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482篇 |
免费 | 1166篇 |
国内免费 | 79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12篇 |
儿科学 | 161篇 |
妇产科学 | 55篇 |
基础医学 | 553篇 |
口腔科学 | 196篇 |
临床医学 | 1404篇 |
内科学 | 812篇 |
皮肤病学 | 79篇 |
神经病学 | 196篇 |
特种医学 | 444篇 |
外科学 | 1050篇 |
综合类 | 3003篇 |
现状与发展 | 2篇 |
预防医学 | 1293篇 |
眼科学 | 48篇 |
药学 | 1262篇 |
12篇 | |
中国医学 | 1224篇 |
肿瘤学 | 4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2篇 |
2023年 | 164篇 |
2022年 | 364篇 |
2021年 | 412篇 |
2020年 | 390篇 |
2019年 | 173篇 |
2018年 | 203篇 |
2017年 | 294篇 |
2016年 | 195篇 |
2015年 | 384篇 |
2014年 | 518篇 |
2013年 | 646篇 |
2012年 | 1043篇 |
2011年 | 1032篇 |
2010年 | 969篇 |
2009年 | 871篇 |
2008年 | 872篇 |
2007年 | 817篇 |
2006年 | 658篇 |
2005年 | 565篇 |
2004年 | 416篇 |
2003年 | 356篇 |
2002年 | 301篇 |
2001年 | 250篇 |
2000年 | 230篇 |
1999年 | 63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5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193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51.
52.
53.
54.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术中出现脑膨出的18例脑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 急性弥漫性脑肿胀、迟发颅内出血、低氧血症、天幕裂孔疝所致脑干受压、广泛脑挫伤是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膨出的主要原因。降低颅压、清除迟发血肿、过度通气、使用脱水剂、提高胶体渗透压、控制血压是防治术中脑膨出的有效措施。结论 对于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55.
目的 分析腺样体肥大儿童伴分泌性中耳炎(OME)与变应性鼻炎(AR)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岁以下87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的病史,分析AR、咽鼓管功能不良及OME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腺样体肥大患儿中AR发病率为30.11%,AR在不同年龄组中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逐渐升高(P<0.01)。6岁以内发生咽鼓管功能障碍及OME的概率高,其中1~3岁组发生分泌性中耳炎的概率最大(P<0.01)。春季OME发病率高(P<0.001)。与不伴AR患者相比,伴有AR患儿患咽鼓管功能不良的概率增加了0.4倍(P=0.042);但患有OME的检出率减少了32%(P=0.0472)。结论 在腺样体肥大患儿中,多种因素使咽鼓管功能不良乃至OME高发。其中咽鼓管及其周围结构生理、病理、发育特点是最主要的因素,变态反应是次要影响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前者因逐渐发育完善,致病性降低,后者致病性增高,但总的发病率是逐渐降低的。 相似文献
57.
嗅觉功能检查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的嗅觉功能改变特点.方法 对37例临床确诊的50岁以上PD患者和95名年龄匹配的健康中老年人进行T&T主观嗅觉识别阈测试和嗅觉事件相关电位(olfactory event related potentials,OERP)检查,比较其主观嗅觉识别阈和嗅觉事件相关电位P2潜伏期的差异.结果 ≥70岁的PD患者左、右侧鼻腔主观嗅觉识别阈分别为4.6±1.1、4.4±1.2,<70岁PD患者左、右侧鼻腔主观嗅觉识别阈分别为3.9±1.7、4.0±1.7;≥70岁的对照组左、右侧鼻腔主观嗅觉识别阈分别为0.4±0.9、0.4±0.9,<70岁对照组左、右侧鼻腔主观嗅觉识别阈分别为0.5±0.8、0.5±0.8;PD患者组的主观嗅觉识别阈明显高于对照组(t=15.246、15.378、8.664、8.776,P<0.01);≥70岁的PD患者左、右侧鼻腔OERP P2潜伏期分别为(734.9±143.2)、(696.1±165.9)ms,<70岁的PD患者左、右侧鼻腔OERP P2潜伏期分别为(730.5±159.4)、(719.5±159.2)ms;≥70岁的对照组左、右侧鼻腔OERP P2潜伏期分别为(547.9±65.0)、(558.5±56.3)ms,<70岁的对照组左、右侧鼻腔OERP P2潜伏期分别为(523.3±61.9)、(526.8±62.0)ms,OERP P2潜伏期则明显长于对照组(t=-3.940、-3.750、-7.514、-8.205,P<0.01);同时PD患者组的主观嗅觉识别阈和OERP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PD患者主观嗅觉识别阈测试和OERP P2潜伏期结果 明显比对照组差,提示嗅觉功能减退是PD的重要临床表现;嗅觉功能检查可以作为PD筛查、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行下肢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2年内死亡的预测因素.方法 收集择期行下肢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2年内的生存状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对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2年内死亡的预测因素,再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颗粒型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le,HA)植入体内后的凝固、塑形和机体对植入物的反应情况。方法 实验用新西兰大白兔16只,随机分成二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取兔鼻小柱正中小切口,对照组鼻背筋膜下行钝性分离出遂道后植入固体硅胶,实验组钝性分离至骨膜下,植入等体积的颗粒状HA。术后肉眼观察局部组织改变、HA塑形情况以及与骨粘连的牢固度。3周后处死动物取植入物周围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两组动物在术后3周内手术部位无化脓、破溃和植入物外露。实验组术后2天植入物凝结成块状,1周时完全变硬,3周时均达到骨性硬度,术后2周植人物与骨完全粘连,经皮难以推动。对照组植入物硬度无改变,在隧道内可以推动。术后3周时两组植入物周围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增生,且有很薄的纤维囊壁形成,以对照组更为明显。结论 颗粒型HA植人体内后可快速凝固;且和骨组织牢固融合,机体组织反应轻。 相似文献
60.
动脉路去白细胞滤器在体外循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常规瓣膜手术患者体外循环 (CPB)中应用动脉路去白细胞滤器的临床使用效果及对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 30例风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 15例 ,试验组使用动脉路去白细胞滤器LG6 ,对照组使用常规的国产动脉过滤器。测定血细胞计数及分类、血浆丙二醛 (MDA)、髓过氧化物酶 (MPO)、白介素 - 1β(IL - 1β)和白介素 - 8(IL - 8) ,动脉血气分析。观察两组术前、注射鱼精蛋白后和术后 4h的氧合指数及气道压力。用Swan -ganz导管监测肺血管压力及阻力。结果 白细胞计数 :实验组 -右房 (8.4 7± 2 .0 1)× 10 9/L、左房(7.96± 2 .2 7)× 10 9/L(P >0 .0 5 ) ,对照组右房 (10 .6 9± 2 .4 7)× 10 9/L、左房 (9.6 7± 1.98)× 10 9/L(P <.0 0 1)。血小板和红细胞压积两组无差异。术后肺氧合指数 (PaO2 /FiO2 × 10 0 )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其它肺参数如肺血管阻力 (PVR)、平均肺动脉压 (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 (PCWP)和气道压力等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血浆MDA ,MPO ,IL - 1β和IL - 8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CPB中应用动脉路去白细胞滤器可暂时减少循环血液中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 ,减少再灌注过程中白细胞的肺内滞留 ,对术后肺功能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