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220篇
  免费   46386篇
  国内免费   26630篇
耳鼻咽喉   4526篇
儿科学   7408篇
妇产科学   3384篇
基础医学   29965篇
口腔科学   7985篇
临床医学   55433篇
内科学   41326篇
皮肤病学   5384篇
神经病学   10418篇
特种医学   1759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6篇
外科学   40325篇
综合类   124811篇
现状与发展   111篇
一般理论   7篇
预防医学   52583篇
眼科学   6117篇
药学   56759篇
  725篇
中国医学   46043篇
肿瘤学   22308篇
  2024年   2344篇
  2023年   6219篇
  2022年   15381篇
  2021年   19478篇
  2020年   16953篇
  2019年   9594篇
  2018年   10176篇
  2017年   13518篇
  2016年   10375篇
  2015年   18778篇
  2014年   23808篇
  2013年   29525篇
  2012年   42024篇
  2011年   44845篇
  2010年   39642篇
  2009年   34449篇
  2008年   35762篇
  2007年   34417篇
  2006年   30358篇
  2005年   24172篇
  2004年   17319篇
  2003年   14532篇
  2002年   11300篇
  2001年   9990篇
  2000年   7504篇
  1999年   3289篇
  1998年   1063篇
  1997年   982篇
  1996年   766篇
  1995年   690篇
  1994年   660篇
  1993年   391篇
  1992年   426篇
  1991年   377篇
  1990年   309篇
  1989年   241篇
  1988年   215篇
  1987年   223篇
  1986年   211篇
  1985年   149篇
  1984年   92篇
  1983年   92篇
  1982年   75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35篇
  1979年   39篇
  1959年   27篇
  1958年   36篇
  1957年   36篇
  1955年   2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47例原发性乳腺癌多药耐药MDR1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癌多药耐药MDR1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47例乳腺癌组织及15例正常对照(包括5例乳腺纤维腺瘤、10例癌旁组织)MDR1基因的表达.[结果]乳腺癌MDR1基因表达阳性率为46.8%,与病人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与否、ER、PR状况、绝经与否无关.对照组中无MDR1基因表达.[结论]乳腺癌MDR1基因的表达可作为乳腺癌化疗耐药的评价指标,能否作为判断预后的独立指标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2.
目的:阐述对梅毒诊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对本院检出的72例梅毒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72例中44%(39/72)的患者未进行正规治疗及定期复查,51.3%。(16/39)的患者确诊后和治疗前未做滴度测定。结论:对可疑病人常规行梅毒血清学试验,早期诊断,正规足量治疗,治疗前行滴度测定,定期复查是诊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73.
目的:了解阴沟肠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诱导酶的产生和分布情况。并分析产酶特性和耐药表型的相关性。方法:用纸片扩散确证法和相邻纸片法对104株阴沟肠杆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诱导酶的检测,用VITEK全自动药敏分析系统和K-B琼脂扩散法检测其对20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104例阴沟肠杆菌中,检出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株77株,占74%,诱导酶阳性株26株,占25%,13株两种酶同时阳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株主要集中在几个病区,诱导酶阳性株则无此倾向,104株菌对多种怀素高度耐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产诱导酶株的耐药率反而低于非产酶株。结论:阴沟肠杆菌产酶情况和耐药性均十分严重。多重耐药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菌株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产酶株对三代头孢的体外敏感试验不能正确反映临床的治疗效果。实验室应加强阴肠杆菌产酶情况的检测,治疗产酶阴沟肠杆菌引起的感染,首选亚胺培南,其次为舒普深,任何情况下应避免使用三代头孢。  相似文献   
74.
淋巴管型着色芽生菌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2岁男性农民,左手臂沿淋巴管排列损害4年。损害由结节和时间 红色浸润斑块覆污秽色痂组成,部分损害表面有黑点。临床表现酷似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直接镜检和组织病理见棕色厚壁孢子,培养证实病原菌为卡氏支孢霉。诊断为卡氏支孢霉所致皮肤着色芽生菌病。  相似文献   
75.
口腔疾病与口腔原虫感染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银川地区口腔原虫感染情况,进一步探讨口腔原虫感染与口腔疾病的关系。方法:取口腔病灶或齿垢,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光镜下检查口腔原虫滋养体。结果:口腔原虫总感染率为34.62%,(其中齿龈阿米巴感染率为32.21%,口腔滴虫感染率为5.05%)。14岁以下、14岁-、25-50岁、50岁以上各年龄组口腔原虫的检出率分别为17.65%、25.87%、26.12%和62.86%。结论:口腔原虫感染与口腔疾病及年龄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在多柔比星 (阿霉素 )肾病综合征 (NS)幼年大鼠肾损伤过程中核因子 (NF) κB和血管紧张素ATⅠ、ATⅡ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4周龄雄性Wistar大鼠单侧肾切除加腹腔注射阿霉素造成NS模型 ,分别以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检测ATⅠ、ATⅡ和NF κB。结果 肾病组随着病变时间的延长 ,NF κB和ATⅠ、ATⅡ表达的强度和部位均呈增强趋势 ,治疗组在相同时间点则两者都有不同程度下调 (P <0 .0 5 )。结论 在阿霉素肾病损伤过程中NF κB和ATⅠ、ATⅡ起着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因鼻小柱过短所致鼻尖低平畸形的矫治方法.方法 对8例鼻尖低平伴鼻小柱过短者,采用鼻小柱切口,首先应用肋软骨或Medpor行支撑杆移植矫正撑起鼻尖,鼻小柱切口的继发创面采用耳垂复合组织游离移植修复.结果 8例游离移植的耳垂复合组织均成活良好,随访1~2年形态满意,色泽与周围组织无明显差别,供区无明显继发畸形.结论 应用耳垂复合组织游离移植修复鼻小柱过短畸形,不仅适用于外伤性缺损修复,而且也适用于鼻部的美容性修复,是一种患者容易接受、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好、供区无后遗明显继发畸形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78.
人肿瘤特异抗原MAGE-3基因疫苗的构建和表达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克隆肿瘤特异性共享抗原mage-3基因,制备基于α-病毒复制酶的高效黑色素瘤特异性基因疫苗。方法:用RT-PCR方法从黑色素瘤细胞系LB373中制备mage-3基因,以含α-病毒复制酶的哺乳细胞高效表达质粒pSMART2a为载体,构建重组DNA疫苗。重组子用载体中的T7和T3启动子序列为测序引物进行自动测序。再将鉴定过的重组质粒用脂质体法转化293细胞,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鉴定转化细胞中mage-3蛋白的表达。结果:正确构建了mage-3/pSMART2a重组质粒,并且在转化此质粒的293细胞中检测出了mage-3蛋白的表达。结论:此重组mage-3/pSMART2a质粒可以作为肿瘤特异的DNA疫苗,可进行下一步的肿瘤动物模型的疫苗接种及相关免疫学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Reiter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 方法报告2例并检索收集国内文献171例,共计173例Reiter综合征,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 结果 173例Reiter综合征的男女之比为5.41,平均发病年龄为27±10岁.完全型126例,不完全型67例.继发干感染106例,HLA-B27阳性59/72例.控制感染后经消炎痛、泼昆松、甲氨蝶呤等治疗后,均能达到临床完全缓解. 结论 Reiter综合征是病原体感染诱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0.
Objective: The study goal was to compare the laser spot size created using reflective and refractive micromanipulators with a CO2 laser and to determine the sensitivity of spot size to laser power. Study Design and Setting: A CO2 laser and operating microscope (400-mm focal length) was coupled to either a reflective (Cassegrain-like) or refractive micromanipulator. Laser spot size was determined by measuring the region of ablation created by laser irradiation of wood (dry tongue depressors), exposed photographic film, and agar gel using optical micrometry. Laser power varied from 0.5 to 20 W with pulse durations of 0.1 and 0.5 second. Results: The reflective micromanipulator demonstrated overall smaller spot sizes for a given laser power and lower incremental change in spot size with increasing power. The reflective design demonstrated less sensitivity to increases in laser power. Conclusions: Micromanipulator optical design can result in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laser spot size. The reflective device used in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less sensitivity to increasing laser power.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2;126:593-5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