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5497篇 |
免费 | 44977篇 |
国内免费 | 2147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934篇 |
儿科学 | 6546篇 |
妇产科学 | 2333篇 |
基础医学 | 25078篇 |
口腔科学 | 7358篇 |
临床医学 | 48510篇 |
内科学 | 33129篇 |
皮肤病学 | 4789篇 |
神经病学 | 7576篇 |
特种医学 | 15578篇 |
外科学 | 33918篇 |
综合类 | 116355篇 |
现状与发展 | 93篇 |
预防医学 | 48429篇 |
眼科学 | 4770篇 |
药学 | 50492篇 |
669篇 | |
中国医学 | 44914篇 |
肿瘤学 | 1747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7篇 |
2024年 | 6136篇 |
2023年 | 6915篇 |
2022年 | 13977篇 |
2021年 | 17091篇 |
2020年 | 15267篇 |
2019年 | 8392篇 |
2018年 | 8294篇 |
2017年 | 11570篇 |
2016年 | 8615篇 |
2015年 | 15917篇 |
2014年 | 20372篇 |
2013年 | 25947篇 |
2012年 | 37171篇 |
2011年 | 39778篇 |
2010年 | 36024篇 |
2009年 | 31560篇 |
2008年 | 32354篇 |
2007年 | 31138篇 |
2006年 | 27277篇 |
2005年 | 21366篇 |
2004年 | 15098篇 |
2003年 | 12154篇 |
2002年 | 9246篇 |
2001年 | 8399篇 |
2000年 | 6273篇 |
1999年 | 2248篇 |
1998年 | 504篇 |
1997年 | 397篇 |
1996年 | 379篇 |
1995年 | 321篇 |
1994年 | 320篇 |
1993年 | 179篇 |
1992年 | 151篇 |
1991年 | 123篇 |
1990年 | 96篇 |
1989年 | 72篇 |
1988年 | 63篇 |
1987年 | 99篇 |
1986年 | 100篇 |
1985年 | 63篇 |
1984年 | 45篇 |
1983年 | 47篇 |
1982年 | 51篇 |
1965年 | 16篇 |
1959年 | 27篇 |
1958年 | 36篇 |
1957年 | 36篇 |
1956年 | 23篇 |
1955年 | 2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与胶原复合后修复牙槽骨缺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以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为种子细胞和胶原复合物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原理和方法修复齿槽骨缺损。方法:将SD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s Stromal Cell,BMSc)进行体外培养并利用矿化液诱导为成骨样细胞,加入胶原(collagen)培养1d后,植入大鼠下颌骨缺损处,2周和4周后处死,取其下颌骨切片,观察成骨效应。结果:术后2周实验侧缺损区可见骨小梁形成,而对照侧无明显骨修复,4周后实验侧新骨形成量逐渐增加,而对照侧只有一些纤维组织修复。HE染色和mallory三色法染色结果也表明实验侧有新骨形成且逐渐增多。结论:应用胶原加体外诱导的成骨样细胞复合体移植可修复大鼠自体的牙槽骨缺损,为组织工程化骨在颌面外科及修复科领域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2.
心脑血管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我们根据口腔保健门诊中老年人心脑血管患者在拔牙时的健康状况和心理特征,精心治疗,没有发生意外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53.
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管密度与淋巴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舌鳞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与鳞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择62例舌鳞癌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的表达.结果 62例舌鳞癌标本中有56例标本的VEGFR-3呈阳性表达,但功能性淋巴管主要分布在癌组织周围,癌间质中未见明显的成形淋巴管.舌鳞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与舌鳞癌患者年龄、性别无关,而与舌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有无淋巴结状况密切相关(P<0.05).VEGF-D在癌细胞胞质呈阳性表达,且随着VEGF-D表达增强,癌组织周围淋巴管密度亦明显增加.结论 VEGF-D和VEGFR-3途径可促进鳞癌淋巴管新生和淋巴转移. 相似文献
54.
女性生长发育高峰期后安氏Ⅱ1类错(牙合)后部牙弓与颌骨宽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生长发育高峰期后女性安氏Ⅱ1类患者存在的后部牙弓及颌骨宽度不调,为安氏Ⅱ1类患者的早期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30例生长发育高峰期后的女性安氏Ⅱ1类及35例安氏Ⅰ类患者,在模型上测量上下牙弓的宽度并计算宽度差值(PTID),在头颅后前位X线片上测量上颌宽度、鼻宽度及下颌角间宽度,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生长发育高峰期后的安氏Ⅱ1类患者均存在着上牙弓及上颌骨的狭窄,其PTID与安氏Ⅰ类患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长发育没有改善安氏Ⅱ1类患者上颌后部牙弓及基骨的狭窄;对于安氏Ⅱ1类患者,早期通过扩大上牙弓的宽度,使下颌自由前伸,有利于Ⅱ类关系的纠正.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改进的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治疗老年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的基础上,采用局部骨碎块填塞神经孔治疗32例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其中第Ⅱ支17例,第Ⅲ支10例,第Ⅱ、Ⅲ支5例,均为单侧病变.结果:本组术后随访观察最长6年,最短5个月,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有效率87.5%.术后患者撕脱神经所支配区域的面部遗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麻木,无其它并发症.结论:改进撕脱术是一种治疗老年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简单、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瘤性成牙骨质细胞和牙周膜细胞克隆体外不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对瘤性成牙骨质(CTM)细胞和牙周膜(PDL)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分别观察细胞的钙化形态并检测培养液中骨钙素(OC)的含量。结果:其钙化的形式有两种,一种为弥散型钙化,一种为结节状钙化。PDL组结节状钙化为细胞钙化总数的16%,而CTM组结节样钙化为钙化总数的62%(P<0.01)。两种钙化形式的克隆细胞16d时的OC含量有明显的不同。结论:结节状钙化形式可能是成牙骨质细胞钙化的特有形式之一,这对今后牙周细胞的移植和牙周组织工程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3H~TdR 掺入粘附试验测定VEGF对体外培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SCCa细胞同质性粘附作用以及Boyde Chamber 观察VEGF诱导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转移作用。结果1ng/ml、5ng/mlVEGF诱导TSCCa细胞60min、90min、120min,3H-TdR掺入实验(dpm/min)分别为1773.67±289.64、2180.32±326.321、2256.43±310.31和1687.38±226.24、2045.68±273.26、1891.52±213.84,10ng/ml VEGF诱导TSCCa细胞60min、90min、120min,3H-TdR掺入实验(dpm/min)分别为1436.69±326.03、1380.32±201.04、1228.56±237.07,显著低于对照组60、90、120min的2184.49±314.72、2746.53±255.17、3560.14±377.35(P<0.05或0.01),用VEGF 1ng/ml、5ng/ml、10ng/ml培养口腔鳞状细胞癌2h,Boyde Chamber小室下室浸润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数分别为6.67±1.78、17.17±2.38、22.33±2.54×104/ml,分别高于对照组2.48±1.02×104/ml(P<0.05或0.01)。结论VEGF可以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转移,与VEGF降低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同质性粘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大鼠下颌骨牵张成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下颌骨牵张间隙内移植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骨痂形成的可行性。方法:选用54只雄性SD大鼠,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所有大鼠行右侧下颌骨牵张;并于术后随机分为试验和对照2组。牵张结束时,实验组牵张间隙内注射自体MSCs;而对照组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固定期第2、4、8周分3批处死大鼠,进行放射学、组织学观察,并对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t检验)。结果:放射学和组织学观察表明,2组牵张间隙内均形成了骨痂组织,但实验组新生骨组织显著多于对照组。计量学分析也显示,各时间点实验组新生骨量(NBV1和NBV2)和新生骨小梁宽度(TN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牵张间隙内行自体骨髓MSCs移植,可有效促进新骨形成,缩短固定期;该方法对众多的颅颌面外科畸形的矫治极具价值。 相似文献
59.
五倍子对釉质抗酸蚀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五倍子对釉质抗酸蚀作用的效果。方法:采用500g/L五倍子水浸剂为实验组,去离子水为阴性对照,20g/L氟化钠为阳性对照,对60个正常离体牙釉质表面进行处理,制备人工龋模型,用硬组织切片机制备100μm原切片,通过显微放射照射系统观察测量五倍子对釉质的抗酸蚀作用效果。结果:500g/L五倍子水浸剂组较去离子水对照组脱矿少(P〈0.05),与20g/L氟化钠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500g/L五倍子水浸剂可明显增强釉质抗酸蚀能力,其效果与20g/L氟化钠相当。 相似文献
60.
牙源性角化囊肿中PTCH基因的突变检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检测牙源性角化囊肿(OKC)中PTCH基因突变的发生频率、类型及分布特点,分析散发OKC与伴发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NBCCS)OKC之间的分子病理联系。方法收集8例OKC新鲜病变组织(4例散发,4例伴发NBCCS),提取DNA,采用PCR直接测序法检测OKC病变组织中的PTCH基因突变。结果分别于4例NBCCS—OKC和2例散发OKC中检测到6处PTCH基因突变,2例为错义突变,引起1个氨基酸的改变;其余4例突变分别为1~7个碱基插入或缺失,其中3例引起读码框的改变(移码突变),并导致蛋白质的提前截断,1例导致了2个氨基酸的插入。结论PTCH基因突变不仅常见于NBCCS—OKC,部分散发OKC病变也可以发生该基因的异常。 相似文献