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214篇 |
免费 | 6832篇 |
国内免费 | 441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19篇 |
儿科学 | 1503篇 |
妇产科学 | 439篇 |
基础医学 | 4344篇 |
口腔科学 | 1175篇 |
临床医学 | 9531篇 |
内科学 | 6792篇 |
皮肤病学 | 888篇 |
神经病学 | 1530篇 |
特种医学 | 2954篇 |
外科学 | 6707篇 |
综合类 | 21190篇 |
现状与发展 | 31篇 |
预防医学 | 8659篇 |
眼科学 | 1045篇 |
药学 | 8894篇 |
106篇 | |
中国医学 | 6772篇 |
肿瘤学 | 317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6篇 |
2023年 | 818篇 |
2022年 | 2040篇 |
2021年 | 2667篇 |
2020年 | 2406篇 |
2019年 | 1218篇 |
2018年 | 1367篇 |
2017年 | 1816篇 |
2016年 | 1359篇 |
2015年 | 2526篇 |
2014年 | 3450篇 |
2013年 | 4507篇 |
2012年 | 6808篇 |
2011年 | 7083篇 |
2010年 | 6531篇 |
2009年 | 6080篇 |
2008年 | 6265篇 |
2007年 | 6194篇 |
2006年 | 5452篇 |
2005年 | 4485篇 |
2004年 | 3208篇 |
2003年 | 2727篇 |
2002年 | 2130篇 |
2001年 | 2067篇 |
2000年 | 1498篇 |
1999年 | 554篇 |
1998年 | 127篇 |
1997年 | 133篇 |
1996年 | 133篇 |
1995年 | 77篇 |
1994年 | 85篇 |
1993年 | 54篇 |
1992年 | 44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13篇 |
1965年 | 4篇 |
1964年 | 6篇 |
1963年 | 4篇 |
1959年 | 9篇 |
1958年 | 11篇 |
1957年 | 11篇 |
1956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RNAi抑制前列腺癌雄激素受体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RNA干扰(RNAi)效应抑制雄激素受体(AR)的表达,观察RNAi在人前列腺癌PC3细胞中的干扰效应,寻找高效率的干扰片断。方法:设计5个针对AR的不同的siRNA(siRNA1、siRNA2、siRNA3、siRNA4和siRNA5)为实验组,构建表达载体并瞬时转染PC3细胞,提取总RNA和总蛋白,分别行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AR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另设一无意义RNA表达载体为阴性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结果:各实验组的AR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均不同程度下降,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siRNA1、siRNA4和siRNA5抑制效率最高,对比其余实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R蛋白检测显示相同结果。结论:RNAi技术可有效地抑制前列腺癌细胞AR的表达,找到了具有较高抑制效率的siRNA并合成了其表达载体,为下一步的体内实验和药物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2.
目的:建立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精浆α葡糖苷酶活性的方法。方法:同时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法(速率法)和手工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51例精液常规分析参数均正常的男性精浆α葡糖苷酶活性,计算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以及正常参考值范围,并分析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2例α葡糖苷酶活性不同的精浆样本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法检测的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12.63%和9.13%,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0.67%和13.49%,正常参考值范围为102.28~555.08U/L。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法和手工法检测的精浆α葡糖苷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r=0.792,P<0.01)。结论: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精浆α葡糖苷酶活性法简便、省时,节省试剂,结果稳定可靠。建议在男科实验室推广使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法检测精浆α葡糖苷酶活性。 相似文献
953.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后大结节影像学改变与肩关节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新鲜复杂肱骨近端骨折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后随访X线片上重建大结节影像的动态改变,探讨其原因及其与肩关节功能的关系。方法2002年2月至2005年7月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新鲜复杂肱骨近端骨折68例,59例术后随访1年以上。男28例,女31例;年龄28~80岁,平均59岁。以随访中肩关节外旋正位X线片上出现大结节影像明显变化的8例为研究组,其余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肩关节功能,明确大结节影像改变的临床意义。结果两组术后主动前屈上举角度、主动前屈上举肌力、主动体侧外旋肌力、SST评分以及ASES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主动体侧外旋角度和主动体侧内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后,若随访过程中逐渐出现肩关节外旋正位X线片上大结节影像明显减小甚至消失可能预示肩关节功能恢复不佳。推测造成这种大结节改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大结节骨块血运差导致的部分骨吸收,以及大结节骨块不愈合导致的骨块进一步移位。 相似文献
954.
目的 探讨急诊右半肝活体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治疗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的价值。方法 同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1月至2007年2月6例接受急诊LDLT的ALF患者临床资料,评价转归和疗效。结果 全部供体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或死亡,3周后恢复日常生活。全部受体均接受不含肝中静脉的右半肝,手术顺利,术后48h内苏醒,未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与术前水平相比,血氨术后第1天明显下降至(53.3±21.6)μmol/L (P〈0.05);总胆红素(TB)术后第1天即可恢复至(212±130)μmol/L(P〈0.05),以后呈继续下降趋势;凝血酶原时间(PT)术后1周内即可降至正常水平(13±1)s(P〈0.05);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变化与PT类似;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术后1周内持续下降,至术后第7天降至较低水平。1例患者术后第10天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激素冲击疗法治愈,其余5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全组受体均于术后1月内康复出院。结论 急诊右半肝LDLT能有效治疗ALF。 相似文献
955.
目的评价早期胃癌不同扩大手术的实际意义,以选择合理的胃切除和淋巴结清除范围。方法以临床病理资料完整、施行规范D2及扩大手术的217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施行不同扩大手术的原因、淋巴结清除的必要性及第Ⅱ站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胃上部癌行全胃切除术6例,No.5、6淋巴结均未见转移;联合脾、脾动脉切除2例,No.10、11p、11d淋巴结均未见转移;胃下部癌联合横结肠系膜切除3例,No.15淋巴结未见转移。以上病例术中多数误认为进展期胃癌而扩大了胃切除或淋巴结清除范围,手术时间长,术中失血较多。胃下部癌清除的第Ⅱ站淋巴结中No.11p、12a、14v均未见转移;黏膜下癌(sm癌)中,No.7、8a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黏膜内癌(m癌)(P〈0.05);淋巴管癌栓阳性者No.7淋巴结转移较阴性者明显增多(P〈0.001),No.1、13淋巴结转移仅出现在淋巴结转移高危病例(sm、癌灶大于3.0cm、凹陷型,淋巴管癌栓阳性)。结论早期胃癌不需施行淋巴结扩大清除术和联合脏器切除。早期胃上部癌不需施行全胃切除术。早期胃下部癌中No.11p、12a、14v淋巴结不需清除.但对胃下部癌淋巴结转移高危病例,应行标准D2淋巴结清除术。 相似文献
956.
胃癌术后胆囊结石形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是消化道的常见肿瘤,手术切除仍是其主要治疗手段。胃癌术后除了常见的并发症外,患者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明显升高,部分需要二次手术,其结石原因涉及神经、体液等多方面因素,本文就胃癌手术对胆囊结石形成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57.
纤维胆道镜临床应用686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临床应用的价值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86例纤维胆道镜临床应用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胆道镜可明显降低胆道残石率(肝内及肝内外胆管结石χ^2=76.21,P〈0.005;肝外胆管结石χ^2=20.24,P〈0.005);术后胆道镜取石是安全有效的;胆道镜还可以进行探查、诊断和治疗胆道其它病变;对于腹壁窦道及泌尿外科腔内疾病也能起探查及治疗的作用。结论纤维胆道镜特别适用于体内各种自然或疾病所致的复杂小管道的探查、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958.
腹腔镜治疗小儿疝及鞘膜积液18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及交通性鞘膜积液的新方法。方法: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驰及交通性鞘膜积液180例,其中小儿腹股沟斜疝150例,右侧80例,左侧40例,双侧30例;单侧斜疝中20例有对侧隐性疝;交通性鞘膜积液30例,右侧20例,左侧10例。均在腹腔镜下行内环口荷包缝合高位结扎术+积液抽出术。结果:手术时间单侧疝平均5-10min,双侧疝10~20min。术后平均1.5d出院,皮肤切口无需缝线。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内环口高位结扎术+积液抽出术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无瘢痕、康复快、住院时间短、操作简便、无需特殊器械等优点,无阴囊感染、睾丸扭转及缺血坏死、切口感染、髂腹沟及髂腹下神经损伤、腹股沟区疼痛麻木等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59.
类固醇类激素联合携带Fas基因重组腺病毒治疗瘢痕疙瘩的体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成功制备的携带人Fas基因的两种重组腺病毒,联合类固醇激素进行瘢痕疙瘩的动物实验研究,判断携带人Fas基因的重组腺病毒与类固醇激素联合治疗瘢痕疙瘩的效果。方法构建瘢痕疙瘩裸鼠模型。使用Ad-Fas(B),Ad-Fas(T)两种构建成功的腺病毒注射及其它辅助治疗手段,实施针对植入裸鼠皮下的瘢痕疙瘩组织的体内治疗方案。通过大体观察,常规病理及电镜观察检测瘢痕疙瘩组织块的变化。结果①单纯使用腺病毒注射后的瘢痕疙瘩组织块体积仅轻度缩小。②前期注射Ad-Fas(B)或Ad-Fas(T)后,使用类固醇激素作为后续治疗因素,其瘢痕疙瘩组织块均明显缩小。③使用腺病毒治疗后,能有效地减少曲安缩松的使用,从而减轻类固醇类激素治疗的副作用。结论①裸鼠为免疫缺陷动物,所以该结果并不能否认病毒的直接治疗作用,在免疫性动物体内直接注射腺病毒的治疗效果尚无结论。②重组腺病毒Ad-Fas(B)及Ad-Fas(T)的瘢痕疙瘩基因治疗的动物实验为瘢痕疙瘩的治疗展示了一条全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60.
目的 探讨一种能够保持乳房功能和形成良好外观的乳房缩小成形术。方法 根据乳房肥大的程度设计不同类型的皮肤切口,采用内上腺体蒂技术,切除外上方和下方过多的乳腺组织,将保留的乳腺组织重新塑形,切除多余的皮肤后缝合切口。结果 本组36例72侧乳房术后形态良好,无并发症,乳头乳晕感觉良好,效果满意。结论 内上腺体蒂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能获得持久的塑形效果,通过选择不同类型的皮肤切口可以适用于各种程度乳房肥大的矫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