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822篇
  免费   30067篇
  国内免费   17512篇
耳鼻咽喉   3170篇
儿科学   4959篇
妇产科学   1738篇
基础医学   17501篇
口腔科学   6134篇
临床医学   35499篇
内科学   24679篇
皮肤病学   3404篇
神经病学   6363篇
特种医学   12546篇
外科学   25182篇
综合类   85879篇
现状与发展   71篇
预防医学   34919篇
眼科学   3342篇
药学   37266篇
  506篇
中国医学   32119篇
肿瘤学   13124篇
  2024年   1302篇
  2023年   3873篇
  2022年   9881篇
  2021年   12221篇
  2020年   10530篇
  2019年   5511篇
  2018年   6192篇
  2017年   8556篇
  2016年   6520篇
  2015年   12012篇
  2014年   15286篇
  2013年   19741篇
  2012年   28266篇
  2011年   29869篇
  2010年   26924篇
  2009年   24245篇
  2008年   24823篇
  2007年   23635篇
  2006年   20786篇
  2005年   16152篇
  2004年   11253篇
  2003年   9082篇
  2002年   6816篇
  2001年   6412篇
  2000年   4602篇
  1999年   1669篇
  1998年   327篇
  1997年   285篇
  1996年   282篇
  1995年   209篇
  1994年   230篇
  1993年   123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25篇
  1964年   9篇
  1959年   25篇
  1958年   28篇
  1957年   27篇
  1956年   17篇
  1955年   19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Objective: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hogen and the pig-to-human spread of the epidemic and infectious disease in 1998 in East China. Methods: Epidemiological survey,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pigs and patients, and pathogen isolation were performed. Results: The disease had a character of quick onset, serious symptoms, short course and high mortality.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disease were high fever, sometimes with nausea, vomiting and diarrhea, then might develop to myositis, fascitis, DIC, multiple organ failure, shock and usually died in 2-3 d. Among 25 patients, 16 manifested clinically as 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 syndromes and 9 streptococcal meningiocephalitis syndrome. The mortality was 81.25% and 11.11% respectively. Pathogenic bacteria isolated from diseased pigs and patients were found to have som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in morphology, staining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s. Conclusion: The pathogen isolated from the blood of patients and pigs were identified as streptococci.  相似文献   
972.
异烟肼、利福平治疗肺结核致肝毒性易感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N-乙酰基转移酶(NAT2)基因型与异烟肼、利福平治疗肺结核致肝毒性的相关性。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67例经利福平、异烟肼治疗后发生或未发生肝功能异常的肺结核患者NAT2基因多态性的部位、性质及发生率。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857位密码子多态性分别是20.3%和7.1%,两组差异显著。结论:NAT2基因型与异烟肼和利福平所致肝毒性关系密切,其中857位密码子点突变可能是结核患者发生肝毒性的易感基因型之一。  相似文献   
973.
山东农村儿童膳食中人体锌吸收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山东农村儿童代表性膳食中锌(Zn)的人体吸收率。方法:模拟山东农村典型膳食模式,采用富集的天然低丰度稳定性同位素67Zn标记ZnCl2,使用热电离质谱法(TIMS)检测膳食和粪便中总锌含量与67Zn/68Zn比值,计算锌的真吸收率;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穴AAS雪测定膳食与粪便的总锌,计算锌的表观吸收率。同时测定影响锌吸收的因子膳食脂肪、蛋白、植酸、纤维素和维生素C(Vc)的含量,计算日平均摄入量,将其结果与我国儿童每日推荐膳食营养素摄入量(RNIs)进行比较。结果:锌的真吸收率为(12.94±3.32)%,锌的表观吸收率为(22.37±1.5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锌的平均日摄入量为11.16mg,占RNI的111.6%,高于推荐量。蛋白质和Vc的日摄入量分别为31.2g与13.3mg,占RNIs的56.73%和29.60%,低于推荐量。脂肪、植酸和膳食纤维的日摄入量较高。结论:在蛋白质和Vc的日摄入量较低,脂肪、植酸和膳食纤维的日摄入量较高的条件下,锌的真吸收率较低。  相似文献   
974.
目的研究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与门脉高压性腹水的关系.方法研究47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均有门脉高压),比较不同Child分级的患者其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有无差异,比较不同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患者其SAAG有无差异,研究SAAG与门脉压力升高程度的关系.结果三组不同Child分级的患者其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无差异(P>0.05).SAAG与血清白蛋白相关(r=0.478,P=0.001),SAAG与血清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无关(均P>0.05).三组不同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患者其SAAG无差异(P>0.05).SAAG与门脉压力升高的程度无关(r=-0.140,P=0.649).结论SAAG并不能完全反映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及门脉压力升高的程度,SAAG与肝功能受损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975.
目的:以原位杂交法检测PPL13在人胎盘组织的表达情况。方法:用DIG标记的PPL13有义RNA探针及反义RNA探针与胎盘组织切片进行原位杂交。结果:反义RNA探针杂交标本显色3h,显微镜下可见胎盘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出现棕色沉淀物,滋养层细胞中未见棕色沉淀物;而有义RNA探针杂交标本显色24h仍无棕色沉淀物出现。结论:PPL13在人胎盘内皮细胞中特异性表达.提示PPL13可能与胎盘的屏障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76.
眼球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HR-MRI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眼球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高分辨率磁共振 (HR MRI)影像学特征 ,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诊断明确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 16例共计 17个病灶的位置、数目、形态、大小、MRI信号、强化情况、有无合并视网膜脱离及有无视神经和眼外侵犯等。所有病例均行HR MRI及增强扫描 ,部分病例行脂肪抑制。结果  17个病灶中的 16个呈扁丘状位于眼球内壁的后极。 15个病灶厚度 <5mm ,平均厚度为2 .9mm。病灶边缘清晰 ,T1WI上呈轻度高信号者 16个 ,T2 WI上呈等信号者 15个 ,增强扫描显著强化者有 12个。 3例合并视网膜脱离 ,在T2 WI上多呈等信号 ,T1WI上呈轻度高信号者 ,均无强化。无视神经及眼外侵犯病例。结论  94 %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HR MRI表现具有特征性 ,表现为位于眼球内壁后极的较小、基底较宽、边缘清晰的扁丘状病灶。其T1WI信号高于玻璃体 ,T2 WI信号等于玻璃体 ,增强扫描瘤体显著强化。明确其HR MRI影像学特征有助于临床与恶性葡萄膜黑色素瘤相鉴别 ,避免不必要的眼球摘除  相似文献   
977.
目的探讨胫腓骨下段开放性粉碎骨折的综合治疗。方法20例胫腓骨下段开放性粉碎骨折采用半环槽式外固定器固定、皮瓣转移、腓骨内移、骨折端加压并同期行上干骺端骨延长等综合治疗方法。结果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皮瓣均成活,骨折临床愈合平均时间19周,7例因严重骨缺损经骨折端加压并同期行上干骺端骨延长后肢体均恢复正常长度。无1例针眼感染和血管、神经损伤。临床优良率为90%(18/20)。结论a)半环槽外固定器能克服胫腓骨下段开放性粉碎骨折的治疗困难,具有立体均衡固定。刚性可调,避免肢体受压。便于再次创面处理以及同期行骨折端加压和肢体延长等优点。b)半环槽式外固定器结合皮瓣转移、腓骨内移以及骨折端加压并同期行上干骺端骨延长等综合治疗方法是胫腓骨下段开放性粉碎骨折可选择的较好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78.
人脐血中血管内皮祖细胞体外扩增和鉴定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从人脐血中分离、培养、体外扩增血管内皮祖细胞(EPC)的方法及体外进行EPC的鉴定。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脐血中分离EPC,体外分别培养在包被有FN和不包被FN的培养皿中,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法)鉴定培养贴壁细胞表面标志CD31、CD34及KDR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CD133及表达CD133细胞比例。结果:包被FN的培养皿中细胞贴壁及增殖均比未包被的多,免疫组化染色CD31、CD34及KDR均呈阳性,培养第4天流式细胞仪检测CD133^ 占21.3%。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可用于体外分离脐血中EPC进行实验研究,FN对于体外培养EPC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9.
肌腱结嵌压固定法重建前交叉韧带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绳肌腱结嵌压固定法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影响初始固定效果的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采用猪膝关节模拟重建ACL不同术式,即绳肌腱结股骨隧道嵌压固定和胫骨端肌腱编织缝合骨桥打结固定法,与骨-髌腱-骨两端界面螺钉固定法,比较其生物力学初始固定最大拔出载荷、抗拉刚度和位移等生物力学指标。结果最大抗拉载荷肌腱结组与正常ACL组接近,无显著性差异;肌腱结组大于骨-髌腱-骨界面螺钉固定组。抗拉载荷在100N和400N时的位移两组无显著性差异。胫骨端肌腱编织缝合骨桥上打结固定组最大抗拉载荷大于BPTB界面螺钉固定组和肌腱编织缝合后界面螺钉固定组。抗拉刚度正常ACL组>骨-髌腱-骨组>绳肌腱结组。最大位移正常ACL<髌腱骨组<肌腱结组。结论绳肌腱结嵌压固定法抗拉强度和刚度完全可以满足重建后ACL的生理需求;术中克服位移因素,是有效防止ACL重建术后松弛的关键。  相似文献   
980.
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高容量血液滤过 (HVHF)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9例MODS患者 ,随机选择 10例行HVHF ,另 9例行常规连续性静脉 静脉血液滤过 (CVVH)。于治疗前和治疗开始后 2、4、8h动脉采血 ,检测血气、血肌酐 (Scr)、尿素氮 (BUN)、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 1(IL 1β)、白细胞介素 6 (IL 6 )的变化。 结果HVHF组与CVVH组于治疗开始后4h血Scr、BUN均显著下降 ,肾功能改善。HVHF组血TNFα、IL 1β、IL 6治疗前分别为 ( 1795± 5 0 6 )ng/L、( 96 4± 185 )ng/L、( 1332± 4 15 )ng/L ,治疗开始后 4h为 ( 12 6 5± 397)ng/L、( 5 11± 12 4 )ng/L、( 72 6±2 4 3)ng/L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CVVH组血TNFα治疗前为 ( 1799± 5 11)ng/L ,治疗开始后 4h为 ( 132 7± 4 2 1)ng/L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HVHF组死亡 3例 ( 3/ 10 ) ,CVVH组死亡 5例 ( 5 / 9)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结论HVHF可通过对流和AN6 9膜的吸附作用清除大量炎症介质 ,改善MOD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