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132篇 |
免费 | 4888篇 |
国内免费 | 224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45篇 |
儿科学 | 588篇 |
妇产科学 | 260篇 |
基础医学 | 2619篇 |
口腔科学 | 760篇 |
临床医学 | 5608篇 |
内科学 | 3406篇 |
皮肤病学 | 439篇 |
神经病学 | 864篇 |
特种医学 | 1681篇 |
外科学 | 3685篇 |
综合类 | 13099篇 |
现状与发展 | 8篇 |
预防医学 | 5717篇 |
眼科学 | 554篇 |
药学 | 6094篇 |
61篇 | |
中国医学 | 5236篇 |
肿瘤学 | 203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673篇 |
2023年 | 770篇 |
2022年 | 1568篇 |
2021年 | 1807篇 |
2020年 | 1662篇 |
2019年 | 920篇 |
2018年 | 856篇 |
2017年 | 1268篇 |
2016年 | 923篇 |
2015年 | 1767篇 |
2014年 | 2335篇 |
2013年 | 3105篇 |
2012年 | 4394篇 |
2011年 | 4412篇 |
2010年 | 4151篇 |
2009年 | 3685篇 |
2008年 | 3661篇 |
2007年 | 3547篇 |
2006年 | 3067篇 |
2005年 | 2430篇 |
2004年 | 1873篇 |
2003年 | 1294篇 |
2002年 | 924篇 |
2001年 | 924篇 |
2000年 | 604篇 |
1999年 | 250篇 |
1998年 | 47篇 |
1997年 | 40篇 |
1996年 | 32篇 |
1995年 | 36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5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8篇 |
1964年 | 8篇 |
1963年 | 10篇 |
1962年 | 7篇 |
1959年 | 8篇 |
1958年 | 6篇 |
1957年 | 9篇 |
1956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低剂量辐射(LDR)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微环境(TME)的影响,以及高剂量辐射(HDR)前LDR预处理在TME中发挥的效应机制.方法 接种Lewis肺癌细胞(1×106)于雄性C57BL/6小鼠左侧腋下,待小鼠肿瘤直径1 cm左右(12 d),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1)组、LDR(2)组、HDR(3)组...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及熟悉咽旁间隙解剖与肿瘤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咽旁间隙肿瘤中病理类型较多,但以神经鞘膜肿瘤比例较大,占41.9%,混合瘤22.6%,畸胎瘤、错构瘤、脊索瘤、恶性淋巴瘤及脑膜瘤等共占35.5%。进行以颈侧入路为主的4种手术入路,2例肿瘤复发(1例神经鞘膜瘤,1例转移癌),再次手术治愈,其余均一次性手术治愈。结论:咽旁间隙肿瘤临床表现复杂,病理类型多样,肿瘤预后较好。其诊断较难,除症状体征外,CT、MRI及B超对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手术径路是根据患者体征、影像学特征结合肿瘤位置、大小及性质而最终确定。颈侧入路为主要手术途径,气管切开为预防窒息措施。 相似文献
43.
目的:筛选膀胱癌预后相关基因,建立膀胱癌预后评分模型。方法:通过UCSC Xena平台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基因型和基因表达量关联数据库(GTEx)中406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信息和膀胱癌组织RNA测序数据,以及28名健康对照者正常膀胱组织RNA测序数据。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单因素Cox回归分析、LASSO回归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膀胱癌预后相关基因并建立预后模型,结合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分析得到膀胱癌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共2308个。WGCNA拟合得到6个基因模块,筛选出对膀胱癌预后有显著作用的基因829个。运用单因素Cox回归与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24个与膀胱癌患者预后相关的基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训练集数据得到9个作为独立预测因子的基因,分别是 ADCY9、 MAFG_DT、 EMP1、 CAST、 PCOLCE2、 LTBP1、 CSPG4、 NXPH4、 SLC1A6,以此建立膀胱癌患者预后预测模型。训练集中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3年存活率分别为31.814%和59.821%,测试集中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3年存活率分别为32.745%和68.932%,模型预测训练集和测试集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在0.7以上。 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模型对膀胱癌高风险和低风险人群的生存情况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 观察硬脂酸纳米吗啡(SLN-M)单次注入大鼠硬膜外腔后的镇痛效应.方法 选择硬膜外置管后无神经损伤症状的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均分为五组.A组(假给药组):经硬膜外腔给予硬脂酸纳米(SLN);B1组与B2组:分别给予0.2及1 mg普通吗啡;C1组与C2组:分别给予含0.2及1 mg吗啡的SLN-M.用药后测定热痛阈值评价镇痛效果,以最大镇痛效应(MPE)表示,以SpO2、角膜反射的变化、僵直症的发生率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 B1与C1组及B2与C2组的MPE最高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随时间延长,B1与B2组MPE逐渐下降,12 h后开始显著低于C1与C2组(P<0.05).B1与B2组达到MPE最高值的时间显著快于C1与C2组(P<0.05),但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0.05).B1与B2组SpO2显著低于C1与C2组(P<0.05),角膜反射的变化和僵直症的发生率要高于C1与C2组(P<0.05),且与吗啡剂量呈正相关.结论 硬膜外腔单次给予SLN-M后可达到与普通吗啡一样的镇痛效果,有效镇痛时间明显延长,不良反应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6.
47.
促渗剂对白头翁素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几种常用促渗剂对白头翁素体外经皮渗透性能的影响,为白头翁素经皮给药系统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TK-6A型透皮扩散仪,供应室加含不同促进剂的白头翁素样品,用人皮进行体外经皮渗透实验;以HPLC测定一定时间点接受室中药物浓度,求算累积渗透量及稳态透皮速率。结果:白头翁素饱和水溶液的稳态渗透速率为(1.17±0.03) μg·cm-2·h-1,含30%、50%乙醇和3%月桂氮酮-5%聚山梨酯20、30%乙醇-3%月桂氮酮-5%聚山梨酯20的白头翁素溶液稳态渗透速率为(9.30±0.32),(18.56±0.58),(7.29±0.35),(13.77±0.16) μg·cm-2·h-1,分别使白头翁素的经皮渗透速率提高了7.9,15.9,6.2,11.8倍。结论:乙醇和月桂氮酮能显著促进白头翁素的经皮渗透,白头翁素有望开发成经皮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48.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针灸治疗贝尔面瘫RCT文献的用穴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贝尔面瘫RCT文献的用穴特点和规律。方法:在收集针灸治疗贝尔面瘫RCT文献基础上,建立针灸治疗贝尔面瘫RCT文献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治疗贝尔面瘫RCT文献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结果:分析发现针灸治疗贝尔面瘫中,手足阳明经穴选用最多,重视局部穴位,配合远端选穴,地仓穴为使用频次最多经穴,交会穴、五输穴、下合穴等特定穴运用广泛。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针灸治疗贝尔面瘫RCT文献分析发现,循经取穴是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重要原则,特定穴的运用是针灸处方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49.
肺复康方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肺复康方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及原发病灶疗效的影响。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入6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肺复康方治疗,对照组随访观察,对照统计两组半年、1年、2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MST)及原发病灶疗效。结果:治疗组的半年、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3.33%、26.67%、6.67%,中位生存期为(6.000±0.782)个月;对照组的半年、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36.67%、10.00%、3.33%,中位生存期为(3.000±0.911)个月,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较对照组延长了3个月。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原发病灶的瘤体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比较,治疗组分别是23.33%、83.33%,对照组是6.67%、3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肺复康方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远期生存率,并且有效抑制瘤体增长。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