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9篇
  免费   284篇
  国内免费   144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87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324篇
内科学   217篇
皮肤病学   71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116篇
外科学   361篇
综合类   773篇
预防医学   258篇
眼科学   45篇
药学   324篇
  4篇
中国医学   240篇
肿瘤学   14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231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12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合并冠状动脉损害患儿的临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KD合并冠状动脉损害254例患儿的临床诊治与随访资料.结果 本组冠状动脉损害占KD患者总数的28%,其中冠状动脉扩张(CAD)216例,占KD的28.16%,冠状动脉瘤(CAA)38例,占4.2%.随访结果:随访冠状动脉扩张210例,其中有单侧(左或右冠状动脉)冠状动脉扩张99例(47.14%)随访3个月内恢复正常;21例(17.5%)6~12个月内恢复正常.双侧(左、右冠状动脉)冠状动脉扩张26例(11.26%)随访12~18个月恢复正常,59例(25.54%)随访18~36个月恢复正常,5例(近期)仍在随访中.随访冠状动脉瘤35例,冠状动脉瘤内径<6 mm 28例12~36个月恢复正常,冠状动脉内径>8 mm的巨大动脉瘤7例,2例随访12~24个月尚未恢复,3例随访24~36个月双侧均有回缩或单侧恢复后留有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扩张;2例分别随访6年、8年仍存单侧冠状动脉瘤,另侧冠状动脉扩张.结论 轻、中度冠状动脉扩张预后较好,冠状动脉瘤的恢复相对冠状动脉扩张时间长;巨大动脉瘤特别伴有心肌病变,以及多脏器损害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92.
993.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中医肝病门诊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予恩替卡韦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48周后临床症状、肝功能指标、血清学转换及乙肝病毒基因的改善程度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如腹胀、乏力、胁痛、纳差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方面较对照组有显著治疗优势(P<0.05),尤其是在24周前效果更明显。观察组和对照组经治疗12周、24周、48周后血清学转换及乙肝病毒基因均转阴(P>0.05),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医辨证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其临床症状及肝功能生化指标改善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我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进展及仿制药在儿童医院中的应用情况及前景。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我国发布的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与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目录。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为样本医院,系统分析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中的药品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目录中的药品在医院中的应用情况,探讨我国儿童专科医院现阶段药品供应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我国发布的20批仿制药品的参比制剂共1 176种,发布品种高峰期主要集中在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仿制药参比制剂全部为口服制剂,其中以片剂为主(915种,77. 81%),其次为胶囊剂(194种,16. 50%)。仿制药的参比制剂主要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22. 45%)、抗感染药物(16. 16%)和心血管系统药物(14. 37%)。医院供应的药品中,有37种与参比制剂相同,8种为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但93种药品的主要成分存在于参比制剂目录中,但非相同药物。结论我国儿童医院供应药品目录依据仿制药参比目录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目录进行逐步更换,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5.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HBeAb阳性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大蛋白(HBV-LP)、乙肝病毒DNA(HBV DNA)、前S1抗原(PreSl)、前S2抗原(PreS2)等4项指标,探讨其相关性,从而了解检测HBV-LP对乙型肝炎HBeAb阳性患者病毒复制状况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b阳性血清308例,分别进行HBV-LP、HBV DNA、PreSl及PreS2的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08例HBeAb阳性患者中,HBV-LP和HBVDNA、PreS1、PreS2之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x2=17.19、37.12、54.42,P<0.05),阳性率分别为58.12%,28.90%、41.88%、40.91%,HBV-LP与PreSl、PreS2有82例共同阳性,93例共同阴性.结论:HBV-LP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b阳性血清中检测率较高,可以作为临床抗病毒治疗监测的一个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在动物模型上完成经阴道单纯内镜阑尾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用6条体质量12~15 kg的雌性杂种犬,行经阴道单纯内镜阑尾切除术.将实验犬右侧卧位,经阴道后穹窿置入治疗内镜,应用钛夹夹闭阑尾动脉,热活检钳及针状刀游离阑尾,尼龙圈套扎及圈套器电凝电切阑尾,切除阑尾标本由阴道取出,阴道切口用钛夹及尼龙圈关闭.实验动物术后2h开始进食,饲养2周后处死解剖.结果 6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时间48~158 min,平均(94.2±41.8)min,术中出血1例,直肠灼伤1例.术后饲养2周,均生长良好,未见明显并发症.尸检见手术创面及阴道切口愈合良好.结论 经阴道内镜阑尾切除术安全可行,但要过渡到临床尚需要内镜配件的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建立一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同时测定冬虫夏草中9种脂肪酸的检测方法.方法 冬虫夏草中的脂肪酸用10%硫酸—甲醇衍生化,产物由二氯甲烷萃取后用GC-MS检测.结果 通过优化前处理条件,9种脂肪酸的含量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0.999 2~0.9999),方法的回收率高(83.75%~102.05%),重复性好(RSD<3.0%).对青海四个地区及西藏某地区的冬虫夏草进行分析,共检测出8种脂肪酸.结论 该方法准确、操作简单,可用于定量分析冬虫夏草中的脂肪酸含量.  相似文献   
998.
骆丹  闵玮  林向飞  吴迪 《中国美容医学》2004,13(5):538-540,i002
目的:观察两种皮肤细胞即原代角质形成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对中波紫外线照射的反应差异。方法:采用不同剂量中波紫外线(UVB)照射上述两种细胞,评估UVB对细胞作用的时间及剂量效应,以倒置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受损程度,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UVB照射后;细胞损伤程度均随照射剂量加大而加重。另经24、48、72小时孵育后,分别对两种细胞进行不同时间段的细胞活性(MTT)比值比较(72/24小时,72/48小时),发现细胞活性比依次递减:原代角质形成细胞(1.16和1.63),成纤维细胞(1.05和1.09)。MTT结果显示低剂量紫外线照射时,细胞损伤恢复可发生在照射后48小时;高剂量紫外线照射后,细胞的损伤程度均随孵育时间延长而加重。结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抵抗紫外线辐射损伤的能力较强,而成纤维细胞相对较易受损。  相似文献   
999.
别嘌呤醇对心瓣膜置换手术中氧自由基生成的影响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心瓣膜置换术中氧自由基生成及别嘌呤醇的影响作用。方法 将22例心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别嘌呤醇组:10例,术前3天口服别嘌呤醇,每天10mg/kg,对照组;12例,未服用嘌呤醇。结果 心瓣膜置换手术心肺转流(CPB)期间血浆脂质过氧化物和尿酸含量明显升高(P〈0.01),别嘌呤醇组血浆脂质过氧化物和尿酸含量虽然也升高(P〈0.05),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瓣膜置  相似文献   
1000.
背景 颅脑损伤常遗留神经精神的损害,包括认知功能损害、精神病性障碍和行为问题等.认知功能损害是颅脑损伤后常见的后遗问题,其中执行功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维度.轻度颅脑损伤一直被认为是脑遭受外力打击后出现的暂时的脑功能障碍,无肉眼可见的器质性损害.近年来这一传统的观点受到质疑,目前国内外一些学者认为轻度颅脑损伤是一种弥漫性的脑损伤.关于轻度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心理学研究是众多研究者争论的焦点,观点不一致.本研究对恢复期的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执行功能评定,目的是探讨轻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执行功能状况.方法 对159例因交通事故造成颅脑外伤的幸存者于损伤后3~6个月医疗终结后进行执行功能评定,并与68例正常人对照.病例组的入组标准为①年龄16~65岁;②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上文化,能理解执行功能测验的内容;③右利手;④有明确的脑损伤史;⑤检查前4周内未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或其他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⑥资料齐全;⑦自愿参加本研究.正常对照组的入组标准为①年龄16~65岁;②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上文化,能理解认知功能测验的内容;③右利手;④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为①以往有脑损伤史、脑部疾患史、精神疾病史者;②精神发育迟滞者;③严重的躯体疾患者;④有药物、酒精或其他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物质滥用史者;⑤色盲、色弱者;⑥对测验不合作或不能有效完成测验者.病例组分组根据颅脑损伤伤情评定的国际标准格拉斯哥昏迷计分法将病例组分成三组轻度脑损伤组78例(49.1%)GCS评分15~13分,伤后昏迷时间<20 min;中度脑损伤组52例(32.7%)GCS评分12~9分,伤后昏迷时间20 min至6 h;重度脑损伤组29例(18.2%)GCS评分8~6分,伤后昏迷时间>6 h.测验包括韦氏智力测验中的木块拼图测验、STROOP测验、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改良版(M-WCST)和词汇的流畅性测验,比较轻度颅脑损伤与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测验成绩,以及CT/MRI有无阳性发现患者的测验成绩,分析与执行功能有关的因素.结果 轻度颅脑损伤患者所有的测验成绩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其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P<0.01).而与中度损伤组的成绩比较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轻度组与重度组的比较中,除STROOP测验和WCST的分类个数外,其余测验成绩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T/MRI结果为阳性的病例中,不同脑损伤程度组间的执行功能检测成绩除木块拼图测验外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CT/MRI结果为阴性的病例中,结果显示不同脑损伤程度组间的执行功能测验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木块拼图和词汇流畅性两个测验成绩与脑损伤程度呈负相关(P<0.05).年龄和执行功能呈负相关,受教育程度与执行功能呈正相关.结论 轻度颅脑损伤患者在医疗终结时仍然存在执行功能损害.我们在伤残评定中应对轻度颅脑损伤患者予以重视,同时要注意综合多方面的检测结果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