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60篇
  免费   1020篇
  国内免费   532篇
耳鼻咽喉   99篇
儿科学   109篇
妇产科学   86篇
基础医学   572篇
口腔科学   140篇
临床医学   1216篇
内科学   768篇
皮肤病学   105篇
神经病学   242篇
特种医学   434篇
外科学   839篇
综合类   3006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1245篇
眼科学   100篇
药学   1244篇
  14篇
中国医学   937篇
肿瘤学   352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329篇
  2021年   350篇
  2020年   352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266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397篇
  2014年   489篇
  2013年   655篇
  2012年   932篇
  2011年   1035篇
  2010年   951篇
  2009年   827篇
  2008年   784篇
  2007年   738篇
  2006年   683篇
  2005年   545篇
  2004年   388篇
  2003年   278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5篇
  1971年   3篇
  1959年   26篇
  1958年   31篇
  1957年   26篇
  1956年   24篇
  1955年   19篇
  1954年   28篇
  1951年   3篇
  1949年   16篇
  1948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贯众提取液对革兰氏阳性球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贯众(Dryopteris crossirhizomz)不同提取液对革兰氏阳性球菌的抑菌作用。方法:分别用水以及3种不同pH值的70%乙醇为溶媒提取贯众干品以制备贯众提取液,利用打孔法和试管稀释法测定提取液对13种微生物的抑制效果。结果:每1ml含生药1g的贯众醇提液、水提液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尤其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等。对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的抑制作用较弱,但对普通变形杆菌则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不同pH值的抽提溶剂对药物的有效抑菌成份的提出效果不同,抽提溶剂pH越小,有效成份的提出效果越好。结论:贯众醇提液、水提液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对革兰氏阳性球菌,而对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的抑制作用则较弱。贯众的抗菌成份易溶于水,抽提效果随pH减小而增加。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氟中毒对神经细胞中α7尼古丁受体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H-SY5Y神经细胞,在培养液中加人不同浓度的氟化物,培养48h后测定细胞MTT水平;用放射配体结合实验测定α7尼古丁受体亚型含量;用Westem Bloting方法测定α7尼古丁受体亚单位蛋白水平。结果:经氟处理的神经细胞中MTT水平降低,α7尼古丁受体最大结合容量降低,α7尼古丁受体亚单位蛋白含量减少。结论:氟中毒可引起SH—SY5Y神经细胞中α7尼古丁受体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53.
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分离与原代无血清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一种体外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分离与原代培养的方法。方法 :采用两步消化法对皮肤进行消化 ,获取角质形成细胞进行体外无血清培养基培养 ,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透射电镜鉴定及生长曲线的绘制与分析。结果 :该方法可获取较多高纯度的角质形成细胞 ,且在体外可快速稳定增殖。结论 :两步消化法和体外无血清培养是一种理想的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分离培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54.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rend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s of stroke in Hanzhong rural population. Methods: Acting as the WHO MONICA project.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stroke was 152. 9/100 000. There was decline trend in male(P <0. 05). The mortality rate of stroke was 115.9/100 000.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ecline trend during 18-year period (P < 0. 05). 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s of stroke of mal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female(P<0. 05). 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s were all increased with age(P <0. 01 ). Conclusion: It must stick to the long- term prevention measures to decrease incidence rate, and improve the condition of medical treatment to reduce the mortality rate in rural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55.
北京和重庆市育龄期妇女风疹抗体水平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北京和重庆市育龄期妇女风疹抗体水平,为控制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6~8月随机抽取北京和重庆市各1个区作为调查点,对20~39岁育龄期妇女623人(北京市311人,重庆市312人)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北京和重庆市育龄期妇女风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5.21%和78.53%,自然感染获得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5.08%和77.89%;风疹抗体分布与年龄、地区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浓度有下降的趋势。结论制定科学的风疹疫苗使用策略和免疫程序,提高育龄期妇女的免疫力,是减少CRS发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降钙素原(PCT)、脑钠肽(BNP)联合检测对老年患者重症肺炎(SP)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2年1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收治的127例老年S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入住ICU后28 d的生存情况,并依据是否存活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老年S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sTREM-1、PCT、BNP及联合检测对老年SP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入住ICU时间、体温、合并基础疾病、吸烟史、饮酒史、机械通气、白细胞计数、白蛋白及血乳酸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病变累及多个肺叶占比和PSI评分、CRP、IL-6、IL-18、sTREM-1、PCT及BNP水平高于生存组(P <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变累及多个肺叶[■=2.901(95%CI:1.335,6.305)]、PSI评分[■=2.807(95%...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1例散发多发性外生性骨疣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确定其致病基因。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DNA直接测序法检测EXT1以及EXT2基因的突变热点区域;并应用错配引物PCR扩增引入酶切位点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和鉴定突变。结果经测序证实在患者EXT1基因的第7内含子3’剪接位点上游26bp处发现一杂合突变,此杂合突变不存在于其表型正常的父母双亲中,是一个新生突变;错配引物扩增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在150名家系外正常对照者中没有此突变。结论EXT1基因1633-26(C→A)突变可能是导致这个患者发生多发性外生性骨疣的致病突变。  相似文献   
58.
目的为探讨遗传因素在鄂西苗族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AAID)发生中的作用,从分子水平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对鄂西苗族部分家系及医学散发病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进行听力测试,确诊为AAID的82名患者,采外周血作PCR-RFLP分析,对照组为正常苗族50名.结果82名患者中27例具有mtDNA1555A→G异质性突变,10例为均质性突变,该位点突变率为45.1%,其中异质性突变占72,9%,而对照组均无此突变.结论mtDNA1555A→G突变是鄂西苗族个体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易感致聋的分子基础,异质性突变在苗族AAID中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 探讨量化非特异性相互作用在特异性选择素-配体分子相互作用中的贡献。方法 利用光镊技术,对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BSA)封闭的玻璃小球间的非特异性作用进行了系统测量,得出不同加载率下的断裂力以及不同外力作用下的寿命分布。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非特异性作用同样表现出断裂力随加载率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在较低加载率下,非特异性断裂力与选择素-配体特异性断裂力大小、增大趋势基本一致;随着加载率增加,二者的差别逐渐显著,前者的断裂力增加速率远低于后者。同样外力作用下,非特异性作用的寿命平均值比特异性作用要小;不同外力作用下,非特异性作用的寿命随外力增大仅略有下降,与特异性作用中逆锁键-滑移键转化现象有明显不同。结论 该研究结果将为正确评估非特异性相互作用对选择素-配体特异性相互作用实验结果的影响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