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7755篇 |
免费 | 27363篇 |
国内免费 | 1385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530篇 |
儿科学 | 4021篇 |
妇产科学 | 1401篇 |
基础医学 | 15106篇 |
口腔科学 | 5163篇 |
临床医学 | 29143篇 |
内科学 | 20145篇 |
皮肤病学 | 2805篇 |
神经病学 | 5234篇 |
特种医学 | 10139篇 |
外科学 | 20446篇 |
综合类 | 70808篇 |
现状与发展 | 61篇 |
预防医学 | 29843篇 |
眼科学 | 2731篇 |
药学 | 30587篇 |
425篇 | |
中国医学 | 27581篇 |
肿瘤学 | 1080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4篇 |
2024年 | 3698篇 |
2023年 | 4222篇 |
2022年 | 8730篇 |
2021年 | 10566篇 |
2020年 | 9144篇 |
2019年 | 5246篇 |
2018年 | 5285篇 |
2017年 | 7059篇 |
2016年 | 5529篇 |
2015年 | 9774篇 |
2014年 | 12469篇 |
2013年 | 16079篇 |
2012年 | 22931篇 |
2011年 | 24185篇 |
2010年 | 21735篇 |
2009年 | 19679篇 |
2008年 | 19992篇 |
2007年 | 19070篇 |
2006年 | 16746篇 |
2005年 | 13078篇 |
2004年 | 9045篇 |
2003年 | 7205篇 |
2002年 | 5517篇 |
2001年 | 5082篇 |
2000年 | 3712篇 |
1999年 | 1361篇 |
1998年 | 265篇 |
1997年 | 224篇 |
1996年 | 226篇 |
1995年 | 167篇 |
1994年 | 179篇 |
1993年 | 99篇 |
1992年 | 83篇 |
1991年 | 86篇 |
1990年 | 62篇 |
1989年 | 46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46篇 |
1986年 | 37篇 |
1985年 | 33篇 |
1984年 | 27篇 |
1983年 | 27篇 |
1982年 | 21篇 |
1959年 | 18篇 |
1958年 | 21篇 |
1957年 | 22篇 |
1956年 | 13篇 |
1955年 | 14篇 |
1954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目的:探讨颞叶型小脑幕切迹疝对颅脑损伤并发脑耗盐综合征(CSWS)发生、发展、治疗时间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颅脑损伤并发CSW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发生颞叶型小脑幕切迹疝分为脑疝组(n=28)和非脑疝组(n=18),比较两组低钠血症发生时间、最低中心静脉压值、最低血钠值、最高24 h尿钠值、最大24 h尿量、血钠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及预后评分的差异.结果:脑疝组发生CSWS的时间早于非脑疝组,最低中心静脉压、最低血钠值低于非脑疝组,最高24 h尿钠值、最大24 h尿量高于非脑疝组,血钠恢复正常所需时间长于非脑疝组,且患者预后更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颞叶型小脑幕切迹疝形成的患者出现CSWS的时间更早,症状更重,治愈时间更长,且预后更差,需密切监测血钠、尿钠、尿量、中心静脉压变化,力争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相似文献
122.
123.
目的:探讨创造性思维教学策略在神经系统解剖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90人,随机分为对照班和教改班,每班45人,分别运用传统教学法和创造性思维教学策略,通过理论知识考察、实验操作考察和学生反馈,评估创造性思维教学策略效果.结果:理论知识考察中,两班学生在"基本结构"方面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运行机制"和"拓展训练"及总成绩方面,教改班高于对照班(P<0.01).实验操作考察中,教改班学生得分高于对照班(P<0.01),而所用时间低于对照班(P<0.01).学生反馈表明,教改班学生在专注力的保持、课堂学习兴趣、对神经系统的理解、自主学习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性思维培养6个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班(P<0.05).结论:在神经系统解剖教学中应用创造性思维教学策略,可以为医学生创造更佳的学习体验,有利于激发其学习解剖学知识的热情,提高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导向能力.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内蒙古绒山羊毛囊干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培养后的内蒙古绒山羊毛囊干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褪黑素干预A组、褪黑素干预B组、褪黑素干预C组、IWR-1组、褪黑素+IWR-1组,利用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数目.经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LEF-1、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伴随褪黑素浓度的增加,毛囊干细胞的活力值、迁移细胞数目有显著升高趋势.IWR-1组的细胞活力值、迁移细胞数目均显著低于褪黑素干预组(P<0.05);褪黑素+IWR-1组的细胞活力值、迁移细胞数目均显著高于IWR-1组(P<0.05).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褪黑素干预组的β-catenin蛋白、LEF-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IWR-1组的β-catenin蛋白、LEF-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褪黑素干预组(P<0.05);褪黑素+IWR-1组的β-catenin蛋白、LEF-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IWR-1组(P<0.05).结论:褪黑素可能通过激活典型的Wnt/β-catenin通路促进毛囊干细胞的增殖与迁移. 相似文献
125.
目的:通过构建阴道润滑障碍(lubrication disorder,LD)女性阴道上皮组织差异表达lncRNA?mRNA共表达网络,探索LD患者的潜在发病机制。方法:利用以|Log2FC|≥2且校正后P值<0.05,鉴别LD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以及mRNA的表达谱,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差异表达lncRNA及差异表达mRNA网络,采用Gene Ontology(GO)和KEGG Pathway分析共表达网络中mRNA的生物学功能。结果:通过下一代测序技术,根据|Log2FC|≥2且校正后P值<0.05标准筛选出LD组和正常对照组中共计499条上调表达的lncRNA、337条下调表达的lncRNA,以及1 582条上调表达mRNA、633条下调表达的mRNA。随后,通过其中100个lncRNA与311个mRNA构建了基于差异表达的lncRNA和mRNA的共表达网络。最后,共表达网络的功能富集分析表明mRNA主要与心肌相关的疾病和功能有关。结论:LD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血液循环功能障碍、局部肌肉功能障碍以及cGMP通路等有关,需要相关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26.
麒麟丸在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内膜准备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麒麟丸在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内膜准备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70例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肾虚血淤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补佳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麒麟丸治疗,比较两组子宫内膜变化情况及妊娠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型率高于治疗前,B型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型率及B型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A型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妊娠率为31.42%,高于对照组的17.1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补佳乐联合麒麟丸在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内膜准备中效果显著,麒麟丸作为中医药方,对改善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及提高妊娠率起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探讨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及脑电图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癫痫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卡马西林治疗,观察组接受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认知功能及脑电图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IQ、VIQ、PIQ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总改善率为90.70%,高于对照组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且有助于改善脑电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激活功能和免疫功能表型改变的影响。方法以65例MDS患者为对象,根据MDS患者IPSS-R评分情况分为低危组(n=30)、高危组(n=35)。以同期4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三组受试者外周血血小板激活功能及免疫功能表型的改变。结果三组年龄、性别、血小板计数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三组CD41 a-MFI、CD62 p+PLT、CD63+PLT、CD62 p-MFI、CD63-MFI、CD154+PLT、TLR4+PLT、CD154-MFI、TLR4-MFI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高于低危组及高危组(P<0.05);低危组高于高危组(P<0.05)。MDS患者治疗后CD41 a-MFI、CD62 p+PLT、CD63+PLT、CD62 p-MFI、CD63-MFI、CD154+PLT、TLR4+PLT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MDS患者血小板功能免疫表型存在异常,接受输血治疗者MDS患者血小板免疫功能表型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9.
为探讨男性的正常衰老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以便对某些老年性疾病进行提前预测、提前治疗,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对120名正常男性进行了E2、T、SHBG、DHEA-SO4、LH、FSH、FT3、FT4和TSH的浓度测定,并按年龄类别分为对照组(30名,年龄30~50岁)、低老年组(30名,年龄51~60岁)、中老年组(30名,年龄61~70岁)、高老年组(30名,年龄71~80岁)。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全面了解中老年男性的多种激素的紊乱状况,对提前预测、提前治疗与之相关的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0.
背景 亚甲蓝作为长效镇痛剂被广泛应用于肛肠疾病中,然而关于亚甲蓝对老年肛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肛门功能影响的研究报道甚少.目的 观察两种浓度亚甲蓝注射液对老年人肛瘘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20年12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中医肛肠科的60岁以上肛瘘切除术后老年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0.1%亚甲蓝注射液组和0.05%亚甲蓝注射液组,每组40例,患者术毕创面分别予以0.1%和0.05%亚甲蓝注射液封闭注射,观察不同时间点两组疼痛、创缘水肿、肛门坠胀、尿潴留、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失禁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 0.05%亚甲蓝注射液组术后1个月肛门失禁Wexner评分低于0.1%亚甲蓝注射液组[Md(IQR):2.00(2.00,3.00)vs 3.00(2.00,4.00),P=0.009];术后3个月两组Wexner评分均降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3 d、7 d疼痛、创缘水肿、肛门坠胀及术后尿潴留、创面愈合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0.1%浓度亚甲蓝注射液与0.05%浓度亚甲蓝注射液对老年人肛瘘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相当,但0.05%浓度亚甲蓝注射液对肛门功能的影响小,术后药物性肛门失禁风险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