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77篇
  免费   931篇
  国内免费   707篇
耳鼻咽喉   76篇
儿科学   118篇
妇产科学   35篇
基础医学   484篇
口腔科学   147篇
临床医学   1092篇
内科学   694篇
皮肤病学   80篇
神经病学   225篇
特种医学   371篇
外科学   744篇
综合类   2504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855篇
眼科学   59篇
药学   1213篇
  9篇
中国医学   950篇
肿瘤学   358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301篇
  2021年   359篇
  2020年   316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204篇
  2017年   216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305篇
  2014年   386篇
  2013年   537篇
  2012年   805篇
  2011年   819篇
  2010年   791篇
  2009年   711篇
  2008年   642篇
  2007年   693篇
  2006年   641篇
  2005年   454篇
  2004年   332篇
  2003年   279篇
  2002年   214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β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表达的调节作用,及TGF-β1与瘢痕的关系。方法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经TGF-β1处理,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上清液中MMP-1、MMP-2和TIMP-1的水平。结果瘢痕疙瘩中成纤维细胞MMP-1、MMP-2和TIMP-1的生成量显著高于正常皮肤(P<0.01);加TGF-β1处理后,瘢痕疙瘩中成纤维细胞MMP-1的分泌量显著降低(P<0.01),MMP-2的分泌量显著升高(P<0.01),而TIMP-1的分泌量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显示MMP-1、MMP-2和TIMP-1增加,TGF-β1在生成调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研究腹腔动脉的解剖特点,旨在指导介入治疗。方法:随机选择150例行多层螺旋CT肝脏三期扫描的患者,选择5.0mm×2.5mm的扫描参数,行层厚3.0mm间隔1.5mm的轴面重建,采用容积再现(VR)后处理方法。结果:腹腔动脉开口位于T12中部~L1上部平面128例占85.3%。腹腔动脉与腹主动脉的下夹角呈锐角占86.7%,呈钝角占13.3%。由腹腔动脉干分为胃左、脾及肝总动脉三支者占92%,发现8%有正常变异。肝固有动脉走行与肝总动脉呈钝角占88.4%,呈锐角占11.6%。胃十二指肠动脉与肝总动脉呈钝角占71%,呈锐角占29%。脾动脉形态常见为上弧型、上升型、水平上升型、水平型、下弧型、下弧上升型等,波浪型及回旋型少见占5.1%。结论:腹腔动脉CT解剖研究对介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3.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初步探讨无需口服控制心率药物准备的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扫描技术和图像质量。方法对215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或冠状动脉早期病变患者进行无需口服控制心率药物准备的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步骤包括平扫和增强扫描。用平扫图像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用增强扫描图像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技术(VRT)重组。总结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扫描技术和后处理方法。将图像质量分为3级,按冠状动脉分段标准评价各个节段的图像质量。结果215例患者钙化积分值中位数为82.2(2.3~1827.9)。增强扫描平均心率为(80.6±15.3)(57~139)次/min,尽可能使冠状动脉良好显示的后处理方法有:(1)多个时相筛选法;(2)2个或多个时相补充法;(3)早搏去除法和心律不齐移位法。共评价3026个冠状动脉节段,其中图像质量为1级者占97.5%(2951/3026),2级者占2.0%(62/3026),为3级者占0.5%(13/3026);图像质量为2级和3级的节段多由于呼吸伪影所致。215例患者共91例冠状动脉各节段均未见斑块或狭窄,共诊断〈50%冠状动脉狭窄节段112个,≥50%冠状动脉狭窄节段213个。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在无需口服控制心率药物准备的情况下可获得非常好的冠状动脉各节段图像,心率不再是影响图像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单时相或多时相重组可良好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  相似文献   
74.
手术治疗氟骨症性胸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氟骨症性胸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对2003年9月-2006年3月之间经手术治疗的15例氟骨症性胸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JO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15例患者中,2例术后无明显缓解,13例术后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前术后评分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显著差异。[结论]短节段整块揭盖减压与蚕食减压相结合为治疗氟骨症性胸椎管狭窄症较好的一种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5.
皮肤磨削术治疗面部雀斑14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皮肤磨削术治疗面部雀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皮肤磨削术治疗面部中、重度雀斑1400例的临床效果。结果:治愈率为80%,轻度复发率为20%,总有效率为100%,其主要并发症为色素沉着。结论:皮肤磨削术是治疗面部雀斑的理想方法,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6.
目的检测汉族人VKORC1 G3673A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PCR技术对正常人外周血VKO-RC1 G3673A基因进行扩增,以Msp I进行限制性酶切图谱分析。结果219名(男112人,女107人)中国汉族人VKORC1 G3673A基因中,表现型A/A的频率是81.3%(男90人,女88人),表现型G/A是18.7%(男22人,女19人),表现型G/G是0。VKORC1 G3673A基因A的频率是90.6%,基因G的频率是9.4%。结论中国汉族人VKORC1 G3673A基因的分布有自己的特点,为研究VKORC1 G3673A基因在华法林个体化给药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77.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BALB/c小鼠采用高脂饮食建立肥胖模型的差异。方法:32只4周龄无特定病原体级BALB/c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雌性对照组、雌性高脂组、雄性对照组和雄性高脂组,每组8只。雌性对照组和雄性对照组采用普通饮食,雌性高脂组和雄性高脂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喂养12周后测量小鼠体重、内脏脂肪比、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血脂、代谢相关激素水平,并采用16S rRNA测序检测小鼠粪便菌群构成。结果:高脂饮食干预导致雄性小鼠体重和内脏脂肪比明显增加,病理表现为单个脂肪面积明显增大,肝脏脂肪滴堆积,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口服糖耐量试验时间-血糖曲线下面积以及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上升(均P<0.05),并出现明显胰岛素抵抗(P<0.01)。而雌性高脂组体重、内脏脂肪比、血清胰岛素和瘦素水平与雌性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脂干预后小鼠肥胖相关肠道菌群相对丰度显著变化并存在性别差异,其中雄性高脂组肥胖相关菌属(如布劳特菌)相对丰度明显增加,菌群结构变化更明显。结论:高脂饮食喂养12周4周龄BALB/c雄性小鼠可稳定建立以内脏脂肪堆积、代谢功能紊乱和肠道菌群变...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VTIQ)技术联合中国超声甲状腺影像报告系统(C-TIRADS)和韩国甲状腺影像分级系统(K-TIRADS)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能。 方法回顾性选择16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按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所有患者均经常规超声检查、VTIQ检查,根据C-TIRADS、K-TIRADS分级标准进行分级。ROC曲线分析C-TIRADS、K-TIRADS单独诊断或联合VTIQ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能。 结果两种系统单独应用时,K-TIRADS灵敏度低于C-TIRADS,但K-TIRADS特异性更高。与C-TIRADS、K-TIRADS比较,K-TIRADS和C-TIRADS联合VTIQ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能均有所增加,C-TIRADS联合VTIQ后特异度和灵敏度高于K-TIRADS联合VTIQ(P<0.05)。 结论C-TIRADS或K-TIRADS联合VTIQ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能高于单独诊断,C-TIRADS联合VTIQ更有利于甲状腺良恶性判断。  相似文献   
79.
目的:报道经眉弓锁孔入路对鞍区结构的显微外科解剖和显微技术。方法:在15例(30侧)经颈内动脉、椎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头标本上模拟经眉弓锁孔入路,借助手术显微镜(6~25倍)观察鞍区显微解剖结构,并在神经导航下量化Ⅰ、Ⅱ、Ⅲ、Ⅳ、Ⅴ间隙面积,颈内动脉及分支、视神经长度。结果:眉弓锁孔入路对5间隙结构有很好暴露,通过第Ⅱ间隙打开Liliequist膜后可见基底动脉(BA)分叉,大脑后动脉(PCA),小脑上动脉(SCA)及其穿通血管和动眼神经出脑干处及其行程,各间隙面积Ⅰ(85.64±6.87mm2)、Ⅱ(46.62±5.34mm2)、Ⅲ(18.97±2.78mm2)、Ⅳ(49.27±4.86mm2)、Ⅴ(35.95±3.41mm2);颈内动脉眼段长(6.64±1.45mm),交通段长(3.35±0.46mm),脉络膜段长(3.75±0.67mm),仔细分离切断周围的蛛网膜小梁,充分游离血管及其分支,在视交叉后上方可充分显露大脑前动脉(ACA)A1、A2段,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及Heubner返支,A1长(22.12±3.65mm)。左侧视神经为(15.15±2.54mm),右(14.42±1.89mm)。结论:眉弓锁孔入路可对鞍区结构很好暴露,第Ⅰ间隙面积最大,Ⅰ、Ⅳ与入路方向一致,显露更为满意,通过Ⅱ间隙可观察Willis后环周围结构;处理鞍区肿瘤,以鞍区4个常规解剖间隙为主,联合第Ⅴ间隙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0.
抗幽门螺杆菌单克隆抗体与人血小板交叉识别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抗幽门螺杆菌(Hp)尿素酶B(ureB)单克隆抗体与血小板膜糖蛋白(GP)的结合情况。方法:运用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FCM)和免疫放射法(IRMA)分析血小板膜GP成分与幽门螺杆菌ttreB成分的相关性。结果:抗幽门螺杆菌ureB单抗1F11与血小板成分GPⅢa、P-选择素有一定程度结合,但与GPIb、GPⅡb及GPⅥ无结合。结论:血小板成分GPⅢa、P-选择素与幽门螺杆菌ureB存在交叉识别的共同抗原表位,提示Hp感染与部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病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