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12篇
  免费   1305篇
  国内免费   641篇
耳鼻咽喉   62篇
儿科学   235篇
妇产科学   61篇
基础医学   591篇
口腔科学   345篇
临床医学   2007篇
内科学   1251篇
皮肤病学   111篇
神经病学   230篇
特种医学   493篇
外科学   1303篇
综合类   3821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2118篇
眼科学   184篇
药学   1550篇
  19篇
中国医学   1468篇
肿瘤学   60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322篇
  2020年   366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257篇
  2017年   380篇
  2016年   342篇
  2015年   604篇
  2014年   917篇
  2013年   1236篇
  2012年   1822篇
  2011年   2065篇
  2010年   1714篇
  2009年   1375篇
  2008年   1385篇
  2007年   1119篇
  2006年   851篇
  2005年   527篇
  2004年   288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云母预防双氯芬酸所致肠黏膜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炜烽  吕宾  张烁  俞蕾敏 《医药导报》2009,28(9):1127-1130
[摘要]目的利用短期小剂量双氯芬酸灌胃,诱导小肠黏膜损伤,建立大鼠非甾体类抗炎药 ( NSAIDs )肠黏膜损伤模型,观察云母对NSAIDs所致小肠黏膜损伤的预防作用,为防治该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设立空白组、模型组、云母组,每组16只大鼠,再随机分为急性期(T1)、亚急性期(T2)亚组,每小组8只。云母组:空白组以纯化水1 mL灌胃,bid;模型组以双氯芬酸7.5 mg•kg 1灌胃,bid;云母组提前1 d以云母60 mg•kg 1灌胃1次,之后以双氯芬酸7.5 mg•kg 1加上云母60 mg•kg 1灌胃,bid,T1亚组灌胃1 d后处死,T2亚组灌胃5 d后处死。检测大鼠血清一氧化氮含量,观察小肠损伤程度。结果小剂量双氯芬酸能引起小肠黏膜显著出血性损伤,小肠黏膜可见大量红斑、糜烂、溃疡,局部肠腔可见囊样扩张。T1、T2模型组损伤均大于空白组(均P<0.05),模型组T2亚组损伤明显大于模型组T1亚组(P<0.05)。云母组损伤均小于模型组(均P<0.05)。模型组T1亚组血清一氧化氮含量明显小于空白组(P<0.05),模型组T2亚组血清一氧化氮含量明显大于空白组(P<0.05);模型组与云母组的T1、T2亚组之间一氧化氮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短期小剂量双氯芬酸灌胃可引起小肠黏膜损伤,并随时间呈进行性加重;血清一氧化氮含量在小肠黏膜损伤后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云母对NSAIDs诱发的小肠黏膜损伤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并不依赖一氧化氮途径。  相似文献   
992.
1999~2003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离情况及耐药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从1999年到2003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离情况及其耐药趋势,为临床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回顾分析1999~2003年间所有标本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离率,在标本和病区的分布构成情况以及对2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离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从1999年的0·29%增至2003年的1·67%;其在呼吸道标本(痰液 咽拭子)的分离率最高(63·27%),其次是尿液(19·39%),血液(12·65%);病区分布以重症监护室最高(13·88%),其次是普外科(12·86%),所有内科病区(不含ICU)占56·9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13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大于50%,仅对其中8种的耐药率每年均低于50%,但也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分别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35%~48·98%,头孢他啶4·08%~47·75%,头孢吡肟3·00%~24·49%,头孢替坦6·00%~28·57%,替卡西林13·33%~36·73%,左氟沙星25·76%~49·00%,环丙沙星10·61%~43·67%,复方新诺明20·00%~42·42%。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离率在增加,其对多数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即使对相对敏感的药物也呈逐年增高的趋势,所以感染的治疗应当依据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试验。  相似文献   
993.
The deletion of bile after PTCD always causes dyspepsia. There are two cases of trans porting bile back through the intestinal fistula after PTCD successfully in our hospital .  相似文献   
994.
995.
电子伤票系统核心技术选择与应用改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选择适合现代战争要求的电子伤票技术。方法:对自动识别技术中有源射频识别进行调研、建模及改进。结果:测试表明有源射频识别系统的技术特性符合电子伤票系统的应用需求。结论:利用射频识别及其改进技术建立的电子伤票系统改变了战救信息传统作业模式,提高了战救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检测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在妇女炎症中的感染率.比较10种常用抗生素对女性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体外抗菌作用. [方法]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对女性生殖道标本2 984例进行培养、鉴定. [结果]2 984例标本中,检出Uu 1 254例,阳性率42.0%;Mh 26例,阳性率0.87%;同时检测出Uu和Mh 358例,阳性率12.0%.共检测出支原体阳性标本1 638例.1 638例支原体对交沙霉菌、强力霉菌的敏感率最高,分别为100%和96.6%,其次为美满霉素和克拉霉素,分别为93.1%和82.8%.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敏感率较低,分别为20.7%和15.7%. [结论]Uu和Mh是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通过对Uu和Mh的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对妇女的性病预防、保健及优生工作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指导临床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7.
Background:Blood magnet treating is to combine biological magnet and blood emerging irradiation, to make the blood cells and serum to perform the magnetic reaction and so to facilitate cell function recovering, to increase blood oxygen and oxygen saturation, to decrease total cholesteryl (TCH) and to improve micro circulation. Objective:To observe treating effects of blood magnet on hyperlipemia.  相似文献   
998.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胃癌术后胰岛素抵抗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胃癌患者术后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将22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例,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根治性远端胃次全切除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1、3、7天测量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C-反应蛋白(CRP),使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利用多元相关分析法分析术后HOMA—IR的相关因素。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明显降低胃癌术后患者的FBG、FINS、lnHOMA—IR(FBG、lnHOMA—IRP〈0.01,FINSP〈0.05)及IR发生率;强化治疗组患者术后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nHOMA—IR与体重指数(BMI)、FINS高度正相关(P〈0.01)。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能降低胃癌术后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减轻患者术后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999.
王岩峰  吕刚  许卫兵  金哲  黄涛 《中国骨伤》2008,21(6):427-429
目的:观察低温保存(-70℃)的神经干细胞(NSCs)复苏后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NSCs在处于对数生长期阶段冻存2周,复温后由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法(Brdu)标记,制备大鼠SCI模型.实验分为3组:NSCs移植组(A组)、DMEM填充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脊髓损伤后立即进行移植干预,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Brdu标记的移植细胞的存活及迁移情况,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法观察损伤处轴浆运输的重建.结果:复苏的NSCs经Brdu标记后移植到SCI区,在损伤脊髓区域可检测到标记的阳性细胞,辣根示踪技术显示细胞移植组较DMEM填充组阳性细胞明显多,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温保存的NSCs在移植到脊髓损伤区域后可存活,并参与脊髓损伤处轴浆通路的结构重建.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