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36篇
  免费   1283篇
  国内免费   703篇
耳鼻咽喉   116篇
儿科学   151篇
妇产科学   36篇
基础医学   938篇
口腔科学   264篇
临床医学   1571篇
内科学   1182篇
皮肤病学   161篇
神经病学   381篇
特种医学   480篇
外科学   1166篇
综合类   3542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648篇
眼科学   171篇
药学   1596篇
  12篇
中国医学   1324篇
肿瘤学   582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335篇
  2021年   403篇
  2020年   375篇
  2019年   253篇
  2018年   240篇
  2017年   367篇
  2016年   293篇
  2015年   507篇
  2014年   637篇
  2013年   866篇
  2012年   1401篇
  2011年   1436篇
  2010年   1346篇
  2009年   1136篇
  2008年   1162篇
  2007年   1079篇
  2006年   947篇
  2005年   786篇
  2004年   462篇
  2003年   332篇
  2002年   253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观察南蛇藤总萜对Hepal-6荷瘤小鼠外周血VEGF、CECs的影响.方法 采用常规无菌接种技术制作小鼠肝癌Hepal-6移植性肿瘤模型,观察南蛇藤总萜高、中、低剂量(40 mg/kg、20 mg/kg、10 mg/kg)对Hepal-6荷瘤小鼠外周血VEGF、CECs表达的影响.结果 南蛇藤总萜在20 mg/kg时,外周血VEGF (45.24±21.36) pg/ml、CECs (0.83±0.10)%表达明显降低,与阴性对照组(0.9%生理盐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南蛇藤总萜可明显降低VEGF、CECs表达,这一作用可能与南蛇藤总萜抑制肝癌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22.
目的:确定透明质酸(HA)瘤内分布,为肺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免疫组化定位肿瘤内HA的分布,亲和层析法从仔猪肋软骨提取猪软骨链蛋白(p-CLP),125I标记p-CLP进行体内分布代谢示踪学研究。结果:HA免疫显色提示肿瘤细胞外基质HA有较高表达,放射示踪实验示1~7h内实验组单位质量的放射性计数百分比(13.46%~29.14%)明显高于对照组(6.4%~1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LP在肺肿瘤内浓集,125I标记p-CLP体内代谢示踪能够为肺肿瘤等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3.
目的揭示山豆根中抗HBV的物质基础,并探索建立肝炎灵新的质控标准。方法采用正丁醇萃取方法提取山豆根药材中的总皂苷成分。并以HepG2.2.15细胞株为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组(不接种细胞只加培养液)、细胞对照组(接种细胞但不加药物)、药物干预组(分为不同浓度组)、阳性药物(拉米夫丁)对照组,药物作用9天后,采用ELISA法检测药物作用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HBeAg,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上清中病毒DNA含量,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毒性。结果山豆根中皂苷类组分和其他各组分在体外只有高浓度时对HepH2.2.15细胞具有毒性抑制作用,其他稀释倍数的浓度均无显著毒性;山豆根中皂苷类组分和其他各组在体外都具有一定的抑制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作用,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各组分之间无显著差异性,其中山豆根中正丁醇水溶液组分的抑制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的作用较优,而山豆根中皂苷和其他组分并未显示出更好的抑制作用。结论山豆根中皂苷和其他组分并未显示出更好的抑制病毒作用,提示山豆根中尚有其他成分或各种不同成分组合的抗HBV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24.
腺性膀胱炎中肿瘤相关指标的改变和临床分型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Chen ZQ  Wei ZF  Ye ZQ  Yang WM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6):1842-1844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良恶性及癌变可能性,并探讨临床分型的合理性。方法根据膀胱镜下表现将腺性膀胱炎分为低危型及高危型。25例腺性膀胱炎新鲜组织,其中低危型12例,高危型13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DNA含量;38例腺性膀胱炎蜡块组织,其中低危型20例,高危型18例,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突变型p53、p21ras、bcl2及Rb等的表达。结果正常二倍体DNA指数为1.00±0.03,低危型腺性膀胱炎组为1.01±0.05,高危型组为1.05±0.07,低危型组和高危型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9,P=0.115);PCNA及p53在低危型组均表达阴性,在高危型组分别表达5例(27.8%)及4例(22.2%),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7、0.041);p21ras、bcl2及Rb在低危型组和高危型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危型腺性膀胱炎和低危型腺性膀胱炎同为良性病变。高危型有发生恶变的可能性,因此将腺性膀胱炎分为高危型及低危型具有合理性。p53基因可能在高危型腺性膀胱炎的恶变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5.
显微外科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2007年5月至2010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手术治疗的8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进行分析.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42 ~58岁,平均52.6岁.6例病人动脉瘤直接夹闭,2例动脉瘤累及大脑后动脉,行颞浅动脉—桡动脉—大脑后动脉搭桥,动脉瘤夹闭术.结果 按Glasgow结果评分(GOS)进行术后评分,术后7例患者恢复良好,1例搭桥病人动眼神经不全瘫痪同术前,中残.结论 基底动脉动脉瘤手术困难,并发症多,选择适当显微外科治疗方法,亦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6.
慢性疲劳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对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大鼠慢性疲劳模型,观察慢性疲劳对大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10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慢性疲劳模型组,两组又按强制游泳周数各分为5个亚组,慢性疲劳模型组大鼠每日强制游泳2h,慢性疲劳模型各亚组造模前及造模最后1d观测大鼠的力竭游泳时间,正常对照组大鼠除在疲劳模型组大鼠游泳期间给予禁食禁水外其他不作干预。实验结束后大鼠腹主动脉采血,检测肝功能相关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T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结果慢性疲劳模型组大鼠造模2周以后其力竭游泳时间显著减少(P〈0.01),并随着造模时间延长至5周,大鼠力竭游泳时间有减少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疲劳模型组大鼠造模2周时血清AST出现显著升高(P〈0.05),并持续到5周(P〈0.01);大鼠造模3周时血清ALT出现显著性升高(P〈0.05),并持续到5周(P〈0.01);其他肝功能相关指标未见异常。结论大鼠强制游泳2周可造成慢性疲劳模型,并造成大鼠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内镜早期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临床疗效。方法:ABP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早期内镜治疗重症ABP组(Ⅰ组)、早期内镜治疗轻症ABP组(Ⅱ组)、保守治疗重症ABP组(Ⅲ组)以及保守治疗轻症ABP组(Ⅳ组),每组30例,评价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Ⅰ组及Ⅱ组恶心、呕吐、发热、腹痛等症状和体征以及TNF-α、C反应蛋白(CRP)、IL-6、IL-8、血淀粉酶、尿淀粉酶、直接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在治疗前后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其他2组,病程缓解时间也短(P〈0.05);Ⅰ组和Ⅱ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和90.0%,明显优于Ⅲ组的70.0%和Ⅳ组的76.7%(P〈0.05)。结论:对ABP患者采用内镜早期治疗,相比保守治疗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围生期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围生期脑静脉血栓形成患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年龄20~27岁。2例在产前发病,4例在产后2~11小时发病。5例以头痛、视物不清为首发症状,1例以四肢抽搐起病。5例有妊高征病史,尤以舒张压升高明显,实验室检查血液呈高凝浓缩状态,MR表现为多发性梗塞灶。应用脱水、扩容、抗凝治疗,全部治愈。结论 对于妊高征患,围生期出现头痛、视物不清、昏迷应怀疑脑静脉血栓形成,及早行MR检查及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介入治疗危重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方法、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9例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因支架入路过于迂曲放置不成功,18例成功置入腔内覆膜支架(其中5例发生内漏),平均随访12个月,临床效果较好,无死亡病例.结论:覆膜支架治疗危重主动脉夹层创伤小、成功率高,临床效果好;术中根据内膜实际受累的范围锚定支架位置对于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