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06篇
  免费   5429篇
  国内免费   2960篇
耳鼻咽喉   554篇
儿科学   1072篇
妇产科学   434篇
基础医学   3427篇
口腔科学   1379篇
临床医学   7427篇
内科学   5016篇
皮肤病学   786篇
神经病学   1268篇
特种医学   1649篇
外科学   5138篇
综合类   16903篇
现状与发展   12篇
预防医学   7685篇
眼科学   629篇
药学   7850篇
  66篇
中国医学   6102篇
肿瘤学   2498篇
  2024年   249篇
  2023年   753篇
  2022年   1818篇
  2021年   2270篇
  2020年   2097篇
  2019年   984篇
  2018年   1086篇
  2017年   1603篇
  2016年   1176篇
  2015年   2175篇
  2014年   3063篇
  2013年   3857篇
  2012年   5699篇
  2011年   5931篇
  2010年   5600篇
  2009年   4948篇
  2008年   4849篇
  2007年   4682篇
  2006年   4280篇
  2005年   3414篇
  2004年   2358篇
  2003年   1938篇
  2002年   1460篇
  2001年   1373篇
  2000年   1037篇
  1999年   363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9篇
  1982年   11篇
  1965年   16篇
  1963年   9篇
  1962年   10篇
  1959年   13篇
  1958年   28篇
  1957年   20篇
  1956年   14篇
  195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口服维生素K1对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诱导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口服维生素K1(VK1)对新生儿VK缺乏症诱导蛋白Ⅱ(PIVKA-Ⅱ)的影响及口服VK1的最佳剂量。方法 随机将101例足月新生儿分为口服VK1 2.5mg组、5mg组及对照组三组,出生时均采集脐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PIVKA-Ⅱ含量,3d后复查三组新生儿血PIVKA-Ⅱ含量。结果 PIVKA-Ⅱ≥2mg/ml人数2.5mg组由8例降至4例,5mg组由11例降至2例,对照组由11例降至8例。经统计学处理,2.5mg组与5mg组比较P>0.05;口服VK1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 PIVKA-Ⅱ的变化与口服VK1剂量的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检测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管扩张程度对于选择手术方式的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 4 88例施行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的小儿腹股沟斜疝超声检测的腹股沟管扩张最大内径 ,分组追踪其术后斜疝复发率。 结果 腹股沟管扩张最大内径 >1.5 cm的一组病例术后复发率明显增高。 结论 高频超声检测腹股沟管扩张最大内径 >1.5 cm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有必要行斜疝修补术 ,减少复发率 ,为临床医师提供有价值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3.
面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医院应采取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实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必须加强医院自身建设,规范管理。并从强化教育、严格准入制度、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病案与物证管理,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及时化解纠纷,分摊风险责任,维护合法权益等八个方面进行研讨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04.
城市一般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目的 了解城市一般人群对艾滋病知识的认识、态度情况。以确定城市一般人群艾滋病知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在一般人群中采取针对性的艾滋病知识宣传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于2002年12月1日在广州市商业区采用街头随机拦截的方式,对一般人群采用匿名自填问卷的方法调查其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47份。结果显示,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63.3%;传播途径知识总知晓率为59.2%;预防知识知晓率为46.9%;对艾滋病感染/患正确态度率为49.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为年龄、性别、化程度和婚姻状况。30~39岁年龄组(OR=0.101,95%CI:0.015~0.678)和40岁及以上年龄组(OR=0.060,95%CI:0.007~0.498)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低于15~20岁年龄组;女性艾滋病知识知晓率(OR=0.230,95%CI:0.099~0.532)低于男性;化程度初中(OR=14.161。95%CI:2.195~91.364)、高中(OR=23.455,95%CI:4.568~120.434)、大专以上(OR=35.378,95%CI:6.001~208.571)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于小学及以下组;已婚(OR=5.761,95%CI:1.589~20.893)高于未婚。结论 目前城市一般人群的艾滋病知识水平仍然很低,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一般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尤其是针对化程度低、未婚及女性人群开展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05.
小檗胺对小鼠脾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檗胺对小鼠脾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罗崇念,林新,王立为,赵扬,谢蜀生,肖培根(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4;北京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北京100083)小檗胺(berbamine)是小檗属植物中的一种双节基异喹啉类生物碱...  相似文献   
106.
苦参素治疗60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CHB,随机分为A、B二组。A组 采用苦参素治疗;B组采用胸腺肽,疗程6个月。结果 治疗6个月后A组ALT复常率及HBeAg、HBVDNA阴 转率分别为85.00%、31.67%、33.33%,B组分别为61.67%、15.00%、16.67%(P<0.05)、A组血清中透明质酸 (HA)、层粘蛋白(LN)、IV胶原(IVC)及TGF-β含量分别下降为133.26±43.82、146.45±21.62、75.34±25.26 及5.56±2.36,B组分别下降为151.10±51.57、158.15±32.22、86.33±24.82及6.64±2.27(P<0.05)。结论  苦参素有明显抗病毒、抗纤维化及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外源性补充抗氧化性维生素对骨髓移植病人抗氧化力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将19名骨髓移植病人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组,实验组在预处理前给予维生素C(300 mg/d)和维生素E(600 mg/d),对照组不予补充,其余处理两者相同。测定移植前后两组病人的血浆总抗氧化力、丙二醛、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结果(1)移植前后实验组血浆总抗氧化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值一直处于正常或正常值附近,对照组则低于正常值,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2)移植后实验组丙二醛值很快降至正常,对照组则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移植前外源性补充抗氧化性维生素可提高骨髓移植病人机体的抗氧化力,减少了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有效缓解移植前大剂量放、化疗对病人机体造成的高氧化胁迫压力。  相似文献   
108.
尿流式细胞学在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流式细胞学在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肾移植受者的116份尿样本进行尿流式细胞学分析,并将急性排斥组和肾功能稳定组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排斥反应组尿淋巴细胞总数以及HLA-DR^ 淋巴细胞数显著增多,与肾功能稳定组比较,P<0.01,CD8^ 细胞亦增多(P<0.05),而CD3^ ,CD4^ ,CD19^ 细胞数变化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上,HLA-DR阳性样本和淋巴细胞数阳性样本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95.2%,90.5%,和92.6%,87.4%,结论:尿流式细胞学分析可反映移植肾内的免疫状态,尿淋巴细胞数的显著增多和尿HLA-DR^ 淋巴细胞增多可以作为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有意义指标。  相似文献   
109.
以头孢呋辛钠为原料,从制备(R,S)-乙酸1-溴乙酯开始。经酯化反应的溶剂沉淀过程无须分离直接制得高纯度非晶型的头孢呋辛酯。本制备方法简便,适于工为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0.
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调查广州医学院2001级大学生人体蠕形螨的感染情况,探讨蠕形螨感染与皮肤疾病、宿舍分布的关系。方法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对468名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进行调查,同时观察其面部皮肤状况,询问其所住宿舍状况并记录于调查表内。结果广州医学院2001级大学生468人,检出人体蠕形螨者85人,感染率18.16%。男学生感染率为18.37%(52/283人),女学生为17.84%(33/185人),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学生来源地看,城镇学生感染率为15.94%(51/320人),农村学生为22.97%(34/148人),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者的感染度以每条透明胶纸1~3条虫为多,占87.06%(74/85人)。检获的螨大多为毛囊蠕形螨,占70.59%(60/85人),单一感染皮脂蠕形螨仅15.29%(13/85人),两者混合感染为14.12%(12/85人)。面部有痤疮、毛囊炎或毛囊扩张者蠕形螨感染率均高于面部皮肤正常、有痒感者(P<0.05);有痒感者蠕形螨感染率与面部皮肤正常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蠕形螨者具有显著的宿舍聚集性(P<0.01)。结论广州医学院2001级大学生人体蠕形螨感染较为普遍。感染大多为毛囊蠕形螨,少数为皮脂蠕形螨及两者混合感染,两种蠕形螨的感染度都属轻度。蠕形螨感染可能是痤疮、毛囊炎或毛囊扩张等皮肤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蠕形螨感染可以通过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