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82篇
  免费   931篇
  国内免费   707篇
耳鼻咽喉   76篇
儿科学   118篇
妇产科学   35篇
基础医学   485篇
口腔科学   147篇
临床医学   1092篇
内科学   694篇
皮肤病学   80篇
神经病学   225篇
特种医学   371篇
外科学   745篇
综合类   2504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855篇
眼科学   59篇
药学   1213篇
  9篇
中国医学   953篇
肿瘤学   358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301篇
  2021年   359篇
  2020年   316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204篇
  2017年   216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305篇
  2014年   386篇
  2013年   537篇
  2012年   805篇
  2011年   819篇
  2010年   791篇
  2009年   711篇
  2008年   642篇
  2007年   693篇
  2006年   641篇
  2005年   454篇
  2004年   332篇
  2003年   279篇
  2002年   214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目的:研究人骨形态发生蛋白(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hBMP)对大鼠骨肉瘤细胞株UMR106的作用。方法:用hBMP2,3,6,12重组腺病毒(AdBMP2,3,6,12)干预大鼠骨肉瘤细胞株UMR106,利用台盼蓝拒染法、TUNEL法、吖啶橙/溴乙啶(AO/EB)荧光双染法、Transwell小室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法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以及成骨分化能力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比较,AdBMPs的干预致骨肉瘤细胞株细胞存活率降低,并呈一定的时间依赖性;凋亡率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并且TUNEL和 AO/EB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一致;3个检测时间点的细胞穿膜数均明显减低;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在干预第3天开始逐渐增加,至第9天仍可观测到,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腺病毒介导基因转入的作用方式,hBMP2,3,6,12可以抑制大鼠骨肉瘤细胞株UMR106的增殖和迁移,并诱导其凋亡和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942.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大鼠肺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比较两种不同剂量的保护效果。方法 3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单纯热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reperfusion group,IR group)阻断左肺门1 h后,开放左肺门再灌注2 h,取左肺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后,处死大鼠。左肺上段测湿干比(Wet/Dry Ratio,W/D),中段做组织切片,下段检测MPO浓度;乌司他丁常规剂量组(ulinastatin conventional dose group,UC group)阻断左肺门前,阴茎背静脉注入乌司他丁10 000 IU/kg,其余程序同IR组;乌司他丁大剂量组(ulinastatin high-dose group,UH group)阻断左肺门前,阴茎背静脉注入乌司他丁20 000 IU/kg,其余程序同IR组。结果 IR组与UH组比较,血气分析中肺静脉血的氧分压(PO2)与W/D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09.5±18.3)mmHg vs.(128.5±17.7)mmHg,(5.30±0.13)vs.(5.08±0.25),P<0.05];MPO浓度检测结果,IR组、UC组与UH每两组间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57.36±10.51)ng/mL,(45.74±8.13)ng/mL与(28.30±6.28)ng/mL,P<0.05];组织切片可见IR组较UC组和UH组炎性细胞浸润明显。结论 乌司他丁对大鼠肺脏的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存在剂量相关性。  相似文献   
943.
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对安徽产爵床(Justicia procumbens L.)全草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通过IR、NMR等波谱技术以及一些化学方法推测化合物结构,分别为爵床脂素A(1)、新爵床脂素B(2)、爵床脂素B(3)、爵床苷B(4)、尿嘧啶(5)和爵床苷E(6),其中6为新的木脂体苷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944.
温瑾  郑洲  缪锦来  金青 《中国海洋药物》2012,31(1):15-19-19
目的为了高效利用海洋生物资源,降低环境污染,以海带加工废弃海带渣为原料制备药用辅料微晶纤维素。方法利用海带渣纤维素与HCl进行水解反应制备微晶纤维素,并研究反应时间对微晶纤维素制备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晶纤维素的形貌,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微晶纤维素的物相组成的表征。测定产品和市售样品的溶胀性,并将产品和市售样品以阿司匹林为主药进行压片,按照中国药典的规定对其进行硬度、崩解度、溶出度对比考察。结果在酸料比为1∶10,,盐酸浓度为2mol.L-1,水解温度为100℃的条件下,最佳水解时间为40min。海带渣微晶纤维素呈不规则的颗粒状,结晶度为79%,晶粒尺寸为3.9nm。与市售样品相比较,产品压片后崩解时限短、溶出速度快。结论以海带渣为原料用于药用辅料微晶纤维素的制备是可行的,所制备的微晶纤维素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945.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烧伤膏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方法色谱柱:Ultimate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0.5mL.L-1磷酸溶液(10∶90);检测波长:270nm;流速:1.0mL.min-1。结果没食子酸进样量在0.183~3.656μg之间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3%,RSD为2.5%(n=5)。结论该法准确、简便、重复性好,能有效控制质量,可用于对复方烧伤膏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46.
目的:建立环孢素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中的群体药动学模型,为其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9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的194份血药浓度常规监测数据,应用NONMEM(7.2.0)软件建立药动学模型,用一级条件估计及交互作用(FOCE-Ⅰ)估算药动学参数和个体间、个体内变异。定量考察人口学特征、生化指标、血常规指标、合并用药及CYP3A4*18B、CYP3A5*3基因多态性等协变量对药动学参数的影响,采用自举法对最终模型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基础模型选用一房室、一级吸收和一级消除模型。环孢素的群体药动学参数:表观清除率(CL/F)为(29.5±1.3)L/h,表观分布容积(V/F)为(419.4±52.2)L。CL/F和V/F的个体间变异分别为27.8%和0.14%,个体内变异为36.4%和70ng/ml。按照最终模型,仅有年龄对CL/F有显著影响。自举法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较稳定。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的环孢素群体药动学模型可为该群体的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47.
目的胰岛素经皮吸收制剂是一种理想的胰岛素给药方式,但由于皮肤角质层的阻力、胰岛素分子在皮肤中的累积等因素限制了胰岛素的经皮给药。方法本文介绍了微针、电致孔、超声导入、离子导入等物理方法促进胰岛素经皮吸收实验研究进展。结果研究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的胰岛素透皮吸收物理促渗技术。结论随着对上述新技术、新方法实验研究的深入,物理促渗技术必将为胰岛素透皮吸收制剂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48.
目的:加强手术药品的管理。方法:成立手术支持中心,从工作流程改造、运用信息技术等各环节入手,对其药事管理模式进行探索。结果:该药事管理模式大大减少了医护人员手术准备时间和患者等待时间;保证了手术期间麻醉和精神药品使用情况能及时、准确地登记,便于统一管理;能做好药品数量与金额的双重管理,做到账物相符。结论:该管理模式能保证手术药品供应质量,避免差错。  相似文献   
949.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重要活性物质,广泛参与心血管活动的调节。AngⅡ通过与其受体结合,诱导激活复杂的胞内信号通路,是其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的基础。β-抑制蛋白(β-arrestins)是一类负反馈调节G蛋白偶联受体的多功能蛋白,广泛存在心血管系统,是近期的研究热点。该文主要综述β-抑制蛋白在AngⅡ诱导的AngⅡ一型受体(AT1受体)信号通路中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950.
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与坦索罗辛联合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法,通过NIH-CPSI评分、前列腺按摩液(EPS)检查,筛选出240例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左氧氟沙星组(80例)、联合组(80例)和坦索罗辛组(80例)。所有患者均行入组前、治疗后第8周随访并进行NIH-CPSI评分、EPS WBC计数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评估。结果:左氧氟沙星联合坦索罗辛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的有效率为83.8%,优于其他两单剂治疗组(P<0.05),该组疼痛或不适症状评分、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NIH-CPSI总分比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1),疗效亦优于其他单剂治疗的2组(P<0.05);联合组治疗前后的WBC计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单剂组治疗前后EPS中WBC计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药物的耐受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坦索罗辛能更有效地缓解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的疼痛不适和排尿等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耐受性较好,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