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07篇
  免费   4465篇
  国内免费   2360篇
耳鼻咽喉   542篇
儿科学   591篇
妇产科学   262篇
基础医学   2494篇
口腔科学   730篇
临床医学   5514篇
内科学   3406篇
皮肤病学   406篇
神经病学   873篇
特种医学   166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641篇
综合类   12812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预防医学   5571篇
眼科学   546篇
药学   6060篇
  62篇
中国医学   4953篇
肿瘤学   1998篇
  2024年   229篇
  2023年   612篇
  2022年   1484篇
  2021年   1750篇
  2020年   1637篇
  2019年   846篇
  2018年   826篇
  2017年   1232篇
  2016年   896篇
  2015年   1761篇
  2014年   2318篇
  2013年   3090篇
  2012年   4388篇
  2011年   4396篇
  2010年   4123篇
  2009年   3672篇
  2008年   3634篇
  2007年   3529篇
  2006年   3053篇
  2005年   2410篇
  2004年   1868篇
  2003年   1283篇
  2002年   919篇
  2001年   924篇
  2000年   604篇
  1999年   253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64年   8篇
  1963年   10篇
  1962年   7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8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9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与血清、尿、脑脊液β2-MG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08例脑梗死和94例脑出血1周内β2-MG,并在1~3周后进行复查.同时测定部分尿β2-MG含量,部分做了脑脊液β2-MG含量动态观察.结果1周内血清、尿、脑脊液β2-MG含量(μg/L)脑梗死和脑出血组分别2417±1094和2004±1029、169.1±186.8和276.5±212.0、1994±1283和2983±1179,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或P<0.001或P<0.001.治疗1~3周后复查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结论急性脑卒中与血、尿、脑脊液β2-MG有明显相关性,可用于观察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32.
目的:为寻求一种对治疗痛风病更为有效而且服用方便的方药。方法:门诊收治的43例患,根据临床表现,化验室检查和X线摄片而确诊。每日口服“竹黄通痹胶囊”连续服用3个月。结果:43例患临床痊愈30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4%。结论:竹黄通痹胶囊具有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等作用,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植物有效成分蜕皮甾酮(ecdysteron,EDS)对心肌梗死有益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致大鼠心肌梗死模型,ip EDS,连续7d。测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心肌梗死面积、冠状动脉血清、毛细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量。结果 0.5,5,50mg/kgEDS能剂量能依赖地影响大鼠血清CPK、GOT、LDH活性,以5mg/kg剂量的EDS降低心肌酶谱为最佳。5mg/kgEDS能明显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毛细血管密度和VEGF表达量。结论 EDS能减轻冠状动脉结扎致心肌梗死,机制在于促进VEGF的表达和毛细血管再生及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相似文献   
34.
用 12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腹膜炎组和对照组。腹膜炎组注射含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透析液 ,对照组为含生理盐水的透析液 ;观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兔模型的病理变化。结果发现 :(1)腹膜炎组腹膜间皮细胞增生 ,水肿 ,血管扩张 ,炎症细胞浸润 ,对照组无变化。 (2 )腹膜炎组腹膜透液中葡萄糖浓度除 0min外 ,其他各时间点D/D0 葡萄糖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1)。 (3)腹膜炎组腹透液中肌酐浓度与血浆肌酐浓度比值 (D/Dcr)显著高于对照组中的浓度比值 (P <0 .0 5 )。 (4 )腹膜炎组透析液中WBC计数除O点外 ,其余各时间点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提示新西兰兔腹膜注射含活金黄色葡萄球菌 48h后 ,进行腹膜透析时 ,其腹膜病理改变与临床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特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5.
目的:利用一种改进的三箱社交装置评价动物的社交偏好程度,并探索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大鼠作为社交障碍模型动物,以同源大鼠(WKY)大鼠和Wistar大鼠作为对照组,模型组采用治疗ADHD的临床常用中成药小儿黄龙颗粒(1.88 g/kg、3.75 g/kg)灌胃给药16 d。利用改进的三箱社交箱,以待测鼠在陌生鼠侧密切交流区的时间、频次、路程及相关比例作为行为学指标,检测该方法对社交行为评价的可行性。结果:与Wistar大鼠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与WKY组大鼠在密切交流区域及有陌生鼠侧区域的时间显著减少(P<0.01),其他指标如频次、路程及比例也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小儿黄龙颗粒两剂量均能增加模型大鼠上述各指标数值。结论:该方法能准确捕捉动物的社交行为特征,实现对动物社交偏好程度的全面、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的相关性及其在鼻息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化学比色法和放射免疫法对33例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的息肉、黏膜和血清标本及1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对照组)的黏膜和血清标本进行NO和TNF-α的检测。结果:鼻息肉组的息肉和黏膜中的NO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的黏膜,其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血清标本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鼻息肉组的息肉和黏膜中NO与TNF-α之间呈明显负相关(r=一0.411,P<0.05和r=一0.476,P<0.01);息肉和黏膜中的TNF-α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808,P<0.01)。结论:鼻息肉组织中有较高水平的NO及TNF-α的存在,且二者之间存在负反馈关系,提示NO与TNF-α在鼻息肉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7.
性病后非病原体性症状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性病后非病原体性症状的性质特点。方法采用临床会谈、心理咨询、SCL—90、SAS、SOS等相关量表调查测评。结果纳入分析病人134例,首诊均作实验室检查培养,病原体检出率为零,体格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符合非病原体性症状诊断。结论此类“症状”实质上是患者因患性病导致心理障碍面出现的综合症,而“症状”并无器质性及病原体因素,医务人员应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解除患者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草苁蓉甲醇提取后进一步分离的水层提取物在大鼠肝脏化学致癌初期对血清抗氧化酶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从而进一步探索其抗致癌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按略改良的 Solt- Farber方法建立大鼠肝脏癌前病变模型 ,用草苁蓉提取物 (BR)饲养大鼠 6周后 ,取血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 PX)、谷胱甘肽 - S-转移酶 (GST)、过氧化氢酶 (CAT)的活性和血清中的丙二醛 (MDA )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 :草苁蓉提取物在大鼠肝脏化学致癌初期对血清 SOD、GSH - PX、CAT的活性及 TNF-α含量有回升作用 ,并能降低由于癌前病变的形成所增高的 GST活性及 MDA含量。结论 :草苁蓉水层提取物具有抗氧化作用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而这可能是草苁蓉的抗致癌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9.
电针对吗啡成瘾大鼠戒断-复吸行为影响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针刺对实验动物戒断及复吸期间操作行为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吗啡自身给药模型,随机分模型对照组、绑缚对照组、针刺治疗组。熄灭期(3d)做相应处理,d4吗啡引燃(2mg/kg体重),观察动物熄灭踏板数(LPE)、复吸踏板数(LPR)。结果 模型对照组观察到典型熄灭-复吸曲线(ERC);绑缚对照组该曲线发生变异,主要是缩短了熄灭的过程;针刺治疗组彻底改变了熄灭-复吸曲线的形状,使熄灭反跳现象消失,但复吸值变大。以吗啡平台期平均踏板数(ALPP)为基准值,各组间熄灭平均踏板数(ALPE)和复吸踏板数(LPR)无明显差异。结论 相对于自然戒断,针刺及绑缚在熄灭期间均具有较明显的抑制渴求效果,且针刺比绑缚作用更快.效果更明显;短期(3d)的针刺治疗未达到抗短期复吸(d4)效果。更多结果有待后续观察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及血清 IL - 1β含量的影响。方法 以热凝法阻断一侧大脑中动脉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采用放免法测定大鼠脑组织及血清 IL - 1β含量。结果 脑缺血后 3- 4 8h,脑组织 IL - 1β含量均较正常组和同时段假手术组显著升高 (P<0 .0 1) ,6 h达高峰 ;针刺治疗后 ,6 h到 4 8h脑组织 IL - 1β含量较同时段缺血组显著降低 (P<0 .0 1) ,但仍明显高于同时段假手术组和正常组 (P<0 .0 1或 P<0 .0 5 )。各组动物血清 IL - 1β含量无明显改变。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能抑制缺血区脑组织 IL - 1β的合成和分泌 ,从而减轻由 IL - 1β引发的一系列脑缺血损害 ,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