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976篇
  免费   39928篇
  国内免费   21960篇
耳鼻咽喉   3905篇
儿科学   6545篇
妇产科学   2326篇
基础医学   23607篇
口腔科学   6974篇
临床医学   47622篇
内科学   32719篇
皮肤病学   4706篇
神经病学   7488篇
特种医学   15431篇
外科学   33562篇
综合类   113335篇
现状与发展   93篇
预防医学   45516篇
眼科学   4746篇
药学   49636篇
  643篇
中国医学   41936篇
肿瘤学   17074篇
  2024年   1566篇
  2023年   5074篇
  2022年   12671篇
  2021年   15938篇
  2020年   14116篇
  2019年   7194篇
  2018年   7784篇
  2017年   11183篇
  2016年   8179篇
  2015年   15624篇
  2014年   20109篇
  2013年   25717篇
  2012年   37038篇
  2011年   39662篇
  2010年   35911篇
  2009年   31423篇
  2008年   32281篇
  2007年   31078篇
  2006年   27265篇
  2005年   21363篇
  2004年   15094篇
  2003年   12155篇
  2002年   9204篇
  2001年   8392篇
  2000年   6288篇
  1999年   2251篇
  1998年   503篇
  1997年   397篇
  1996年   379篇
  1995年   321篇
  1994年   319篇
  1993年   179篇
  1992年   151篇
  1991年   123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99篇
  1986年   100篇
  1985年   63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47篇
  1982年   51篇
  1965年   16篇
  1959年   27篇
  1958年   36篇
  1957年   36篇
  1956年   23篇
  1955年   27篇
  1954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分析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X线与CT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特点与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30例由手术病理证实的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X线与CT特点。[结果]由于病理上骨组织成分的不同,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在X线片和CT上可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丝瓜络样、磨玻璃样密度的改变。[结论]大多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具有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X线片可显示病变的整体观,但CT可从横断面来显示病变的内部结构、比邻组织的关系,同时可测量CT值,在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制备结合凝血酶原复合物(PCC)的阴离子脂膜微泡,评价微泡的理化性质。材料和方法:采用机械振荡直接连接法,分两组(于机械振荡之前或之后加入),制备结合PCC的阴离子脂膜微泡,观察并检测洗涤前后微泡的理化性质。结果:微泡与PCC的结合率及Ⅸ因子活性: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洗涤后结合率由洗涤前的95%降为80%,活性由90%降为19%。结论:直接连接法可制备结合PCC的阴离子脂膜微泡,微泡与PCC结合率较高,且洗涤前能保持Ⅸ因子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993.
唇腭裂患者上颌骨牵引成骨术后发音方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行颅外支架式上颌骨牵引成骨术(rigidexternaldistraction,RED)唇腭裂患者治疗前后的错误发音数量变化、不同发音部位、不同发音方法以及不同类型错误发音发生特点及其变化评价,分析上颌骨RED对患者发音方式的影响。方法:1999年至2001年行上颌骨RED的唇腭裂术后上颌发育不足患者21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15.05岁。所有患者RED前后进行语音测听并分类。治疗前后错误发音的差异性用非参数检验。结果:RED术后42.9%患者错误发音数较RED前增加,19.0%减少,38.1%无变化。从发音部位,舌尖前音错误发音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舌面音。从发音方法,错误发音多发于塞擦音。错误发音类型以咽喉摩擦/爆破音为主,其次为腭化构音和声门爆破音。上颌骨RED后腭化构音累及音节数减少,但咽喉摩擦/爆破音和声门爆破音反而增加,尤其是咽喉摩擦/爆破音。结论:唇腭裂患者经RED前移上颌骨后,会对患者发音方式产生影响,在行语音治疗前需考虑全面。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人转化生长因子-β1(hTGF-β1)基因修饰山羊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为种子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髓核对山羊退变腰椎间盘的修复作用。方法:用粗针穿刺山羊L1/2~L5/6纤维环抽取髓核制作椎间盘退变模型,同时体外培养山羊自体BMSCs并分为3组:实验组以携hTGF-β1基因重组腺病毒(Ad/hTGF-β1)转染;阴性对照组以携lacZ基因腺病毒(Ad/LacZ)转染,空白对照组为未转染细胞。抽取髓核后15d,收集3组细胞与透明质酸(HA)复合为组织工程化髓核,以细针从椎间盘原穿刺孔回植入髓核中央。L1/2至L3/4依次植入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细胞;L4/5注入不含细胞的HA;L5/6不注入任何物质。术后观察24周,定期行放射学、组织学和生化检测。结果:X线片椎间隙测量显示,24周时L1/2~L4/5的椎间隙狭窄均较L5/6明显延迟(P〈0.05);4周以内L2/3间隙的X-gal染色保持阳性;组织学评估示L1/2~L4/5退变均较L5/6为轻;免疫组化示L1/2在4周内高表达hTGF-β1、CollagenⅡ和Aggrecan,但8周后L1/2至L4/5未见显著性差异;GAG定量显示整个观察期内L1/2~L4/5均高于L5/6,其含量依次为L1/2〉L2/3=L3/4〉L4/5;对4周时L1/2至L3/4髓核组织的RT-PCR显示,L1/2的hTGF-β1、CollagenⅡ及Aggrecan的mRNA表达显著增强(P〈0.05)。结论: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髓核回植可延缓椎间盘早期退变的进程,经hTGF-β1基因增强的组织工程化髓核对退变延缓作用尤为显著,但均无法完全逆转整个椎间盘退变进程。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头面部不同类型毛细血管畸形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适合手术的23例头面颈部患者,根据病灶的面积和手术前的条件分别采用了植皮,扩张器局部皮瓣转移修复和游离皮瓣修复等方法,并进行术后评价和随访.结果 除一例特别原因造成皮片下积血,皮片部分成活不良二期再植,一例同位素治疗后扩张器病例远端发生血运障碍后改植皮以外,其余皮片,皮瓣均成活良好,但随访皮片有较明显的色差,而皮瓣色泽,质地良好.结论 皮瓣修复效果较好,其中扩张的局部皮瓣转移修复效果最佳.游离皮瓣较适合有皮下组织萎缩的大面积的病例,而其他大面积病灶可采用分期分区植皮.  相似文献   
996.
经皮手术治疗骶髂关节损伤的临床解剖学数字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对于骶髂关节骨折进行闭合手术治疗的术前指导作用。[方法]选择30个骶髂关节,均行X线片和螺旋CT三维重建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个关节。A组:根据CT数据资料于M in ics软件指导下行骨折克氏针固定;B组:于电视X线机下行骨折克氏针固定,根据X线片和螺旋CT资料行骨折克氏针固定。固定后通过生物力学和大体剖面观察,评价不同组间生物力学和解剖学效果。[结果]A、B 2组在力学强度和解剖位置方面均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在力学强度和解剖位置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Minics软件及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很好的指导骶髂骨折的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外伤性胸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6月-2005年6月共收治外伤性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15-38岁,平均23.96岁。诊断时间距外伤时间最短的为2d,最长的8个月,平均4.1个月。早期明确诊断后行经关节突入路胸椎间盘摘除术。[结果]11例患者获得1、1-3.8年术后随访,平均随访2.6年。根据Otani’s等分级方法进行疗效评价:优7例,良3例,可1例,差0例,失败0例。手术优良率为90.91%。[结论]外伤性胸椎间盘突出较少见,无典型临床表现,本症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手术治疗是远期优良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998.
后路减压植骨融合3D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3D脊柱内固定系统对腰椎滑脱症的固定及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05年7月,对4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其中,男28例,女14例)运用椎板减压、椎管后外侧植骨融合、3D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随访13~32个月(平均25.3个月)。[结果]术前JOA评分平均4.48分的42例患者,随访时14.5分(P<0.01),术后15个月内动态X线检查显示3D椎弓根螺钉固定患者植骨融合率100%,融合节段稳定,临床症状改善优良率92.8%。[结论]后路运用3D内固定系统行椎管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对腰椎滑脱症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99.
妊娠期妇女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病原学和治疗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调查孕妇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的发病率,对检出的VVC进行病原学和治疗研究。方法 连续对产科门诊1000例孕妇进行VVC发病情况调查。对分离的念珠菌进行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对66例VVC患者应用咪康唑栓治疗,400mg/d,6d为一疗程。结果 孕妇VVC的发病率为12.7%(127/1000)。37.4%(374/1000)的孕妇以往有VVC病史,0.6%的孕妇为复发性VVc。127例VVC中,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分别占87.1%、9.9%、1.5%和1.5%。有4例患者同时感染2种念珠菌。114株白念珠菌对咪康唑、克霉唑、氟康唑、伊曲康唑、制霉菌素耐药率依次为10.5%、2.6%、6.1%、7.9%和0。13株光滑念珠菌对咪康唑和制霉菌素均敏感,对克霉唑、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均敏感或剂量依赖敏感。应用咪康唑栓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1~2周及4~6周的病原学治愈率分别为84.8%和80.3%。结论 VVC是孕妇的常见病,白念珠菌仍然是主要致病菌,其次为光滑念珠菌。常用抗真菌药物对引起VVC的念珠菌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率,应用咪康唑栓治疗孕妇VVC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护理策略。方法对22例机械通气效果不佳的重症ARDS患者应用ECMO治疗,同时合理调配护理人员,加强病房环境管理及各项生命指标的监测等。结果ECMO治疗24h后,患者氧代谢情况明显改善;住院治疗25~43d,治愈16例,死亡6例。结论严密监测和有效的护理是ECMt)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