肝硬化患者进行数字连接 (NCT)和数字符号试验 (DST) ,16 8例健康人和 188例溃疡病或胆囊结石患者组成正常对照组。结果 :1.肝硬化患者SHE患病率为 5 1.3%。 2 .Child - pughA、B、C级患者的SHE患病率分别为 39.9% (75 / 188) ,5 5 2 % (79/ 14 3) ,71.8% (5 6 / 78) ,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按照年龄、性别、吸烟、病因、文化程度进行分组 ,它们的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 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HE患病率仅与Child - pugh分级相关 (P <0 .0 1) ,而与年龄、性别、吸烟、病因和文化程度无关 (P >0 .0 5 ) .Child - pugh分级OR =2 .0 ,是危险因子。结论 :应重视肝硬化患者中SHE的高患病率状况 ,建议运用NCT和DST对高危人群作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观察锌、硒对镉中毒小鼠金属硫蛋白合成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为镉中毒的研究及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36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6只:对照组,经口灌注生理盐水;CdCl2组,100 μmol/kg的CdCl2,经口灌胃;Zn2SO4组,Zn2SO4 20 μmol/kg经口灌胃;Na2SeO3组,Na2SeO3 10 μmol/kg经口灌胃;CdCl2+Zn2SO4组,Zn2SO4和CdCl2交替经口灌胃;CdCl2+Na2SeO3组,Na2SeO3和CdCl2交替经口灌胃.109Cd-血红素饱和法测小鼠组织金属硫蛋白含量;试剂盒检测小鼠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 结果 单独镉、锌、硒组及Zn+Cd、Se+Cd组小鼠肝、心和肾脏MT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Cl2组小鼠肝、心和肾脏MDA含量增高、SOD和GSH-Px活力降低.CdCl2+Zn2SO4组和CdCl2+Na2SeO3组小鼠肝、心和肾脏MT含量较单用CdCl2组进一步增高(P<0.05),MDA含量降低,SOD和GSH-Px活力升高. 结论 锌、硒增加镉中毒小鼠金属硫蛋白合成,减轻镉中毒小鼠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总结股蓝肿(phlegmasia cerulea dolens,PCD)的诊治经验,探讨最佳诊治方案。方法: 12例PCD患者,4例行左股静脉切开取栓术,2例行下腔静脉永久性滤器植入+左股静脉切开取栓术,5例行下腔静脉永久性滤器植入+左股静脉切开取栓术+左髂静脉球囊扩张术。1例予以抗凝、溶栓等保守治疗。结果: 11例手术均成功,未发生与手术、抗凝、溶栓等有关的严重并发症,无肺栓塞、截肢、死亡发生。另1例保守治疗者,第2天足背动脉可触及,第8天接近正常。结论: 股静脉切开取栓联合及时、有效、足量的抗凝是治疗PCD经济、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5.
目的:比较桡骨远端(斜)T形接骨板内固定和外固定架两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006年6月~2010年12月间的不稳定型骨折68例进行分析,其中45例分别使用接骨板内固定(26例)和外固定架治疗(19例)比较不同固定方法之间Gartland和Werley功能评分优艮率.结果:随访6~28个月,平均... 相似文献
46.
CpG-ODN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型免疫佐剂CpG-ODN预防膀胱肿瘤复发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采用骨髓分离法分离小鼠树突状细胞(DCs)并培养鉴定,应用BCG、CpG-ODN刺激DCs,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12、IL-10含量的变化.结果经骨髓分离法培养的DCs经BCG及CpG-ODN刺激后具有典型DCs的形态及表型,IL-12含量均明显增高(P<.01),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IL-10含量BCG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1),而CpG-ODN组刺激DCs后IL-10无明显变化(P>0.05),non-CpG-ODN刺激DCs后与对照组比较IL-12、IL-10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表明CpG-ODN刺激DCs引起的IL-12升高具有序列特异性.结论 CpG-ODN可诱导DCs产生Th1型细胞因子IL-12,对Th2型细胞因子IL-10影响很小,比BCG更能调节免疫应答向Th1型转换,可能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应用中具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47.
本文就近年来与心力衰竭病理生理有关的主要炎症细胞因子作一综述,以期对外科感染后炎症细胞因子在加速心力衰竭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有更深入的研究,为有效地防治围术期心力衰竭的发生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48.
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脱髓鞘疾病,MRI是诊断MS的主要手段.本文分别从MS患者MRI的T2WI上提取病灶区、表观正常脑白质区,和健康对照组的MRI图像提取正常脑白质区三组感兴趣区,利用灰度共生矩阵对图像进行了纹理分析,提取了能量、对比度、方差、逆差矩、熵等纹理特征参量,发现上述三组感兴趣区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提示MS患者表观正常脑白质中存在常规MRI无法显示的微观结构的改变,为进一步研究可能表征MS脑白质微观结构改变的特征提供了依据,如果此结论成立有助于揭示MS发病机理,从而有助于实现MS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9.
5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 cell activation following facial nerve axotomization and latent neuroimmunologic mechanisms in traumatic facial paralysis. Methods A murine model of facial nerve transaction was used. Lymphocytes from cervical and mesenteric lymph nodes in BABL/c mice at specific times were collected and expression rates of CD69 on T cells were assessed by flow cytometry. Results Infiltrating T cells were detected around the facial neurons in the facial nerve nucleus in mice whose facial nerve was transected. Immunofluorescent staining showed recruitment of activated T cells. Three days post-facial nerve transection, the expression rate of CD69 on T cells from cervical draining lymphoid nodes (CDLN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n T cells from mesenteric lymph nodes (MLNs)(P=0.0457), whereas the latter was similar to that in animals undergoing sham surgeries and that in blank control animals (p=0.2817 and 0.2724, respectively). Two weeks post-nerve transection, the T cell CD69 expression rate from CDLNs remained at a higher level and than that in the sham-operation animals (p=0.0007). At two weeks, CD69 expression rate on T cells from MLNs was also up-regulated and different compared with the sham-operation animals and with itself at three days post-operation (p=0.0082 and 0.0133,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 cells appear to be activated and up-regulated in CDLNs following facial nerve transection. There is even evidence of T cell activation in MLNs at 2 weeks post-nerve transection. This suggestes an alteration of immune response from local to general immunity in the acute stage of facial nerve trauma, which may help coordinating and controlling the scales and orientation of the neuroimmune response during the pathogenesis and progression of facial nerve traum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