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371篇 |
免费 | 5389篇 |
国内免费 | 295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54篇 |
儿科学 | 1072篇 |
妇产科学 | 429篇 |
基础医学 | 3425篇 |
口腔科学 | 1379篇 |
临床医学 | 7404篇 |
内科学 | 4959篇 |
皮肤病学 | 786篇 |
神经病学 | 1269篇 |
特种医学 | 1645篇 |
外科学 | 5136篇 |
综合类 | 16852篇 |
现状与发展 | 12篇 |
预防医学 | 7665篇 |
眼科学 | 629篇 |
药学 | 7813篇 |
68篇 | |
中国医学 | 6124篇 |
肿瘤学 | 249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9篇 |
2023年 | 754篇 |
2022年 | 1819篇 |
2021年 | 2275篇 |
2020年 | 2099篇 |
2019年 | 1007篇 |
2018年 | 1086篇 |
2017年 | 1603篇 |
2016年 | 1176篇 |
2015年 | 2175篇 |
2014年 | 3063篇 |
2013年 | 3857篇 |
2012年 | 5696篇 |
2011年 | 5922篇 |
2010年 | 5577篇 |
2009年 | 4931篇 |
2008年 | 4843篇 |
2007年 | 4662篇 |
2006年 | 4243篇 |
2005年 | 3391篇 |
2004年 | 2331篇 |
2003年 | 1922篇 |
2002年 | 1457篇 |
2001年 | 1368篇 |
2000年 | 1032篇 |
1999年 | 363篇 |
1998年 | 84篇 |
1997年 | 92篇 |
1996年 | 92篇 |
1995年 | 67篇 |
1994年 | 66篇 |
1993年 | 49篇 |
1992年 | 35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9篇 |
1982年 | 11篇 |
1965年 | 16篇 |
1963年 | 9篇 |
1962年 | 10篇 |
1959年 | 13篇 |
1958年 | 28篇 |
1957年 | 20篇 |
1956年 | 14篇 |
1955年 | 1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目的 研究操作人员的操作经验对白酸蚀粘接剂与牙釉质及磷酸酸蚀后牙釉质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对90颗牛切牙进行牙体预备,暴露牙釉质粘接面,平均分给3组人员:无操作经验组(A组)、4年操作经验组(B组)和10年操作经验组(C组).每组又进一步分为非酸蚀亚组和预酸蚀亚组.非酸蚀亚组采用白酸蚀粘接剂和复合树脂进行牙釉质粘接,预酸蚀组预先使用磷酸酸蚀剂进行酸蚀处理,然后按照非酸蚀亚组的步骤粘接.测试粘接试样的抗剪切强度,即粘接强度,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对于非酸蚀试样,A组[(16.32±5.99)MPa]与B组[(21.36± 4.07) MPa]粘接强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6),而A组与C组[(18.77±3.78) MP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3);对于预酸蚀试样,A组[(21.34±5.62)MPa]与B组[(26.18± 3.57) MPa](P=0.007)、A组与C组[(25.35 ±4.51) MPa] (P=0.023)粘接强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无论是非酸蚀试样,还是预酸蚀试样,B组与C组粘接强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40和0.672).具有操作经验人员操作后的粘接强度高于没有操作经验的学生.此外,3组操作人员的非酸蚀亚组与预酸蚀亚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P=0.025、B组P=0.002、C组P=0.000).预酸蚀处理增加了白酸蚀粘接剂与牙釉质的粘接强度.结论 操作经验对粘接强度有显著影响.为了获得最佳的粘接效果,不仅需要具有粘接理论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一定的操作经验,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操作. 相似文献
962.
目的:体外研究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cGMP水平的影响。方法:用Pg ATCC 33277分别以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1∶10、1∶50、1∶250干预HUVEC,并以未受Pg ATCC 33277干预的HUVEC作为阴性对照,分别培养4、12、36 h,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125I cGMP放射免疫试剂盒检测各组HUVECcGMP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g ATCC 33277分别以MOI 1∶10、1∶50、1∶250干预HUVEC 4、12、36 h后,实验各组HUVEC的细胞形态未见明显改变,仍呈典型的铺路石状单层贴壁生长;Pg ATCC 33277 MOI1∶250时可呈时间依赖性地降低HUVEC cGMP水平,而同一时间点内,各浓度组的cGMP水平并无明显差异。结论:短时间内,Pg ATCC 33277对HUVEC的细胞形态无明显影响,但可降低HUVEC cGMP的生成,HUVECNO生物利用度下降。 相似文献
963.
目的研究影响根管治疗效果的常见因素,以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方法收集405例根管再治疗患者共493颗患牙,包括前牙115颗,前磨牙91颗,磨牙287颗。记录患牙的临床表现、X线片表现、冠修复或充填情况、根管再治疗情况等,分析临床上影响根管治疗效果的问题,总结引起治疗失败的原因。结果患牙中,根管欠填464颗(94.1%)、超填8颗(1.6%),遗漏根管138颗(28.0%),存在钙化根管134颗(27.2%),根管偏移202颗(41.0%),根管内异物27颗(5.5%),髓腔或根管穿孔15颗(3.0%),冠方修复不完善340颗(69.0%),有根尖暗影356颗(72.2%),有症状的患牙307颗(62.7%)。磨牙遗漏根管、根管偏移的比例较前磨牙和前牙高。470颗患牙能够顺利完成根管再治疗,23颗患牙因根管异物无法取出、根管超填、根管偏移严重、治疗中根尖区侧穿、髓腔穿孔较大等问题经根管再治疗后症状不缓解而拔除。结论引起根管治疗失败的常见因素主要是根管欠填、冠方修复不完善、根管偏移、遗漏根管,大多数患牙采用规范的根管治疗技术进行根管再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64.
目的:探讨上颌后牙区采用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术植骨与不植骨同期种植的效果。方法:2001年1月—2007年12月,共完成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种植修复病例91例,男35例,女56例,随机分为2组,植骨组47例,植入57颗种植体;不植骨组44例,植入种植体51颗,共植入108颗种植体。上颌窦底剩余牙槽骨高度为5~11mm,提升幅度为2~6mm。平均随访56.8个月。35例患者(41颗种植体)于后期随访中行锥形束CT(CBCT)和根尖片,观察种植体新骨形成量和种植体突出窦底高度,应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植骨组7颗种植体脱落,存留率为87.7%;不植骨组3颗种植体脱落,存留率为94.1%。CBCT扫描显示,提升幅度为2~4mm时,植骨组新骨形成高度为(2.7±1.3)mm,不植骨组为(2.4±1.5)mm,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提升幅度为4~6mm时,植骨组新骨形成高度为(3.5±1.3)mm,不植骨组为(1.3±0.4)mm,植骨组比不植骨组新骨形成高度显著增加。结论:在上颌后牙缺失区采用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不植骨同期种植是安全可行的,植骨材料对于促进新骨形成并非必须,然而提升幅度较大时,植骨能获得更多的骨量。 相似文献
965.
966.
目的 比较初学者应用两种机用镍钛器械Protaper和Her0642预备树脂弯曲根管的效果.方法 选取仿制单弯树脂根管32个,15名初学者分别用两种机用镍钛系统Protaper和Her0642进行根管预备,2个仿制单弯树脂根管为阴性对照.分别从推出根尖碎屑量、根尖偏移量及根管弯曲度变化等方面评价两种器械系统的根管预备效果.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rotaper组预备前后根管弯曲度平均减小6.77°,Hero642组减小5.480°,Protaper组减小根管弯曲度较Hero642组明显.Protaper组成形后的根管宽度均值均大于Hero642组,且根管口、根中1/3成形后的根管宽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根管预备过程中Protaper器械折断3支,Hero642器械折断1支.结论 对于初次使用机用镍钛器械的操作者,尽管Protaper具有良好根管成形的优点,但Hero642系统操作技术简单容易掌握、高效、安全,更适合初学者在临床上使用. 相似文献
967.
目的:评价生物玻璃/纳米羟基磷灰石(nHA/BG)涂层与Bio-Oss骨粉在种植体骨缺损中引导骨再生的效果。方法:选取6只Beagle犬,拔除两侧下颌前磨牙。3个月后预备种植窝,同时颊侧制造裂隙状骨缺损(2.25 mm×3 mm×4 mm)。按照分组植入种植体和骨粉,A组为nHA/BG+Bio-Oss,B组为nHA/BG+血凝块愈合,C组为微米级HA+Bio-Oss。术后2周、处死前2周和3 d分别进行四环素、钙黄绿素和茜素红荧光标记。术后8周和16周处死动物,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测量。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骨-种植体结合率(BIC)在8周时分别为30%、18%、21%,16周时分别为61%、53%、46%;缺损区新骨面积(RA)在8周时分别为(2.1±0.6)mm3、(1.4±1.0)mm3、(0.6±0.1)mm3,16周时分别为(4.2±0.7)mm3、(2.2±1.2)mm3、(1.2±0.6)mm3。各组8周与16周的BIC和RA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8周时,A、C 2组的BIC和RA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16周时,A、B 2组的RA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种植体周围2.25 mm骨缺损区,nHA/BG涂层能促进种植体-Bio-Oss替代骨-骨的骨结合。 相似文献
968.
969.
目的:在含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的细胞培养基条件下,研究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以血纤维蛋白凝块或脂肪组织为支架,构建三维组织模型的可能性。方法: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吉姆萨(Giemsa)染色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在血纤维蛋白凝块或脂肪组织支架上生长情况。结果: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在血纤维蛋白凝块和脂肪组织支架上均生长良好,细胞间无排斥现象,部分细胞间建立了细胞桥连接。结论:血纤维蛋白凝块和脂肪组织支架对两种细胞都表现出无免疫原性和很好的组织相溶性,细胞间不仅能够共存,而且还存在着细胞交流。 相似文献
970.
目的研究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第二磨牙近中倾斜30°或45°时,用栓道附着体义齿或套筒冠义齿2种冠外固位体(extra-coronal retainer,ECR)义齿修复的基牙牙周组织应力分布。方法采用CT扫描技术和Mimics、Freeform、ANSYS软件,建立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第二磨牙近中倾斜30°或45°及ECR义齿修复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加载并计算分析基牙牙周组织应力的分布情况。结果下颌第二磨牙近中倾斜30°、45°模型,修复前第二前磨牙Von Mises应力分别是2.80 MPa、3.47 MPa,栓道附着体义齿修复后分别是19.26 MPa、25.18 MPa,套筒冠义齿修复后分别是19.47 MPa、24.48 MPa,ECR义齿修复后下颌第二前磨牙牙周组织应力明显增大;修复前第二磨牙Von Mises应力分别是20.45 MPa、20.50 MPa,栓道附着体义齿修复后分别是15.02 MPa、11.84 MPa,套筒冠义齿修复后分别是18.04 MPa、12.18 MPa,ECR义齿修复后下颌第二磨牙牙周组织应力明显减小。结论栓道附着体义齿和套筒冠义齿均能改善倾斜基牙牙周组织的应力分布,当下颌第二磨牙近中倾斜角度过大或下颌第二前磨牙牙周状况欠佳时,应该考虑增加近中端基牙数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