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6899篇 |
免费 | 40543篇 |
国内免费 | 2280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992篇 |
儿科学 | 6622篇 |
妇产科学 | 2477篇 |
基础医学 | 24345篇 |
口腔科学 | 7074篇 |
临床医学 | 49048篇 |
内科学 | 33544篇 |
皮肤病学 | 4851篇 |
神经病学 | 7730篇 |
特种医学 | 1565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0篇 |
外科学 | 34256篇 |
综合类 | 115005篇 |
现状与发展 | 99篇 |
一般理论 | 1篇 |
预防医学 | 48019篇 |
眼科学 | 4890篇 |
药学 | 51148篇 |
689篇 | |
中国医学 | 42975篇 |
肿瘤学 | 178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75篇 |
2023年 | 5422篇 |
2022年 | 13400篇 |
2021年 | 16830篇 |
2020年 | 15038篇 |
2019年 | 7946篇 |
2018年 | 8302篇 |
2017年 | 11697篇 |
2016年 | 8623篇 |
2015年 | 16201篇 |
2014年 | 20802篇 |
2013年 | 26314篇 |
2012年 | 37719篇 |
2011年 | 40272篇 |
2010年 | 36378篇 |
2009年 | 31825篇 |
2008年 | 32707篇 |
2007年 | 31451篇 |
2006年 | 27620篇 |
2005年 | 21615篇 |
2004年 | 15280篇 |
2003年 | 12334篇 |
2002年 | 9406篇 |
2001年 | 8501篇 |
2000年 | 6377篇 |
1999年 | 2369篇 |
1998年 | 579篇 |
1997年 | 464篇 |
1996年 | 439篇 |
1995年 | 354篇 |
1994年 | 350篇 |
1993年 | 196篇 |
1992年 | 161篇 |
1991年 | 137篇 |
1990年 | 106篇 |
1989年 | 79篇 |
1988年 | 64篇 |
1987年 | 104篇 |
1986年 | 102篇 |
1985年 | 63篇 |
1984年 | 45篇 |
1983年 | 47篇 |
1982年 | 52篇 |
1965年 | 16篇 |
1959年 | 27篇 |
1958年 | 36篇 |
1957年 | 36篇 |
1956年 | 23篇 |
1955年 | 27篇 |
1954年 | 1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在“2× 4”矫治技术中弓丝弯制的方法及原理。方法 替牙牙合时期前牙反牙合患者 2 4例 ,使用粗弓丝 ,在其弓丝上弯制各种曲形 ,并根据不同错牙合类型 ,处理各种曲与牙齿、带环关系 ,防止出现磨牙旋转移动等异常。结果 2~ 6个月纠正反牙合 ,2 4例替牙牙合时期反牙合患者得以早期矫治。结论 本方法矫治时间短 ,效果明显 ,操作简单 ,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62.
益肾化浊注射液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残余肾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观察益肾化浊注射液对5/6肾切除大鼠残余肾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益肾化浊注射液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模型大鼠肾功能减退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益肾化浊注射液可以降低5/6肾切在鼠血清肌,尿素氮(P<0.01),下调肾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IL-1)(P<0.05),白细胞介素-8(IL-8)(P<0.05)及肿瘤坏死因子(TNF)(P<0.05)的总体水平,说明益肾化浊注射液可以通过下调5/6肾切除大鼠残余肾中相关细胞因子含量,抑制促炎细胞因子对肾脏的损害,从而延缓CRF的进展。 相似文献
63.
64.
上颌阻生尖牙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阻生上颌尖牙的病因、临床检查、诊断及其相应的治疗进行了临床研究。方法:选取57例上颌尖牙阻生患者,通过病史询问、临床检查、X线片和模型测量的综合分析,从临床角度对阻生牙进行了诊断分类,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矫治,并对矫治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采取适宜有效的治疗办法,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牙周膜愈合成功率达100%,活髓牙成功率达93.6%,牙龈形态良好者达89.4%。结论:尖牙阻生情况各异,治疗方法多样,根据临床分类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矫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5.
板股韧带的MRI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板股韧带正常MRI表现 ,建立由它所致假撕裂与外侧半月板后角真撕裂的鉴别方法。资料与方法 采用 6 0侧正常膝进行矢状和冠状位MR扫描 ,观察板股韧带的MRI表现。结果 板股韧带显示率为88.3% (5 3侧 ) ,其中板股前韧带为 2 6 .7% (16侧 )、板股后韧带为 86 .7% (5 2侧 )和两条韧带同时存在为 2 3.3% (14侧 )。板股韧带在矢状像上表现为位于后交叉韧带前或后方的类圆形或短棒状低信号结构 ,而在冠状像上表现为自外侧半月板后角至股骨内侧髁外侧面的条带样低信号结构。在矢状像上 ,5 2 .8% (2 8/5 3)板股韧带与外侧半月板后角之间显示出一线样高信号 ,被称为假撕裂 ,易与外侧半月板后角撕裂混淆。但假撕裂仅有两种走行方向即后下斜行 (2 1/2 8)或垂直方向 (7/2 8)。结论 根据假撕裂位置、方向以及冠状像和连续矢状面的观察 ,可正确区分外侧半月板后角真假撕裂 相似文献
66.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89-2002年间收治的31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中,肉眼血尿22例(71.0%),腰痛11例(35,5%)。B超、静脉肾盂造影(IVU)、CT和逆行造影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输尿管腔内占位4例(13.0%)、输尿管腔内占位3例(11.5%)、膀胱或合并膀胱占位8例(36.4%),输尿管充盈缺损6例(40.0%)。29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其中13例行患侧肾、输尿管、膀胱袖状切除。结论:老年患者反复发作的腰痛及血尿应考虑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可能,造影诊断对本病有较高价值,应作CT及MRU无创检查。 相似文献
67.
隐性脊柱裂排尿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伴有排尿功能障碍的隐性脊柱裂患者临床特征。方法:总结41例有明显排尿功能障碍的隐性脊柱裂患者临床资料。以18岁为界,将患者分为儿童组和成人组,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检查,除4例儿童外,均接受普通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儿童组发病高峰年龄在1~2岁,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原发性遗尿,部分伴有尿频、尿急及轻度急迫性尿失禁现象;成人组发病高峰年龄在18~2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前踌躇、排尿困难、遗尿等。结论:隐性脊柱裂患者常有排尿功能异常表现,出现症状的高峰时间为出生后及青春发育期后。X线、CT、MRI和尿流动力学等检查在隐性脊柱裂排尿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中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大豆蛋白对肾损害大鼠钙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3月龄断乳雄性SD大鼠40只.按体质量从小到大排序,采用完全随机化原则分为4组。每组10只。标准饲料对照组:喂食含有14%酪蛋白饲料;大豆蛋白饲料组:喂食含有14%大豆分离蛋白饲料;混合饲料1组:喂食含有7%酪蛋白加7%大豆分离蛋白饲料;混合饲料2组:喂食含有7%酪蛋白加14%大豆分离蛋白饲料。实验期用腺嘌呤灌胃共21d,建立肾损害大鼠模型,各组大鼠喂养相应饲料6周,测饲料消耗量、24h尿蛋白、尿钙、钙表观吸收率、储留钙量。[结果]4组实验大鼠饲料摄入量1d~30d无统计学差异,大豆蛋白饲料组和混合饲料1组实验结束时与另外两组相比,尿钙排泄量低,钙表观吸收率和储留钙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蛋白质含量水平在14%条件下,含大豆蛋白的两种饲料对肾损害大鼠钙吸收、钙排泄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有利于促进钙吸收,减少钙排泄。 相似文献
69.
70.
米非司酮对人子宫内膜癌HHUA细胞ER、PR及亚型体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抗孕激素米非司酮体外对人子宫内膜癌HHU A细胞ER、PR及亚型的影响及其与抗肿瘤作用的相关性。方法 体外培养子宫内膜癌HHU A细胞,不同浓度米非司酮处理细胞4 8小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半定量法检测PR- A m RNA,PR- B m RNA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HU A细胞ER、PR受体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米非司酮(5 μmol/ L)显著地降低HHU A细胞PR- B m RNA和PR受体蛋白的表达水平(P<0 .0 5 ) ,但增加米非司酮剂量并不能增强其降调作用。抗孕激素米非司酮对HHU A细胞PR- Am RNA和ER受体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P>0 .0 5 )。结论 抗孕激素米非司酮可明显降调子宫内膜癌HHU A细胞PR- B m RNA水平和PR蛋白的表达,并与抑制癌细胞增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