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486篇
  免费   6775篇
  国内免费   4359篇
耳鼻咽喉   717篇
儿科学   1496篇
妇产科学   434篇
基础医学   4316篇
口腔科学   1156篇
临床医学   9384篇
内科学   6746篇
皮肤病学   889篇
神经病学   1526篇
特种医学   2951篇
外科学   6680篇
综合类   20987篇
现状与发展   31篇
预防医学   8577篇
眼科学   1012篇
药学   8797篇
  105篇
中国医学   6671篇
肿瘤学   3145篇
  2024年   305篇
  2023年   811篇
  2022年   2029篇
  2021年   2646篇
  2020年   2372篇
  2019年   1176篇
  2018年   1362篇
  2017年   1808篇
  2016年   1350篇
  2015年   2495篇
  2014年   3407篇
  2013年   4448篇
  2012年   6730篇
  2011年   6995篇
  2010年   6454篇
  2009年   6004篇
  2008年   6207篇
  2007年   6139篇
  2006年   5414篇
  2005年   4438篇
  2004年   3197篇
  2003年   2712篇
  2002年   2117篇
  2001年   2061篇
  2000年   1495篇
  1999年   554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33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3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4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11篇
  1957年   11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抗肿瘤机制与化疗药物不同,细胞毒药物的生物标志物对抗血管生成药物来说未必适用,因此寻找和选择有关的生物标志物对于抗血管生成治疗来说十分必要。目前一些与血管生成相关的蛋白质、内皮细胞、微血管密度等已在抗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将围绕以上这些与抗血管生成治疗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手段,以及它们在剂量指示、早期临床受益、耐药性出现和二线治疗选择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72.
目的:探讨护理路径在颅脑损伤致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致呼吸衰竭患者13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成了护理路径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67例。护理路径组给予护理路径措施,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路径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住院费用少于常规护理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路径应用于颅脑损伤致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73.
银杏叶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bE)对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元保护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再灌注组及银杏叶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以脑中动脉建立。银杏叶组在术前给予口服GbE,再灌注组给予生理盐水,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结果再灌注组各时段的细胞凋亡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银杏叶组各时段的细胞凋亡数明显低于再灌注组(P<0.05)。结论银杏叶可能对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74.
陆萍  谭兴起  郭良君  郑巍  倪东杰  韦庆 《中国药房》2012,(11):1015-1017
目的:建立鼻炎灵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制剂中金银花、黄芩和白芷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含量。结果:TLC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无干扰;绿原酸进样量在0.108~1.080μg(r=0.9999)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18%,RSD=1.13%(n=6)。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鼻炎灵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75.
目的观察顺铂等灌注和恩度治疗恶性胸腹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2例晚期恶性胸腹水患者,治疗组32例,胸/腹腔内灌注恩度和化疗药物DDP/5-FU,对照组30例,仅灌注化疗药物DDP/5-FU,均3次/周,连续4周为一疗程,休息4周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中12例CR,16例PR,3例SD,1例PD,有效率为87.5%;对照组6例CR,13例PR,7例SD,4例PD,有效率为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铂等加恩度灌注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有效提高了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76.
目的 探讨视觉诱发电位(VEP)在轻型视神经损伤患者视功能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5例面部或眼部外伤患者外伤后48h内行VEP检查,以对侧眼作为对照,观察P100潜伏期及振幅.结果 患眼VEP中P100潜伏期较对侧眼无明显延迟,P100振幅较对侧眼降低.结论 VEP检查对轻型视神经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7.
二亚硝基哌嗪对转基因小鼠TNF受体相关因子2和p16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二亚硝基哌嗪(N,N′-dinitrosopi- perazine,DNP)对TgN(p53mt-LMP1)/HT小鼠鼻腔和鼻咽黏膜上皮细胞增殖与TNF受体相关因子2(TNF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2,TRAF2)、p16基因表达的影响及两者关系。方法HE染色法观察转基因小鼠组(TC)、转基因小鼠DNP诱导组(T1)和野生小鼠组(CC)、野生小鼠DNP诱导组(CI)鼻腔和鼻咽黏膜上皮细胞增殖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小鼠鼻腔和鼻咽黏膜上皮组织中TRAF2、p16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TI、TC、CI和CC组小鼠鼻腔或鼻咽黏膜上皮癌前病变率分别为90%、10%、0和0。与TC、CI和CC组相比,TI组TRAF2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而p16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TRAF2和p16基因表达水平在TC和CC组之间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gN(p53mt-LMP1)/HT小鼠鼻腔和鼻咽黏膜上皮细胞增殖活性增加,DNP可提高其增殖活性,而细胞增殖活性增加与TRAF2基因表达水平上调和p16基因表达水平下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78.
目的:观察顽疣净含药血清对郎格汉斯细胞分泌IL-12和表达CD80、CD11 c、MHC-Ⅱ的影响。方法:顽疣净含药血清干预所分离的人表皮郎格汉斯细胞(LC)。用ELISA法检测顽疣净含药血清培养LC上清液中IL-12水平,研究顽疣净含药血清对LC分泌IL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顽疣净含药血清干预的LC表面分子,了解顽疣净含药血清对LC表达CD80、CD11 c、MHC-Ⅱ的作用。结果:顽疣净含药血清能促进分离纯化的LC上清中IL-12的分泌,上调其CD80、CD11 c、MHC-Ⅱ的表达。结论:顽疣净含药血清体外具有调整LC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9.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CR6、CCR7及其配体CCL20、CCL19/CCL21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以50例LSCC患者的肿瘤组织、癌旁组织、颈清扫淋巴结、外周血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RT-PCR)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趋化因子受体CCR6、CCR7及其配体(CCL20、CCL19/CCL21)的表达.结果:real-time qRT-PCR检测发现LSCC肿瘤组织中CCR6、CCR7及CCL19/CCL21 mRNA的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P<0.05),CCL20 mRNA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LSCC肿瘤组织及转移淋巴结均有CCR6和CCR7的表达,且伴颈淋巴结转移的LSCC组织CCR6、CCR7的表达高于不伴颈淋巴结转移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LSCC患者外周血CD4+CCR6+T细胞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CD4+CCR7+T细胞的比例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趋化因子受体CCR6、CCR7在LSCC组织、转移淋巴结及外周血中表达,与LSCC的发展、浸润、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980.
目的:探讨中晚期鼻咽癌组织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铂类药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7例中晚期鼻咽癌组织及48例癌旁组织中的ERCC1的表达情况。结果:ERCC1在鼻咽癌组织中低表达55例,高表达52例,而癌旁组织中低表达30例,高表达18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CC1表达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综合分期有关,与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T分期、N分期均无关。ERCC1低表达病例近期治疗有效率(81.8%)比高表达病例近期有效率(63.5%)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例随访,2例发生死亡,5例发生肝或肺转移,ERCC1不同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RCC1蛋白可作为预测鼻咽癌患者对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指标之一,也有助于肿瘤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亦是简便而有效的检测手段,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