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95篇 |
免费 | 137篇 |
国内免费 | 8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儿科学 | 14篇 |
妇产科学 | 6篇 |
基础医学 | 105篇 |
口腔科学 | 26篇 |
临床医学 | 153篇 |
内科学 | 130篇 |
皮肤病学 | 15篇 |
神经病学 | 41篇 |
特种医学 | 41篇 |
外科学 | 126篇 |
综合类 | 393篇 |
预防医学 | 225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149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125篇 |
肿瘤学 | 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38篇 |
2021年 | 44篇 |
2020年 | 52篇 |
2019年 | 33篇 |
2018年 | 39篇 |
2017年 | 36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47篇 |
2014年 | 56篇 |
2013年 | 90篇 |
2012年 | 120篇 |
2011年 | 137篇 |
2010年 | 145篇 |
2009年 | 109篇 |
2008年 | 143篇 |
2007年 | 105篇 |
2006年 | 112篇 |
2005年 | 80篇 |
2004年 | 57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56年 | 3篇 |
1955年 | 6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林可霉素(lincomycin,洁霉素)是由链霉菌(streoptomyces lincolnensis)产生的一种碱性抗生素,我国临床使用量比较多,临床使用时间比较久,目前,滥用、超剂量用药现象比较普遍,不良反应日益严重。其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神经系统损害、泌尿系统损害、呼吸系统损害、心律紊乱、再生障碍性贫血、视觉损害、伪膜性肠炎,严重者可引起休克。本文综述了林可霉素的化学性质、生物学特性、药代动力学、药物剂型和剂量、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IL-1Ra)基因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VNTR)多态性及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基因外显子5多态位点TaqⅠ与天津地区脓毒症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观察90例脓毒症患者、120例健康对照者的IL-1Ra基因VNTR基因多态性及基因IL-1β外显子5多态位点Taq Ⅰ的分布.结果 正常对照组中A2型等位基因和A1/A2基因的分布频率与脓毒症组相比明显增加(8.3%vs 2.2%,P<0.05;16.7%vs 4.4%,P<0.05),IL-1β外显子5Taq Ⅰ多态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分布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1RaA2等位基因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建立细菌感染患者早期病原及耐药性分子诊断技术,以便尽早实施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扩增细菌23S rRNA基因序列,同时扩增多种耐药基因,设计探针,通过基因芯片杂交技术识别其差异序列,鉴别细菌,检测耐药基因,用于病原早期诊断和耐药谱测定;收集血培养标本223份,脑脊液、胸水、腹水标本339份,尿液标本514份,比较所建立方法与传统方法的一致性,验证所建立技术的可靠性。结果 基因诊断方法可正确检出常见病原菌,并检测其是否携带mecA、SHV、CTX-M-1组和CTX-M-2组耐药基因。检测血、尿及脑脊液等无菌体液标本时,所建立的快速检测方法与常规方法的符合率分别为96.4%、99.8%和99.7%,总体符合率为99.1%,耐药性检测与传统药物敏感结果的符合率为95.7%,其准确性与常规方法相当,检测时间比常规方法平均减少(2.09±1.15)d。结论 多重PCR-基因芯片杂交技术可用于耐药菌感染的病原早期诊断和耐药感染的同步检测,应用于临床可望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对富于脂质的17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采用雌激素受体(ER)、雄激素受体(PR)、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细胞角蛋白5/6(CK5/6)、细胞角蛋白14(CK14)和p63免疫组化套餐检测抗体在富于脂质的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同时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HER-2基因扩增水平;并用电镜观测富于脂质的乳腺癌的超微结构;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和Cox 回归法,同时对其临床病理参数进行ROC检验.结果 免疫组化ER、CK5/6、CK14和P63反应呈阴性;PR和HER-2反应呈阳性;超微结构显示:在乳腺癌胞质内存在大量的脂滴.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HER-2表达水平与富于脂质的乳腺癌患者预后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0.01).结论 富于脂质的乳腺癌患者为HER-2呈过表达亚型;富于脂质的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情况可能与年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HER-2表达水平有关;提示:HER-2表达可作为预测富于脂质的乳腺癌的预后标记物. 相似文献
25.
黄芪射液目前被临床广泛用于抗病毒,调节免疫治疗。近年来报道的黄芪注射液不良反应有迟发性严重静脉炎、过敏性休克、少尿、药物热、溶血性贫血、喉头水肿、急性荨麻疹、剧烈头痛等。提示临床应用中应当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6.
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心脏能量代谢和结构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心脏能量代谢和结构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30 min组(I组)及缺血30 min再灌注即刻组、2 h组、4 h组和6 h组(I/R组、I/R 2 h组、I/R 4 h组和I/R 6 h组),每组8只。用偶氮显色法测定血清中的内毒素,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肌组织胰岛素和胰岛素抗体,取心肌制备组织匀浆测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乳酸含量。 结果: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内毒素在I组和I/R组达到高峰,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I组及I/R各组MDA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在I/R 2 h组、I/R 4 h组、I/R 6 h组差别更为明显(P<0.05);再灌注各组MPO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I组(P<0.05);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心肌组织中乳酸含量明显增加(P<0.05),但在I/R 6 h组呈下降趋势(P<0.05);胰岛素的含量在I/R 4 h组和I/R 6 h组明显下降(P<0.05);而胰岛素抗体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肠源性内毒素吸收入血及肝脏解毒功能的降低所致的内毒素血症可能是引起心脏能量代谢和结构改变的始动环节。 相似文献
27.
目的 采用透射电镜观察HBV体外感染人胎盘滋养层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HBV体外感染人胎盘滋养层细胞.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HBsAg,PCR检测细胞培养上清和滋养层细胞中的HBV DNA.HBV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HBV DNA量(拷贝/ml).透射电镜观察滋养层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感染组滋养层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在PBS清洗后12 h时A值为0.942,96 h时上升为1.264.PCR检测感染组细胞培养上清和感染组细胞HBV DNA均为阳性.PBS彻底清洗后0、12、36、60、84 h感染组细胞培养上清的HBV DNA分别为:<103,3×104,6×105,5×105,3×105拷贝/ml.透射电镜观察到感染组滋养层细胞膜附近存在包涵素(Clathrin)形式的内吞小体形成,并且发现内吞小体内存在病毒颗粒样结构.在感染组细胞粗面内质网内发现HBsAg特异性的纤维丝状结构.结论 HBV可能经包涵素依赖的细胞内吞形式进入滋养层细胞,进而实现感染细胞或通过胞释作用将病毒排至细胞的对侧而实现穿越滋养层细胞屏障. 相似文献
28.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rtosa,Pa)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多糖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在生物被膜形成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生物被膜形成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分别收集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AO1的浮游菌及生物被膜菌,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对基因的表达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 多糖合成相关基因pslA、algD.pelA的mRNA在生物被膜菌中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浮游菌.结论 .pslA、algD,pelA的表达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密切相关,在生物被膜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 研究软骨在压缩载荷作用下的损伤扩展行为和演变机制。方法 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微缺损的纤维增强多孔弹性的软骨模型,对压缩载荷作用下损伤演化过程进行模拟和参数研究,获得不同损伤扩展阶段软骨基体和纤维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结果 软骨损伤表层和损伤前沿的应变随压缩量的增大而显著增大,两者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在软骨演化过程中同时存在向深层和左右两侧扩展的趋势;软骨中的裂纹和损伤优先沿着纤维切线方向延伸,随着损伤的加剧,软骨横向扩展度明显快于纵向扩展速度。结论 软骨损伤演化过程与纤维的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基质和纤维的损伤相互促进,骨演化速度和程度在不同层区和不同阶段存在变化。研究结果可为软骨创伤性退变的预测及修复提供定性的参考,为临床解释损伤退变病理现象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索上调肺腺癌细胞中Mir-30a的表达水平能否增强细胞对克唑替尼的敏感性,观察细胞增殖率的变化及克唑替尼IC50等的变化,并探索相关的机制。方法使用Lipofectamine2000携带Mir-30a对H3122细胞进行瞬时转染,并与克唑替尼共同作用。将肺腺癌H3122细胞分为对照组、克唑替尼与联合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变化,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性。Western blot检测ALK、c-MET、Beclin-1、E-cadherin及Vimentin蛋白的表达。结果在H3122细胞中Mir-30a转染与克唑替尼共同作用较克唑替尼单独作用有更显著的细胞杀伤作用。转染后的细胞较单独应用克唑替尼组侵袭力减弱。转染与克唑替尼联合组Beclin1、ALK、c-MET及Vimentin的蛋白的表达有明显下降,E-cadherin稍有增强。结论 Mir-30a增强肺腺癌细胞对克唑替尼的敏感性,可能与过量表达的Mir-30a抑制癌细胞的自噬及上皮细胞间质化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