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96篇
  免费   2152篇
  国内免费   1189篇
耳鼻咽喉   190篇
儿科学   269篇
妇产科学   95篇
基础医学   1282篇
口腔科学   519篇
临床医学   2611篇
内科学   1652篇
皮肤病学   174篇
神经病学   419篇
特种医学   924篇
外科学   1664篇
综合类   5950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2342篇
眼科学   205篇
药学   2645篇
  32篇
中国医学   2410篇
肿瘤学   949篇
  2024年   140篇
  2023年   330篇
  2022年   802篇
  2021年   899篇
  2020年   811篇
  2019年   388篇
  2018年   423篇
  2017年   598篇
  2016年   439篇
  2015年   819篇
  2014年   1048篇
  2013年   1446篇
  2012年   2044篇
  2011年   2087篇
  2010年   2026篇
  2009年   1666篇
  2008年   1686篇
  2007年   1575篇
  2006年   1386篇
  2005年   1019篇
  2004年   723篇
  2003年   605篇
  2002年   445篇
  2001年   400篇
  2000年   269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12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6篇
  1954年   3篇
  1948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目的探讨突触蛋白-I(synapsin-I)在胚胎干细胞(ESCs)体外神经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作用。方法采用“五步法”和维甲酸(RA)法两种途径体外诱导ESCs向神经细胞分化,并以另一种可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肿瘤细胞-PC12细胞的诱导过程作参照,从不同的途径、不同的细胞进行比较.通过免疫组织化学、RT-PCR、Western blot方法观察这一过程中synapsin-I的表达变化.找出synapsin-I在ESCs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变化的共同规律。结果结合形态学和其它神经特异性指标的变化,synapsin-I在ESCs和PC12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具有早期即有表达,后逐渐升高,至分化成熟阶段达最高,后期又逐渐下降的变化规律。结论在ESCs的分化过程中,synapsin-I的表达存在特定的时空规律,并与ESCs的形态学改变相关,提示synapsin-I可能对ESCs在神经分化过程中的形态分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2.
肺炎衣原体感染小鼠肺组织免疫组化表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通过研究小鼠肺组织免疫组化 ,对肺炎衣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 方法 :以肺炎衣原体鼻内或静脉接种Icr小鼠 ,在不同时间点处死动物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小鼠肺炎衣原体肺炎急性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 结果 :小鼠吸入肺炎衣原体后第 3、7、14天 ,肺组织中肺炎衣原体的免疫过氧化酶染色呈阳性。炎性肺组织阳性染色呈不均一性 ,为局限性分布。肺炎衣原体抗原阳性表达主要在肺泡巨噬细胞、间质细胞以及支气管周围淋巴组织等部位。静脉接种组引起上述类似改变 ,但程度轻 ,肺炎衣原体抗原阳性表达主要集中在肺泡巨噬细胞及间质细胞中。 结论 :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肺炎衣原体肺炎急性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 ,有助于肺炎衣原体肺炎急性期的诊断。肺炎衣原体呼吸道局部感染比血行感染的病理改变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73.
病变椎体切除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胸腰椎转移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病变椎体切除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胸腰椎转移瘤可行性与临床价值。方法:1999年7月-2006年4月,采用后正中加后外侧"T"形切口行病变椎体切除、钛网 切除的肋骨或取自体髂骨填充植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16例胸腰椎转移瘤患者,随访观察患者术后局部疼痛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及脊柱稳定性情况。结果:术后患者腰背痛及放射性疼痛基本缓解,均于术后早期开始肢体功能锻炼,术后2-3周离床活动。随访8个月-3年,患者神经系统压迫症状明显改善,3例C级患者2例恢复到D级,1例恢复到E级;D级5例均恢复到E级。影像学复查内固定物无松动、断钉、断棒现象,钛网无移位,椎体无塌陷。结论:经后正中加后外侧"T"形切口手术切除病变椎体并重建脊柱的三柱稳定性结构治疗胸腰椎转移瘤是可行的,可提高患者生存期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4.
孟凡光  刘晓平 《中国骨伤》2007,20(9):610-610
患者,女,20岁,因右膝痛伴外侧肿物6年余,加重1个月入院。6年前,患者始觉右膝疼痛,时痛时止,曾在本地市人民医院检查诊为“生长痛”,未予处理。2个月后发现右膝外侧有一肿物约0.5cm×1cm×0.8cm,时有时无,疼痛无规律性,与天气变化无关,口服止痛药物效不显。1个月前,疼痛突然加重  相似文献   
75.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在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11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病例进行泌尿系增强多期扫描,并获得各种后处理图像。结果11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病例均可见肠系膜上动脉(SMA)压迫左肾静脉(LRV)的征象。CT多平面重建(MPR)直观地显示了腹主动脉(AO)与SMA之间的夹角(α),最大为21.88,°最小为12.86°,平均为17.95°。CT横断位图像显示扩张的左肾静脉直径为12~15.3 mm,平均为13.26 mm;LRV受SMA压迫狭窄处直径为3.0~4.0 mm,平均为3.26 mm。左侧卵巢静脉或睾丸静脉直径为2.1~2.6 mm,平均为2.2 mm。5例增强扫描肾实质期(后期)显示双肾实质密度相差20 HU以上。结论MSCT在胡桃夹综合征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6.
抗β2糖蛋白1抗体与习惯性流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抗β2 GP1抗体与习惯性流产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122例有习惯性流产史未妊娠妇女为流产组,选取60名未妊娠正常生育育龄妇女为正常对照组,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血清中抗β2 GP1抗体。结果 122例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史的患者中,抗β2 GP1IgA、IgG、IgM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1%、9.0%和15.6%。这三型自身抗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P分别为P=0.009、P=0.011、P=0.003)。结论 对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史的患者作抗β2 GP1抗体检测,将有助于病因的诊断。  相似文献   
77.
目的回顾性总结542例二尖瓣成形术病人的手术疗效和20年随访结果。方法1985年至2006年,542例二尖瓣病变的病人接受二尖瓣成形术,男306例,女236例。474例随访1-240个月,平均(41.03±40.40)个月,随访率90.8%。结果手术死亡20例(3.7%),出院时病人心功能均为Ⅰ级或Ⅱ级。随访死亡20例,再次手术23例;7年、10年和15年生存率分别为91%、88%和70%;7年和10年二次手术免除率分别为94%和86%。结论二尖瓣成形治疗二尖瓣病变,死亡率低,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78.
汗管瘤是一种汗腺的良性肿瘤,皮损需与很多丘疹性疾病相鉴别。本文报告2例女性患者,组织病理符合发疹型汗管瘤。  相似文献   
79.
螺旋CT扫描与多模式三维重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容积数据与三维重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94例行连续容积扫描:准直3~5mm,螺距1.5~3.0,以1.3~2.7mm间距后重建;源影像输入AW4.0工作站,应用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和仿真内镜(VE)等软件显示病变,并与椎间盘镜(MED)诊治对照。结果 8例正常;LDH86例:中央型、侧旁、椎间管、椎管外、侧方及混合型分别为19、39、5、2、3、18例。三维重建显示LDH的立体结构为堤坡形、扁丘形、尖丘形、双(多)丘形及游离形分别为34、26、9、5、2例。VE诊断LDH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100%、80%。VE能模拟MED效果。结论 容积数据与多模式三维重建能提供诊断LDH更全面的信息,并模拟微创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伴淋巴结鳞状细胞癌转移的梭形细胞肌上皮癌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提高对该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1例颌下腺梭形细胞肌上皮癌及颈清扫淋巴结进行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构成,细胞排列紧密,异型性明显,分裂相易见伴大片坏死及玻璃样变.经广泛取材,见到少许小管样结构及小灶状鳞状细胞癌成分.颈清扫淋巴结可见鳞状细胞癌转移.免疫组化显示,梭形肿瘤细胞:SMA、Desmin灶状阳性,p53强阳性,CK(AE1/AE3)、S-100、CD34、GFAP、CD10、HMB45均为阴性;淋巴结转移癌成分CK(AE1/AE3)阳性、SMA阴性.结论 肌上皮癌属于罕见的恶性肿瘤,梭形细胞为主的肌上皮癌,其淋巴结转移癌的形态可以与肿瘤主体细胞的形态截然不同.根据组织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可以作出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