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013篇 |
免费 | 766篇 |
国内免费 | 40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6篇 |
儿科学 | 115篇 |
妇产科学 | 26篇 |
基础医学 | 555篇 |
口腔科学 | 181篇 |
临床医学 | 978篇 |
内科学 | 809篇 |
皮肤病学 | 65篇 |
神经病学 | 184篇 |
特种医学 | 302篇 |
外科学 | 578篇 |
综合类 | 2108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预防医学 | 1030篇 |
眼科学 | 78篇 |
药学 | 1031篇 |
9篇 | |
中国医学 | 784篇 |
肿瘤学 | 3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98篇 |
2022年 | 247篇 |
2021年 | 284篇 |
2020年 | 255篇 |
2019年 | 153篇 |
2018年 | 166篇 |
2017年 | 254篇 |
2016年 | 176篇 |
2015年 | 331篇 |
2014年 | 394篇 |
2013年 | 495篇 |
2012年 | 755篇 |
2011年 | 774篇 |
2010年 | 751篇 |
2009年 | 641篇 |
2008年 | 667篇 |
2007年 | 651篇 |
2006年 | 541篇 |
2005年 | 474篇 |
2004年 | 297篇 |
2003年 | 213篇 |
2002年 | 197篇 |
2001年 | 160篇 |
2000年 | 106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6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31.
32.
胆囊管扩张术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囊管扩张术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中的应用.方法 7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继发结石患者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同时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术,术中39例采用球囊扩张器和专用胆囊管扩张器行胆囊管扩张术.对照组为31例胆囊管已经有明显扩张未行胆囊管扩张术的患者.结果 胆囊管扩张组39例中,术后1例胆漏,1例胆囊管撕裂,经保守处理痊愈.非胆囊管扩张组1例术后动脉夹脱落出血行腹腔镜探查治愈,未出现胆漏.扩张组术后3 d平均腹腔引流为(60±11)mL,非扩张组为(55±8)mL,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随访病例3个月复查B超未发现胆道残余结石.结论 胆囊管扩张术是建立经胆囊管腹腔镜胆道探查术胆道镜通道的简单安全的方法,为部分胆总管继发结石治疗提供良好的通道. 相似文献
33.
34.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在治疗骨折的同时还需要抗骨质疏松治疗,但这些药物是否干扰骨折愈合以及骨折后是否可以使用,如何使用?临床争议较大。本文的主要是对抗骨质疏松药物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进行概述。抗骨质疏松的药物可以分为:膳食补充剂、抗骨吸收药物、促进骨形成药物和同时具备这两种效果的双重作用药物,以及最近尚在研究的一些新药物。众多学者对抗骨质疏松药物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做了大量的研究,大多数临床和实验室的证据表明治疗骨质疏松药物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有中性的或者积极的影响,但也有些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归纳和总结这些结论将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观察脂肪抽吸对中心型肥胖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筛选中心型肥胖患者30例,采用肿胀麻醉法,脂肪抽吸量在2000~2500ml;分别检测脂肪抽吸前2d和脂肪抽吸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的血脂、血清胰岛素、瘦素、脂联素、抵抗素,并换算出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血糖及胰岛素下面积。结果脂肪抽吸后1个月、2个月血糖下面积及HOMA-IR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ISI则有所升高(术后1周:P〈0.05;术后1月:P〈0.01);脂肪抽吸后血清瘦素较脂肪抽吸前显著降低(P〈0.01),抵抗素和脂联素较脂肪抽吸前亦有所变化,特别是在术后1个月时变化较为明显(P〈0.05),除血清瘦素、血糖下面积外,其余指标脂肪抽吸后3个月基本恢复原有水平。结论 脂肪抽吸对代谢指标在3个月内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糖代谢改善显著,但3个月后这种变化基本恢复到原有水平。 相似文献
36.
超声介导上调Smad7表达对腹膜炎大鼠腹膜炎症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基因转染的方法上调Smad7在大鼠腹膜组织的表达,旨在探讨Smad7的高表达对大鼠腹膜炎模型的炎症反应和腹膜功能的影响。方法 Ⅱ级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入正常组、对照组和模型组,后两组分别给予空载体和Smad7质粒转染,72 h后腹腔内注射大肠杆菌(E.Coli, ATCC 25922) 109 CFU/kg体重诱导腹膜炎,在48 h后做腹膜功能试验并杀检大鼠。检测腹水及血白细胞计数、腹水细菌菌落计数。间接免疫荧光检测Smad7和CD45在腹膜组织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腹膜组织Smad7蛋白的表达。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腹膜功能与腹水白细胞数和细菌菌落数进行Pearson多元线性相关分析。 结果 与空载体组比较,Smad7转基因组大鼠腹膜组织Smad7的表达、腹水白细胞计数和腹膜组织浸润的白细胞数均显著增加,但腹水细菌菌落计数显著降低、腹膜功能显著恶化。相关分析显示腹膜功能的恶化与腹水白细胞计数相关而与腹水细菌菌落计数无相关。结论 Smad7在大鼠腹膜组织的高表达增强了腹膜局部的炎症反应,而过强的炎症反应导致腹膜功能进一步受损。 相似文献
37.
坐位经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松果体区肿瘤患者摆坐位经幕下小脑上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适应证、相关问题和成功经验。方法对我科22例松果体区肿瘤采取坐位经幕下小脑上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并且与我们使用侧俯卧位和俯卧位经幕下小脑上入路手术治疗17例结果相比较。结果所有39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5例;年龄7~52岁,平均22.6岁。病理性质:生殖细胞瘤17例,胚胎癌4例,内皮窦瘤2例,绒毛膜上皮癌1例,良性畸胎瘤8例,恶性畸胎瘤2例,松果体细胞瘤2例,脑膜瘤1例,皮样囊肿2例。所有39例肿瘤主体均位于直窦延长线以下,上界不超过此线1cm,且肿瘤主体也位于中线,两侧偏离中线均小于3cm,适合选用幕下小脑上入路。选择俯卧位和侧俯卧位17例,骨窗大小为7cm×8cm类圆形,结果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脑室积血11例,小脑肿胀5例,昏迷3例,死亡3例。选择坐位手术22例,骨窗大小为4cm×5cm类椭圆形,结果全切21例,次全切1例;仅1例发生小脑肿胀,无脑室积血,无严重致残和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颅内积气2例;术中气栓1例,及时发现并经过适当处理得到缓解。术后存活患者根据病理性质选择放疗和(或)化疗。结论适合幕下小脑上入路的松果体区肿瘤选择坐位有明显的优势,体位摆放、辅助办法和麻醉措施得当可以明显减少静脉气栓发生或得到及时缓解,同时可达到缩小了骨窗减少创伤的目的。 相似文献
38.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继发性胆道结石术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继发胆道结石的术后并发症。方法 105例患者依据检查结果采用2种不同的胆道探查方式:(1)胆囊结石合并胆道继发结石,胆囊管有明显扩张或经胆囊管扩张术可顺利通过胆道镜的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transcyct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TCBDE),术后不放“T”管引流;(2)若胆囊管细且无扩张,或胆囊管存在变异,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胆道取石术( 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其中若胆道内结石较少,结石无嵌顿则一期缝合胆道且不放“T”管,术后放腹腔引流管。若胆道下端结石嵌顿取石过程困难,或结石多、取石时间长则放“T”管引流同时放腹腔引流管。结果 共行LTCBDE+腹腔镜胆囊切除70例,LCBDE+腹腔镜胆囊切除35例,其中放T管14例,不放T管21例。术后腹腔积液17例,其中LTCBDE组6例,LCBDE组11例。胆汁性腹膜炎5例,LTCBDE组1例,LCBDE组4例。腹部疼痛13例,LTCBDE组4例,LCBDE组9例。体温增高11例,LTCBDE组3例,LCBDE组8例。以上并发症均经腹腔穿刺引流保守治疗痊愈。LCBDE组术后T管脱出2例,分别发生在术后当天和术后第2天,经再手术治愈。LCBDE组胆道残余结石14例,均经胆道镜完全取出;LTCBDE组随访43例,术后3个月复查B超未发现残余胆道结石。LTCBDE组中1例出现胆囊动脉夹脱落出血再次腹腔镜止血痊愈;LCBDE组术后放T管中有1例出现胆漏经腹腔引流10 d治愈。所有病例术后无胰腺炎发作。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继发胆道结石可通过术前确切评估和术中正确处理避免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9.
脾切除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PDGF-B表达及血清PDGF-BB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脾切除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PDGF-B表达和血清PDGF-BB水平的影响,探讨脾切除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大鼠皮下注射CCl4,建立65只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于建模开始、肝纤维化期以及肝硬化期三组切除大鼠睥脏,并设立同期假手术组作为对照组.第一、二组及其对照组于建模后第10周,第三组及其对照组于建模后12周分别取大鼠肝脏和血液标本.用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肝脏PIGF-B的表达.HE染色检测肝纤维化,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PIGF-BB水平.结果 各切脾组PDGF-B阳性细胞A值(光密度值)明显低于其对照组;各切脾组血清PDGF-BB含量明显低于其对照组.根据HE染色,建模开始时切脾再行肝纤维化诱导,肝纤维化进程缓慢;建模第5周切脾后,肝脏病理状态比对照组明显缓解;肝硬化期切脾后,肝脏炎性改变和纤维化程度有一定减轻.结论 早期脾脏切除对实验性肝纤维化有一定延缓作用.脾切除后PDGF水平的下降可能是造成该延缓的机制之一.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splenectomy on hepatic fibrosis and on the expression of PDGF-B in the liver and PDGF-BB in the serum of rats with hepatic fibrosis. Methods By hypodermic injection CCl4, we established 65 rat models with hepatic fibrosis, splenectomies were performed in the three groups at different phases: before hypodermic injection CCl4 (A group), five weeks after hypodermic injection CCl4 (B group), and ten weeks hypodermic injection CCl4 (C group). The control groups were established at the same time, with samples of the livers and serum of the rats taken in different phases. The expressions of PDGF in the liver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technique and the degree of hepatic fibrosis was detected by HE staining. The serum levels of PDGF-BB were analyzed by ELISA technique. Results Absorbance values of PDGF-B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s (P<0. 05). Serum levels of PDGF-BB of the rats after splenectomy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s (P<0.05). HE and Masson's staining showed that the progression of Hepatic fibrosis was slow in the A group. Hepatic pathologic state was significantly relieved in the B group and the inflammation and fibrosis was relieved in the C group. Conclusion Earlier period splenectomy could delay the proceeding of experimental hepatic fibrosis. After splenectomy the decline in the level of PDGF may be one of the mechanisms causing the delay.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X线第一前肋间肺静脉直径(PVDFAI)与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的关系及对心力衰竭(CHF)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住院呼吸困难患者195例,正常健康组67例,测定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并行后前位X线胸片检查,测量PVDFAI。以PCWP>12mmHg作为左心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心衰组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组。计算PVDFAI诊断心衰的不同截值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正常对照组PVDFAI(1.34±0.49)mm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PVDFAI(1.43±0.37)mm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q=0.2700,P>0.05)。心源性呼吸困难组PVDFAI(2.49±0.93)mm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增宽(q=17.0676,P<0.01;q=15.1143,P<0.01)。PVD-FAI与PCWP密切相关(r=0.388,P=0.00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胸片PVDFAI是CHF的独立预测因子(P=0.000,比数比28.103)。PVDFAI判定肺源性呼吸困难或心衰,其曲线下面积95.24%(95%可信区间,91.73%~98.85%)。判断左心功能不全的PVDFAI最佳截值为2.5 mm,其诊断左心功能不全的敏感度97.17%,特异度93.26%,准确度95.38%。结论第一前肋间肺静脉直径可用以识别有、无肺静脉高压,对诊断心衰有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