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85篇
  免费   932篇
  国内免费   713篇
耳鼻咽喉   76篇
儿科学   118篇
妇产科学   35篇
基础医学   485篇
口腔科学   147篇
临床医学   1094篇
内科学   695篇
皮肤病学   80篇
神经病学   225篇
特种医学   371篇
外科学   745篇
综合类   2506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855篇
眼科学   59篇
药学   1214篇
  9篇
中国医学   957篇
肿瘤学   358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302篇
  2021年   359篇
  2020年   317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204篇
  2017年   216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305篇
  2014年   386篇
  2013年   537篇
  2012年   805篇
  2011年   819篇
  2010年   791篇
  2009年   711篇
  2008年   642篇
  2007年   693篇
  2006年   641篇
  2005年   454篇
  2004年   332篇
  2003年   279篇
  2002年   214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抗幽门螺杆菌单克隆抗体与人血小板交叉识别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抗幽门螺杆菌(Hp)尿素酶B(ureB)单克隆抗体与血小板膜糖蛋白(GP)的结合情况。方法:运用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FCM)和免疫放射法(IRMA)分析血小板膜GP成分与幽门螺杆菌ttreB成分的相关性。结果:抗幽门螺杆菌ureB单抗1F11与血小板成分GPⅢa、P-选择素有一定程度结合,但与GPIb、GPⅡb及GPⅥ无结合。结论:血小板成分GPⅢa、P-选择素与幽门螺杆菌ureB存在交叉识别的共同抗原表位,提示Hp感染与部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病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对内隐记忆的影响。方法:将32名青年男性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SD21、SD45和SD69组,每组8名。采用补笔测验和组词测验对4组被试进行测试。结果:SD 后无论知觉启动还是语义启动,启动量降低,并随SD 时间延长而减少。同一组内,两种测验进行比较,除对照组外,其他SD 组两两比较,语义启动的启动量大于知觉启动(P<0.05)。知觉启动中,SD45同SD69 相比无显著差异(P=0.245),其他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语义启动中,SD21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6),其他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D 后内隐记忆受损,并同SD 时间有关;SD 后语义启动和知觉启动出现分离,知觉启动更受SD 影响。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7例肿瘤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肿瘤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意义,而CD8^+T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流式细胞术对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的检测具有快速、敏感、准确的特点,对于评价疗效、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4.
炎症在动脉粥状硬化(AS)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PC-PLC在炎症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为探讨PC-PLC活性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本研究建立了动脉粥状硬化家兔模型,并用解毒活血颗粒灌胃,分别获得正常家兔血清、造模家兔血清和药物家兔血清,检测其中PC-PLC的活性。结果表明,造模组中钙离子依赖性和非钙离子依赖性两种PC-PLC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组,而加药组中这两种PC-PLC活性受到显著抑制。说明伴随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PC-PLC活性明显升高,而活血解毒颗粒能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同时能显著抑制PC-PLC活性。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一例核型为47,XY,t(5;17),+22的少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临床和实验特征.方法 在常规核型分析的基础上,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和多重荧光原位杂交(multiplex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M-FISH)技术进一步检测该病例的细胞遗传学异常,并结合文献分析此类少见变异易位的临床特点.结果 FISH检测PML-RARa阴性,但77%的细胞显示存在17号RARa基因的重排或复制;BCR-ABL阴性,但74%的细胞显示有22号染色体的复制或重排.M-FISH明确RARa基因重排系5号与17号染色体易位所致,并证实了22号三体的存在.结论 变异型t(5;17)易位,形成NPM-RARa融合基因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APL中少见的类型.骨髓形态表现为奥氏小体缺如,核型中常伴有其它附加染色体异常,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acid,ATRA)联合化疗有效,但易复发,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高白细胞者预后凶险.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普乐可复(FK506)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IL-2、sIL-2R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经普乐可复治疗前后血清IL-2、sIL-2R水平变化,并监测患者24小时尿蛋白、血浆白蛋白、血脂的变化。结果: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经普乐可复治疗前血清IL-2、sIL-2R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清IL-2、sIL-2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前24小时尿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浆白蛋白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脂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血浆白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脂水平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组与正常组比较,除IL-2外,余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体内存在IL-2、sIL-2R的异常,普乐可复对其有明确的抑制作用,从而调节T细胞活性,有效降低24小时尿蛋白,提高血浆白蛋白含量,降血脂,缓解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病情。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信号蛋白ILK在IL-1β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TEMT)中的表达变化以及大黄素是否是通过抑制ILK的表达而影响IL-1β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方法:以体外培养的正常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株(NRK52E)为研究对象,分为空白对照组、大黄素对照组、IL-1β诱导组、IL-1β加大黄素组.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双标法检测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和E-钙黏连素(E-cadherin)的表达;免疫单染检测ILK的表达;ELISA法测定培养细胞分泌的纤维连接蛋白(FN)含量.结果:IL-1β诱导细胞转变为明显类似成纤维细胞形态,增加a-SMA的表达[(65.5±1.7)vs(140.4±3.0),P<0.05],减少E-cadherin的表达[(82.5±1.0)vs(36.0±2.8),P<0.05),促进ILK的表达[(36.1±3.1)vs(82.4±1.2),P<0.05],促进FN的合成[(54.6±3.1)mg/Lvs(124.8±3.2)mg/L,P<0.05],加入大黄素后上述变化受到明显抑制.结论:在IL-1β诱导的TEMT中ILK的表达是明显上调的,大黄素可能通过下调ILK的表达而抑制IL-1β诱导的TEMT.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IL-10的表达与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 选取22例SLE患者及24名健康人作为对照,根据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将SLE患者分为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检测血清抗dsDNA抗体,血清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及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10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18.11±6.97)ng/L]相比,IL-10在SLE活动期组[(78.54±5.62)ng/L,P<0.01]及非活动期组[(30.36±10.98)ng/L,P<0.05]均有所增高,活动期组增高更为明显(与非活动期组相比,P<0.05).IL-10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SLE活动期,r=0.77,P<0.01;SLE非活动期,r=0.84,P<0.01),IL-10的水平与抗dsDNA抗体(r=0.71,P<0.01)、CRP(r=0.63,P<0.01)和CH50(r=-0.56,P<0.05)均相关.结论 IL-10在SLE患者血清中表达升高,在疾病活动时更为明显,IL-10能反应疾病活动的程度,可以做为临床观察SLE疾病活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环氧化物酶-2(cyclooxygenase type 2,COX-2)及Ⅰ型前列腺素合成酶(membrane associated prostaglandin E-1,mPGES-1)在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4例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标本和10例肠系膜动脉标本做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PCR方法测定COX-2及mPGES-1mRNA表达水平,Western印记方法检测COX-2及mPGES-1的蛋白表达水平。比较不同程度动脉粥样硬化组织间COX-2、mPGES-1 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OX-2和mPGES-1呈阳性表达,斑块组COX-2 mRNA和mPGES-1 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及mPGES-1 mRNA上调水平相关(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COX-2蛋白表达上调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OX-2、mPGES-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病理损害程度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X-2及mPGES-1基因表达水平上调可能是进展性动脉粥样硬化损害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0.
软骨细胞上清液诱导BMSC向软骨细胞转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体外定向诱导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向软骨细胞表型转化,并对诱导进行鉴定。方法:从SD大鼠中分别分离出BMSC和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收集软骨细胞培养上清液,作为BMSC诱导液从第2代开始进行诱导分化。7d后取出标本,甲苯胺蓝染色和Masson染色检测软骨基质的分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软骨特异性Ⅱ型胶原表达,RT-PCR检测Ⅱ型胶原和aggrecan的mRNA表达。结果:镜下见细胞形态由梭形向多边多角形转化。甲苯胺蓝染色和Mas-son染色阳性,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检测阳性,RT-PCR检测Ⅱ型胶原和aggrecan mRNA呈阳性表达。结论:软骨细胞上清液可诱导BMSC向软骨细胞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