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06篇
  免费   3585篇
  国内免费   2412篇
耳鼻咽喉   264篇
儿科学   832篇
妇产科学   325篇
基础医学   2853篇
口腔科学   551篇
临床医学   5094篇
内科学   3981篇
皮肤病学   435篇
神经病学   1448篇
特种医学   1062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2455篇
综合类   7830篇
现状与发展   9篇
一般理论   4篇
预防医学   3436篇
眼科学   775篇
药学   4478篇
  50篇
中国医学   2552篇
肿瘤学   2062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427篇
  2022年   895篇
  2021年   1405篇
  2020年   1176篇
  2019年   962篇
  2018年   1014篇
  2017年   1089篇
  2016年   925篇
  2015年   1511篇
  2014年   2003篇
  2013年   2055篇
  2012年   2964篇
  2011年   3206篇
  2010年   2494篇
  2009年   2155篇
  2008年   2336篇
  2007年   2359篇
  2006年   2229篇
  2005年   1819篇
  2004年   1390篇
  2003年   1354篇
  2002年   1068篇
  2001年   925篇
  2000年   698篇
  1999年   494篇
  1998年   266篇
  1997年   260篇
  1996年   174篇
  1995年   137篇
  1994年   126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8篇
  1975年   9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8篇
  197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51.
目的 探讨纯氧和空气复苏对新生儿发育的影响,为新生儿复苏用氧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年1月-2007年1月在保定市妇幼保健院进行窒息复苏的30例患儿在24个月时进行随访,依据复苏用氧浓度分为纯氧复苏组(20例)和空气复苏组(10例),内容包括出生时胎龄、出生体重、身长、头围、阿氏评分(1 min,5 min)、心率(1 min,5 min)、随访时体重、身长、头围及运动发育标志(坐、爬、站、走时间).结果 出生时患儿身体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个月随访,患儿身高、体重、头围及运动发育标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气复苏对新生儿窒息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2.
赵玫 《职业与健康》2010,26(14):1633-1634
开展具有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功能的高质量、低成本的基本卫生服务,是积极促进和保障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的重要一环,也是社会发展和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的需要。“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分层次就诊已经成为现在医疗需求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53.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注射疗法及复合小针刀疗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诊断明确的肌筋膜疼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Ⅰ组:采用注射疗法治疗;IS组:采用注射疗法加小针刀治疗。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心率变异(HRV)的频域变化,低频LF、超低频LLF、高频HF、低高频比LF/HF及心率变异指数HR-Ⅵ;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治疗前后疗效并随访观察其远期疗效。结果:①HRV频域指标组内比较:LF、LLF、HF以及HRVI治疗前舆治疗后1min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5min、10min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LF/HF治疗前与治疗后5min、10min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治疗后1、5、10min,两两比较无显着性差异。②组间比较:病人治疗后临床症状、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前后IS组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两组VAS降低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③回访病例中,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注射疗法以及复合小针刀疗法均可有效改善肌筋膜疼痛病人的自主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稳定自主神经系统功能达到缓解疼痛。注射疗法复合小针刀疗法的远期疗效优于单纯注射疗法。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评价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近期疗效。方法 89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分别作左右子宫动脉主干插管检查和栓塞治疗,栓塞剂采用聚乙稀醇颗粒(PVA)或白芨混合颗粒。结果 72例(80.9%)完成随访,随访时间1~28个月。有94.1%(64/68)的患者月经复常;治疗后瘤体缩小25.2%~76.8%(M=41.3%)。除了术中术后疼痛(65例)和发热(16例)外,有2例因肌瘤坏死行子宫切除术,1例出现卵巢早衰。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5.
目的:分析胃癌大肠转移的X线钡灌肠表现。方法:104例胃癌入院术前检查发现结肠转移或胃癌术后转移入院治疗的病例。分析钡灌肠初次发现大肠转移征象的年龄、发现胃癌原发病变距初次发现大肠转移的间隔时间、转移病变的发生部位和病变造成的X线钡灌肠图像上的肠管变形和粘膜面的改变。结果:104例胃癌结肠转移,男67例,女37例。胃癌术前检查中发现结肠转移者32例,术后发现的大肠转移中,多数转移发生在手术后3年内(占91.3%)。胃癌原发灶的肉眼形态BorrmannⅢ型(28例)和BorrmannⅣ型(65例)者占89.4%,组织学中以低分化腺癌和印戒细胞癌为主要成分者占91.3%。X线钡灌肠检查显示大肠转移的好发部位为横结肠(80),其次为直肠(50)。转移灶可累及多节段肠管,其中横结肠中1/3段(47),横结肠左1/3(44),横结肠右1/3(39)和直肠腹膜返折之上(39)。X线显示肠管单侧变形者227处,双侧变形者96处。黏膜面表现为梳齿状黏膜纹聚集改变253处,颗粒结节状改变23处,外压性改变20处,弥漫性改变62处。结论:胃癌大肠转移的好发部位为横结肠和直肠,结肠黏膜面的梳齿状黏膜纹聚集为胃癌大肠转移的主要X线钡剂灌肠表现。  相似文献   
56.
在时域循环卷积运算实现反卷积方法的基础上,基于广义逆的概念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该算法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开无谱逆问题,而且运算量增加较少,易于编程实现。  相似文献   
57.
目的了解Sysmex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的准确性。方法分别用仪器法和目测法计数60份抗凝静脉血的嗜酸性粒细胞数,再将两者的结果进行比较;并对5份嗜酸性粒细胞数值不同的抗凝静脉血分别用仪器法和目测法计数,每份标本重复计数10次,然后计算出CV值进行比较。结果60份抗凝静脉血仪器法和目测法计数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系数(r)为0.9996,P<0.01。仪器法和目测法对5份嗜酸性粒细胞数值不同的标本重复计数的平均CV值分别是1.98%和6.63%,显示仪器法的精密度明显高于目测法。结论用SysmexS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9.02×109/L)是一种快速和较准确的方法,可满足临床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的需要。  相似文献   
58.
骨科手术患者术中自体血回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患者术中自体血回输的临床效果,以期能减少异体血的用量。方法:将骨科择期手术患者,术中随机分为自体血回输组,及异体血输血组,比较两组术后24h伤口引流量、血常规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顺利,自体血回输组术中均未用异体血,但少数患者术后发生低凝状态,输入异体血。结论:术中自体血回输能减少异体血输入量,但须适当补充新鲜血浆和凝血因子。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扩展型大肠肿瘤的X线与病理学特征。方法:分析了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46例54处病变的X线钡灌肠造影表现和内镜图像,将病变分为非结节扁平隆起、结节集簇性隆起和混合性结节集簇隆起3种类型,与病理组织学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扩展型大肠肿瘤好发于直肠、盲肠和升结肠近段,组织病理学多为腺瘤或黏膜内癌,混合结节集簇隆起型病变癌变率高、浸润较深,且有进展期癌。结论:扩展型大肠肿瘤表面的形态改变,可以作为推测有无癌变与癌变浸润深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急诊外伤性胃肠穿孔的CT征象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8例经手术证实的外伤性胃肠道穿孔的临床资料及CT征象,分析与总结胃肠道破裂穿孔CT扫描的各种有价值的表现。结果:18例外伤急诊患者中,胃、十二指肠、空回肠与结肠穿孔各1,2,12,3例,其中空回肠为多处破裂,CT主要征象为腹腔散在积液征、游离气腹征、肠系膜与肠壁增厚模糊征、造影剂外溢征。结论:CT扫描在外伤性胃肠道穿孔急诊患者的检查中有定性诊断价值,综合分析各种征象,会明显提高CT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