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0篇
  免费   656篇
  国内免费   579篇
耳鼻咽喉   65篇
儿科学   120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349篇
口腔科学   122篇
临床医学   730篇
内科学   530篇
皮肤病学   50篇
神经病学   160篇
特种医学   215篇
外科学   657篇
综合类   1838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652篇
眼科学   74篇
药学   1017篇
  11篇
中国医学   697篇
肿瘤学   22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255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203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256篇
  2014年   315篇
  2013年   402篇
  2012年   554篇
  2011年   615篇
  2010年   550篇
  2009年   504篇
  2008年   516篇
  2007年   512篇
  2006年   457篇
  2005年   360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242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已有研究证明其与严重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心力衰竭、脑卒中和心肌梗死)有关,目前全球心房颤动的患病人数超过了3 300万,预计未来40年内其患病率将增加1倍以上。多年来,医学相关人员在探究心房颤动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开创改进其治疗方法等方面付出了大量努力。目前心房颤动的治疗管理仍是临床医学上的一个难题,尽管心房颤动治疗的手术消融和导管消融技术已逐渐趋于成熟,但对于心房颤动最佳的治疗方式、消融能量的选择尚无统一定论。导管消融通常需要多次手术且成功率低,而手术消融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近年来,鉴于心脏外科医生和电生理学家之间的密切合作,结合导管及微创手术消融诞生了一种治疗心房颤动的新型策略——混合消融模式。混合消融克服了导管消融和微创手术消融的缺点,减少了不良结局,在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尤其是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上取得了可观的成效。本文主要通过回顾心房颤动消融的研究进展,对比分析目前混合消融模式治疗心房颤动的现有研究成果,归纳总结这种新型心房颤动治疗策略的优势与挑战,以期为临床心房颤动的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52.
To investigate the HLA-A, -B allele polymorphism in Han population of Shandong province and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to find out the HLA-A, -B-matched cord blood donors for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to be used in other area in China, 5844 umbilical cord blood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Han population donors of Shandong province, and assayed with PCR-sequence-oligonucleotide (PCR-SSO) assay. In Shandong Han donors, 20 alleles at HLA-A locus and 46 alleles at HLA-B locus could be detected as revealed in the present study. Among the 20 alleles at HLA-A locus, the most prevalent five alleles included A * 02(0.3041), A * 11(0.1443), A * 24(0.1434), A * 30(0.0975) and A * 33(0.0859), while, the alleles with lower gene frequencies included A * 34(0.0006), A * 25 (0.0005), A*66(0.0005), A* 74(0.0004) and A* (0.0001). Of the 46 HLA-B alleles detected, the most prevalent five alleles were B * 13(0.1348), B * 51(0.0713), B * 62(0.0712), B * 61 (0.0676) and B * 60(0.0642); while alleles with lower gene frequencies included B * 77(0.0001), B * 76(0.0002), B * 47(0.0003), B * 42(0.0003) and B * 72(0.0004).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of the other Han population in China, the HLA-A, -B gene frequencies in the umbilical cord blood of Shandong province possess unique distribution features among the investigated populations from various regions of the same race origin, and the differences in various regions of the same race were less than those among the different race. It is evident that the HLA-A,-B alleles of the umbilical cord blood taken in Shangdong province show high degree of polymorphism, and it might be part of those of Northern Han population in China. So, it is reasonable for patients of Northern Chinese to receive HLA class I -match transplant of cord blood stem cells for tissue and organ transplantation from Shangdong umbilical cord blood bank.  相似文献   
53.
His-tag 不影响 RSV 重组蛋白GIF/M2 的免疫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 His-tag 是否影响 RSV 重组蛋白 GIF/M2 的免疫原性.方法:PCR 扩增 G1 和 F/M2 基因片段,插入表达载体 pET-His 和 pET-DsbA-His 中,转化E.coli BL21(DE3),IPrG 诱导表达,采用 Ni+螯合亲和层析法纯化得 His-GlF/M2 和 DsbA-His-GIF/M2,将后者用凝血酶消化,再经Ni+螯合亲和层析法纯化得 GIF/M2,将 His-GIF/M2 和 GIF/M2 免疫 BALB/c 小鼠,用 ELISSA 测定抗体滴度,MTT 法测定细胞毒性 T 细胞活性(CTL).结果:两种蛋白在BALB/ c 小鼠中诱导的 RSV 特异性抗体和 CTL 活性无显著差异.结论:His-tag 不影响 RSV 重组蛋白GIF/M2 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54.
多发性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VEGF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单发性和多发性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0例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组织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检测,观察单发性和多发性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VEGF表达的关系。结果:多发性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VEGF的高表达明显高于单发者的高表达;VEGF高表达的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低表达者的复发率。结论:VEGF表达的高低与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55.
股后区主要穿支的形态学分析与皮瓣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为股后区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6具(12侧)动脉灌注明胶.氧化铅混悬液的新鲜成人整尸标本,解剖观测股后区外径≥0.5mm的穿支,测量其管径及其走行、分支与分布情况等。取下整个下肢被覆组织拍摄X线片,观测皮动脉的数量以及彼此间的吻合情况等。利用Photoshop与Scion Image分析穿支供血的趋向性及每个分支的供血面积等。结果:股后区共有穿支(外径≥0.5mm)27支,其中65%为皮穿支,35%为肌皮穿支。平均外径为0.8mm,平均蒂长为2.93cm。自股深动脉之穿动脉发出者平均长度为6.81cm。每侧穿动脉在股后区供血面积平均为229cm^2,平均每个穿支供血面积为43cm^2。结论:股后区的皮肤穿支管径较粗,营养皮肤面积较大,以股后诸穿支为蒂设计的穿支皮瓣可为下肢或身体其它部位皮肤移植提供:①游离皮瓣;②近端蒂皮瓣;③远端蒂皮瓣。  相似文献   
56.
目的 观察重组卡介苗(rBCG)和中药猪苓多糖(PPS),对荷瘤小鼠空巨噬细胞释放NO的影响。方法 将黑色素瘤细胞株B16接种于小鼠左大腿外侧皮下,建立荷瘤小鼠模型,分别用rBCG-IL-2,rBCG-IL-2 PPSPPS进行局部治疗。于给药后第1,2,3和5wk处死小鼠,用NO酶法测定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NO的水平,并观察不同实验组瘤体的变化。结果 rBCG-IL-2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NO的水平最高。与对照组相比较,PPS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NO的水平在第1wk与第2wk增高,第3wk起与对照组释放的NO水平没有差异。rBCG-IL-2组小鼠随给药时间的延长,皮下瘤体逐渐缩小。PPS组小鼠瘤体在给药后第1wk和第2wk生长缓慢,第3wk起瘤体生长速度明显增加。结论 rBCG-IL-2与PPS能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NO的水平,rBCG-IL-2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57.
Nestin、CK19及insulin等在胚胎胰腺发育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Nestin、CK19、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及生长抑素在胚胎胰腺发育中的表达,探讨胰岛细胞分化发育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及免疫组化双染法(LAB SA),对30例6~14wk人胚胎胰腺中,Nestin、CK19、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及生长抑素阳性的细胞进行定位。结果:(1)胚胎胰腺发育中Nestin阳性细胞存在于胰腺的间质,数量极少;CK19在胰腺导管上皮分化中持续表达,呈强阳性;(2)7wk胰腺导管上皮开始分化出胰岛细胞,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及生长抑素表达阳性,三者的表达并无时段差异性;随着胎龄的增加,阳性细胞数增加,14wk时胰岛逐渐形成,表达达到高峰。结论:胚胎胰腺的发育中,胰腺间质存在胰腺干细胞;胚胎早期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开始分化并分泌胰岛素,其自分泌的激素可能参与调节胰岛细胞的迁移和胰岛的形成。  相似文献   
58.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检测 PKD2基因突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利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 ( 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chromatography,DHPL C) ,检测 2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致病基因 (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gene 2 ,PKD2 )突变。方法 收集临床确诊的汉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 autosomal dominant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 94个家系 ,提取外周血白细胞 DNA,用聚合酶链反应 ( polymerasechain reaction,PCR)扩增目的基因的全编码区 ,DHPL C对 PCR产物进行突变筛选 ,出现异常峰型的DNA片段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 ,明确突变位点和类型。结果 以 5 0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 ,从 94例患者家系中成功检测出 8种突变 ,包括 2种无义突变、3种移码突变、3种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分别位于第 5和13外显子 ( 12 4 9C→ T,2 4 0 7C→ T) ,编码氨基酸分别在 4 17和 80 3位形成终止密码子。移码突变分别位于第2、12和 13外显子 ( 6 36 - 6 37ins T,2 348- 2 35 1del AGAA,2 4 0 1del A)。错义突变分别位于第 1、4和 5外显子 ( 5 6 8G→ A,96 4 C→T,116 8G→A) ,其编码氨基酸发生改变 ( 190 Ala→ Thr,32 2 Arg→Trp,390 Gly→ Ser)。结论 所检测出的 8种突变 ,为 ADPKD患者的基因诊断、产前诊断和囊肿前诊断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抗生素不同用药方案对乳癌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效果和成本的影响。方法50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53)和对照组(n=253)。观察组术前半小时静脉滴注头孢曲松2.0g;对照组术后3d每天静脉滴注头孢曲松2.0g。观察和记录术后患者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并计算感染有关的医疗成本。结果术后感染发生率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19%(3/252)和1.58%(4/253),其中手术部位感染共6例(1.19%),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例(1.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呼吸道感染1例。预防和治疗术后感染的直接医疗费用观察组为(163±78)元,对照组为(388±13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本-效果分析表明,术前单次头孢曲松在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方面与对照组等效,且医疗费用显著降低,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相似文献   
60.
为了观察同种异体NK细胞对不同肿瘤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以K562细胞为对照,应用LDH释放法检测不同效靶比时同种异体NK细胞杀伤CNE2、KG1a和U251细胞的活性。应用RT-PCR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4种细胞MHCI类链相关分子(MICA/B)和人巨细胞病毒糖蛋白UL16结合蛋白(ULBP1~3)基因和分子的表达情况。效靶比20∶1时用AMO-1、BMO-1、M295、M310和M551单抗分别阻断肿瘤细胞表面MICA、MICB、ULBP1、ULBP2和ULBP3分子,观察NK细胞对其杀伤活性的变化。结果:NK细胞对K562、CNE2和KG1a细胞均有杀伤活性,对U251细胞无杀伤活性。在mRNA水平4种细胞均表达MICA/B和ULBP1~3基因。K562细胞表达MICA/B和ULBP1~3全部分子;KG1a和U251细胞均不表达5种分子;CNE2细胞表达MICA/B和ULBP2,不表达ULBP1和ULBP3。CNE2、KG1a和U251细胞均高表达HLAI分子,而K562细胞不表达。用单抗分别阻断靶细胞表面相应的NKG2D配体分子,NK细胞对KG1a和U251细胞的杀伤活性无变化。NK细胞对K562和CNE2细胞的杀伤活性可部分被封闭。同种异体NK细胞在体外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不同,其杀伤机制也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