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049篇 |
免费 | 7878篇 |
国内免费 | 529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48篇 |
儿科学 | 1571篇 |
妇产科学 | 556篇 |
基础医学 | 5737篇 |
口腔科学 | 1321篇 |
临床医学 | 10872篇 |
内科学 | 8657篇 |
皮肤病学 | 989篇 |
神经病学 | 2221篇 |
特种医学 | 338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8006篇 |
综合类 | 23341篇 |
现状与发展 | 31篇 |
预防医学 | 9447篇 |
眼科学 | 1330篇 |
药学 | 10021篇 |
116篇 | |
中国医学 | 7388篇 |
肿瘤学 | 438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4篇 |
2023年 | 978篇 |
2022年 | 2455篇 |
2021年 | 3230篇 |
2020年 | 2821篇 |
2019年 | 1573篇 |
2018年 | 1747篇 |
2017年 | 2135篇 |
2016年 | 1716篇 |
2015年 | 3017篇 |
2014年 | 4043篇 |
2013年 | 5001篇 |
2012年 | 7511篇 |
2011年 | 7904篇 |
2010年 | 6967篇 |
2009年 | 6419篇 |
2008年 | 6859篇 |
2007年 | 6728篇 |
2006年 | 6001篇 |
2005年 | 5076篇 |
2004年 | 3793篇 |
2003年 | 3451篇 |
2002年 | 2752篇 |
2001年 | 2615篇 |
2000年 | 1907篇 |
1999年 | 860篇 |
1998年 | 328篇 |
1997年 | 315篇 |
1996年 | 291篇 |
1995年 | 212篇 |
1994年 | 198篇 |
1993年 | 120篇 |
1992年 | 125篇 |
1991年 | 125篇 |
1990年 | 111篇 |
1989年 | 87篇 |
1988年 | 76篇 |
1987年 | 80篇 |
1986年 | 64篇 |
1985年 | 51篇 |
1984年 | 26篇 |
1983年 | 21篇 |
1982年 | 22篇 |
1981年 | 6篇 |
1979年 | 6篇 |
1964年 | 6篇 |
1959年 | 9篇 |
1958年 | 11篇 |
1957年 | 11篇 |
1956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组织工程心脏瓣叶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瓣叶支架种植细胞后,不同体外培养时间瓣叶的生成情况. 方法杂种猪9只,取主动脉,分离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培养扩增.将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按顺序种植在预湿处理的支架材料上,以首次种植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为起点,取7天、14天和28天样本使用戊二醛固定,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检测,对培养28天的样本进行组织学检查. 结果 SEM检测显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数量增加,细胞间连接出现,并有基质生成;至28天,瓣膜支架上可见大量细胞黏附,细胞融合成片,表面可见基质形成.支架的细胞覆盖率也随时间的延长明显增加.组织学检测见大量细胞黏附材料,细胞已长入材料中部. 结论体外培养的瓣叶存在生长活性,使用组织工程方法有可能生成组织工程心脏瓣膜. 相似文献
992.
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周围韧带损伤治疗探讨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目的 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术后随访病例膝关节稳定性的变化,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周围韧带损伤的发生率及早期诊断和处理措施。方法 对2000年1月~2003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不同类型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回顾,对有随访的57例良好复位的平台骨折病例膝关节稳定度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6个月~2.5年,平均15个月,未见明显膝关节不稳现象,总结出本组病例膝关节稳定性良好的原因:①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周围韧带损伤发生率低;②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韧带损伤程度轻;③解剖复位及坚强内固定;④术后良好制动及正确的康复训练指导。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周围韧带完全断裂的发生率较低,韧带不全损伤非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93.
脊髓损伤后并发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并发肺损伤的机理、病理及治疗方法。方法家兔40只,通过改良Allen法制成脊髓损伤模型,截瘫按Talove分级为1~2级,分为治疗组(B)和对照组(A),治疗组于伤后3h开始自静脉给予常规剂量(0.35mg/kg)的地塞米松治疗,分别于不同的时相点处死家兔,观察动物肺脏的病理改变。结果家兔脊髓损伤后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肺脏损伤,肺出血(100%)。脊髓损伤所致的肺出血,治疗组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脊髓损伤均并发不同程度的肺损伤。肺损伤的发生机理主要是神经-体液应急反应。应用常规剂量的地塞米松即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脊髓损伤并发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994.
不稳定型下颈椎损伤的手术治疗(附5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下颈椎不稳定性损伤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3年1月,手术治疗下颈椎不稳定性损伤共56例。参照Aebi及White等人的手术适应证,以前路手术为主;对于难复性颈椎脱位或不伴椎间盘损伤者,行后路施术或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稳定性评分大于8分的前后柱损伤者,行前后联合入路手术。以Frankel评分系统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损伤节段Cobb角及水平移位来评价复位情况,采用Bohlman的X线片标准判定植骨融合情况。结果Frankel评分术前平均为2.3分,术后3.1分;按Bohlman标准3个月时植骨融合率为80%,6个月时为100%。术前Cobb角平均为8°,术后为1.5°,水平移位由术前的平均3.5mm减小到0.5mm。结论手术治疗下颈椎不稳定性损伤具有改善神经功能、恢复颈椎序列、恢复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可早日下地活动等优点,手术病例及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是否有致压因素及颈椎稳定性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995.
希波克拉底誓言要求医生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最佳的帮助,一个训练有素的医生如果自始至终遵从这一准则,就会将目前的医疗风险降到最低,而良好的医患关系也有助于消除医疗纠纷。导致医疗纠纷的最主要原因是医生未能正确认识到医疗本身是一门艺术而并非是医生学科水平的不足。急诊室是医疗纠纷高发之地,而纠纷的发生率与患者的受伤程度并不成正比,实际上.往往是较轻程度的损伤更易导致医患矛盾。 相似文献
996.
桥式系列接骨板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自行设计的桥式系列接骨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桥梁力学原理及结构形式设计一桥式系列接骨板.并对12肢胫骨骨折及41肢股骨中下段骨折进行桥式系列接骨板内固定,随访复查并统计在8、12、16、20、24周内骨愈合情况。结果某些方面53肢12周内临床愈合48肢,牢固愈合27肢,16周内临床愈合51肢,牢固愈合47肢,20周内临床愈合53肢,牢固愈合52肢,24周内全部牢固愈合结论桥式系列接骨板是较好的临床治疗骨折的内同定方法。 相似文献
997.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病因和治疗结果.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自1998年12月-2003年3月治疗并随访观察的1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为56岁(43-75岁),采用Vancouver分型,A型2例,B2型7例.B3型1例,C型1例。采用非手术治疗5例;手术治疗6例,其中1例为非手术治疗后骨折畸形愈合行翻修术。采用长柄假体翻修联合异体皮质骨板固定5例.其中使用非骨水泥型远端固定假体4例.使用骨水泥型假体1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25.6个月(7~50个月)。9例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3-6个月),2例骨折未愈合。均为非手术治疗病例,手术治疗6例骨折均愈合。至目前为止,7例假体稳定,1例翻修术后出现连续的影像学透亮线.3例假体松动,假体稳定的患者功能好于假体松动者.假体稳定患者的Harris评分平均91分。所有异体皮质骨板在1年内均与宿主骨整台.没有异体皮质骨板骨折发生。结论:假体稳定的A型骨折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对于B1型和C型骨折,如无手术禁忌证,应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于假体松动的骨折患者,使用长柄远端固定非骨水混型假体联合异体皮质骨板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8.
目的:通过分析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治疗前、中、后软组织面型的改变,总结正畸治疗改善软组织面型的经验和方法,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取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26例,男10例,女16例,年龄10~26岁。于治疗前、中、后拍面像和X线头颅侧位片,参照Arnett提出的软组织测量分析法进行分析测量,比较正畸治疗前、中、后软组织的变化。结果:软组织面型的改变主要在尖牙远中移动伴随切牙向舌侧调整的过程中(P﹤0.01),上唇突点距TVL后移2.09mm,下唇突点后移1.88mm,颏唇沟点后移0.91mm。治疗后微笑弧比率平均为男0.90,女1.22。结论:通过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治疗前软组织面型分析,确定上颌前牙计划位置,并在治疗过程中根据软组织变化调整原来的计划切牙位置,可以获得满意的软组织面型。 相似文献
999.
Changes of interleukin-1 β,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and interleukin-6 in brain and plasma after brain injury in rats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nges of interleukin-1 β(IL-1β),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 and interleukin-6 (IL-6) levels in brain and plasma after brain injury and to ass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ytokine levels and injury severity in rats. Methods. A total of 51 male Wistar rats, weighing 280-340g, were anesthetized with chloral hydrate(400 mg/kg body weight) through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and fixed on a stereotaxic instrument. Severe brain injury was created in 16 rats (severe injury group) and moderate brain injury in 18 rats (moderate injury group) by a fluid percussion model, and cytokine levels of IL-1β, TNFα and IL-6 were measured with biological assay. And sham operation was made on the other 17 rats (control group). Resul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s of IL-1β,TNFα and IL-6 were hardly detected in the cortex of the rats, but in the ipsilateral cortex of the rats in both injury groups, they increased obviously at 8 hours after injury.The increasing degree of these cytokine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injury groups. The levels of IL-6 in the plasma of all the rats increased slightly, whereas the levels of IL-1β and TNFα were undetectable. Conc|usions: The increase of IL-1β, TNFα and IL-6 levels is closely related to brain injury. The increased cytokine levels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re not parallel to those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It suggests that inflammatory cytokine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secondary neural damage after brain injury. 相似文献
1000.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相关因素,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1997年1月至2003年9月本院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资料较齐全病人13例,与同期肝内胆管结石手术病人20例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程,6月内胆管炎发作次数,血CEA,血CA199,肝内占位与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有关,进一步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肝内占位为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独立因素,结论 对年龄高,病程长,近期内反复姨作病人进行血CEA,血CA199,CT,MRI等检查,有利于提高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