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9篇
  免费   284篇
  国内免费   144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87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324篇
内科学   217篇
皮肤病学   71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116篇
外科学   361篇
综合类   773篇
预防医学   258篇
眼科学   45篇
药学   324篇
  4篇
中国医学   240篇
肿瘤学   14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231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12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high and low dose atorvastatin on preventing 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 (CIN) in patients underwent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coronary intervention. Methods All patients received atorvastatin 10 mg/d on the basis of hydrated therapy (n =100) and high dose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atorvastatin 80 nag at 12 to 24 hours before procedure (n =50). Scr, Ccr, blood β2-M, urine NAG/Cr, and urine osmolality before and after the procedu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groups. Results Baselin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nephropathy risk factors were similar between groups. Cer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while blood β2-M and uric NAG/Cr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low dose group (all P < 0.05) . Blood β2-M in the high dos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low dose group at day 1 [(2.35±0.52) mg/L vs. (2.67±0.64) mg/L, P =0.008], day 3[(2.49±0.55)mg/L vs. (2.80±0.64) mg/L,P =0.011] and day 5[(2.29±0.53) mg/L vs. (2.56±0.66) nag/L, P = 0.026] post-procedure respectively; urine NAG/Cr in the high dose group was also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low dose group at day 1 [(1.19±0.30) U/mmol vs. (1.46±0.34) U/mmol, P < 0.001], day 3 [(1.30±0.30) U/mmol vs. (1.59±0.33) U/mmol, P < 0.001], and day 5 [(1.10±0.30) U/mmol vs. (1.34±0.35) U/mmol, P = 0.001] post-procedure respectively;Cer in the high dos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low dose group at day 1 [(73.69±20.99) mL/min vs. (65.19±18.72) mL/min,P =0.035], day 3[(64.04±15.82) ml/min vs. (56.79±14.50)ml/min,P =0.019] post-procedure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High dose atorvastatin use before angiography is superior than low dose atorvastatin on attenuating contrast induced renal dysfunction.  相似文献   
82.
闵清  白育庭  唐小峰 《山东医药》2007,47(17):16-18
目的探讨依布硒啉(Ebs)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24只雄性大鼠,结扎其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灌注90 min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Ebs对大鼠心功能、心肌酶学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Ebs能够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左心室内压(LVS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与下降速率(±dp/dtmax)、动脉血压下降,并能够稳定心肌组织Na -K -ATPase和Ca2 -Mg2 -AT-Pase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和增高SOD活性。结论提示依布硒啉(Ebs)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功能减弱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改善能量代谢障碍,抑制自由基生成或清除氧自由基。  相似文献   
83.
目的建立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复方盐酸普鲁卡因胶囊和诺氟沙星胶囊三种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的规定测定三种制剂对5个试验菌株的回收比值,并进行控制菌检查的方法适用性试验。结果复方氨酚烷胺胶囊与复方盐酸普鲁卡因胶囊均采用稀释法(1∶100)+薄膜过滤法(500mL/膜)进行需氧菌总数的测定,诺氟沙星胶囊采用稀释法(1∶100)+中和剂法+薄膜过滤法(500mL/膜)进行需氧菌总数的测定;三种制剂均采用平皿法(1∶10)进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测定;复方氨酚烷胺胶囊采用薄膜过滤法(1∶20,冲洗500mL)、复方盐酸普鲁卡因胶囊采用常规法、诺氟沙星胶囊采用中和剂法+薄膜过滤法(1∶20,冲洗800mL)进行控制菌大肠埃希菌的检查。结论上述方法可作为三种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氢溴酸山莨菪碱注射液联合推拿治疗发作期梅尼埃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 2017年 8月至 2019年 5月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发作期梅尼埃病病人 1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79例。对照组给予氢溴酸山莨菪碱注射液,肌内注射,首日剂量 10毫克 /次, 1次/天,次日开始 20毫克 /次, 1次/天, 7d为 1个疗程,连续使用 2个疗程。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推拿。比较两组病人经治疗两周后的总有效率及头晕残障问卷(DHI)、耳鸣致残量表(THI)、耳闷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 2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67%比 82.28%,χ2=6.939,P=0.031);试验组的 DHI、THI、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DHI:(35.39±4.37)分比(38.25±8.58)分, t=2.640, P=0.009;THI:(37.54±7.37)分比(41.37±8.94)分, t=2.938,P=0.004;VAS:(5.46±1.89)分比(6.39±2.11)分, t=2.918,P=0.004]。在不良反应方面,试验组出现 5例潮红、口干,对照组出现 6例潮红、口干,均未经干预, 2~4h后自行消失,余未见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8,P=0.755)。结论推拿联合氢溴酸山莨菪碱注射液治疗发作期梅尼埃病较单用氢溴酸山莨菪碱注射液更为有效,安全性佳,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可考虑作为临床治疗梅尼埃病的一种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5.
目的比较分段读出平面回波成像(readout-segmented echo-planar imaging,RS-EPI)与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ingle-shot echo-planar imaging,SSEPI)在早期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例行3.0T MRI SS-EPI和RS-EPI检查的早期前列腺癌患者。两位影像科医生在不提供任何临床资料的情况下参照PI-RADS标准分析T2WI、RS-EPI和SS-EPI图像,按六分区法对前列腺各个分区出现癌的可能性进行评分。共组成5种方案:方案1:T2WI;方案2:SS-EPI;方案3:RS-EPI;方案4:T2WI+SS-EPI;方案5:T2WI+RSEPI。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5种方案的诊断效能。结果方案1~5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9、0.790、0.874、0.838、0.881,由高到低的顺序为T2WI+RS-EPIRS-EPIT2WI+SS-EPISSEPIT2WI。方案1与方案3、方案4、方案5,方案2与方案3、方案4,方案4与方案5之间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案1与方案2,方案3与方案4、方案5之间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WI联合应用DWI可提高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T2WI联合RS-EPI的诊断效能高于T2WI联合SS-EPI,更利于临床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86.
目的 调查重庆市某三甲医院成人住院患者疼痛负担,疼痛相关就医行为,以期改进疼痛诊疗措施,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采用短期(72 h)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13年7月22日至24日对重庆某三甲医院成人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4%(2 106/2 515)。成人住院患者疼痛患病率为46.96%(989/2 106)。疼痛持续时间小于1个月的手术患者占68.24%(651/954)。手术患者术前静息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为34.81%(332/954),术后为28.83%(275/954)。79.91%(1683/2 106)患者认为疼痛与自身疾病相关。81.10%(764/942)患者认为医师提供的止痛治疗有效。年龄和学历水平等均是患者疼痛负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成人住院患者的疼痛负担较为普遍,外科疼痛发生率较高,急性疼痛分布居多,以轻度疼痛为主,患者对疼痛认知程度和镇痛满意度较高,但仍有部分疼痛未得到有效治疗。医务人员应接受规范化镇痛诊疗培训,采取个体化多模式镇痛诊疗措施,降低疼痛患病率,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7.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国内外影像期刊论文引文频次和研究主题差异,以提高国内影像研究人员对国内外影像进展的认识。方法分别选择国内(《中华放射学杂志》、《临床放射学杂志》、《放射学实践》、《实用放射学杂志》)和国外(《Radiology》、《AJR》、《Investigative Radiology》、《European Radiology》)共8种期刊,并以各期刊引文分析排名的前400的文章作为分析目标;针对目标文献分析其最高与最低引文分析频次,文章所属类型已经研究的亚学科方向,年代分布和分阶段比例等,对比国内外参考文献总体差别时,使用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分析8种国内外杂志共3200篇文献,其国外引文分析频次最高为《AJR》(n=1085),国内为《中华放射学杂志》(n=305)。在综合引文分析排名前100名中,《Radiology》(n=83)和《中华放射学杂志》(n=89)所占比例最高;文章类型中,国内外均集中在临床和基础研究(均为78%),其次为综述和方法学研究。国外研究方向集中在腹部消化系统(n=17)、胸部(n=12)和乳腺影像(n=15),而国内则集中在胸部(n=20)、介入影像(n=19)、神经系统(n=19);国外年代分布则主要集中在1999~2002(n=18)年,国内为2003~2006(n=27);国内外最高(P<0.05)、最低(P<0.05)和总引文分析(P<0.05)文献卡方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外引文分析能提供丰富的国内外研究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科研选题、确定研究方向及文章发表。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吊针疗法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疗效。方法:60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吊针疗法治疗,对照组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3个疗程后根据Albert分级量表进行功能分级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后Albert分级量表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但在治疗结束1个月后两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吊针疗法和常规针刺疗法对面肌痉挛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吊针疗法的远期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LDT)治疗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单中心和非随机对照研究。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其中合并妊娠20例作为妊娠组,未合并妊娠20例作为无妊娠组。均经 LDT 600 mg/d治疗96周,检测治疗12、24、48和96周时 HBeAg、HBV DNA及 ALT的变化。孕产妇及新生儿健康评估与正常孕产妇对照。结果 LDT治疗96周后,妊娠组和无妊娠组 HBeAg血清学转换为5/14例和5/13例;HBV DNA〈500拷贝/mL分别占17/20例和14/19例;ALT 正常17/20例和14/19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妊娠组有2例病毒学突破(rtM204I突变)。妊娠组和无妊娠组各发生肌酸肌酶升高1例(325 U/L)和2例(273 U/L,412 U/L)。所有孕妇足月分娩,新生儿正常。结论 LDT用于妊娠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与非妊娠肝炎相同,未发现明显不安全因素。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56例存在颈动脉斑块的脑梗死患者均行颈动脉斑块高分辨率MRI检查,根据斑块影像学特征分组。同期住院健康体检者(即对照组)30 例。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4+CD25+ Treg的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外周血CD4+CD25+ Tre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性斑块组、不稳定性斑块未破裂组及不稳定性斑块破裂组外周血CD4+CD25+ Treg水平低于稳定性斑块组(P<0.05和P<0.01)。不稳定性斑块破裂组外周血CD4+CD25+ Treg水平低于不稳定性斑块未破裂组(P<0.05)。外周血CD4+CD25+ Treg水平与斑块易损程度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外周血CD4+CD25+ Treg水平可以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及破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