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063篇 |
免费 | 1163篇 |
国内免费 | 86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0篇 |
儿科学 | 227篇 |
妇产科学 | 69篇 |
基础医学 | 713篇 |
口腔科学 | 260篇 |
临床医学 | 1657篇 |
内科学 | 1051篇 |
皮肤病学 | 75篇 |
神经病学 | 232篇 |
特种医学 | 389篇 |
外科学 | 841篇 |
综合类 | 3412篇 |
现状与发展 | 3篇 |
预防医学 | 1476篇 |
眼科学 | 136篇 |
药学 | 1740篇 |
11篇 | |
中国医学 | 1249篇 |
肿瘤学 | 4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2篇 |
2023年 | 126篇 |
2022年 | 313篇 |
2021年 | 405篇 |
2020年 | 350篇 |
2019年 | 222篇 |
2018年 | 251篇 |
2017年 | 335篇 |
2016年 | 256篇 |
2015年 | 484篇 |
2014年 | 641篇 |
2013年 | 783篇 |
2012年 | 1235篇 |
2011年 | 1365篇 |
2010年 | 1148篇 |
2009年 | 1024篇 |
2008年 | 1079篇 |
2007年 | 967篇 |
2006年 | 839篇 |
2005年 | 637篇 |
2004年 | 407篇 |
2003年 | 324篇 |
2002年 | 230篇 |
2001年 | 222篇 |
2000年 | 164篇 |
1999年 | 56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01.
阴茎背深静脉包埋术治疗勃起功能障碍5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评价阴茎背深静脉包埋术治疗勃起功能障碍 (ED)的疗效。 方法 :对 3例静脉性和 2例动静脉混合性ED病人施行阴茎背深静脉包埋术 ,术后随访疗效。 结果 :术后 2个月首次随访 ,3例静脉性ED病人获得满意性交 ,2例动静脉混合性ED病人基本能勃起 ,口服西地那非 5 0mg后可以完成性交。 5例术后随访 3~ 12个月(平均 7个月 )保持以上疗效。 结论 :阴茎背深静脉包埋术创伤小 ,几乎无并发症 ,是治疗静脉性ED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02.
目的:通过观测大白兔椎间盘退变过程中椎间盘终板内的血管形态以及血流量的改变,探讨终板内微血管的改变与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用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通过切除造模组20只免腰椎棘间、棘上韧带及棘突、关节突,造成力学失稳状态诱导形成椎间盘退变模型。分别在术后4、8个月通过扫描电镜、血流激光多普勒仪测定椎体终板内的血管形态以及血流量。结果: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椎间盘终板内的血管芽形态逐渐被破坏,微血管数量相应减少,终板内的血流量也明显减少,同时终板内血流量中心部位(靠近髓核区域)血流量多于终板内周围区域的血流量。结论:椎体终板内微血管的改变可能是椎间盘退变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联合促性腺激素/枸橼酸氯米芬的非降调节卵巢刺激方案(改良卵巢刺激方案)在符合Bologna诊断标准的卵巢反应不良(POR)患者行IVF/ICSI-ET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本院生殖中心行标准长方案IVF/ICSI-ET助孕的卵巢反应不良患者(SLP组,191例),同时依据患者年龄和基础窦卵泡数以1∶2比例匹配行改良卵巢刺激方案助孕的患者(MOS组,38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各助孕指标和妊娠结局。结果 MOS组的平均获卵数及平均正常受精卵数均显著多于SLP组(P均0.05)。虽MOS组与SLP组比较在每移植周期的累积临床妊娠率上无显著差异(55.34%vs.53.57%,P0.05),但MOS组的周期取消率、早孕期流产率显著低于SLP组(分别为15.18%vs.23.56%和8.77%vs.20.00%)(P均0.05),因此MOS组每启动周期的累积活产率显著高于SLP组(38.74%vs.28.79%,P=0.0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获卵数及可利用胚胎数增加时POR患者的累积活产率亦显著增加(P0.001)。结论改良卵巢刺激方案在卵巢反应不良患者可获得优于标准长方案的临床助孕结局,其应是卵巢反应不良患者可选择的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比较改良单侧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与传统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7—2015-06诊治的6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采用改良单侧PLIF治疗30例(观察组),采用传统PLIF治疗30例(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率,术后4周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指数,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及优良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81±4.27)个月;对照组2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59±4.49)个月。2组植骨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周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单侧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创伤相对较小,有利于患者后期的功能恢复;同时术中能够有效减少对椎管内的干扰,减少术中出血量,有效缩短手术时间,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5.
描述众多代谢物之间的拓扑关系的代谢网络,是抽象的高维数据.为了帮助人们分析这些复杂的数据,需要开发高效的可视化算法.近年来日益引起关注的网格布局算法在代谢网络自动绘图中显示了很好的特性,其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有效降低计算量以满足快速、准实时网络绘图的需求.作者提出了一种快速网格布局算法,采用邻域试探和扰动再优化的全局搜索策略,能够数秒内产生高质量的典型代谢网络布局,适用于更广泛的代谢网络可视化分析应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HDCT高清(HD)和非高清(NHD)扫描模式显示不同内径冠状动脉支架的区别。方法:不同直径的乐普316L和L605支架各5枚,分别注入稀释后CT值为300HU(管电压120k V时测量)的碘对比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制成空心管状结构模拟冠状动脉,将支架分别置入每支模拟冠状动脉内,封闭开口后固定于一圆柱形塑料瓶外,并将瓶内注入同样CT值的对比剂溶液模拟心腔,再将模型静置于注满水的塑料盒内上机扫描。对支架体模分别进行HD模式和NHD模式扫描。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心电模拟规则心跳60次/min,仅采集75%R-R间期时相,采用HD Detail(HD组)和Detail(NHD组)模式后重建。测量所有支架内径、分别计算支架的平均内径测量值及支架腔内显示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D组支架内腔平均显示率为(49.2±8.9)%,NHD组支架内腔平均显示率为(45.9±1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50;P<0.05),HD组支架管腔显示率较NHD组高约7.2%。316L组支架平均显示率(50.3±7.3)%,L605组支架平均显示率(44.8±10.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0;P>0.05)。5枚316L支架中,两种扫描模式在直径2.5mm和4mm支架管腔显示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5和P=0.468)。结论:HDCT HD扫描模式对内径≥2.75mm且<4.00mm的冠状动脉支架的显示效果优于NHD扫描模式,对于显示内径<2.75mm和≥4.00mm的冠状动脉支架,两者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手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手助腹腔镜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31例,其中利用手助操作通道的切口行回肠膀胱术24例,原位回肠新膀胱术7例;并观察围手术期的恢复情况及近期疗效.结果 31例手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均获成功,手术时间245~530 min,平均365.7 min;出血量100~500 ml,平均250.9 ml.其中3例需输血,输血率为9.7%.术后进食时间为2~15 d,平均4.3 d.住院时间平均19.7 d(9~83 d).术后6例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占19.4%.31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8个月(1~38个月),2例回肠膀胱切口疝,1例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狭窄.肺部转移及局部复发并全身转移各1例,带瘤生存.肿瘤转移死亡1例,猝死1例.其余27例无瘤存活.结论 手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尤其在复杂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可以减少手术出血,降低手术难度,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8.
MasonⅠ、Ⅱ型桡骨小头骨折非手术治疗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并比较对MasonⅠ、Ⅱ型桡骨小头骨折应用功能治疗方法(早期肘关节活动)与传统石膏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7例MasonⅠ、Ⅱ型桡骨小头骨折随机分成两组;石膏固定组:长臂石膏固定4周后拆除,开始功能锻炼。功能治疗组:骨折后不用外固定或短期内应用(固定时间3~10d),早期进行关节活动。按照Broberg和Morrey的评定标准对两组肘关节进行功能评分[1]。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其中石膏组33例,功能治疗组34例;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0个月。肘关节功能评分:石膏固定组平均为90.8分,极好14例,好14例,一般5例,优良率达84.8%。功能治疗组平均为96.5分,极好22例,好12例,优良率达100%;功能治疗组明显优于石膏固定组(P<0.01)。结论早期肘关节活动可显著提高MasonⅠ、Ⅱ型桡骨小头骨折后肘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9.
110.
外固定支架结合胫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复杂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应用外固定支架结合胫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观察临床疗效,探讨胫骨平台复杂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2006年2月至2008年10月,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胫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3~59岁,平均38岁。骨折按Sehazker分型:Ⅴ型7例,Ⅵ型5例。术中使用前内侧切口及前外侧切口,于胫骨外侧置入锁定钢板进行内固定。观察术前及术后X线片胫骨平台塌陷及高度丢失情况,对膝关节功能使用HSS评分法评分。结果:12例均获随访,时间4—18个月,平均9.79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3.1个月。骨折愈合11例,延迟愈合1例,无骨筋膜室综合征及下肢深静脉栓塞。术前、术后X线片对照检查未发生Ⅱ期胫骨平台塌陷及高度丢失,无对线不良,膝关节屈曲90°~110°。HSS评分术后平均(75.50±10.01)分,较术前平均(21.50±11.68)分有所提高。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胫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提供了持续稳定的固定,防止骨折的Ⅱ期移位和膝关节力线的畸形,可以保护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减少手术并发症,膝关节功能满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