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14篇
  免费   1259篇
  国内免费   541篇
耳鼻咽喉   127篇
儿科学   211篇
妇产科学   90篇
基础医学   894篇
口腔科学   166篇
临床医学   1533篇
内科学   1365篇
皮肤病学   151篇
神经病学   370篇
特种医学   50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1202篇
综合类   3234篇
现状与发展   6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1214篇
眼科学   142篇
药学   1742篇
  20篇
中国医学   1279篇
肿瘤学   751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434篇
  2021年   549篇
  2020年   503篇
  2019年   282篇
  2018年   286篇
  2017年   430篇
  2016年   319篇
  2015年   575篇
  2014年   778篇
  2013年   840篇
  2012年   1191篇
  2011年   1134篇
  2010年   932篇
  2009年   868篇
  2008年   871篇
  2007年   785篇
  2006年   735篇
  2005年   667篇
  2004年   412篇
  2003年   368篇
  2002年   398篇
  2001年   258篇
  2000年   285篇
  1999年   225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鼻窦内镜对鼻中隔骨折的诊治。方法:45患者就诊时均行鼻窦内镜检查、鼻骨侧位片和鼻窦CT检查。均在鼻窦内镜下行鼻骨骨折复位术和鼻中隔成形术。结果:1例患者术后鼻外形改善不明显外,其余均得到治愈。结论:鼻窦内镜检查并酌行CT扫描是确诊鼻中隔骨折的主要手段,鼻骨骨折整复术同时可行鼻中隔成形术。  相似文献   
12.
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用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的治疗,其作用机制包括对自身抗体的作用,抑制补体结合,阻止膜攻击复合物形成,调节巨噬细胞Fc受体,抑制致病性细胞因子和其他免疫调节分子等。该药不反应反应较少,主要有皮肤过敏反应、无菌性脑膜炎、血浆黏度增加和血栓形成以及肾功能损害等。  相似文献   
13.
111例双黄连过敏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临床应用双黄连引致的过敏反应的规律。方法:对2000年1月-2004年3月中国期刊网中收录的111例双黄连过敏反应在性别、年龄、发生时间、给药途径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双黄连过敏与年龄、性别无关,与给药途径有关,注射剂易发生过敏反应。该药过敏的临床表现有:过敏性休克67例(60%),皮肤黏膜症状61例(55%),其他类型过敏反应14例(13%)31例同时出现多种过敏症状。过敏发生时间最短为开始用药1m in以内,最长为用药后72h,97例(87%)在用药过程中发生过敏症状。结论:双黄连的过敏反应以速发型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为主,应是临床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缺氧诱导因子-l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alpha,HIF-lα)是近来发现的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的一种缺氧应答调控因子,在调节缺氧诱导的基因表达中起关键性作用。它可调节表达多种靶基因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等,对改善脑缺氧缺血后能量代谢障碍、促进脑血流动力学恢复、抑制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减少细胞凋亡等起重要作用。通过进一步对HIF-lα及其靶基因的研究,可能为临床治疗脑缺氧缺血性损伤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自我护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介绍自我护理、自我护理能力的概念,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的评价工具,并重点阐述影响老年人自我护理的相关因素,为提高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The serotonin-3 (5-HT3) agonist 1-phenylbuguanide (0.1–1.0 mM in perfusate) caused a robust, dose-dependent enhancement of extracellular dopamine content in nucleus accumbens as measured by in vivo microdialysis. This action was antagonized by co-perfusion of the 5-HT3 antagonists zacopride and GR38032F (1 mM in perfusate). Similar effects were observed in 5-HT-denervated rat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re is a potent modulation of dopamine (DA) release in the nucleus accumbens mediated via 5-HT3 receptors, which appear to be located presynaptically on DA terminals of the mesolimbic DA pathway.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儿童远视性屈光参差的疗效.方法 使用美国Summit公司的SVS Apex plus准分子激光系统及Moria公司的微型板层角膜切割系统(LSK),对8例9~14岁远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进行LASIK手术,术后进行双眼视训练和系统的弱视治疗.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明显提高,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0.23,术后6个月平均最佳矫正视力0.65;屈光度明显降低,但平均仍残留 2.81D;8例患者全部建立同时视和融合功能,6例有立体视功能.结论 LASIK治疗儿童远视性屈光参差安全有效,可明显提高视力,恢复和建立双眼视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膀胱癌的MRI征象,探讨MRI对膀胱癌分期的作用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探讨经手术与病理证实23例膀胱癌的MRI回顾性对比分析。其中男性,19例,女性,4例,年龄50~90岁,平均年龄70岁。18例行MRI增强检查。结果:膀胱三角区及膀胱后侧壁是最常见好发部位,表现为膀胱壁突向腔内肿块和(或)膀胱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肿瘤平扫T1WI等或略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Gd-DTPA动态增强早期肿块显著强化。根椐肿瘤生长方式可分为:①小结节型,②广基肿块型,③浸润型。MRI对膀胱癌定位、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5.7%(22/23)、91.3%(21/23);术前MRI诊断与TNM分期符合率为82.3%(19/23),MRI较病理分期偏高。结论:膀胱癌的MRI表现具有独特性。T1加权主要用于肿瘤的定性诊断,T2加权主要用于肿瘤的术前分期;MRI检查多方位、多序列成像,是显示膀胱癌最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有关文献的荟萃分析,探讨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作用.方法检索1966年到2004年8月期间发表的有关预防性抗生素治疗SAP的作用方面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按照入选标准,有6项临床试验纳入本研究,由2名作者各自独立地对入选研究中有关试验设计、研究对象的特征、研究结果等内容进行摘录,并用RevMan4.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在SAP患者中,使用能在胰腺组织中达到有效浓度的广谱抗生素并不能减少胰腺感染(RR = 0.77,95%可信区间为0.48 ~ 1.24,P = 0.28),也不能减少手术干预(RR = 0.84,95%可信区间为0.40~1.74,P = 0.64),更不能降低死亡率(RR = 0.54,95%可信区间为0.28 ~ 1.04,P = 0.07),只有胰外感染的发生率有一定的减少(RR = 0.52,95%可信区间为0.31 ~ 0.88,P = 0.01).结论不建议在SAP患者中不加选择地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但对于CT证实的坏死性胰腺炎,可以考虑抗生素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20.
强脉冲光治疗浅表(皮肤)血管瘤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IPL)治疗浅表(皮肤)血管瘤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浅表(皮肤)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535nm、580nm强脉冲光治疗皮损,每三周治疗一次,三次为一个疗程;对照组采用波长为532nm的Q开关Nd:YAG激光治疗,每两周治疗一次,三次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皮损的治愈率、并发症等情况,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皮损三次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患处瘢痕形成及炎症性色素沉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强脉冲光(IPLTM)治疗浅表(皮肤)血管瘤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