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466篇
  免费   33879篇
  国内免费   17127篇
耳鼻咽喉   3186篇
儿科学   4958篇
妇产科学   1738篇
基础医学   18645篇
口腔科学   6430篇
临床医学   36128篇
内科学   24988篇
皮肤病学   3478篇
神经病学   6435篇
特种医学   12666篇
外科学   25430篇
综合类   87911篇
现状与发展   71篇
预防医学   37035篇
眼科学   3351篇
药学   37762篇
  520篇
中国医学   34360篇
肿瘤学   13380篇
  2025年   54篇
  2024年   4642篇
  2023年   5260篇
  2022年   10885篇
  2021年   13040篇
  2020年   11417篇
  2019年   6456篇
  2018年   6568篇
  2017年   8829篇
  2016年   6820篇
  2015年   12195篇
  2014年   15433篇
  2013年   19923篇
  2012年   28305篇
  2011年   29897篇
  2010年   26977篇
  2009年   24311篇
  2008年   24839篇
  2007年   23641篇
  2006年   20759篇
  2005年   16136篇
  2004年   11243篇
  2003年   9072篇
  2002年   6849篇
  2001年   6412篇
  2000年   4595篇
  1999年   1667篇
  1998年   327篇
  1997年   285篇
  1996年   282篇
  1995年   209篇
  1994年   230篇
  1993年   123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25篇
  1964年   9篇
  1959年   25篇
  1958年   28篇
  1957年   27篇
  1956年   17篇
  1955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畸形的VEGF-C和VEGFR-3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接受和未接受平阳霉素治疗的淋巴管畸形中VEGF -C和VEGFR - 3表达 ,探讨平阳霉素治疗淋巴管畸形机制。方法 :收集 2 0例接受平阳霉素治疗的淋巴管畸形标本及 10例未接受治疗的标本做组织学观察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评价形态学变化并分析VEGF -C和VEGFR - 3表达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两组病变VEGF -C和VEGFR - 3表达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并且VEGF -C和VEGFR - 3表达有相关性。结论 :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淋巴管畸形的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VEGF -C -VEGFR - 3系统的信号传导从而达到治疗淋巴管畸形的目的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是否具有促进恒河猴移植牙牙周组织再生修复的作用。方法以2只生长期恒河猴的15颗恒牙为研究对象。全麻下拔出牙齿,分别放入5ng/ml和10ng/mlEGF、Hank’s液、生理盐水中浸泡0.5小时,拔除对侧同名牙,将实验和对照牙分别移植到对侧同名牙位拔牙窝,钢丝固定。3个月后处死动物,处理标本,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5ng/ml和10ng/mlEGF组的牙周膜内可见粗大的牙周膜纤维,功能排列好,成纤维细胞多见。Hank’s液组牙周膜纤维也较粗大,但未形成功能排列,成纤维细胞多见。生理盐水组牙周膜纤维水肿,功能排列不好,成纤维细胞少见。5ng/ml、10ng/mlEGF组和Hank’s液组都出现龈沟加深和龈沟上皮、结合上皮的增生,生理盐水组牙龈正常。各组均出现牙骨质吸收。5ng/mlEGF组可见牙骨质修复,在牙骨质内有穿通纤维形成。10ng/mlEGF组、Hank’s液组、生理盐水组未发现牙骨质修复。各组均有牙槽骨吸收。5ng/mlEGF组、Hank’s液组、生理盐水组均呵见成骨细胞及成骨,10ng/mlEGF组未见成骨。结论EGF(5ng/ml与10ng/m1)能促进恒河猴移植牙牙周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但会引起牙龈增生,EGF促进牙周膜纤维增殖的能力比Hank’s液强,Hank’s液促进牙周膜纤维增殖的能力强于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分析生长发育高峰期后女性安氏Ⅱ1类患者存在的后部牙弓及颌骨宽度不调,为安氏Ⅱ1类患者的早期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30例生长发育高峰期后的女性安氏Ⅱ1类及35例安氏Ⅰ类患者,在模型上测量上下牙弓的宽度并计算宽度差值(PTID),在头颅后前位X线片上测量上颌宽度、鼻宽度及下颌角间宽度,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生长发育高峰期后的安氏Ⅱ1类患者均存在着上牙弓及上颌骨的狭窄,其PTID与安氏Ⅰ类患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长发育没有改善安氏Ⅱ1类患者上颌后部牙弓及基骨的狭窄;对于安氏Ⅱ1类患者,早期通过扩大上牙弓的宽度,使下颌自由前伸,有利于Ⅱ类关系的纠正.  相似文献   
44.
上颌神经诱发三叉神经皮层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的分支上颌神经皮层诱发电位的特点及与三叉神经其他分支皮层诱发电位的差异。方法 通过刺激 10名健康成人的眶下神经 ,收集刺激对侧的三叉神经诱发电位 (TSEP)。结果 ①刺激发生 2 0ms左右出现P1,其后N1~N5等 9个波峰依次出现 ;②P3、N3、P4潜伏期稳定 ,N3~N4振幅高且图形规律 ;③上颌神经皮层诱发电位与下颌神经皮层诱发电位无明显差异。结论 上颌神经TSEP中高峰电位出现于 110ms的N3P4波 ,波幅 >10 μV ,其潜伏期相对稳定 ,形成上颌神经TSEP的特点 ,早期的P1~N2波幅较低 ,但可以因周围神经的改变而有较大的变化 ;正常上颌神经的TSEP各波潜伏期、图形特点、峰峰电位差与下颌神经TSEP差异不明显。根据图形特点、参数可以作为临床三叉神经上颌支功能状态和病理改变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瘤性成牙骨质细胞和牙周膜细胞克隆体外不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对瘤性成牙骨质(CTM)细胞和牙周膜(PDL)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分别观察细胞的钙化形态并检测培养液中骨钙素(OC)的含量。结果:其钙化的形式有两种,一种为弥散型钙化,一种为结节状钙化。PDL组结节状钙化为细胞钙化总数的16%,而CTM组结节样钙化为钙化总数的62%(P<0.01)。两种钙化形式的克隆细胞16d时的OC含量有明显的不同。结论:结节状钙化形式可能是成牙骨质细胞钙化的特有形式之一,这对今后牙周细胞的移植和牙周组织工程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6.
年轻恒牙牙根发育过程中牙髓中Ⅲ型胶原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牙根发育不同阶段的人年轻恒牙牙髓中Ⅲ型胶原的表达变化:方法:根据牙根的发育情况,分为牙根刚开始发育、牙根发育中和根尖闭合共3组: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各组牙髓标本的石蜡切片进行Ⅲ型胶原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图像分析显示、3个组的冠髓中心染色强度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以牙根刚开始发育时染色最强,根尖闭合时染色最弱:在牙根刚开始发育组、牙髓中心区染色强于牙髓外层。结论:随着年轻恒牙牙根的逐渐发育,Ⅲ型胶原在牙髓中的表达逐渐减弱,因而可能参与牙根的发育。  相似文献   
47.
冠心病和牙周病相互关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临床问卷调查及体检,初步探讨牙周病与冠心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齐鲁医院内科患者150例作为观察对象,冠心病组76例,对照组74例,两组均进行相同的病史、血液及牙周病检查。比较两组牙周患病率及牙周健康状况(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牙齿缺失、牙龈萎缩)的差异。结果:冠心病组牙周病患病率(53.01%)高于对照组(33.35%),统计学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牙周病与冠心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8.
表面陶瓷化钛种植体与骨组织结合的界面表征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种植体-骨组织界面表征的研究,评价和分析新型表面陶瓷化钛种植体(Bio-Ti implant)的骨结合情况及机制.方法:制作犬下颌牙列部分缺损模型,设计制作相应的钛种植体,经过表面陶瓷化处理后,植入犬下颌骨,分别于3、6、12周处死动物,利用SEM对种植体表面矿物质沉积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分析其元素组成,对种植体-骨组织整体标本纵向界面进行元素线性扫描分析.采用未经表面处理的相同类型纯钛种植体作为对照.结果:Bio-Ti种植体周围新生类骨组织在3周时已有较多沉积,且与种植体结合较牢固,对少部分骨组织脱落处进行电镜观察及元素分析,种植体表面结构发生改建并且ca、P含量明显上升,微孔内及周围可以看到颗粒状类骨质沉积物.线扫描及面扫描结果显示,从骨组织过渡到种植体的微观区域的ca、P元素并未发生突变,提示两者之间磷酸钙成分的互相渗透与结合.结论:新型Bio-Ti表面陶瓷化纯钛种植体可以诱导体内类骨质早期沉积,与骨组织发生紧密结合,并显著缩短骨结合时间.  相似文献   
49.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种植体螺纹的旋转角度和密度对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建立即刻负载的5种种植体三维有限元模型(0.8mm、1.6mm和2.4mm螺距单螺纹种植体以及双螺纹和三螺纹种植体),进行垂直和水平加载,分析5种种植体颈部和根部的相对位移。结果在3种不同螺距的单螺纹种植体中,垂直加载时0.8mm螺距单螺纹种植体颈部和根部的综合相对位移最小(分别为1.600μm和1.199μm),2.4mm螺距单螺纹种植体颈部和根部的综合相对位移最大(分别为2.451μm和2.019μm);在螺纹密度相同、旋转角度不同的3种种植体中,0.8mm螺距单螺纹种植体颈部和根部的综合相对位移最小,三螺纹种植体颈部和根部的综合相对位移最大(分别为1.994μm和1.602μm);在螺纹旋转角度相同、密度不同的种植体中,双螺纹种植体颈部和根部的综合相对位移(分别为1.913μm和1.495μm)均比1.6mm螺距单螺纹种植体(分别为2.412μm和1.799μm)小,三螺纹种植体颈部和根部的综合相对位移均比2.4mm螺距单螺纹种植体小。结论随着种植体螺纹螺距的增加,种植体对抗垂直载荷的能力减弱;随着种植体螺纹旋转角度的增加,种植体对抗垂直载荷的能力减弱;随着种植体螺纹密度增加,种植体对抗垂直载荷的能力增加。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抗人VEGF单抗E11对小鼠肉瘤S180生长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45只,接种小鼠肉瘤细胞株S180,随机均分为5组。其中3组于接种后1—4、7—11天,分别通过腹腔或瘤周皮下注射抗人VEGF单抗E11100μg、200μg。另以生理盐水及5—Fu注射作阴性及阳性对照组。接种后第14天处死小鼠并称取瘤重,计算抑瘤率,并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抗人VEGF单抗皮下及腹腔给药均可抑制S180肉瘤的生长,且抗人VEGF单抗200μg/d组抑瘤率均高于5—Fu组;皮下给药组抑瘤率最高,达67.2%。结论:不同剂量、不同给药途径的抗人VEGF单抗对小鼠肉瘤S180的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说明抗人VEGF单抗可通过阻断VEGF的作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提示抗人VEGF单抗具有可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